① 什麼是養老模式,有幾部分組成
1、家庭養老,即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主要由具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對老年人提供贍養服務的養老模式。主要在以東方文化為底蘊的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這種模式適合不願意脫離熟悉環境且子女有經濟能力、閑暇時間、照顧精力和照顧意願的老年人。
2、居家養老,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會來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歐美等發達國家佔主要。該模式適合子女無暇照顧,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願意離開原有熟悉環境的老年人。
3、機構養老,即將老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中養老的模式。主要有:養老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
4、其他養老模式。1)互助養老;2)以房養老;3)旅遊養老;4)候鳥式養老;5)異地養老;6)鄉村田園養老
(1)什麼是精神養老擴展閱讀:
2017年28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國發〔2017〕13號)提出,到2020年,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一)居家養老
和世界上任何國家一樣,我國將以居家養老為主。但是,我國家庭規模小型化和「4-2-1」結構家庭日益增多,傳統意義上的居家養老模式發生重大變化,需更多藉助於社區服務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其中,長期照料、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等老年護理服務蘊涵著巨大的社會需求。
優點:符合中國傳統的養老習慣和觀念,成本低。
問題:隨著中國家庭人口模式的變化,子女少老人多已經成為嚴峻的現實;居家養老越來越困難。
(二)機構養老
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
優點:集中居住便於管理和服務。
問題: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盈利困難;監管困難,對經營中發生在機構內的傷病、死亡等重大問題沒有相應明確的解決辦法,時有糾紛困擾經營者;服務人員培訓難度大;入住者成本高,低收入家庭難以長期支撐;隨著老年人的增多,養老機構明顯供給不足。
(三)居家養老和社區服務相結合
是指在社區建立一個支持家庭養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由社區服務人員提供居家養老的服務,而不是由家庭成員所提供。提供「三助」「兩托」「兩咨詢」服務:助餐、助理、助醫;日托及全托服務;法律咨詢和心理咨詢等。
優點:符合政府養老產業政策,鼓勵各種形式資本進入居家養老服務領域;符合大部分老人「養老不離家」的思想。
問題:資金和人員缺口大。投資回報率較低,後續支撐難度大;服務受眾廣,因而對服務品質和人員要求高,服務人員難以滿足要求;社區養老功能不全、服務能力不強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四)居家養老與社會服務相結合
由政府購買服務,企業負責運營,是一種居家養老服務提升模式。老人住在家中,由社會來提供養老服務。通過信息平台整合社會資源,根據老年人居住、需求等情況,打造綜合服務型、護理康復型、嵌入照護型等各類功能型照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流動健康服務車、緊急救援、家政服務指派、體檢康復、送餐到家、上門家政等功能服務。
優點:居家養老能夠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區資源,使養老成本大大降低。
② 「精神養老」用英文怎麼翻譯,急。。。
「精神養老」: the spirit of pensio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pirit of pension「重視精神養老」
③ 什麼是文化養老 文化養老概念
「文化養老」是一種能體現傳統文化與當代人文關懷的養老方式。
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質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為前提,以滿足精神需求為基礎,以溝通情感、交流思想、擁有健康身心為基本內容,以張揚個性、崇尚獨立、享受快樂、愉悅精神為目的的養老方式,具有廣泛性、群體性、互動性、共享性等特點。
④ 什麼是養老
原為一種古代的禮制,擇取年老而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並加以禮敬。
1、家庭養老,版即老年人居住在家中權,主要由具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對老年人提供贍養服務的養老模式。主要在以東方文化為底蘊的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這種模式適合不願意脫離熟悉環境且子女有經濟能力、閑暇時間、照顧精力和照顧意願的老年人。
2、居家養老,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會來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歐美等發達國家佔主要。該模式適合子女無暇照顧,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願意離開原有熟悉環境的老年人。
3、機構養老,即將老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中養老的模式。主要有:養老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
4、其他養老模式。1)互助養老;2)以房養老;3)旅遊養老;4)候鳥式養老;5)異地養老;6)鄉村田園養老
⑤ 精神病人如何養老
最好在家,由家人看護。如果家人無法看護,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版下,請個保姆。
其次是權賴在精神病醫院,因為現在絕大多數養老院不接收精神病人和精神病老人,所以,在無法實現家庭照顧的情況下,最好是找出種種理由或者種種社會關系,在精神病醫院住院,這樣的照護比較專業,病人少受罪。
⑥ 什麼是精神贍養
「贍養」一般指的是對父母或其他長輩
比如說,常和老人聯系,打打電話或回家看看。
在一些生活上工作上的問題多和老人交流。
也可以讓長輩多帶帶孫子的什麼的。
⑦ 我國機構養老服務中老年人權益保護的重點是什麼
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合法權益應當受到國家和社會的特殊保障,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老年人的生存權利和發展權利,既是實現我國基本人權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離開原本生活的家庭而入住養老機構,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需要更多的呵護與照顧。所以,依法保障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保障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既是系統規范養老機構服務的切入點,也是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是落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憲法原則的需要。 近年來,養老機構中老年人權益受到侵害的案例時有發生,這極大地阻礙了我國社會的進步和法治社會的進程,更為重要的是侵害了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嚴重影響了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在人口老齡化社會的今天,養老機構中老年人權益頻遭侵害,究其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我國面臨著「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的雙重壓力;涉及養老服務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政策不健全、不完善;執法機關對養老機構的監管不到位;養老機構與入住的老年人之間簽訂的「養老機構入住協議(合同)」未起到應有的作用;養老機構人員配置不合理、醫護人員不具有相關資質、硬體設施不完善等。 針對目前養老機構本身以及對養老機構的監管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試從宏觀和微觀兩個途徑提出完善措施。宏觀路徑主要是從立法、執法、守法三個層面出發,分別提出具體的完善意見。首先,立法層面要加快立法進程,用法律規范的形式填補規制養老機構運作的立法空白。其次,執法層面要嚴格規范行政權的行使,加強政府對養老服務行業的監管力度,創新對養老機構的監管模式。最後,守法層面要通過成立養老機構的行業協會,促進行業內部自律。微觀的具體制度設計包括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完善養老機構中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制度。其次,建立和完善養老機構准入制度。再次,注重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的「精神養老」。最後,發展養老機構「養醫結合」的新模式。
⑧ 先秦和秦代的養老制度,通過哪些事情能看出來
衰老是每一個生命都需要面對的事情,如同生老病死,沒有哪一個人類不在這裡面轉,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乏尋仙問道求永生的人。行走在這條大路上的人,有的是富貴逼人、權勢滔天者,而那些平民百姓往往從未思考過這一問題,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好好活著都是件很困難的事。所有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都有面對自己孱弱無力、步履艱難的一天。自古以來的中國人就塑造出一副理想掛毯,孔子在《禮記·禮運篇》中這么說道:「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即所謂天下大同,步入大同社會,這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傳統中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
⑨ 誰給精神病人養老
像這種情況,社區都會有低保補助,也或者大病補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