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二档社保退休后一个月能领多少钱
退休后一个月能拿到4500左右。养老金计算需要许多个人社保数据,仅有一个缴费15年,一个年缴费额度的数据是不够的,还得需要:缴费平均指数、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法定退休年龄时的社平工资数额等,这些数据都要套进退休金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没有这些数据是算不出退休金的。
据了解,深圳社保每一个档次缴纳费用都是不同的,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深圳社保一二三档缴费标准
1、深圳社保保险一档费用:一档缴费基数为上月工资总额,缴费比例为8.2%,每月915.10元,企业每月64.29元,个人每月270.81元;
2、深圳社保保险二档费用:二级缴费基数为上一年度在职工月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0.8%3。每月585.62元,企业每月389.61元,个人每月196.01元;
3、深圳社保保险三档费用:三档缴费基数为上一年度在职工月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0.55%。每月56.92元,企业每月378.39元,个人每月188.53元。
深圳社保一二三档退休待遇:1、退休时年龄越大,月数越小,相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多!此外,个人账户金额提取后,待遇将继续按原标准发放;
2、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退休职工平均工资越高,养老金越高;
3、医疗保险也分为一、二、三个等级。与社会保障支付不同,社会保险等级越低,支付越低,医疗保险等级越高,支付越少;
以深圳为例,医疗保险一级支付一般为知名企业、大公司、二级医疗保险一般为办公室白领和管理人员。第三级支付最少,通常由工人阶级支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下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一)被保险人的基本养老金; (二)被保险人退休后死亡的丧葬补助费; (三)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支付项目的费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支付困难时,由市财政部门予以支持。
2. 交社保以后可以领多少养老金
职工养老保险缴纳的养老金是根据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职工上一年度退休时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综合计算的。一般来说,缴费基数高,缴费期限较长的人就高。
养老金待遇核定由7个部分组成: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地方补助、过渡性补助、归侨补助费。
计算公式为:
1、统筹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以2乘以总缴费年限乘以1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月平均缴费指数乘以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累积额除以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乘以享受比例
4、地方补助: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乘以月平均缴费指数
5、过渡性养老金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乘以享受比例。
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未超过二十五年的,其享受比例为:缴费年限乘以1.2%
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超过二十五年的,其享受比例为:(缴费年限-25)乘以1%+30%。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指职工参加工作至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之和,除以缴费年限的月数,乘以职工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每月缴费指数的计算办法由市政府另行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3. 社保养老保险能领多少钱一个月多少钱一个月
缴纳社保有档次之分。领多少钱,看你缴费的年限和档次。不缴费,哪来的钱领,不缴费不可能去领取别人缴纳的钱。
4. 缴纳2份养老保险,退休后能领两份养老金么
不可以,同时在两个地方缴纳社保本身就是违反《劳动法》的,如果内被查到是需要将其容中之一报停的。如果没有被发现在退休后也是可以发现的,那时不能领取两份退休金。
退休待遇核算时要把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缴纳的社保进行合并计算,同一时间段内重复缴费的,要退掉一处社保。
两个地方参保的,缴费时间没有重复的,累计计算缴费年限;参保期间缴费时间有重复的,个人账户合并,单位缴费部分纳入统筹,重复缴费期间不重复计算缴费年限。
5. 交社保21年可以领多少养老金
退休后,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为: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退休地上年度平均工资+个人缴费指数工资)÷2×缴费年限×1%。
假如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5000元,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每月缴费300元,那么,根据公式,基础养老金=(5000+5000*1)÷2×21×1%=105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个人账户养老金=300*12*21÷139=543元(未计算利息),合计养老金约1593元。
以上养老金的数据只是比较粗略的估算,准确的结果还是要以权威部门的核算为准。
拓展资料:
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
2021年4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成,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90年代才开始逐步建立,因此过渡性养老金作为一种过渡性安排,不是每个人都享有的。只有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8号)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才享有过渡性养老金,即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在中国已经持续20年。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两者之间待遇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已引起群众的不满,要求缩小差距、统一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