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農民沒有退休金,多數農村60歲以上老人生活卻非常幸福
我實話告訴你吧。農村人過了60以上的,婦女們在家種地。那是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的耕做 才能換來一年的溫飽。60歲以上的男人一般都在外邊打工。打工的地方多是城市工地。乾的是又臟又累的活。拿的是最低的工資。他們幹活是沒有 年限的。只要工地用,哪怕是到80發也要出去干,不幹家裝就沒錢花。這樣的一群人,你覺得他會幸福嗎?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這絕對是事實,作為當今的高消費社會,無有錢要想完全過上幸福生活這絕對也是不現實治的。特別是現在農村七八十歲的老農民,他們無有退休金,也無有任何經濟收入來源,每月只有一百塊錢的生活補貼費用,要說他們生活的很幸福,這絕對也是不現實的。可是要是現在無論任何人去問這些老農民,現在生活的幸福不幸福,我還可以說這些所有的老人都會回答,說現在的生活很幸福,可以說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的這樣回答。
B. 現在農村老人,補繳養老保險多了起來,這是為什麼
農村的老人也越來越多的選擇補交養老保險,養老保險這個東西在能補交的情況下對於這些人來說是個好事情,因為農村很多老人都是沒有自己正式的工作的。年輕的時候也沒有企業裡面正式工作過,就是打一些零工,然後自己務農,自然也沒有什麼退休金,現在想拿退休金那自然就得先交錢。
這個領的錢其實就是多少年之前自己所交的錢,交的錢是有限的,但領的錢確實不一定的,這就是一個風險投資嘛。畢竟如果從65歲開始領可能05年本金就領光了就沒有了,但如果能活到80歲呢,那不就多領10年嗎?活到85歲就多領15年自然就有回報了。畢竟誰都是奔著自己長命百歲去的,沒有誰想過自己60歲這個趨勢,那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不會考慮。
繳費不一樣,繳費年限不一樣養老金就肯定不一樣。
D. 專家建議提高農村老人養老金,幅度有多大為什麼養老金很難達到800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在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所以我們對生活的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了。人們都非常關注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我們看到專家建議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金,調整的幅度可以達到10到20%,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很難達到800元,這可能是因為國家GDP因素的影響,而且國家經濟的發展也不能夠支撐農村老人的養老金達到800元。
對於農村老人而言,他們都期待自己能夠拿到更高的養老金,因為這是他們生活的保障。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很難達到800元,這是因為國家的財力不足以支撐每位農村老人的養老金都打到800元,而且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很嚴重,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農村老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務。
E. 同是老年人,為什麼城市的養老金比農村的高幾十倍,太不公平了。
現在推行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就是針對所有沒有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人員的版,當地實施時超過60周歲者不用權繳費就可以享受養老金。雖然金額比較少,但是總比沒有好且有逐步提高的預期
你說的城市裡的是因為其退休前參加了職工養老保險並每月繳費,符合條件就可以在退休後享受養老金。
F. 為什麼農村60歲老人的養老金,各地差別很大呢
這個現象確實是一個事實存在的現象,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每一個人養老金待孕的高低一方面,要考慮他所在地區基礎養老金的水平,因為各個地區的基礎養老金有所不同,比如說像上海地區今年就達到了1100元的水平。但是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基礎養老金的部分,甚至還沒有超過200元,有些地區甚至是低於150元的。
包括農民在內的城鄉居民養老金,都是由基礎養老金跟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的,其中基礎養老金是由當地的政府進行補貼,而個人賬戶養老金則由個人養老保險賬戶里的余額來決定的。為什麼各地的農民養老金會有很大差別呢?一方面是因為基礎養老金部分存在差異,不同的地方基礎養老金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說上海最高,達到了1100元,而有的地方也就是100元左右,這就有了很明顯的差距。
G. 城裡養老金會比農村養老金漲的多一些,這是為什麼
因為城裡和農村兩種制度的適用群體不同,所以會有的多,有的少,每個人繳納的金額也不同,所以我們不能用同一標准來看待養老金多少的問題,養老金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很多人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在調整養老金的時候,城裡的老人每次調整都會增加幾十塊錢,而農村的老人每次會增加幾塊錢。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呢?
而且,新型農村保險制度對老年人也很友好。比如新的農村保險制度出來後,年滿60歲的老人不需要從國家交任何錢。只要符合條件並在鄉鎮申請登記,就可以直接領取政府補貼的基本養老金。這本身就是國家綜合實力富裕之後的另一種公平。
H. 沒有退休金的農村老人,為什麼幸福指數那麼高
幸福基於自己的滿意和安全感,是指一系列人類的情感和樂趣。換句話說,幸福並沒有完全取決於金錢,而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沒有養老金的農民,為什麼生命的幸福指數仍然如此之高?
1.農民富裕,農民快樂。
近年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的收入大幅增加,而人民的日子已經變得更好。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可以的,並且逐步增長。
農民的幸福來自農民的主觀幸福。
滿足往往是幸福的,這就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原因,但很多人都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做。許多農民有自己對幸福的理解,他們不高,知道,所以更容易感到幸福。
I. 為什麼農村老人的養老金跟城裡的老比相差那麼大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內容,繳納比例和退休後發放的計算標准。
1、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內容包括三部分: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部分+按社保利率計算的利息。
2、繳費比例:該部分由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組成。
(1)個人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最低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60%;最高數為上年全市職工工資的300%)的8%繳納。
(2)單位繳費根據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2%繳納。原先的老政策是個人繳費全部和單位繳費的3%計入個人養老賬戶,單位繳納的19%劃轉為社會統籌,而新政策將單位繳費的3%也劃入社會統籌用來解決養老空賬問題。
3、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按15%)+個人賬戶本息和÷120+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 "新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按本人退休時上年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按本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20計發。(由於客觀原因,全國某些城市的計算標准可能有所不同。) 通過上面的公式,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多少將直接影響退休後月養老金的多少。
由於全國各地收入水平和改革程度存在差異,養老金的計算標准也有差異。 假設隸屬"中人"某市居民張先生平均月薪4000元,養老保險繳費期限為10年,假設10年後月平均工資是3000元,那麼退休後,他在政策變化前後各能領到多少養老金呢? 按現行的養老金制度,王先生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3000元×15%+4000元×11%×12×10÷120=890元;1997年底前繳費年限×1.4%"部分忽略不計,下同)。 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將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後,王先生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3000元×15%+4000元×8%×12×10÷120=770元。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集,以個人交費為主.集體補貼為輔,實行個人儲備賬戶積累儲備制,個人和集體儲備均記在個人名下;按國家有關規定運營,被保險對象到60歲時根據其賬戶基金累積總額計發養老金
J. 請問為什麼基層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比城區周邊農村老人的養老金高
農村的養老金有不同的繳費比例和檔次,你交的費用高,可能是你選擇了最高檔繳費標准,所以就比別人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