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流言“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我国向来尊崇敬老,弘扬孝道,从“父母在,不远游”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无不昭示子女与养老这种绑定的关系。而随着中国老龄化来势凶猛,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尊严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屡见媒体报道。老人与年轻人争公交车座位,老人摔倒讹诈路人,老人摔倒无人扶助,中老年人跳广场舞惹众怒,老年人马路上碰瓷等,诸如此类的各种新闻屡见不鲜。
有些新闻报道不仅降低了老年人的社会信誉度,而且贬损了老年人的集体人格,使老年人社会形象受损,社会尊严扫地。“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言论成为对老年群体的整体性负面评价。不可否认,出现这种现象,的确有个别老年人“为老不尊”的自身因素,但是,也有社会公众的嘲讽取乐因素。某些社会个体的不当行为被媒体标签化和污名化。“老人倒地扶不扶”成为一个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演化成一场社会道德危机。
2015年,“某大学知名教授搬入养老院”的新闻引起了网络舆论:社会一方面对该学者作为意见领袖“离开”表示关切;另一方面,显现出了老年群体乃至青年群体对自身未来的危机感,认为即使是高级知识分子,也不得不走社会化养老的路径。
那到底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出现使得老年人处于一种社会尊严丧失的尴尬境地?
1、亲情尊严流失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方式主要是家庭养老,表现为居家养老和子女奉养。在家庭养老中,老年人的自尊与尊严的维护来自子女,也就是依靠亲情。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农民工进城务工潮的兴起,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凋敝。“留守老人”成为普遍现象。
此外,因子女上学、工作、留学、移民等人口流动也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总之,当前我国无论是农村家庭养老,还是城市家庭养老,均不同程度地面临困境,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子女的流失,导致了老年人亲情尊严的流失。
2、自我尊严缺失的挑战
失独、空巢、“未富先老”等老年人往往到最后关头无法自行照顾自己,导致自我尊严丧失。老人孤独死亡的案例常常见诸媒体,他们有的是死去数周后才被发现,有的被发现时尸体已经干枯,境况十分悲惨。也随着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的衰退,其自理能力逐渐下降甚至丧失,因此,其自赋尊严逐渐缺失。而他赋尊严则需要亲人、社会,特别是医护人员来保障。越到临终阶段,老年人的他赋尊严越需要他人的支持。
为此,有学者提出了“优逝”观点,也有人提出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尊严死”的相关知识培训等。
这些举措虽然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临终尊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临终尊严问题,还需要从政策、制度乃至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加以保障。
我国养老社会发展阶段建立起相适应的养老模式“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社区服务是重要保证,养老保险是物质基础”的社区化老年保障体系。简称为“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在我国有广大的存在空间,在家庭养老逐渐成为不可承受之重,而机构养老高低难就的时候,以家庭养老形式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积极开拓新型养老方式
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异地养老”
异地养老、跨国发展的养老产业在欧洲已渐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他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的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人文环境、地产价格、物价水平差异很大,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互补性很强,拓展异地养老的空间非常大。现在,每年冬季都有一些北方老人自发到海口、三亚等南方城市养老,夏季也有很多南方老年人到北方城市避暑,这种候鸟式的异地养老已初露端倪,并已显现出勃勃生机。如果开发大型老年社区,对周边国家的老年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我们的养老企业不仅要盯住省内市场、市内市场,而且要放眼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引进来、走出去,抢占国际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先机。
住房养老(即老年人动用所居住住宅的余值,通过某种机制将其提前变现,以供养自己的余生)
这也根据具体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售房养老:包括售房入院养老、售后回租和倒按揭养老。
倒按揭养老:“倒按揭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简称为“以房养老”。老人可以将自己的房屋产权抵押给专门运营这项业务的机构,按月从该机构领取现金养老。老人身故后,由该机构收回房屋进行销售、出租或拍卖。类似于将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
售后回租:老年人将已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过“售后回租”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可以获取一大笔款项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持晚年对住房甚至是原有住房的长期乃至终生的使用权,照常有房可居,对老人的更好养老增添了相当的保险系数。
售房入院养老:老年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用这笔钱财居住到较好的养老机构养老,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使得养老生活增添了众多的乐趣,将部分售房款送交寿险公司办理养老寿险,可以保障晚年生活无忧。
2、租房入院养老
老年人将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租,再通过另租房居住或入住养老公寓、养老院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保障晚年照常有房可居,并获取持续稳定的租金收入用于养老生活,享受专业护理服务和群体交流,又能保证在将来把原有住房留给子女,符合国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习俗。
“住房养老”的方式大大拓展了房产的原有功能,增强了居民买房的吸引力,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一级市场的发展,另外,“住房养老”中售出的房屋可以增加“二手房”供应量,有利于促进我国还不发达的“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
Ⅱ “老人抱团给自己养老”,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晚年生活怎么样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这首诗的说的是谁都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放到当代也是如此,面临着老年化社会,又加上年轻人又不愿意生的情况,原因无非就是经济的问题。
房贷、孩子费用以及教育,就可以压垮一个普通家庭,以至于年轻人都自顾不暇,不敢生又不顾上老人的晚年生活。
于是,有些老人不忍就想出各种养老方法,如去养老院、存钱、自己给自己养老等等,而其中就有个抱团给自己养老,是不少老人会考虑的方法。它指的是一群老人合租起来,相互照顾。
那这样子的方式,会有什么结果呢?就有个老人证明了这个方法,但结局真实又心酸。
01、
身体不好的老人,老伴去世后一切都改变
老赵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他用尽全力终于让儿子成家了。如今孙子也顺利诞生了,他和老伴都觉得这辈子差不多就这样子,真是干不动。
只因夫妻俩年轻那会吃了不少苦又没及时注重健康,导致现在身体越来越差,只能做点轻活又半退休的样子,然后好好安享晚年。
养老院总是不缺老人,虽然存在一些不愿意住进去的人,但大部分都是自己住进去的,就是不想拖累孩子。
曾经有个认识的老人这样子说:“孩子忙,就不想麻烦他们,只希望可以没事来看看就行。”虽然可能有点心酸,但他们绝对不会后悔,因为爱才义无反顾。
结语: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不能评论什么,但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但比起国外,中国式父母可以说操劳一辈子,就连离去那一刻也是在担忧子女的幸福。
就连养老也是如此,本是子女的责任,却看到他们的压力也就变得不忍,就会自发解决晚年生活。比如养老院、抱团一起养老等等方式,就是不想麻烦子女,让他们安心奋斗而忍不住心酸。
或许,在他们心里,唯一的期待就是自己真的走不动了,子女们能来养老一下。
所以,请好好珍惜他们。如果可以,请担负起养老的重担。要不然等他们离去,后悔的一定是子女,因为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人。
Ⅲ 如果有子女,还需要购买养老保险吗
很多人谈到自己有孩子,那孩子以后可以养老啊,那其实是不是不需要养老保险的,其实这话是片面的。
我们买养老保险最重要的一个优势是“确定性”,养老金尤其要注重,也就是未来我们需要钱的时候,一定有那笔钱在那里。虽然可以用来养老的产品或方式很多,不一定是保险,比如:养儿防老、以房养老、投资养老等等。但保险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确定性!
叶子趣玩财有趣又有财。关注微信公众号:叶子趣玩财(YZQLC518)
Ⅳ 五十岁后没有退休金,儿子指不上又没有存款该怎么生活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依靠养老金,第二种是依靠子女养老,第三种是依靠在职时的积蓄。但现实中有些老人既没有养老金也没有存款,孩子也指望不上,挺尴尬的。对于这些“三无”老人来说,50多岁了,如何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这个问题真的没有满意的答案。现实中,这“三无”养老有几种方式。
Ⅳ 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
养老,一直是一个关系到广大群众的问题,不管是农村还是在城镇。但是城镇老人很多都是有退休金的,另外还有养老保险,而农村不一样,绝大部分人是没有退休金的,而且养老保险很多地区也是推进的比较慢。
60后已经五十多岁了,很多人还在城里打工,因为这个年纪的他们可以说是上有老下有小了,负担是很重的,如果有儿子的话,需要帮助儿子买房、结婚彩礼等等。再老点的话主要就靠儿子一家的赡养,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儿子或女儿都是独生子女的话,下一代的负担将会更重,因为要赡养四个老人。
好在如今的社保,养老保险都慢慢的在农村推行,这样让老人多了一层保障,每年交个几百块钱,在满60岁之后就可以领取补贴了。
另外一种养老就是土生土长在农村的一部分老人,他们很少外出,没有去大城市打工,一直在地里耕作,但是地里的庄稼作物一两个老人是种不了多少的,现在也在大力扶持三农,但是能够赚到钱的基本上都是70,80后,60后因为整体文化程度很低,接受新事物比较难或慢,现代的农业很多是做不来的。这部分人养老是比较累的,因为在种地赚不到多少钱,所以储蓄也不多,但是他们在还能干的动的时候还是能够做的“自给自足”的,另外在加上子女的赡养,解决正常生活还是可以的。
相关方面也正在完善养老制度,也相信会越来越好的,让老人们老有所依!就拿我们村来说,那些60以后的孤寡老人都安排住进了统一规划的保障房,或者帮那些不愿搬到保障房的老人建造房子,虽然不大,但是比老旧土坯房还是好很多的,而且每个月还有米油等补贴物品,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了。
现状是:一、靠自己。现在农村50.60多数人仍然外出打工,靠自己双手求生存。
二、靠儿女。少部分人子女有成,在家帮忙子女带孙子。
三、靠国家。农村没有参加社保的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以领取100元养老金。
庞大的农村50.60后靠自已养老的人必竞是少数。国家可以拿出20%的国有企业股份补贴城市退休工人,为什么不拿出10%的国有股补贴一下农村没有社保的50.60后老人?他们是强制向国家输送公粮的一代。国家强制压低粮食收购价格为在城市及工厂的城市人提供口粮,所以国家是否有责任解决60岁以上老人生活保章呢?那怕每月领300元,也至少能解决农村温保问题了。
我是62年生人,我们种的玉米那些年自己不够吃还得交公粮,分田到户还得交上缴(就是每垧地多少钱得交到大队)。上那说理去自己种地还得给国家钱,到现在个个累得一身病,农活干不了了,打工没人要了,辛辛苦苦攒点钱功孩子上学结婚,现在是身无分文,靠子女他们也不宽欲。所以国家应该那出给退休人员的百分之十补给农民,农民才能免强度日。
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农民开始步入城市务工赚钱补贴家用,之后更是农民工大潮前往城市发展,有不少也赚到了钱在家里盖起了楼房。时光流转,一眨眼老一批外出打工的农民都已经日渐老去, 特别是一些60后,在2019年一些农民已经有60岁了,以后该靠什么养老呢?听听老农怎么说。
今年一些60后也正是步入了老年了,如果在城市里有保障的他们,如今已经是可以退休安心养老的了,每个月可以领取不菲的养老金,和老伴出去 旅游 闲玩了。不过对于没有保障的农民工们,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活到老干到老才是他们真是的写照,能过看到子女成家立业儿孙无忧无疑就是最为幸福的事情了。所以很多人都想听听老农是怎么说的,又是如何考虑养老问题的。
一些老农表示,时代变化了如今养儿防老是不指望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快点抱孙子。至于自己养老问题,老农表示现在还不急,还能多干几年,等到自己真的干不动了再回去也不迟。到时候回到老家,自己可以继续种点地, 节约一点还是能凑合着过的,孩子挣钱也不容易,凑合着过就行了,等以后老了实在做不动了,这时再找找孩子。
其实这些也是老农多虑了,在未来农村的发展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如果村里有一些种植大户发展起来了,老农也可以将土地流转过去,这样每年也能拿到不少补贴。而且国家对于农民老龄化养老问题上也出了不少利民政策,出了缴纳养老保险可以领取养老金之外,还有着高龄津贴。当然国家也在着手大规模为老人养老的问题,在农村建设一些集中型养老场所。
▂ ▄ ▅ ▆ ▇ █ 精彩的回答 █ ▇ ▆ ▅ ▄ ▂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作者豫见新野彭哥,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
日渐老去的农村六零后,以后靠什么养老?带着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养老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是中国 社会 普遍关心的话题。城里老人都有退休金可以拿,而且每年退休金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农村养老保险很多地区推进比较慢。目前一些地方农村的老人每个月只能领取二三百元的养老金。
最尴尬的是生活在农村的60后群体,年龄已经五十多了,绝大部分人没有退休金,他们以后该如何养老呢? 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60后群体虽然都已经五十多岁,但却要面对两大压力:一方面,如果儿子或女儿是独生子女的话,下一代的负担会很重,而上一代老人的赡养义务却还要尽。如果有儿子的话,需要帮助儿子买房、结婚彩礼,带孙子等。另一方面,农村六零后群体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要推进现代化农业比较困难,所以地里的庄稼作物一两个老人种不出多少的,每年的收入也非常有限。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50后、60后这两个群体,而作为五十多岁的60后群体,马上也要进入60岁以上年龄段了,那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以后他们靠什么来养老呢?
首先,靠自己、靠儿女、靠国家。我们国家规定农村没有参加社保的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二三百元养老金。如果子女孝顺,再补贴一点给老人,老人再种种自留地,卖卖农产品,做点手工活,这样勉强也能度日。当然,农闲时分也可以到附近的乡镇工厂打打工,反正在农村50、60岁的老人此时也不可能闲下来,有的农村老人到80多岁也要下地务农。 再者,农村60后老人可以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有些人说自己从没参加过养老保险,这也不用担心,因为现在的很多地区还有允许在60岁之前一次性补交完成,所需要15年的费用可直接来办理,退休后即可享受养老金待遇。所以说,老人只要有参保意愿,那一次性可补交15年的费用,这样的话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待遇了。
最后,庞大的农村50、60后群体靠自己养老毕竟是少数人。国家既然可以拿出部分国有企业股份补贴城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漏洞,为什么不可以变卖一些国有资产来补贴一下农村没有社保的50-60后的老人?他们是强制向国家输送公粮的一代人。当年,国家强制压低粮食收购价格为在城市及工厂的城市提供口粮,所以国家应该有责任解决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哪怕每人每月领到800元或1000元,也至少可以解决农村的温饱问题了。
楼主你好,作为农村的退休老人来讲,实际上他们也是可以获得基本养老金的待遇的,所以说让我们参加一份基本养老保险,就可以让自己再达到60岁以上的法定退休年龄,获得一份最基本的养老金的待遇,所以这样的话就可以让自己的晚年退休生活有一个最基本的保证,因为这样的话就会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农村养老保险有一个好处,就是自己虽然之前曾经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也是不必要担心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很多地区还是允许在60岁之前一次性补交完成,所需要15年的费用直接来办理退休享受养老金的待遇,所以说自己只要有参保的意愿,那么一次性可以补交15年的费用,这样的话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待遇了。
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一个缴费标准,那么缴费标准越高就意味着自己所能够获得的养老金越高,相反,如果说缴费标准越低,那么所能够获得的养老金待遇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的。所以说,选择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获得养老金的待遇,才是我们养老的最,基本的保证。
我是60后,我不想依靠谁,折腾了半辈子了依然清贫,财神似乎与我无缘,年轻的时候时不时的还欠点饥荒,亲戚对我也是敬而远之怕我借钱吧,更是没有几个朋友,朋友也只是酒肉朋友,一起喝个酒还行,若淡到钱具都沉默了。
20岁时开始为生活奔波一直折腾到40岁依然是穷,好赖把孩子养大了参加了工作,我想应该想法攒点钱了,好防老啊!于是我来到了孩子工作的城市找一份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工作加勤俭节约也攒下了2O万,我想继续工作两年再攒下几万以防老来贫寒。
作为农村人没有什么 社会 保障,所以只能在自己还能劳动的时候不要闲下来,攒下几个钱,日后有个头疼脑热的,想吃点什么都方便,总比伸手和儿女要方便多了。
我是六零后,当了几年农民,到不甘心就这样,后来考学有了正式工作。老婆农村的,没有工作,婚后我种了几年地。关于养老问题我有发言权。
我的养老问题就不用说了,退休自然应该有养老金。但是,从结婚开始,我就一直思考,老婆老了怎么办?没养老金,不仅自己生活困难,孩子也要受到拖累。
当然如果夫妻双方都身体 健康 ,都长寿,是可以用我自己的养老金养老的。但是,关键是一般来说男的寿命短,女的寿命长,我中间有个三长两短,老婆岂不是没了经济来源?所以从早我就时不时的想解决这个问题。
我知道养老不能靠国家,国家不会白给谁养老金。靠谁也不如靠自己,没工作只能自己想办法。
我上班,给老婆找了个临时工作,但是那工作不仅收入低,而且也没养老金一说,干下去没有一点前途。于是让老婆辞去工作,我们夫妻商量着做点小生意,由老婆去主导,我业余时间去帮帮忙。当时就在镇上开了一个小百货店,店面超不过四十平。第一年生意并不好,记得有一天只有九块钱的营业额。尽管不咋地,但是感觉比干那个临时工强多了,那个临时工每个月才给二百块钱。
在经营小店的过程中,不断有人过来闲聊天,有的也给我的店出主意、想办法。慢慢的我受到启发,终于找到了经营的思路。2000年的时候,小超市还是个新鲜的东西,我就大胆的把百货店发展成小超市。买了新式超市货架,明码标价,敞开店面,让顾客自选。由于在两个学校附近,人流不小,样式比较新颖,一下子销量就上来了。小店经常被学生挤得满满的。我记得那时候我月工资也就几百块钱,反正到不了一千。而小超市一天就可以挣一二百甚至五六百。于是我们大受鼓舞。小超市不断发展,货物品种增多,又换了大店面,营业额不断攀升。到第三年,又发展了几个连锁。几个店一起盈利,还能时不时接到学校订货。到了2003年,一天能够赚五千六千。几年下来,真的有了当大款的感觉。但我知道做生意有起伏,赚了钱也应该做长远打算。
我一直没忘老婆的养老金问题。那时非常实行买房。于是我用赚到的钱,03年一百万买了个商铺;04年又七十万买了一辆二十五吨轮式吊车,当时吊车比较赚钱,而且有老婆的弟弟以分股的方式合伙经营;05年还买了两辆压路机。去修路干活,包月两万,修路方负责加油和给司机吃住,我们只负责司机工资,一干就几个月,不算太费心。养压路机可能一般人发愁门路,其实当你有钱以后,朋友也多了,门路自然也有了。后来还买了商场里的摊位出租。当听说可以交社保以后,马上给老婆交了社保、医保。当时政策比较宽松,是可以一次往前多交几年的,交够十五年就可以到年龄拿养老金了。后来进城买了两套单元楼,自己住一套,另一套出租。
赚钱这种事,说起来似乎比较容易,其实真正做生意的过程也是非常艰难的。我每次利用休息时间去上货,不仅是周六日,而且有时候中午也利用短暂的时间出去走一趟。过年,大家都放假了,也是我最忙碌的时间。开始出去上货,只有一辆破摩托车,用后座带一点,用绳子绑着,多了还怕卖不了。后来销量大了就雇佣那些市场上出租的汽油三轮车,然后是雇小型货车,再后来自己买了面包车。最后,更大销量的时候就是批发商送货上门了。想想当年好几家批发商争着给我送货,很爽。做生意开始阶段难。俗话说的没错,万事开头难,关键一开始坚持住,敢于创新,不断想办法解决问题,到了一定程度就容易多了。看来,凡做事,从零到六十是最艰难的阶段,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创造力和意志力的阶段。
现在大多生意我们都基本不做了,岁数大了,孩子也成家了,我还几年就退休。老婆已经拿上了社保带来的养老金,还不到六十,身体也行,顺便做点力所能及的小生意,再加商铺补贴着,日子也算小康吧。
我要和我们同龄人六零后说的是,你应该早打算养老的事啊。大家都五十多了,再想养老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晚,但是总比不想好。以前没有做好养老准备的,我劝你,可以继续工作,但是千万不要把钱都给了孩子们花了。你手里必须有钱,五十多岁,说小不小,说老也不老,你还可以干几年。找工作不容易,你可以做点小生意,再小的生意也比打工强。我的经验是,做生意,赚到每个月两万到三万以上不容易,但是月入五千到一万并不难,而且一般小生意也没什么风险。当你攒下足够的钱了,其他的事也好说了。如果有机会,不要拒绝社保医保。交社保医保你吃不了亏。仅仅凭你交过公粮是不可能有养老金的,因为公粮只是相当于农业税。其实不论工人农民是都交了税的,只有社保和养老金挂钩。 原则上说,社保不是国宝,也就是说,社保是自己交的,不是国家给的。养老金来自社保,社保的钱来自交社保人,你和国家闹,不管事。 即使国家财政对社保有补贴,也主要是对有社保账户的人补贴。我们这里有的五十多了,也开始交城市灵活就业的那种社保了,当然可能要交到六十多岁甚至七十岁,有点不划算。当你真的老了,没有了劳动能力的时候,有养老金,和啥也没有的比,那不仅仅钱的问题,那是心理上就大不相同的问题啊。有养老金,过日子的心里踏实的,坦然的!
早点自己做养老打算吧,六零后们。不靠天,不靠地,不去靠子女,国家也不可能白给你。自己努力才是硬道理。
养老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是中国 社会 普遍关心的话题。城里老人都有退休金可以拿,而且每年退休金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农村养老保险很多地区推进比较慢。目前一些地方农村的老人每个月只能领取二三百元的养老金。最尴尬的是生活在农村的60后群体,年龄已经五十多了,绝大部分人没有退休金,他们以后该如何养老呢?
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60后群体虽然都已经五十多岁,但却要面对两大压力:一方面,如果儿子或女儿是独生子女的话,下一代的负担会很重,而上一代老人的赡养义务却还要尽。如果有儿子的话,需要帮助儿子买房、结婚彩礼等。另一方面,农村六零后群体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要推进现代化农业比较困难,所以地里的庄稼作物一两个老人种不出多少的,每年的收入也非常有限。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50后、60后这两个群体,而作为五十多岁的60后群体,马上也要进入60岁以上年龄段了,那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以后他们靠什么来养老呢?
首先,靠自己、靠儿女、靠国家。我们国家规定农村没有参加社保的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二三百元养老金。如果子女孝顺,再补贴一点给老人,老人再种种自留地,卖卖农产品,这样勉强也能度日。当然,农闲时分也可以到附近的乡镇工厂打打工,反正在农村50、60岁的老人此时也不可能闲下来,有的农村老人到80多岁也要下地务农。
再者,农村60后老人可以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有些人说自己从没参加过养老保险,这也不用担心,因为现在的很多地区还有允许在60岁之前一次性补交完成,所需要15年的费用可直接来办理,退休后即可享受养老金待遇。所以说,老人只要有参保意愿,那一次性可补交15年的费用,这样的话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待遇了。
最后,庞大的农村50、60后群体靠自己养老毕竟是少数人。国家既然可以拿出部分国有企业股份补贴城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漏洞,为什么不可以变卖一些国有资产来补贴一下农村没有社保的50-60后的老人?他们是强制向国家输送公粮的一代人。当年,国家强制压低粮食收购价格为在城市及工厂的城市提供口粮,所以国家应该有责任解决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哪怕每人每月领到800元或1000元,也至少可以解决农村的温饱问题了。
Ⅵ 国内的养老模式都有哪些
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现在社会上主要的养老模式还是分为三大类:
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1、机构养老
敬老院,主要收养对象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也会接受享受退休金的自费长者。
养老院,则分为一般性养老院和“医养结合”养老院。一般性养老院大多是提供基础的生活照料、生活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医养结合”养老院,主要接收失能、半失能、失智、慢病康复、安宁疗护长者,除了满足长者日常饮食、护理、娱乐社交活动外,还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可以保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并依托医院优良的医疗条件,提供慢病管理、急诊诊治、康复理疗、健康管理等多项服务,提高长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公寓,是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是综合管理的住宅类型。
机构养老的优势:很多长者选择机构养老,是考虑到机构能够提供更专业的护理,尤其是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养老带医护,生活养病两不误,还可以减轻孩子的压力。
不足:入住养老机构的老者,有部分会感到自己被孩子抛弃,也会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感到孤独。
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以家庭为中心,靠子女亲属养老。
《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已经审批通过,且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有明确的定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村)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公益服务共同组成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庭护理、精神慰藉等内容的社会服务。
《条例》还明确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范围:
居家养老服务应当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孤寡、失能、重度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等人员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这就意味着一般的家庭老者养老,如果条件达不到享受政府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的,还是要靠子女子女亲属来照料。
居家养老的优势:长者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状态,并与家人有更多亲密和互动的时间。
不足:照顾老人是一项消耗体力和精力的任务,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这对家庭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如果老年人独自一人居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突发疾病或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3、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的养老服务。
该种模式借鉴的是俄罗斯、美国、日本流行的“托老所”模式,即早上家属把长者送到中心,晚上再把老人接回家里。
国内通俗的叫法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长者在社区照料中心会被安排丰富活动,诸如玩牌、打麻将、卡拉OK、下棋、猜谜、折纸、画画以及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等等。这些娱乐休闲活动不仅能让老人们放松身心,也有机会和更多人进行交流互动,对延缓脑力衰退也是有一定的帮助。
社区养老模式优势:这种模式既为长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又满足了长者的心理需求,使长者有稳定的生活,同时又减轻了子女的日常照顾负担。
不足:现在的国情是,大多数身体好的长者其实不太愿意去照料中心,而身体不好的老人虽然想去,可能又不会被照料中心接受,所以会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
当然,社会上掀起了其它的养老方式,诸如旅游养老、抱团养老、田园养老等。
像旅游养老,也叫候鸟式养老,在身体和金钱都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了年轻时努力赚钱,退休后到各地旅游度假的梦想。
不管哪种养老,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及家庭的养老方式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