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愿组合的家庭养老办法好吗
一、“同居式养老”
“同居式养老”是悄然出现的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有些老人老伴去世后,孩子们因工作无暇照顾,又不习惯养老院生活的,于是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自愿组合在一起,过起“同居”的晚年生活。理想的养老,是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由此看来,“同居式养老”这种模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对于老有所乐的问题更具针对性。老人最怕寂寞,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同居式养老”很明显是驱逐寂寞的良药。
“同居式养老”
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自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2.12亿,其中15%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曾对中国的养老模式做过一次专项调研,该基金会副秘书长缪瑞兰指出,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而中国只需27年就可完成这个过程。
更令学界担忧的是,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孝道”和家庭养老,但是落实这种“孝道”的现实基础却在逐渐弱化和动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如今中国主流家庭结构已转变为只有一个孩子,这意味着年青一代的养老负担将变得非常繁重。此外,人口流动的加快导致代际分离现象日益突出,中国有相当多的老人独守家中,成为空巢老人。即使是与父母同居一个城市的年轻人,也因高强度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而很难抽出时间给予父母更多陪伴。
『贰』 什么是“抱团养老”
首先,就字面意思上的拆分来看,“抱团”就是好几个人联合之后形成的一个团体,也可以叫做“组队”;“养老”那就更显而易见了,安度晚年。所以“抱团养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相当于一群老人一起搭伙养老,互相帮助,安度晚年。
但是当有这样一个组织出现,这里的老人互相分享自己的阅历,和别人一起回首自己的一生,即使是在自己不能走路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嘴巴和耳朵,去看到更多的未知的世界,这对于老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继续总结,思考力与专注力与他们相伴,乐趣与惬意追随着他们,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叁』 老龄化社会已至,结伴养老会成为我们的新选择吗
年轻人领取养老金的想法主要来自于他们现在的状态。也就是说,自己没有更多的钱和精力来照顾父母。父母退休后,交际费用减少,可以靠养老金维持生活,必要时出钱帮助子女。子女面临房贷、车贷、抚养费等巨大压力,无力帮助父母,很难期待父母养老。“抱团养老金”的概念源自上个世纪的欧洲,是“会员制”的养老金模式,主要指志同道合的老人,不依赖子女,原本离开家庭,共同生活的方式。他们中的一些人一起吃饭、生活、行为,有些人一起旅行或一起吃饭,在个别生活行为中保持一致。
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些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最能接受新事物。他们很清楚自己未来的处境。特别是在养老问题上,这些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最可惜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想在养老方面给孩子们带来麻烦,于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养老形式,叫做“抱团养老金”。因为抱团养老金是新的,养老机构的归属还没有社会名分。大部分人还不承认和接受。传统的家庭养老金已经束缚了人们好几年,所以抱团养老金是大势所趋,但要有过程和有序的规则,才能给更多的老人带来福音。
『肆』 哪里可以报名抱团养老
可以通过收人介绍或者网上找组织。
抱团养生有一个前提的,是需要一起抱团养老的老人身体情况比较良好,基本能够自理是比较好的。一段时间后,身体情况有所退化,或者个别老人的身体出现问题需要专业的照护伏虎的医疗保障的时候,这个模式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国家目前是没有组织抱团养老的这种可能性;在国内哪些地方出现了一种叫互助式养老,老老人服务年轻老人的一个状态。
(4)有种抱团养老叫什么扩展阅读:
抱团养老是一种会员制养老模式,帮助全国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我国正在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基数庞大的老龄人口对于养老的需求十分强烈,而原有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以房养老方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于是催生了新的黄金商机----大健康、大养老产业。
社会力量抱团
凝聚社会上的爱心企业和有识之士抱成一团,共同打造全中国品质最高的养老服务平台。
老人与老人抱团
老年人是抱团养老平台的主体,共同分享乐趣与人生阅历,并自主自导地组织与形成聚乐团和老年学堂 ,更大程度地丰富晚年精神生活。
养老文化
汇聚爱心
凝聚一切有爱的力量,打造全中国品质最高的养老服务平台。
传递健康
将健康知识和养生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一起健康起来。
助人为善
推动全社会更多的善行善举;因为我的善行,社会更加和谐。
成就价值
老人通过抱团养老工程这个平台成就自己的价值,成就健康的价值、快乐的价值、充实的价值、被认同的价值、受尊重的价值等。
『伍』 那些一直单身的人群有想过老了以后如何养老这一问题吗
单身一族并非孤军奋战,养老问题可以选择抱团养老,进入高端养老院,或者社区养老。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未来国家可能会在养老问题上出更多新的政策,相信未来也会有对老人更加人性化的措施帮助老人养老。
一、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这一做法在日本就已经有人实施过了。比如十几位或者10位左右同一性别单身的老人住到一栋公寓里,设立公共区域,平时在一起玩,一起旅游,一起工作,一起雇佣护工,互相监督彼此的护工,还可以一起缴纳水电费,轮流值班做卫生。并且设立一个紧急按钮,当出问题的时候,其他几位要负责帮忙送到医院去。这种做法就叫做抱团养老,还是由老人之间互相帮忙度过晚年生活。
『陆』 现代社会有什么样的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型养老:看护人员上门照顾
如果本身是比较孤僻内向的性格,上面两种养老模式自然就不合适了。但我们还有社区型养老作为后补。对于不爱社交的老年人来说,社区型养老就是比较必要的存在,他相当于将养老院扩大化,住在小区里的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只不过增加了对老年人更加友好的基础建筑设施,比如说老年人活动中心、棋牌室等等。
『柒』 30岁了还不结婚、不生娃,这代年轻人将来如何养老
可以有三种方式选择:去养老院、住养老社区、组养老互助群。
其实,养老问题不只是无子女的人要面临的问题,即使已有子女的父母,随着子女对养老观念的改变,父母老了以后也要面临同样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说说这三种养老方式给我的感触。
住养老院的舅姥爷
我的舅姥爷因为患有帕金森,家人把他送进养老院生活。养老院每月6000元,因为舅姥爷是一个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特殊护理,所以收费相对高一些。
我和我妈去探望他的时候,总感觉他情绪很低落,工作人员只能保证舅姥爷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不会特别关心他的心情。所以他每次看到我们的时候就显得很高兴,我也愿意陪他说话,哄他开心,我们要离开的时候他还会掉眼泪,眼里充满了不舍和委屈,也期待着我们能再来看他。
我感觉,人一旦住进养老院,有子女的老人比无子女的老人除了多一份对子女的期盼,其他的区别并不大,总有一种被亲人抛弃的心情,更谈不上享受晚年生活,所以我将来老了除非迫不得已,不会选择养老院度过余生。
同我妈参观养老社区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开设了养老社区的服务,我爸妈买保险的这家保险公司也有这样的服务,他们有一个免费参观养老社区的机会,我就和我妈一起去了解了一下。
工作人员大致给我们介绍了养老社区的内容,让我对这种新的养老模式产生了兴趣。
可以花钱购买使用权也可以通过购买保单的形式拥有使用权,使用权是可以继承可以转让的;因为是养老社区,所以里面的配套设施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而设计,比如老年人关心的看病,吃饭问题都被周全的考虑到,同时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还提供了很多娱乐的设施;就像住在普通的楼房一样,拥有更多的私人空间;因为享受了更好的服务,所以就价格来说也会比住养老院更加贵一些。
听了介绍后,我觉得这样的养老方式更加符合我们这代人追求享受美好生活的养老观念,相比于住进封闭的养老院,我更加倾向这样的晚年生活。
阿姨组建的互助养老群
阿姨生大病住院手术需要儿子签字的时候,他的儿子正在和老婆在泰国享受热带风情,这一点让阿姨彻底醒悟,养儿防老已成过去,养老还是要靠同龄挚友们的相互帮助。
阿姨在郊区的高档小区买了一套花园式洋房,和她买到同一个小区的还有另外三户挚友。他们打算老了以后不再依靠子女养老,而是采取互助养老的方式。平日身体健康的时候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各家轮流做饭打牌聊天,身体不好的时候又可以依靠朋友送医喂药。因为处在近似的境遇中,又有友谊的加持,所以照顾起彼此也会更加上心。在最脆弱的时候,有好朋友们在陪身边,心里也不会感到孤独。
阿姨的这种养老方式也是我很向往的另一种养老方式,脱离了养老机构的限制,晚年生活会更加自由、更加洒脱。但是要享受这样的养老方式,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有一定资本做基础,还有一群和自己一个圈子的挚友。
对于养老的问题,我们年轻人也不用过于焦虑,相信随着养老产生的不断升级,将来我们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也会有更多的养老方式供我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