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服务 > 养老年金老了能领多少

养老年金老了能领多少

发布时间:2025-07-24 22:10:32

Ⅰ 一个月交300多的养老金,老了可以领多少

养老保险一个月交300,退休领1050元。基础养老金=(5000+5000*1)÷2×21×1%=1050元。
一、养老金的概念:
1、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2、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3、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
4、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二、主要分类:
1、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
(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
(2)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
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在中国已经持续20年。
2、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1)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2)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3)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两者之间待遇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已引起群众的不满,要求缩小差距、统一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差异原因;
1、计发基础不同造成的差异: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的职务工资加级别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岗位工资加薪级工资;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岗位工资加技术等级工资。计发比例则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工作年限越长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由此可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低退休金替代率都有80-90%。
(2)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基础是社会平均工资,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新人”为例,其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3)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工资,这也加大了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1999—2009年,各年机关和事业单位平均工资都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就养老金替代率而言,据郑秉文测算,1997年中国企业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养老金替代率达76.3%,以后逐年下降,到2008年只有47.7%。说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长的速度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而与机关事业单位比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只有机关事业单位的一半多。
2、养老制度与薪资结构的不匹配导致人们对退休双轨制深恶痛绝:
(1)中国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保障模式是低工资,高福利,相当于在职时已将部分资金交给国家,国家则提供养老医疗等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则是延续这一制度,它的制度假设是基本工资不高,所以养老不要缴费。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依据的制度假设是职工的薪酬里已包含延期收入,延期收入可用于缴纳养老保险费。
(2)因此在现行双重退休金体制下,只有企业员工的在职收入高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双轨制才是合理的。然而,由于经济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有的垄断企业员工收入远远高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的中小企业员工收入则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忽视了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薪资结构差异,而集中关注部分高收入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高工资、高福利现象,并对此表达强烈不满。
3、企业年金制度的自愿实施将造成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异持续扩大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保证公平,企业年金体现对工作期间的激励。基本养老保险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不高,加上企业年金之后才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替代率。由于企业年金制度是企业自愿实施的,很多企业考虑经济情况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亦有部分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后又终止该制度。这种局面导致退休工人最终领到的养老金只有基本养老金,即企业退休人员只领取了制度设计者设计的部分养老金,所以感觉待遇较低。而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既包含了基本保障部分,又包含了激励成分,所以金额很高。很多群众并未看到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失,只是看到养老金最终结果的差异,于是不满情绪在滋生蔓延。如果不改变企业年金制度的自愿性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异将会持续扩大,最终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又一重大隐患,必须及早解决这一问题。
4、养老金调整机制的不同使二者的差距未能消除:
(1)公务员退休金的主体部分是基本退休金。随着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的不断增长,公务员的退休金也需调整。公务员基本退休金是按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调整的,其调节办法是:在国家统一调整生活必要品价格时,退休公务员可按在职国家公务员并入基础工资的补贴数额增加退休金;在职国家公务员根据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指数调整工资标准时,退休公务员可按调整工资标准的幅度相应提高基本退休金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是以调整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基础的,按照一定比例增加。例如,2011年1月,国家决定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幅度按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而2006年到2009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年均递增为18%,高于10%的养老金增幅。
(2)公务员退休金按工资上涨率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低于工资上涨率的比率调整,而且他们的基数不同,公务员调整基数包括全部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数只是基本养老金,基数和比率均低的结果造成二者的绝对数差距并未缩小,只是它们之间差距的相对比例有所下降。
四、解决建议:
1、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构建全民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在于个人不缴费,责任完全由国家承担。不仅国家的负担较重,而且引起缴费人群企业职工的不满,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感。从养老金领取结果来看,上文已经述及,大部分退休职工只领取基本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则领取全额养老金,造成了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异。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攀比。因此必须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以形成全国不分单位性质,同级别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相等的情形,进而减少人们的不公平感,增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2、调整养老金替代率政策
在现有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生活保障程度的设计中,政策制定者假设每位退休人员都有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的职能只是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较低。但现实是很多企业职工缺乏企业年金,更不用说储蓄性养老保险。2011年来,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为1577万人,当年城镇就业人数35914万人,参保率只有4.39%。[10]因此,在设计养老保险替代率时,要考虑没有企业年金的退休人员。同时,替代率的设定也要考虑绝大多数离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开支需要,对过高的养老金进行限制或税收调节。
3、优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政策
自2005年起,中国已连续九年十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通过十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的总体待遇水平翻了一番,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也部分缓解了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但这种调整在时间和比例上都不确定,是一种没有规律的临时调整办法。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但具体操作办法尚未出台。本文认为需要根据精算平衡原理,建立一个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联动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长效调整机制。
五、领取条件: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2)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
2、按照相关规定,中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Ⅱ 中国人寿个人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到年龄后,一年能拿多少钱

如果一年的保费是一万元的话,一共交了十年,那么到60岁的时候每年就可以领到6300元。按照最高等级的分红利益,十年下来的话大约可以拿13604元的分红,保费交完之后这个分红也就没有了,只有在交费的十年中才会有分红。分红是保险公司每年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七十在按照比例分给购买了中国人寿个人养老年金险(分红型)产品的客户。

一般来说,分红型的保险产品会分为保障类和投资类,保障性分红和人身险的功能差不多,只是比较侧重保障而已,而分红型的保障就会差点,只会提供人身死亡和全残,不能附加重疾险和健康险。所以我们在购买分红险之前最好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如果是保障性分红险,就要考虑保障是否全面,保费的支出能力强的产品。如果是投资性的分红,就要考虑其中的风险是否可以承担。

Ⅲ 养老个人账户10万,退休后能拿多少

计算养老金涉及到多个因素,其中包括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所在地区的社平工资以及所属单位性质等。不同单位性质的参保人,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有所不同。

对于企退人员来说,假设某地的社平工资为6500元,李某是该地的企退人员,他在60周岁时退休,已经缴费了15年,个人账户余额为10万元,平均缴费指数为1.06。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出李某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余额除以139,即100000÷139=719.42元;基础养老金等于社平工资乘以平均缴费指数的一半再乘以缴费年限的百分之一,即6500×(1+1.06)÷2×15×1%=1004.25元。因此,李某每月能够领取的总养老金为719.42+1004.25=1723.67元。

对于机关事业退休人员来说,除了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余额,还需要考虑视同缴纳年限以及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假设某地的社平工资为6800元,程某是该地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2023年满55周岁时退休。程某拥有10万元的个人账户,平均缴费指数为1.7,总缴纳年限为15年,视同缴纳年限为6年。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出程某的退休金。

根据老办法计算,程某的退休金为3600元。而根据新办法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余额除以170,即100000÷170=588.23元;基础养老金等于社平工资乘以平均缴费指数的一半再乘以缴费年限的百分之一,即6800×(1+1.7)÷2×15×1%=1377元;过渡性养老金等于社平工资乘以平均缴费指数再乘以视同缴纳年限的百分之一点四,即6800×1.7×6×1.4%=971.04元;职业年金等于社平工资乘以平均缴费指数再乘以(4%+8%),再乘以12,再乘以9,最后除以170,即6800×1.7×(4%+8%)×12×9÷170=881.28元。

因此,程某每月能够领取的总养老金为588.23+1377+971.04+881.28=3817.55元。根据政策规定,2023年退休的参保人按照90%的比例发放养老金,因此程某的实际养老金为3600+217.55×90%=3795.795元。

养老个人账户是什么意思?

养老个人账户是指个人在参加养老保险期间,根据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等形成的账户。个人每缴纳一定金额的养老保险费,一部分将用于个人账户累积,作为将来领取养老金的基础。个人账户的资金由社保机构统一管理,根据个人的缴费情况和投资收益进行积累。当个人达到退休年龄时,根据个人账户的余额来计算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个人账户是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个人提供养老保障。

阅读全文

与养老年金老了能领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遂平幸福养老院 浏览:796
有关缴纳养老保险的单位证明 浏览:518
唐山路南区养老保险 浏览:76
九九重阳节唱的歌 浏览:727
50岁烫完发如何 浏览:223
社保和社区养老保险哪个好 浏览:779
北京百子湾养老院 浏览:158
博士入学父母有什么要求 浏览:762
慰问老年人图片 浏览:62
伊春2021年养老金上调多少 浏览:39
老人80大寿如何发朋友圈 浏览:608
征地养老保险没钱买怎么办 浏览:488
理解尊重孝顺作文 浏览:197
唐代壁画珍品馆老年人是否免费 浏览:43
50岁副局级 浏览:801
社区老年大学舞蹈教案 浏览:760
重阳节可以饭店开业吗 浏览:894
换了多次工作怎么看自己养老金 浏览:247
全国老人养老方式有哪些 浏览:241
带老妈体检要检查什么 浏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