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父母怎么养老
目前农村地区养老都是依靠子女,子女赡养老人占了绝大多数情况。结合养老实际情况看,单纯依靠子女来养老是不现实的,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在逐年增加。因此对农村老人来说,能多条养老的选择,就能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对农村老人来说养老无非就是衣食住行,有病能及时送去就医看病,不会有其它事情需要来完成。
针对现行养老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三条可行的养老路径供老人选择:一是年轻的时候努力提高收入水平,存款是养老的基础,不然在养老过程中缺乏话语权;二是花钱雇佣保姆,农村地区雇佣保姆相对便宜,经济实惠;三是去养老院养老,现在国内乡镇上基本都有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很完善,养老院养老能遇到志同道合的老年人。以上提到的三种方法,都是以经济基础为基础,经济基础不到位,养老就会有问题。
农村地区老人养老最缺钱,没钱寸步都会难行,很难得到很好的保障。国内农村每个月都会给老人一定生活补贴,各地数额会有不同,金额大致在100-300元之间。很明显这种金额很难满足养老需求,不能保障农村老人正常养老。
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普遍的农村老人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完善农村老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养老院、锻炼身体设施等的采购和建设;二是提高养老补贴金,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高农村老人养老金额度;三是修订农村老人养老相关规定,保证老人养老能有规定可依靠;四是鼓励农民到达一定年纪后降低劳动量,能积极乐观生活。农村老人辛苦一辈子,到达年纪以后需要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提高生活质量,不然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
对农民来说,老有所依是养老的重点,子女赡养是最传统的养老方式。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年轻人基本都需要外出打工,没人赡养老人。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吸引农村年轻人返乡最重要,年轻人返乡工作就能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
城里老人相比农村老人来说很幸福,起码不用担心生计问题,但是农村老人就必须去为生计考虑,甚至还需要下地干活。土地是生产资料,但需要以生产力为依托,老人的生产力可想而知,再者说现在国内种粮基本上是不赚钱的。
2. 农村老年人如何养老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养老方式:
1、家庭养老
这是我国农村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孝”的集中体现,它具有其它养老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短时期内不会被其它养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们主流养老方式。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正受家庭规模缩小、人口流动、失地、老龄化等因素的挑战,目前这种养老方式的质量有下降的趋势。
2、集体养老
这是一种在农村很常见的养老方式,它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是适合这种养老方式的,只是农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并不能成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主要形式。
3、养老保险
随着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保险也是一种好的养老制度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储蓄养老
这种养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农村老年人采用,他们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需要时用。
拓展资料:
养老制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家庭的养老功能强大,家庭和单位合力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资源得到很好的发挥,尽管资源有限,但各尽其力。在农村,政府和集体合力为“五保”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而其他农村居民只有靠家庭,有时需要求助亲戚和邻里来照顾。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特征在养老服务领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介入,“单位人”演变为“社会人”,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消失了,单位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少了。很多企业在转轨后,职工已经完全失去了享受单位福利待遇的机会,退休后实行社会化管理。迄今为止,依靠单位提供各种养老服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由社区和企业以及各种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原有的养老服务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为适应时代要求,重构养老服务体系、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3. 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他们都有哪些方式养老
我们经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村老人靠子女,城里老人养老金,没有养老金的也是靠子女,养儿为防老就是这个道理,抚养爹妈义不容辞,这是责任和义务,国家给农村老人有老年补贴,随着年龄越大,领的补贴越多。加上子女日常接济,这是农村养老的普遍现象。老人在家照看子孙,料理家务,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也是老人喜欢待在农村的原因。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有子女负责老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这也是传统。
4. 农村老人想要度过幸福晚年,该如何养老呢
5. 农村老人如何居家养老
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老人养老,还是以家庭式养老为主,由子女轮流或者固定一家照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空心村。
如果换在以前,很难想象,一个村子里面,基本90%的家庭都生了两个左右的孩子,到现在居然是冷冷清清,没几个人的样子。
换做以前,村里的小孩早就围在一起研究着去哪里抓鱼了,而现在,农村的田地大多都租出去了,小孩也没几个了,年轻人基本看不到,剩下的大多都是50多岁以上的人,以60岁70岁的老人居多。
这个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人大量的外出打工,一直到现在,很多人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过了,这样的家庭,子女都不回来了,老人去找什么子女养老呢?
无非就是自我养老罢了,这也是农村孤寡老人被迫选择的结果,如果可以,谁不想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
2、子女经济压力大。
相对于那些空心村,那种靠近县城的村子情况会好一点,但也存在着自己的问题。
虽然老人的子女没有因为打工的事情离家太远,老人还是可以依靠子女进行养老的,但在农村里面,大多数家庭,都只能局限于解决老人基本的吃穿住行的问题,其他方面的问题,只是有心无力了。
3、老人与子女不和。
谁都想家庭和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去为这个家努力奋斗,但总有各种问题,让家里面的老人与子女与儿媳妇等相处不和睦。
对于老人来说,自己需要靠子女养老,但他们心里大多都认为这是子女应该做的,子女一句有意无意的话语、一个无意的动作,总会让这些老人去揣摩其中的意图,到最后让自己内心很难受,也让子女很难受。
6. 农民老了以后怎么办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农民老了以后怎么办?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2.5亿人,缴保险领养老金的人不足一亿人,还有1.5亿以上的老人,绝大多数是农村老人,没缴保险,因此就没有养老金。
近年来,就这不足1亿人的养老金,不断暴料入不敷出了,国家不断采取措施,确保发放。
1亿缴了养老保险的老人都有问题了,何况1.5亿没缴养老保险的老人?这么多人,绝大多数是农村人,以前都是农民,当时生活都困难了,哪里有钱缴养老保险呢?如果要发,这么大的数目,钱怎么办呢?
他们得养活自己,仅凭子女的3~5百元钱和政府发的养老金每月98元,总共加起来不到2000元,这是全年的开支,所以得省这用,能省则省,能不花就不花。
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使农村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是当前的现实问题。
7. 农村的70、80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农村的70、80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我个人认为,农村里的70、8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养老方法。
所以,作为农村老人来说,要想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自己有足够养老的钱,自己有钱,就不用跟子女要钱。另外,自己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8. 据调查1.2亿60岁及以上人口在农村,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引言: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已经逐步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现在有很多的老年人。而且尤其注意的是,在农村里面的老年人是更多的,而且也更加的明显,现在我国已经有1.2亿60岁及以上的人口是生活在农村的,那么农村老人该如何养老呢?
其实每年的时候都可以通过乡镇的文化活动来选出一些敬老爱老的农村青年,然后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年多回家看看自己的老人。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能让老人得到一个合理的照顾,通过榜样的力量来鼓舞这些年轻人,多去重视自己父母的养老。
9. 农村很多老人没有养老保险,他们都是如何养老的
对很多农民来说,国家现在在各农村地区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60岁以上的农民来说,每月可以领取100多元的养老金。所以现在很多农民没有买社保,但农村养老保险的情况是,每个月农民领取的养老金相对较低,物价飙升的今天,每个月100多元的养老金也很难生存。那么他们老了靠什么生活呢?
农村人即使不交新农保也能领养老金的情况。但是农村养老金刚开始的时候,现在没有那种好事。60岁以前没有缴纳职员社会保障或农村养老保险的人退休后也可以领取养老金。但是根据2014年以后的新规定,农民不交养老保险,没有养老金!但是农民可以一次性补充15年,根据自愿原则划分几个等级,每年的支付额从100到2000千不等。当然,到了60岁,收到的金额也有很大的差异。
10. 如何为农村父母养老做准备
一、那些不打算拖累孩子的老人,会为自己做什么养老准备
01.不要给子女留下经济负担
不要投机取巧,造成钱财亏埙。很多老人年轻的时候都想着给子女留下充足的钱,才让他们以后的生活都衣食无忧,往往这种想法都非常的急功近利,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在父母年轻的时候都想着奋斗,给子女留下大量的财富,他们会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做一些投资高风险的投资,才会有大量的回报,所以他们才能去冒险做这些事情。
如果冒险成功了,自己的孩子就会成为富二代,从此衣食无忧,但是冒险失败了,孩子会背负大量的债务,成为负二代。
因此不愿意拖累子女的父母,应该远离这些急功近利的办法去挣钱,以防万一让子女成为负二代。
02.不要给子女留下身体负担
很多父母都觉得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去外面吃苦,往往这一类父母他们都不在乎自己的身体,换句话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健康来换取财富,换取财富的这些钱并不能抵押他们身体健康的损失。
父母的健康一旦受损,在一时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在他们退休以后就会有很明显的变化,有的老人十分的健康,还可以出去跳广场舞,但是有些老人就每天要去医院打卡,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
不愿意拖累自己的老人,都会在退休之前做好保养自己身体的准备。
不要在年轻时拼命伤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03.不要禁锢孩子的发展
减少对儿女的依赖,学会爱的放手。做好给子女减轻负担的老人,他们都会在子女长大以后对子女采用放养式的管理,他们不会太过于严厉的插手,子女的生活。
在老人的看护下,长大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无论是在处理问题的方式,还是在面对困难的处理方法上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因此最好减轻子女负担的老人,他们都不会去禁锢孩子的发展。
二、与不做准备的老人相比,优势在哪里
01.老人的生活充满多种可能
做好准备的老人与没有做好准备的老人。两者之间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做好准备的老人,他们生活充满了多重,可能他们可以在自己年纪大的时候还可以照样活得非常精彩。但是对于那些生活没有做好准备的老人,他们就活的比较的格式化了,这一部分的老人大多都是以子女为中心,围绕着子女来生活的。
但是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摩擦,这些老人一旦在生活中和子女发生了摩擦,他们心理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逐渐开始产生了伤春悲秋的现象,稍微子女有一点的过错,他们都会感到心里非常的难过。
02.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做好准备的这一批老人,他们已经做好了生活的准备。所以在对待问题上都会有非常完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这样的老人,他们会减轻子女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负担,他们并不愿意给子女去增加太多的麻烦。
03.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做好准备的老人比没有做好准备的老人在退休生活中会更加快乐。无论什么时候快乐,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准备的老人,他们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在明确规划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好的去执行,因此他们的生活中就减少了太多的不定性,这样的话,他们就会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无论子女有多忙碌,他们每天都可以过得很快乐。
三、对于父母的养老,子女又该如何做
01.提供经济需求和心理需求
无论是对于有准备还是没有准备的老人来说,子女都应该做到提供经济需求和心理需求。经济需求是指老人在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开销,子女们应该提供他们足够的生活费,让他们可以颐养天年。同时也应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比如说经常去看望老人,或者经常给老人打电话等。
02.安抚老人情绪
老人年纪大了,每天的情绪状态都是不同的。有一些老人天生乐观,但有一些老人也是天生悲观的,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时常去安抚老人的情绪。
03.帮助老人消除各种恐慌
老人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恐慌,有对年纪大担心子女养老问题的恐慌,也有担心子女还没有结婚的恐慌,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帮助老人去消除各种恐惧,让他们可以在快乐中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