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一定,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有些老人家是自愿去养老院的,那就不会抑郁,他反而会在里面过得很开心很滋润。
但是有些老人家是被家人强迫送过去的,他自己心理始终认为是儿女都不要他了,嫌弃他麻烦,时间久了如果没有得到开导,就会变得抑郁。
我的外婆走了之后,外公就主动要求去养老院里住。在办丧礼的时候,他就已经像亲戚朋友透露出了这个想法。当时村里的老人家都劝他不要,去儿女家住好过去养老院。
在我的印象里,每次我陪同妈妈去养老院看望外公,他都是笑呵呵的。院长也经常跟我们说,外公的心态很好,他还会帮忙开解其他的老人家。
有些老人家刚来一段时间,经常说想家,外公就会主动找他们聊天,帮忙开导他们。在养老院里也有很多的活动,外公都会积极参加。在最后的那段时间,他在院里过得很开心。
Ⅱ 现在的养老院养老靠谱吗有什么样的缺点
家庭赡养作为中国养老的主要方式,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其养老方式是以家庭为主体,通过家庭成员的支持,主要是子女来实现。中国的养老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家庭养老金,另一种是社会养老金。
父母照顾好子女,子女照顾好长辈,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说,中华民族就是通过这种迭代继承的形式走到今天的。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养老金的优点很多,但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它将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家庭养老金固然加重了家庭的各项开支,基本生活还好说,但如果老人身体不好,这方面的开支就会增加。同时,也会增加抚养子女的负担。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来说,负担会更重。因为他们可能要承担赡养夫妻双方家庭的老人的负担。可以说,中华民族是通过这种迭代继承的形式走到今天的。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Ⅲ 送父母去养老院就是不孝吗
个人认为送父母去养老院不是不孝。
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中年人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让父母和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可现在多数老人不愿跟孩子一起住,而子女又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所以只能将老人送进养老院。
有些老人年事已高,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甚至出现屎尿失禁的现象,而养老院有看护人员照顾老人,其实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些年迈的老人,已经失去了老伴的陪伴,所以晚年生活只能独自一个人过,如果留他独自在家,老人内心会十分孤独。针对这种情况,倒不如送老人去养老院,那里有很多年龄相同的老人,可能父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平时跟其他老人一起下下棋、聊聊天,也能调节一下枯燥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养老机构的健全和完善,老人进养老机构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把老人送进养老机构不是不孝的表现,反而是为老人考虑的一种孝道。我们不应当将其斥之为不孝,而应该正确地认识、慢慢地接受这种方式。
毕竟,孝顺是要让老人快乐,舒心,真正的孝顺,不是挂在嘴边、不是旁人眼中,而是要尊重老人的意愿,选择一种真正合适老人且老人也愿意的生活方式。
(3)养老院负面印象有哪些扩展阅读
选择养老院的注意事项:
1、看医疗保健服务
人到晚年,或多或少都有些疾病或存在突发疾病的可能,所以选择养老院一定要看该养老院是否设有医务室,配设有专职医生,备有足够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养老院是否具备在院内或就近及时诊疗老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
2、护理照料服务
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查看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是否具有上级主管部分颁发的从业资格。要求能够按照合理的时间间隔,为老人提供洗澡、理发、剪指甲、换洗床单被套、衣服等起居照顾服务。
3、心理和社会交往服务
既然是颐养的场所,丰富的娱乐社交活动就必不可少,所以需要看养老院是否给老人提供这样的空间和平台,比如:兴趣小组、活动团体等,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孤寡老人情感上的交流,给老人带去心理上的慰藉。
4、膳食服务
是否设有单独的老人食堂,能够根据老人喜好以及医疗、保健上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是否考虑到不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是否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具体考察当中,可询问并查看该养老院以往的食谱,看其是否符合老人要求,有无整体计划。
5、环境设施
考察该养老机构是否有供老人进行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专用场地,有符合老人身心特征及需要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用品、设施、设备,比如:健身房、图书与电脑、棋牌室等。
Ⅳ 养老院社会实践报告内容有哪些
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乐颐敬老院,该敬老院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位于几栋高大建筑之间,很难接受到充足的阳关,这对老人的身体是很不利的,特别是现在冬天,一些身体不好的老人很容易生病。
敬老院的规模不是很大,一座简单构造的两层小楼房,房前一个狭窄的小院子,院内是些简单的花花草草和健身器材。
里面的老人并不是特别多,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可能刚刚起来,都在院子里活动。整个敬老院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很好。首先对于我们的到来老人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其次。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并不是很好,对老人的照顾也不是很尽心。
虽然给我这样一些负面的印象,但是我们仍然抱着很大的积极性去开展活动。在与老人的互动中,大部分老人还是比较配合的在表演节目和做游戏的环节,气氛也十分融洽,但是一些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听的不是很清楚或者说话不清楚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
我们为了这次实践活动准备了几个节目,包括两首合唱的歌曲和两段舞蹈,还排了一个小型的话剧,老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都很认真。在做游戏环节,一些会手工的同学还提前准备了一些作品作为游戏的奖品,这也提高了老人们的参与热情。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尽量做到不触及老人的隐私和一些伤心事,因为大部分来到这里的老人都是由于儿女不愿意照顾他们或是不想照顾他们,他们渴望家的温暖,亲人的陪伴。
我觉得这是无论再好的生活条件都不能替代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不是很尽心地在照顾老人,老人的穿着都不是很好,住宿条件都很差,生活用品都很久,而一些工作人员还在一边很悠闲地看电视,也不经常和老人进行交流。
所以很多老人都感觉很孤独、寂寞,都不喜欢这里,更别说把这里当成是家了。他们感觉自己被抛弃、遗忘,只有等待死亡,这些都令我们同学感到很难过,却又无能为力。
Ⅳ 为什么中国老人普遍不愿意住养老院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儿女以及社会的抚养,但是中国老人普遍不愿意住养老院尤其是养老院开展社区服务受到了很大阻力。
这里面主要有重要的三点原因:
第一:社会观念。
有很多老人的社会观念非常传统,认为进入养老院就意味着被家庭抛弃,所以宁愿在家中养老,也不愿意进养老院,主要是因为这些老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不了解养老院,具体的服务项目,以及能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哪些困难,因此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方面有着很大的排斥性,也让很多养老院难以在业务上有所开展,如果老年人能够摒弃旧观念,重新认识养老院的定义和服务,那么自己的养老问题可能也会轻松解决。
第二:养老院技术服务跟不上。
在一线大城市,一些养老院的基础服务设施非常完善,不仅有24小时陪护,而且还有私人医生以及医院可以帮助自己救治,但是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养老基础设施就没有这么完善,甚至有一些养老院,在建设上也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没有办法给老人提供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导致很多老人的养老慢慢出现问题。
第三:社会负面影响太过严重。
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固定的事实,但有一些养老院出现了虐待老人,不照顾老人的负面新闻,这些新闻在舆论加持的助推下,让很多人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印象,那就是养老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而不是以服务为目的的机构,因此很多人对养老院没有莫名的好感,只有莫名的排斥性。
所以中国老人普遍不愿意进养老院,主要还是因为传统观念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认知,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而且自己进入养老院也会非常孤单,所以很多老人在思想认知上就已经把养老院排除在外了。
要想真正解决养老院与老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让老人真正接触养老院这种养老机构,就必须要真正地把服务放在所谓解决老人们的养老困难问题,只有长久坚持才能慢慢改变这种态度和想法,否则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很难被改变过来,甚至每出现一起恶性事件就会让人们否定一个新事物。
Ⅵ 不少人说养老院的情况并不是很好,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养老院只是养老产业的其中一种,我国养老产业目前还在处于有一个前期的摸索阶段。随着我国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医疗条件越来越发达,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是一件必须要重视的事情。随之而来的就是养老行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么都是都是什么样的家庭才会选择送老人去养老院呢?
养老院的情况究竟如何,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因为有的养老院是在服务和设备设施上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养老院是有待发展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更是需要一些专业的人员才进行服务才行,不是随随便便的找几个人,洗衣做饭就是完成工作。
我是不会让自己的父母去养老院的,不管那里的环境好不好,我都要陪伴在自己的父母身边。
Ⅶ 为什么大家都说“送到敬老院老人死得快”
为什么大家都说“送到敬老院老人死得快”?
很多比较孝顺的子女都不愿意给自己的父母送到敬老院,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敬老院是不卫生的,是服务态度不好的。大家都对敬老院充满了不信任,甚至是出现了比较强烈的排斥心理,认为敬老院里生活是说明自己没有很好的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一种不孝顺的表现,而且有一种说法就是送去敬老院的老人老的会更快,为什么这样说呢?又有什么理由呢?这样的说法可信吗?
而老人们平时也都会有各种活动安排,平时可以和自己敬老院的朋友一起打打牌跳跳舞或者看看电视,没事的时候也可以互相聊天,而且年龄合适的人交流起来也更不费劲,能够有很多共同经历的事情,有很多能够讨论的事情,可以说在课外生活来看,敬老院还是很让人满意的。老人们凑在一起,能够一起打打麻将,唠唠嗑,比自己待在家里没人交流要开心愉快的多,还有很多节假日敬老院也会组织各种活动表演,比如包饺子包粽子的活动,或者各种广场舞比赛等等。在敬老院里面,老人们不存在无聊这种问题,往往他们在一起都能相处的融洽,并且都能够很好的娱乐和休闲。
很多人都对敬老院的印象并不好,但是我们也都应该辩证的看待养老院,那些真的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子女确实可以考虑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和自己同龄人一起休闲娱乐,而不是自己在家,生活照顾不好,心理也要出现问题。
Ⅷ 对养老院印象很差,怎么办
花开花落,多少个春夏秋冬,在不知不觉中,这一辈子就那么轻易的走过了,就像小沈阳说的那样: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再一闭不睁,这一辈子就过去了。人生真的很短暂,也许我们现在没有感受到世态炎凉,但是,我想我们应该学会怎么面对自己的人生,特别是在这个花的年纪。
今天去了敬老院,在去之前我只是把他当做一个任务去把他完成,并且是万分的不愿意去,由于我是所谓的班干,只好执行“任务”。但现在我想这一行是幸运的,在我们还不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敬老院里和蔼的老人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而富有意义的课。在这之前,我从未有个类似的经历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在我认为,老人们在敬老院里会过得很好,有人照顾,不用担心任何事情。但是,直到今天我才发现我错了。当我们带上之前只是为了表达一下心意的牛奶和水果去到那些老人的房间里,当我们把那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拿出手的仅仅一位老人一袋的牛奶送到他们手里的时候,老人们是多么的高兴,他们会因为这小小的心意而倍感高兴,即便是他们的人身活动已经不是很方便,他们还是会尽力的站或坐起来跟我们打招呼,我感受到了那一份热情,是多么的温暖。特别是一位老人见到我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的时候,我才知道一份小小的关心,有时候也会显得那么重要,尽管这些在我们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被老人们的热情深深地打动,特别是当他们紧紧的握住我的手的时候,我想他们是需要有人陪伴的,当我们出现,他们就会非常热情的和我们聊天,唱歌,而当我们要走的时候,他们也会依依不舍的送我们。我对几个老人印象比较深刻,其中一个在我们开始去看他的时候,和我们说了好多,虽然我没能太听懂他说了些什么,但是,从我听到的“我们的祖国是那么的好,没有国家我就不会有今天,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后报效我们的祖国。”中我能深深的体会到老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尽管他已经那么大的年纪,但是,爱国热情依旧不减,多么诚挚的感情啊。我想我们不得不好好反思,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国家,我们除了物质的生活,何时想过爱国?又有把爱国放在心里吗?我想我最大的获得,就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人要学会感恩,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另外一位老人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唱歌可好听了,有时候我就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去听听他们那个时代的革命歌曲,去体会老一辈的生活,他们的艰难,他们的爱国热情。当年跟他们唱起那些歌曲,依旧那么有气势,从中可以看到他们心中那份不变的爱国主义热情!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人,也许其他人都没注意到,当其他人在一旁和另一位老人聊天时,我把一袋牛奶递到他的手里,他没有抬头,我看到了他脖子里肿得很大,我不知道那是什么病,但我知道那一定让他很痛苦,看着他如柴般枯瘦的身躯,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特别是当我把牛奶拿给他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老人那样对我们说谢谢,反而,他一句话也没说,我只是看看了他好像在抽泣,我那时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心里酸酸的。也许他缺乏这份关心吧。但我知道,他心里一定为我们看望他而高兴。
Ⅸ 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是不孝顺的表现吗
那么,怎样可以让自己年迈的双亲能够拥有一个比较幸福的晚年生活呢,如何的规划自己今后的晚年生活的呢,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会关系着每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幸福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切实的去面对。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以往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出现了许多弊端,然而,在是不是可以送老人去养老院养老这一十分敏感的问题上,许多子女都会咬紧牙关自己硬扛。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让更多的人了解,让老人去养老院养老,子女存在的障碍是什么,如何可以为子女减负,为这个家庭分忧呢。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逐步加快,那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岁数大了,而“421”模式的家庭也会越来越多,这些独生子女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会越来越大,自己还要照顾孩子,可是,许多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一些养老机构的出现就成了许多人的选择。但是,据目前的调查,老人自己本身也比较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然而,好多的子女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自己心里是很不情愿。那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观念难以更新。过去,人们认为,如果自己有子女,子女的经济也负担得起的话,谁也不愿意让父母去养老院,只有那些没有子女的老人,或者子女不孝顺的人才会让自己的父母去养老院。子女一般是不愿意违背这样的舆论压力。
举例:有的父母有病了,自己不去养老院,就得让孩子去伺候,孩子不能正常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并且在长时间的伺候父母的过程中,体力不支,透支了身体,给子女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也会影响到子女家庭的幸福,甚至,为此子女还有的会闹离婚。老人的一意孤行会影响孩子们的家庭生活。
其次,一些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往往会受质疑。
Ⅹ 中国人为什么无法接受将父母送养老院
在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是以孝为治,讲究的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观念,所以一般来不轻易把父母送进养老院,除了父母本身不愿意,自己也会给别人认为不孝的行为,留下不好的名声。
社会发展,年轻一代要跟上社会脚步,必将是脚步匆匆,可能在照顾父母这一点上做得就不够好,所以不能说完全没有人把父母送进去,有的父母儿女长期不在身旁,会感到寂寞,在养老院里也能找到聊天的伙伴和专业的照顾,远方的儿女也会比较放心,不知以后中国的养老业是否会因此而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