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服务 > 人体的养老穴在哪个部位

人体的养老穴在哪个部位

发布时间:2022-08-30 20:03:45

Ⅰ 人体有哪些穴位可以益智

在人体穴位中,有一部分具有益智作用。这些穴位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祛病和增智。前者是消除影响智力的病态,如治疗热邪、痰浊、瘀血等导致的痴、愚、顽、钝、健忘、多动;后者用于加强各种智力因素,如聪耳、明目、安神、补气。下面扼要选介一些常用穴位,供参考。

(1)上肢常用穴

神门:位于手掌根部横纹的小指一侧,用手按到的两根“筋”之间,靠近掌根横纹处。此穴有“治善忘,狂癫,痴呆,惊悸,怔忡,心烦,安神定志”等作用。针刺时可直刺0.3~0.5寸。

阴郄:位于神门穴上0.5寸。有“养心,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针刺可直刺0.5~0.8寸。

通里:在神门穴上1寸处。此穴有镇静安神作用。针刺可直刺0.5~0.8寸。

少冲:4在小指指甲根角旁靠大拇指一侧约0.1寸处。此穴“开窍清心,醒脑开窍,治心悸,癫狂”。一般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少泽:在小指指甲根角旁与少冲相对的另一侧,亦距指甲根0.1寸处。作用与少冲相似,可“安神定志”。刺法同少冲穴。

中冲:位于中指尖端中央,距指甲0.1寸处。此穴“开窍,疗神气不足,失志”。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商阳:在食指指甲根部,靠大拇指一侧,距指甲角约0.1寸处。此穴有“醒脑开窍,聪耳”之效。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劳宫:握掌时,中指尖下所指之处。可治“癫狂,痫证”,有“镇静安神”之效。直刺0.3~0.5寸。

后溪:手握拳时,手掌内侧赤白肉际,掌中大横纹尽头处。此穴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聪耳宁心之效。针刺时直刺0.5~1寸。

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桡骨突起处时,指尖所指的骨缝是此穴。此穴能治健忘之症。针刺时,向上方沿骨缝斜刺0.3~0.5寸。

合谷:即虎口穴。取穴方法为:将大拇指第一关节横纹对准另一只手虎口的边缘,按下拇指,当拇指尖下的地方即为合谷。有聪耳开窍,镇静安神的作用。针刺时直刺0.5~l寸。

大陵:位于腕横纹正中央处,在掌后两根大筋之间。此穴有宁心安神功效,清心热,安心神,对失眠、烦躁有较好疗效。针刺时直刺0.5~0.8寸。

内关:在大陵穴上2寸处。此穴有宁心之效,对心悸、神志失常疗效很好。针刺时—直刺0.5~1寸。

间使:在大陵穴上3寸处。此穴宁神益志,对多动症等有效。可直刺0.5~1寸。

养老:正坐位时,前臂平放桌上,掌心向胸,此时尺骨小头(即靠近桌面的臂骨“孤拐”)上侧有一凹陷,此即养老穴。此穴明目聪耳。可直刺或向上斜刺0.5~0.8寸。

曲池:姿势同上,曲肘,当肘弯横纹外端的尽头处即是。此穴清热泻火宁心,治健忘、心烦等症。直刺1~1.5寸。

少海:姿势同上,曲肘,当肘弯横纹内侧端的尽头处,与曲池相对。此穴定神志,治健忘。可直刺0.5~1寸。

中渚:握拳,在手背第四、第五掌骨小头后侧之间凹陷中。有开窍聪耳之效。可直刺0.3~0.5寸。

支沟:在手背横纹上3寸,前臂两根骨头之间。此穴通窍聪耳,且能通便,对智力不足而兼有大便秘结者适宜。可针刺1寸。

(2)下肢常用穴

大敦:在足拇趾外侧,距足拇趾甲根外侧约0.1寸左右处。可醒脑开窍。一般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厉兑:在第二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有清心安神,醒脑开窍之效。亦多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隐白:在足拇趾内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功效、刺法同上。

太溪:在内踝与足后跟腱之间取穴。有醒脑开窍之功,用于失寐、耳聋、智力减退等症。可直刺0.5~1寸。

大钟:在太溪穴下0.5寸稍后,跟腱内缘。此穴“调先天之气,补肾和血,益精强神”,能治疗痴呆、嗜睡等症。针刺时直刺0.5~1寸。

照海:在内踝下缘凹陷中。能“养心安神”,治健忘、不寐、多动等症。针刺时直刺0.5~1寸。

申脉:在外踝下缘凹陷中。能安神定志。治疗烦躁多动,心神不宁。针刺时可直刺0.3~0.5寸。

足临泣:在第四、第五跖骨关节前方凹陷中,距第四、五趾缝1.5寸。有明目聪耳之效。针刺时直刺0.5~1寸。

悬钟:在外踝上3寸,腓骨后缘处。可治疗健忘、耳聋等。针刺时可直刺1~1.5寸。

三阴交:在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可治疗失眠、健忘等。针刺时直刺1~1.5寸。

丰隆: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外一横指处。此穴除湿祛痰,主要用于痰湿较重的智力不足或智力障碍。

足三里:在膑骨下缘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此穴是人体强壮要穴,有健脾养胃之效,可用于智力不足兼体虚胃弱症状者。正常儿童经常用艾条灸此穴,则有益智健体、聪耳明目之效。

委阳:在膝弯后,胴横纹外端尽头处。古籍记载此穴可治“失志”,有强神益智之效。针刺时可直刺1~1.5寸。

(3)躯干部常用穴

心俞: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为心气在体表的反应点,与心神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对智力调整的作用很大,可调理气血,养心安神,益智定志;治疗健忘、语迟、多动、心悸不宁等。针刺时可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为肝脏俞穴,有清肝柔肝之效,可用于治疗神志病属阳热亢奋者。刺法同上。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为脾脏之外应,有健脾之效,可用于健忘、失聪、多动、易惊等属脾虚者。刺法同上。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该穴是肾脏之外应,有补肾固精之效。对于先天不足或多病伤及肾气之智力低下症,有填精补髓、健脑益智之效,并可以治疗健忘及视力、听力减退、小儿多动症等病症。针刺时可直刺1~1.5寸。

会阴:男性在阴囊与肛门之中间,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之中间;该穴有补阳益肾,填精补脑,开窍急救等功效。对少儿智力发育不全或神志障碍性病变有治疗作用。日常用艾条灸,可促进智力发育。针刺可直刺0.5~1寸。

上脘:在肚脐上5寸处。该穴有安神定志、和胃化痰之效。可用于治疗小儿癫痫。针刺时可直刺1~1.5寸。

巨阙:在肚脐上6寸处。功效同上。针刺时针尖向下斜刺0.5~1寸。

鸠尾:正对剑突下缘处。功效同上。针刺时针尖向下斜刺0.4~0.6寸;注意:此穴不宜艾灸,即使病情需要,亦不可灸7壮以上,否则反而损伤智力,“损神少志”。

神道: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此穴可用于治疗健忘。针刺时向上斜刺0.5~1寸。

身柱: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该穴有清热、安神之效,可用于智力不足见有热症者。刺法同上。

陶道: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功效、刺法同上。

大椎:在第七颈椎棘突下。该穴为阳经聚会之处,有清热宁神、镇静情志的作用,凡见有热象、亢奋症状的智力障碍均可选用。

(4)头面部常用穴位

人中:又称“水沟”,在鼻子下面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该穴是急救要穴,用于醒脑开窍,镇静安神,治疗一切见有智力障碍或神志丧失的急症。亦用于治疗小儿痴呆等。一般不用灸法,针刺时可向上斜刺0.3~0.5寸。

印堂:在两个眉头之间。该穴有清脑醒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健忘,头脑昏沉,注意力不集中等。一般不用灸法,针刺时用沿皮刺(平刺),进针0.3~0.5寸。

翳风:在乳突(耳根后那块突起的骨头)前下方,平耳垂下缘的凹陷中。此穴为益智常用穴,并有聪耳之效。针刺时直刺0.8~1寸。

听会:在耳朵前的屏间切迹(即“小耳朵”下面的凹槽)前,下颌髁状突(手摸到的突出骨头)后,张口时即出现一个较大的凹陷。该穴专治听力减退。针刺时张口,向凹陷中刺0.5~0.8寸。

除了以上介绍的部分穴位外,耳穴对智力疾病的治疗、保健等也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方便,实用,无痛苦。

Ⅱ 养老穴的准确位置在哪

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养老穴,就是指奉养老人的意思。养老穴是调治老人疾病的重要穴位,对于由于年龄增长而导致的一系列老年病症,如耳聋、目视不明、肩臂疼痛等老年疾病,都有着非常好的疗效,故名养老。取穴时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取穴。

1、按揉养老穴,治疗目视不明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于目眶下及目内眦处,所以作为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养老穴具有疏风、清肝、明目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老年性目视不明、近视眼等。

2、疏通小肠经,缓解急性痛症

中医当中讲郄穴一般用于治疗本经的急性病症,而养老穴作为小肠经的郄穴,可以治疗循行部位的急性痛症,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疗肩背肘臂痛、急性腰痛等。

3、指压方法

按摩养老穴时,可端坐俯掌,手微握拳,用另一手的四指握住该手的小指侧,用拇指的指腹来按揉穴位,按揉时力度要均匀、柔和,力度以局部有明显的酸痛感为佳。一边按揉,一边配合舒缓的呼吸。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2~3分钟即可,左右手可交替进行按揉。

Ⅲ 按摩穴位有益健康,想要去火调理身体,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那些关于养生的的小秘密吧。


还有就是足三里了,足三里在中医眼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位,是治愈体弱多病,想要强身健体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穴位。足三里在作用是调节人的消化系统,增强消化能力,提高免疫力。足三里的地方就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就是足三里了。

Ⅳ 有谁知道“养老穴”在人体什么部位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人的养老穴在人的手腕背侧。

Ⅳ 手太阳小肠经的手太阳小肠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小肠经。出《灵枢·经水》。即手太阳小肠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该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该经脉腧穴有少泽 、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共19穴,左右合38穴。 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小肠经从小指的外侧的少泽穴开始,到耳旁的听宫穴。小肠经这条经根据它的循行走向可以看到,它主要是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它的循行走向就是它所主的病症。从第一个穴位开始是少泽穴,凡是在指端末梢的这些穴位都是一些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这个穴位开始是从井里而发,这种穴位治疗热症,所以通常是用刺血的方法效果最好。比如像少泽穴,咽喉痛,发烧了,牙肿了,用三棱针点刺一点少泽穴出一滴血,这些问题就可以当时缓解,但是来讲,这些穴位不适合按摩,按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养老穴:顾名思义,养老穴就是跟老年人关系比较密切。治疗眼睛昏花,耳鸣,耳聋这些问题,所以养老穴对于老年人来讲是尤其重要的一个穴位,所以一定要把养老穴找准。养老穴很好找,怎么去找养老穴,把手放平,手心向下,用手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这骨头名词叫尺骨茎突,开始摸到骨头上这么一转,手就凹陷下去了,摸到里边的一个凹陷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穴。养老穴是献给父母的一个穴位,可以防止眼花耳聋不有老年人的高血压。这个穴位有很好的辅助的疗效。
支正穴:“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这个五脏当中谁为正?都把心脏作为君主之官,它作为正。支正主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脏和小肠是相表里的,(它俩是可以相互通的),所以这个小肠经与心脏之间的一个络穴。络穴是联络的意思,它是一个络穴。支正穴有一个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疗人体的赘生物。长了一个瘊子,有了扁平疣,只要按摩支正穴就可以解决。有人说了想把这个医理搞得更明白一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在中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另外一方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然后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生物。还有脂肪瘤也是这些东西,都是人体的痰结。通过按摩支正穴,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呢?因为支正穴呢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所以支正它就可以化解体内痰湿的赘生物。
小海穴: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用手一拨动,手指就会发麻就找着这个穴(小海)了。手指怎么拨动也不发麻,证明这条经络有点虚弱了,气血不通了,心脏供血能力差,所以小肠经也是心脏的一个晴雨表,小肠经传导差就证明心脏供血能力弱了。按摩这个小海,拨动它,增加它的传导力也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小海穴是这条经络的合穴,中医讲合治脏腑,就是说,合穴可以治疗本经的脏腑,它可以治疗小肠本身的脏腑的问题,所以按摩小海穴可以调节小肠的功能。消化能力弱了,吃完饭以后不消化,堵在里边了,揉小海穴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能力。另外一方面,小海穴是合穴属土,本身小肠经是属火的,火能生土,它是把本经上的火气散到脾经上去了,所以它可以增强脾经的力量。另外方面呢,通过揉这条穴可以去人体的躁火,人体的火症都可以通过这条经散掉。
天宗穴:天宗这个穴是一个大穴,因为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用手一点很痛而且会传感到整个肩膀,酸胀的感觉很明显,这个穴位可以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而且防治肩膀酸痛,防治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防治肺部方面的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听宫穴:这个穴位就在耳平前边一厘米的位置,这个穴位怎么找?我们张口的时候它是凹陷的,一张嘴它凹陷就是这个穴位,听是听到声音,宫是中国文化中五音的首音叫宫,听宫这个穴位可以听到声音,隐意就是可以告诉你这个穴位可以治疗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都可以点揉听宫得到改善。 1. 少泽井穴,属金。
【 位置】: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甲根角0.1寸。
【别名】:小吉,少吉。
【穴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少泽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少泽。
2)小吉、少吉。小、少,阴也、浊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治 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2. 前谷荥穴,属水
【 位置】: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 穴义】:小肠经气血物质在此冷降。
【名解】:
1)前谷。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前谷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
2)小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极细小的水流,故为小肠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冷降地部,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 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
3. 后溪督脉手太阳之会,俞穴,属木。
【 位置】: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骨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
【名解】:
1)后溪。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后溪。
2)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3)小肠经俞穴。俞,输也。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俞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和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纯阳之气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脉,水湿风气横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强化督脉阳气。
【治 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后溪穴:人体的一个大穴,别看在一个很小的位置,但它是人体的一个大穴,它是八脉交会穴。所谓八脉交会穴就可以和人体的其它血脉沟通的。它是跟后背的督脉相通,所以来讲,后背上的督脉上的一些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这个后溪穴来治疗。督脉有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病,督脉连着大脑,所以有一些神志方面的病,就是经常恐惧、忧虑,神志不清或者记忆力很差,都可以通过调节后溪穴来得到解决,所以后溪穴这个穴位非常重要。另外后溪穴对于治疗落枕、肩膀痛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这个穴位非常深,需要把指甲剪平,然后使劲往里一按往上一推,一定要推进那个骨缝当中去才有效果。
4. 腕骨手太阳经原穴。
【 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
【名解】:
1)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2)手太阳经原穴。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本穴为小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内注地之地部,湿热水气则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小肠经气。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5. 阳谷经穴,属火。
【 位置】: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吸热胀散上炎天部。
【名解】:
1)阳谷。阳,阳气也。谷,两山所夹空虚之处也。阳谷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阳谷。
2)小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是吸热胀散循经传输,为动而不居,故本穴为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6. 养老手太阳郄穴。
【 位置】: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化为纯阳之气。
【名解】:
1)养老。养,生养、养护也。老,与少、小相对,为长为尊也。养老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物质为阳谷穴传来的炎热之气,出本穴后胀散并化为水湿成份更少的纯阳之气,与天部头之阳气性同,故名养老。
2)手太阳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的气血运行通道狭窄,如孔隙一般,故为手太阳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皮部上行头颈的天部。
【功能作用】:充养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7. 支正手太阳络穴。
【 位置】: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运行。
【名解】:
1)支正。支,树之分枝也。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支正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本穴物质本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穴并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支正。
2)手太阳络穴。络,联络也。因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小肠经外部汇入本穴(以心经提供的气血为多)。
【功能作用】:沟通心经与小肠经气血。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8. 小海合穴,属土。
【 位置】:在肘外侧,当尺骨鹰突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
【名解】:
1)小海。小,与大相对,为小、为阴也。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小海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为小海。
2)小肠经合穴。本穴为小肠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故为小肠经合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小肠经经气的汇合之处,气血物质的运行缓慢,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缓慢地蒸散并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小肠之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9. 肩贞
【 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贞,古指贞卜问卦之意。肩贞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气,上行到本穴后此气冷缩而量少势弱,气血物质的火热之性对天部层次气血的影响作用不确定,如需问卜一般,故名肩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
【运行规律】:分散于肩之各部。
【功能作用】:散化小肠之热。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0. 臑俞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 位置】: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穴义】:天部中的水湿在此聚集。
【名解】:
1)臑俞。臑,动物的前肢。俞,输也。臑俞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因肩贞穴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臑俞。
2)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又有阳维脉、跷脉传来的阳气,故其为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并下行天宗穴。
【功能作用】:冷降小肠经天部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1. 天宗
【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穴义】: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名解】: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天宗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天宗。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天部层次上行头颈。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2. 秉风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
【 位置】: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形成水湿风气。
【名解】:
1)秉风。秉,执掌之意。风,穴内气血物质为运动着的风气。秉风名意指小肠经的气化之气在此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一般,故名秉风。
2)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为受热胀散的水湿之气,因其气血强盛,且在同一个天部层次传行,同合于阳明经多气多血的湿热之性及表现出足少阳胆经的风木之性,故为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下行于曲垣穴。
【功能作用】:吸附水湿,冷降小肠经阴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
13. 曲垣
【 位置】: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穴义】: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
【名解】:曲,隐秘也。坦,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富含水湿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由天部归降地部并堆积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沉降小肠经之浊。
【治法】:寒则灸之补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4. 肩外俞
【 位置】: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穴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外,肩脊外部也。俞,输也。肩外俞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胛上部,故名肩外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功能作用】:卸减胸腔温压。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5. 肩中俞
【 位置】: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穴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部也。俞,输也。肩中俞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脊中部,故名肩中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功能作用】:卸减胸腔温压。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6. 天窗
【 位置】: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平。
【别名】:窗笼,窗聋,窗簧,天笼。
【穴义】: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
【名解】:
1)天窗。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风透气之通孔也。天窗名意指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本穴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热气由本穴上行头面天部,二是循颈项上行的炎热之气由里部外传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强调由里部外传本穴表部的这部分气血,本穴的散热作用如同打开了天窗一般,故名天窗。窗笼、窗簧、天笼名意与天窗同,笼、簧为开阖的机关,指本穴的地部孔隙有开闭的特征。
2)窗聋。窗,窗户,开阖的机关也。聋,耳之闭塞不通也。窗聋名意指本穴无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本穴为颈项内热的外散之处,之所以颈项的内热会由本穴外散,它非为有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而是本穴位处颈项局部重力场的高地势,与内部的高温气血位置最为接近,因此颈项内部的高温热气会由本穴外渗而出,故名窗聋。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循小肠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疏散内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7. 天容
【 位置】: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云集汇合。
【名解】:天,天部也。容,容纳、包容也。天容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本穴云集汇合。本穴物质为天窗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湿热之气散热冷却化为天部的云状气态物并聚集于穴内,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天容。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循小肠经散热冷降交于颧髎穴。
【功能作用】:传递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
18. 颧髎手少阳太阳之会。
【 位置】: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别名】:兑骨,兑端,椎髎,权髎。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
【名解】:
1)颧髎。颧,颧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颧髎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冷降于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颧髎。
2)兑骨、兑端。兑,八卦中属金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理同颧髎名解。
3)兑端。兑,八卦中属金也。端,终点也。兑端名意指本穴气血性凉,运行到了小肠经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且位处小肠经气血上行的最高点,故名兑端。
4)椎髎、权髎。椎,捶击之器。权,秤锤也。髎,孔隙也。椎、权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云气化雨归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锤一般,故名椎髎、权髎。
5)手少阳太阳之会。本穴的水湿云气,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余部分则进一步吸湿并以云的形式横向下行听宫穴,外输水湿云气的横行特征同合于手少阳经气血特性,故为手少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性凉。
【运行规律】:横向下行听宫穴。
【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浊气。
【治法】: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19. 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 位置】: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别名】:多所闻,多闻。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回归小肠经体内经脉。
【名解】:
1)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听宫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听宫。
2)多所闻、多闻。多,大也。所,修饰词。闻,闻声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为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理同听宫名解。
3)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本穴中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经耳门穴地部流来的经水又有足少阳经瞳子髎穴流来的地部经水,故本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回收地部经水导入体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Ⅵ 穴位按摩养生都有哪些具体的按摩手法分为几种

据中医研究,目前人体固定下来的可知穴位有361个,可以通过按摩刺激不同的穴位来帮助人体养生和治疗疾病,那么人体常用的养生按摩是哪些穴位,如何按摩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穴位按摩养生方法有很多,我们从基本的开始循序渐进进行练习,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Ⅶ 中医养生的穴位最主要的是哪几个部位应该如何按摩最好呢

我国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创立至今的穴位养生治疗法,已经发现全身有几百个穴位,每个穴位都会有不同的功效来减缓或者治疗某些疾病。那么作为常见的养生穴位,如何用最简单的穴位来达到养生的效果呢,我们来看一下。

养生是一件长期坚持的过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循序渐进的进行,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Ⅷ 养老穴穴位位置图及作用

操作方法
01
标准定位:养老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养老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即掌心向下,用一手指按在尺骨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手掌旋后,在手指滑入的骨缝中。
养老穴位于前臂伸侧,腕后1寸,以掌向胸时,当尺骨茎突桡侧缘上方之骨缝中。
另说养老穴在“阳谷后一寸五分”《循经考穴编》广注;“去阳谷一寸二分,行向外”《针灸集成》。

Ⅸ 有谁知道“养老穴”在人体什么部位

位于前臂伸侧,腕后1寸,以掌向胸时,当尺骨茎突桡侧缘上方的骨缝中。

阅读全文

与人体的养老穴在哪个部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内脏器官体检去昆明哪个医院 浏览:976
给父母合墓碑文怎么写 浏览:91
长寿科三在哪里练 浏览:886
父母离婚孩子不出生该如何抚养 浏览:2
贵州省安顺市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年度 浏览:2
贵州农村80岁老龄补贴 浏览:915
离退休几个月不交社保有退休金吗 浏览:128
考社区工作者面试通过多久体检 浏览:175
泉州养老金计算 浏览:954
西安退休金每年涨 浏览:209
女儿和女婿吵架父母该如何处理 浏览:44
武装部短信体检要多久 浏览:541
呼伦贝尔养老机构责任保险 浏览:537
养老金十五年后能领多少 浏览:963
沈阳慈善老年公寓 浏览:979
重阳节名俗活动 浏览:952
父母离婚了如何补办出生证 浏览:271
退休工资比在职高 浏览:36
想找50岁左右的熟女 浏览:850
香港九月九日重阳节放几天假 浏览: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