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养老都需求什么呢
综合来看,老年人养老的需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居所提供,二是生活照顾,三是医疗回护理,答四是精神慰藉。尤其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应该受到重点关注,特别是精神慰藉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建议大家关注下山西慈行静苑孟家井公寓,该公寓内各种服务设施完善,均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而设计。
② 养老项目有哪些
养老项目有很多,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养老院、老年人活动俱乐部、养老住房、“黄昏恋”相亲会所等等等等。你如果要做的话,不用做得这么大,可以在这些项目里面进行细分。当然,老年人产业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老年人在花钱方面并不如年轻人和小孩子大手大脚,需要花的都是最基础的东西。怎么发觉老年人深层的商机就要靠摸索了。
建议你可以深入到老人的生活里去(或者假定你自己是个老人)了解一个老人每天通常会做些什么,有那些需求,每一项都列出来。然后以商业的眼光判断哪些需求你可以用产品或者服务去解决,并且有机会做成成功的商业模式。然后了解市场,竞争对手,做市场分析判断,选出最佳策略。
③ 人到了60岁,手里有多少存款才能体面养老呢听听专业人士的分析
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国民的人均寿命已达77.3岁,较40年前提高了10岁多,寿命的延长不仅代表着我们将迎来长寿时代,迈入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更多的是揭示出养老对于国民的重要性亦将愈发提升。虽然大多数劳动者在工作期间都会缴纳社保,在退休后能够领到养老金以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人对未来的老年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2021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中显示,35岁以上人群认为需要139万元作为养老储备,而18-34岁的目标养老存款更高,为155万元,并且如果未来涉及到就医、护理可能需要储备更多的钱,显然单单靠社保领到养老金将难以满足未来高品质的养老需求。
近日,从医院退休的王阿姨由于工作原因在年轻时形成了较强的保障意识,早早地便给自己规划起了养老储备金。经熟人介绍,王阿姨选择购买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退休之后每个月可以多领2800多元,加上自己的退休金接近一万元了。王阿姨利用这份养老金不仅报了一个绘画培训班,还经常约自己的朋友们一起聚会、购物、旅游,即使子女不在身边,王阿姨也不会感到孤独,老年生活既体面又多姿多彩,小区里同样退休的老人们都羡慕不已。今天我们就通过王阿姨的例子来聊聊养老规划的那些事儿,让自己未来的养老生活也同样体面无忧,丰富多彩,内容如下:
1、体面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
2、一般来说,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养老?
3、有哪些保险建议可以提前配置,保证养老无忧?
④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什么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退休金,或子女养老。
老年人,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65岁)占总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1% ;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4%。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
基本定义
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有些人认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
⑤ 养老产业有哪些
养老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老年疗养,包括:老年康复医疗,保健医疗,养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车、老年手机、助听器等。
3、老年服务,包括生活料理、养老保险和心理辅导等。
4、养老地产,包括养老公寓和养老社区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游等。
7、老年餐饮。
投资模式
1、全资自筹模式。
全资自筹模式主要指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通过自身现有资金或通过其他途径融资扩大自有资金后进行养老地产投资开发。
2、合作投资模式。
合作模式指投资商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养老地产项目,如寿险公司、房地产公司、医疗护理机构等。
3、REITs模式。
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也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者将资金汇集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司处并得到其发行的收益凭证作为证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司利用专业投资技能进行经营,投资方向集中于带来稳定租金收入的房地产项目、房地产贷款、购买抵押贷款或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所得收益将按投资比例分配。
⑥ 老人现阶段需求有哪些
(一)消费需求
城乡老年人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已现端倪。从支出结构来看,日常生活支出占.5%,非经常性支出占17.3%,医疗费支出占12.8%,家庭转移支出占9.0%,文化活动支出占3.2%,其他支出占1.2%。
与2010年相比,日常生活支出、医疗费支出、其他支出占比降低,非经常性支出、文化活动支出、家庭转移支出占比提高。这表明,城乡老年人消费行为正在逐步由生存型向文化休闲型转变。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基本生存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老年人的需求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吃、住、行等这些基础的,更多的向有品质的养老生活发展,比如说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015年,56.9%的城乡老年人享受过免费体检。2015年,城乡享有医疗保障的老年人比例分别达到98.9%和98.6%,32.8%的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分城乡来看,27.7%的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37.6%的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
城乡身体状况好的只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健康问题,这说明老年健康市场非常大,也是健康养老产业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健康状况比城老人更差,城镇老人健康状况自认为不够好的占到了62.4%,这是一个庞大的客户基数。
(三)照护需求
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
分城乡来看,城镇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4.2%,农村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6.5%。
分年龄段来看,79岁及以下的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1.2%,8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41.0%。
老年人照护市场是养老服务的重中之重,未来老年人照护服务仍将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村老人、8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重点的服务对象。
(四)社区老年人群服务需求
上门看病和家务服务是社区老龄服务的重点,康复护理服务,也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心理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是精神文化服务的两大重要内容。日间照料服务只占9.4%,这说明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这些服务都不是老人的实际需求,或者不是老年群体的大众需求产品。
如果重点把上门看病、家务、康复、心理和健康教育等核心服务做好,大部分的老人会生活得更好。日间照料中心也是舶来品,也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针对日间照料服务、助餐服务、助浴服务等只有小部分老人的需求,如何去实现,需要相关方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案。
(五)老龄用品的需求
2015年,有65.6%的老年人使用过老龄特色用品,其中城镇为71.8%,农村为59.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老年人及其家庭对老龄用品尤其是康复辅具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和细化,老龄用品业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六)公益、公共活动参与的需求
2015年,45.6%的老年人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参与的总人数突破1.0亿。经常与社区的老人接触,我们发现,老人其实都很热情,这也能从数据中得到证明,将近一半的城镇老年人参加过公益活动,更有72.9%的老人愿意帮助有困难的老人,说明老年人还是很有爱心的。
(七)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88.9%的老年人经常看电视或听广播,20.9%的老年人经常读书或看报,20.7%的老年人经常种花养草或养宠物,13.4%的老年人经常参加棋牌活动。2015年,有5.0%的老年人经常上网,在城镇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为9.1%,城镇低龄老年人经常上网的比例提高到12.7%。做老年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老年人上网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这为老年人电商、智能手机、智能化设备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八)旅游需求
2015年,13.1%的老年人明确表示未来一年计划外出旅游,9.1%的老年人表示有可能在未来一年外出旅游。其中,城镇老年人未来一年有明确外出旅行计划的占17.5%,农村老年人占8.3%。未来一年有出游意向的老人达22.2%,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数据,说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能够外出旅游,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高。
相对应的,市场上真正服务老年人,为老年人所需要的老年人旅游服务产品非常少,旅行社以传统的旅游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旅游服务,在医疗保障、安全性、适老化等方面,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随着市场的发展,老年人旅游将是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九)居住环境适老化需求
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滞后,农村老年人住所不适老问题尤为突出,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的问题,在农村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63.2%。
过去,我们在建筑设计方面,没有做到建筑设计的公平性,没有为老年人考虑。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适老化住房的改造,将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商机。市场需求基数非常庞大,如何提供专业的、老人愿意接受的适老化住房改造服务,将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重要内容。
⑦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个人要做好哪些准备,来面对以后的养老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比例越来越高,未来人们的预期寿命将越来越长
总之,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再是一个新话题,老年人自身的养老压力和给年轻人带来的赡养压力也在上升,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实现安全舒适的“智能养老”显然成为人们应该思考的新课题
⑧ 规划养老有哪些要注意的
一忌临时抱佛脚。
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目前71%的人实际养老储备在50万元以下,其中28.9%的人养老储备在10万元以下,26.2%的养老储备在30万元以下。这一调查数据离目前年轻一代期望的163万的养老水平相差甚远。更可怕的是,在39岁以下的人群中,77.8%的比例还未进行任何养老储蓄,29岁以下的人群中,有50.7%的人没有任何养老储蓄。
二忌只抱一条大腿。
有的信仰养儿防老,有的想老了省吃俭用,有的认为依靠国家养老社保金就够了,实际上坚固的养老体系需要多条腿走路。据相关数据统计预算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占比高达46.27%,几乎一半的老人都处于空巢状态。除了缴纳社保外,还要提前为自己筹备商业养老保险等,完善个人养老体系。
三忌透支身体赚养老钱。
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赚钱养老固然重要,但透支身体,养老也是空中楼阁。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完成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40岁以下青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快速升高,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而十多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⑨ 人口老龄化的今天,我们到底该如何养老
只是在于还没有退休的这部分人群,包括即将退休的这部分人群,如果在延迟退休落地以后你还没有退休,那么可能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延迟退休的影响。
这就是老龄化社会对我们个人最大的一个变化和影响。因为你的退休年龄发生了改变,现在可以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那么将来在延迟退休以后,一定会在这样的一个年龄基础上向后顺延,但具体如何执行我们尚且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一定是不能够按照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去办理退休的。
由于延迟退休是按照渐进式的方式,小步慢进缓慢延迟,所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在于今天的年轻人,也就是80后群体,或者说是90后群体。
而且人口老龄化还面临一个特点,就是对于就业的压力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我们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但是很多工作单位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他都是要求35岁以下,现在往往35岁以下的人数是越来越少,所以说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而我们没有就业的人群由于年龄偏大又找不到工作,这样的一种尴尬局面。
所以未来要破解人口老龄化,除了延迟退休以外,其实还会出现更多的所谓银发经济,也就是说去开发和研发一些大龄的劳动岗位,以此来适应很多高龄人群无法获得就业的一种问题。而且未来的养老可能也会形成多元化的一种养老方式,单纯的养儿防老,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这种老龄化的人口社会,可能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就是利用一些养老院或者说是一些社区化的,集约化的养老模式去实现最终的养老。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人口老龄化的变化,其实对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包括工作当中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要不然不断的开放二胎,三胎就是能够合理的去改变这种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但是开放二胎和三胎毕竟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完善人口的结构,再加上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地延长,所以说这就是人口老龄化形成的一个特点。
感谢阅读,每天讲讲退休知识那点事,本人专注于社保和退休领域,有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