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养老金领取计算方法
一,基本养老保险领取计算方法是:月领取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
1.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的计算一般是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2.个人账户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缴费年限包含视同缴费年限,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举个例子: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数是4000,缴费指数为0.6,按最低缴费基数缴费,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6667,缴费年限15年,则其60岁时:
基础养老金=(6667+6667×缴费指数0.6)÷2×缴费年限15×1%=800;
个人账户养老金=(4000×缴费比例8%×12月×15年)÷计发月数139=414;
每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800+个人账户养老金141=1214。
二,商业养老保险领取,没有固定的计算方法,一般是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在年金领取年龄达到后,开始按照保险合同约定领取年金,比如某商业养老保险是每月可领取8%基本保额;某商业养老保险是每月可领取20%基本保额。
② 如何计算自己养老金能领多少
一、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退休后养老金领取公式:每月领取总额=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案例:父亲目前已缴纳9年900元=8100元,在年满60周岁核算待遇时,是根据参保人(个人缴费总额+历年利息+补贴)/139+基础养老金(95元)=参保人每月领取待遇金额。经县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在业务系统中查询,来信人的父亲目前已缴纳9年×900元=8100元,但2018年应缴纳的900元及一次性补足15年的4500元尚未到账(预计于本月15日扣款),若全部到账后,来信人父亲的缴费总额将为13500元。
根据计算公式:(13500元+目前累计利息882.55元+目前补贴510元)/139+基础养老金(95元)=202.14元。因来信人的父亲目前尚有未缴纳金额,故此金额系根据目前的缴费情况进行的初步计算,实际办理领取待遇手续时,其领取额应略有上浮。
③ 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
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的计算是根据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工龄、退休时地区在岗职工的平均月旁迹差工资、基础养老金等指标计算的。养老金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上调。
养老保险金额按照缴费年限分档,一般缴费年限越高的人群,能够领取的养老保险金额就越高。但是养老保险的金额也不全看缴费年限,还要看缴纳的基数、单位缴纳的多少、职称以及工龄的高低等多个指数。
总的来说,养老金的主要原则就是“多交多得,长交多得”,养州辩老金的缴纳跟工资的多少也是挂钩的,一般而言,工资越高的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也就越高,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缴费运皮标准。
④ 养老保险以后一个月领多少怎么算
社保交满15年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帐户存额÷120。
数额计算: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企业按本企业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一般为8%)。
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由自己负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