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养老存在的问题
法律分析:(1)养老服务业整体发展缺乏长远规划。部分地区养老服务业起步晚,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整体发展上缺乏长远规划。(2)政策缺乏灵活性,未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缺乏有效的政府投入资金的绩效考量机制。目前有关政策法规对于些具体事项的规定过于呆板。(3)养老机构比例不合理,城镇养老床位占比较少。总体来看,大部分床位面向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人员、农村老年人,面向城镇区域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占比较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② 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呢
如果说我们不能达到智慧养老的话,那么对于这些在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老年人来说的话,就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安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财务系统的监控更是存在着非常多的争议。还有就是对于老年人身体健康,以及生活福利方面的一些问题,许多的养老机构因为护理基础没有专业的知识人才,而且许多的工作人员也并没有对这些老年人过多的关心,可能只是一些单方面的为了工资,所以说这些许多原因都造成了我们国家养老机构变得问题很多。
③ 养老产业面临哪些问题
我国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的。从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
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养老产业才刚起步,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250万张,缺口达550多万张。特别是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超过2000万,居家和社区养老产品供给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2013年年底,我国共有养老床位500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5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
发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养老产业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养老机构基础差、起步晚,面临问题更为突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和床位闲置现象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大量老人无床位养老,另一方面许多高端床位被空置。尤其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养老需求更加得不到满足,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的机构更加少。
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但落实不到位。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或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一些地方未将国家政策具体化,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土地供应、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在一些地方难以落实,未能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兴办养老机构的激励扶持作用。
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标准化水平不高。老龄人口的增多对医疗卫生、休闲保健、托管托养、家政服务专业服务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潜在需求在1000万左右。但目前一些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管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不高。全国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大部分养老机构缺乏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尚不能适应社会不同收入群体的不同养老需求。
网络摘抄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由慧明养老服务回答,请采纳哦
④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
存在的问题:①、虽然“尊老、敬老”的观念依然存在,但是在多数农村的年轻人接受了正规教育走出村庄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是选择在城市扎根立足的大背景下,农村”空巢“现象突出,农村老年人负担加重。
②、在建立社会的养老体系包括制度、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上,农村的进度远远慢于城市,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实在有限,一些养老院在大城市的入驻率和利用率都无法达到一定程度就更别谈农村了。
③、没有专人负责老年人福利工作甚至民政工作;此外基于农村老年人小病靠熬的观念也使得小病拖成大病,最终致残或致贫,加重了养老负担。
⑤ 目前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及突出问题有哪些
一、农村养老现状
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来源一部分是家庭供给。家庭供给部分与家庭经济收入、子女状况等密切相关。中东部发达地区、发达乡镇农村老人家庭供给相对充足,西部及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一部分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3)农村老人精神慰藉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不留在农村的老人身边,并且回家探望也多是短暂的。所以农村老年人就在干农活和盼儿孙中度日,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精神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4)农村老年人预防意识差。一方面,农村老人疾病预防意识差。大部分农村老人都做过繁重的农业劳动,身体不舒服或者拖延不治或者在家自己吃药医治,这往往延误病情,由小病转变为重病,从而导致因病返贫。另一方面,农村老人安全预防意识相对较差。一些诈骗分子通过现场演示引诱、虚标价格等手段向农村老人兜假冒售伪劣产品。还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向其宣传不良观点,引诱农村老人信奉非法邪教等。
⑥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存在哪些现实问题
1.养老服务对象定位不准确
首先,我国群众深受集体主义文化“滋养”,在广大农村地区 60 年代出生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养老服务需求表达不清,没有通过社会养老的意识。即使社区中有居家养老的机构存在,大都以“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服务,老年人所接收到的养老服务并非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而是政府或者相关部门认为的需求,这使得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降低。其次,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能够享受到养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少数的特殊老年群体,而非是绝大多数年纪大、儿女未在身边照顾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这使得服务对象的范围过窄。
二是家庭养老制度的资源逐渐萎缩。其主要表现为:父辈对财产等资源的控制地位不复存在,他们可用于与子女交换赡养的物质基础非常有限;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农村照顾老人的人力资源短缺;新的养老政策开始实施或新的资源开始进入,但是缺乏驱动力。
⑦ 养老机构的现存问题
1、养老服务机构供需矛盾突出。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加大,而社会养老机构数量较少、质量较差、增速较慢,形成很大的矛盾。正面临着急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给老年人带来诸多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困难。2、农村养老亟需加强。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五保”老人逐步转变为城市“三无”老人。加之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农民就业方式的改变,留守或“空巢”老人增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3、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困难较多。现有养老机构大部分经营收入不多,营利微薄,规模小,设备简陋,投入少,服务水平不高,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管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不高。尚不能适应社会不同收入群体的不同养老需求。4、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方面是促进养老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不健全;另一方面是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优惠措施落实不到位。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在获取土地划拨等方面还有许多困难和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投入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5、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还很艰难。一是选址难。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场所是租用的,选择相对独立而交通便利的地址难,且消防措施难以落实。二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对经营中发生的机构内的伤病、死亡等重大问题没有相应明确的解决办法,时有纠纷困扰经营者。三是养医结合难。大部分民办机构规模小,软硬件设施跟不上,入住的老年人看医用药无法就地刷IC卡,造成看病难。总之,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机制不活、服务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少、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机构点多分散、不利于管理和集中供养;个性化服务项目少,服务内容单一;缺乏政策扶持,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⑧ 养老问题的基本现状及解决方法是什么
1、养老问题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养老设施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二十几年来,养老设施诸如养老公寓、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层出不穷,并且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也迫使我国的养老基础设施数量持续快速增加。
但这些类型的养老机构并不能切实地满足老人的真正需要,既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要害。缺乏人文关怀及对老人心理需求的满足是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对目前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
(1)提高养老机构对老人心灵的关怀,多组织志愿活动陪老人聊天游戏等,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使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但类似的志愿活动在组织时要做到适量适度,并且要长期坚持,而不是响应一时的口号。
(2)组织一些宣传演讲活动,介绍现代化养老设施能给老人带来的好处,帮助老人走出思想误区,更好地接受养老机构等新事物,减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现象的产生。建设社区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开办小型养老院或敬老院,提升居家养老社区化服务功能。
(3)推进社区“老年餐桌”惠民工程建设。政府花钱买服务,社区老人得实惠。开办“老年餐桌”试点服务项目,解决老年人中午就餐问题,很受社会欢迎。可以将其作为街道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建设的重点发展项目,把“老年餐桌”办成具有特色的品牌“窗口”。
(4)增加用于养老保障的专项财政资金,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到位,减轻家庭的养老成本。
(5)另外,一些配套措施也应逐步完善。例如,加大对养老设施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虐待老人或住宿条件差等恶劣问题;
加快养老机构的市场化进程,通过市场竞争等手段降低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成本;提高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的国家负担比重,从各方面减轻老人的生存成本,降低老人和家人的生活压力。
影响我国养老模式的主要因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崇尚“孝道”,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在某种程度上有违这种“孝”文化。孝敬和照顾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责任,而将父母交给养老院里的护工照料,很多子女都感到于心不忍。因此,他们就算没有时间陪伴父母,也希望父母能继续住在家中。
2、老年人思想的影响
老年人思想保守,并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住宅,甚至部分老人会认为住进养老机构无异于“寄人篱下”。
3、经济因素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养老设施发展还不够成熟,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养老机构的费用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偏高。并且我国仍然处于经济发展期,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实际养老需求存在一些矛盾,福利政策的力度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限制。
⑨ 我国 养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存在的问题有以下方面,一政府养老的功能占市场比例比较小,二私人开为办养老机构的数量不多,三养老服务开展的不平衡。
⑩ 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哪些问题
农村老年人养老,存在最大的就是养老金问题。还有就是“无人照料”的问题。
目前的农村,大量的年轻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儿童,这些老人不但没有人照料,而且还要照顾孙子、外孙,背负着留守家庭主要成员的重担,这也是影响农村事实上老人度过幸福晚年的一个突出问题。
就目前农村60岁老人的养老情况看,养老金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也就是说钱不够花,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还有就是“医疗费”的问题。
目前的农村60岁以上老人,经年在农村干农活儿,身体状况大多不好,多数身体都不好,有的甚至患有多种疾病,如果遇到一个大病,花掉几万、十几万那也就是一两年的事,有的家庭一下子就回到了解放前,所以说农村老人医疗费用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