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开一家养老院不知国家有什么扶持政策。
个人可以开办养老院的。国家对于民营养老院相关补助有:一次性建筑补贴,回床位补贴,相关税答收减免。
开办养老院分两种,一种是盈利性质的,到工商局注册,工商注册没有补助优惠政策;另一种是非营利性质的,到民政局注册,享有国家相关优惠补助政策。 中国敬老院网 有专门开办养老机构流程窗口,建议去咨询一下。
2. 养老行业的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在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模式是基本的养老保障方式,而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一种新的尝试。
老人也难受
其实我觉得老人也难受,对老人暴力行为其实在规模大的养老院根本不可能发生。但是冷暴力,忽视避免不了,因为护理员真的都很累了顾及不了老人那些小情绪,只能提供生活起居的基本照顾。
3. 31省份养老服务政策全出炉 2025年总规模超5万亿
“我们要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发展养老事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26日,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确保养老服务安全、可靠。
养老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连日来,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民政部等多部委相继发文,关注养老服务。与此同时,31省份也纷纷发力养老服务,工信部预计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
金融、互联网助力养老服务
北京、上海、四川等省份明确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养老服务。北京要求,积极创新适合养老助残服务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拓宽有利于养老助残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四川确定,四川中行将为四川省内养老企业提供授信支持,提供涵盖各类贷款、境内外债务资本市场融资、跨境融资撮合、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等服务。上海指出,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
浙江、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份则专注智慧养老服务。浙江打造全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浙里养”平台,按月直接拨付至符合要求的养老企业、社会组织、兜底对象的对公账号和个人账号内;黑龙江推进“互联网+养老” 建设智慧养老院,2019年将新增养老床位1.5万张;内蒙古推进“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模式,以“12349”便民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为纽带,整合家政、物业、社工机构等服务组织。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中心主任苏剑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指出,多地专注互联网智慧养老和金融支持养老,对相关产业有带动作用。但仍需认真考虑养老方式问题,因为它决定了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仅要考虑老年人使用的消费品,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各种服务怎么提供,这个问题不解决,养老产业的发展就很难实现突破。
大图模式
资料图:社保卡。中新经纬 摄
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
近日,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要求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优化养老服务营商和消费环境。
9月23日,工信部就《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将食品、药品及器械、健康管理产品、服装服饰、日用生活器具、电子电器六大领域列为主要发展方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龄化的形势严峻,老人照料的需求巨大。
广发证券指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关键词频次高达15次,高于2018年3次、2017年4次,且成为消费重点增量领域。同时,还提出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杨畅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促进养老服务消费,也是扩大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满足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畅还称,养老服务产业是养老问题的重要切入口,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照料体系、切实降低老年人医疗负担等方面,需要综合施策。
4. 养老服务行业前景
截至2017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0.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7》),远高于7%这一老龄化衡量指标。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之国家老年社会保障的完善和消费水平的升级换代,养老服务业逐渐被市场认可。
一、产业发展趋势
在老龄化时代和消费时代大背景下,养老服务业前景十分可观,我们认为养老服务产业总体呈现多元化、市场化和社区化三大发展趋势。
(1)养老服务内容向多元化发展
养老服务随着时代需求的演变,已经脱离了本身的老年照顾、生活服务为主的含义,如今的养老服务是个包罗万象的综合性服务,涉及到医疗、商贸、旅游、咨询、管理、文化、地产等诸多内容,主要可以理解为养老服务业和养老地产的结合,养老服务为养老地产提供服务功能,养老地产为养老服务提供项目载体,表现在居住层面和服务层面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养老需求。
养老服务方面,按照服务的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医疗服务、生活服务、辅助性服务,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主要围绕老年人的“吃、穿、用、行、医”,出现的类型有护理服务、康体服务、家政服务、用品商贸、老年教育、老年咨询等。同时养老地产也出现了多种形式,例如有养老院、托老所、护理院、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等。
图:养老服务业产业内涵
(2)社会养老服务向市场化发展
养老服务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保障型事业,但是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产业链条的细分深化,政府承担的养老服务重担逐渐交还市场,养老服务开始走向公益性和盈利性平衡发展的道路,成为了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其一,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看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主要由政府主导,但是市场资本不断瞄准这块巨大的蛋糕,开始进入市场化的开发运作,例如大连第一家养老超市、上海纯市场化亲和源养老地产、青岛的日式养老培训基地等。这些新业态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养老服务不但在种类上创新增加,还在模式上积极突破,同时在合作上加强汲取先进国家经验,使得养老服务的发展蒸蒸日上。
其二,从政府支持来看,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养老服务市场化,引入多方资源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改善民生、扩大就业、提高我国整体养老整体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市场手段,为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带来经济效益,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实现经济效益。
(3)传统家庭养老向社区化发展
受代际生活习惯及老年人对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受教育程度高、退休金多的中高收入老年人,开始愿意尝试且逐渐接受现代养老模式。
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社会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更加凸显了优势;社区养老符合老年人的地缘文化观念,在家庭辐射半径下享受养老服务更加贴合老年人“恋家”的情感需求,同时开放利用社区资源,搭建了家庭与社区共同养老的桥梁,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满足老年消费的需求。在未来的社区老龄工作将与第三方养老服务对接,相互结合搭配,充分发挥国家对养老领域的扶持政策,同时以第三方服务弥补社区专业养老服务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