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未来十年健康养老产业前景及趋势分析
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养老产业步入黄金时代
2015年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经有2.1个亿,按照老龄化办公室的数字,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可能要达到2.48亿,也就是老龄化的水平会达到7%。对于老龄化直接的后果就是人均医药支出会比较高,现在会达到人均三千元左右。从整个市场养老产业的规模来看,估算在2025年要增加到五万亿规模。在这个市场中,按照金额的大小,主要是分布在三个产业,一个是在护理产业,第二个是在医疗产业,第三个是在养老服务领域。
在整个养老模式的分布上,目前是分了三种。一种就是居家养老,第二种是社区养老,第三种是机构养老。在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三种模式的占比是居家养老占到了96%,社区大概占了1%,机构养老占了3%。在中国可能未来有一段时间从绝对规模上来看,居家养老还是在中国的主要的模式。在居家养老要解决老龄化的一些问题,就必不可少要借助一些智慧的手段。所以也就是智慧养老,借助于互联网和一些科技的服务,再加上社会服务,这三方面结合形成整个家庭的养老体系。
从发展总趋势来说,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正在成为全球最有希望和前途的朝阳行业。当然,我国的健康养老产业肯定是一种多元化的养老方式,也必然会产生多种多样形式,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可以有旅游养老、养生养老、居家养老等等形式。
② 从事养老行业的前景如何
第一,在养老院工作的人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养老院的工作和工资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我在一个二线城市 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五万多 离职的时候要加工资了 大概是六万左右 但是我还是毅然决然的辞职了 这些工资是我白班工作十个小时 夜班工作十四个现实换来的 工作时间白班只有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休息一会 吃饭的时候 老人出了任何问题都要起来处理。你们看到的 电视里那种护士推着白发老人晒太阳那种事情我工作几年是一次都没有 我对工作的印象就是冗长的走廊 和处理不完的大小便 领导不断的检查。还有和护工们一起工作真是很不开心 ,她们跟我们这代人简直就是好像不是一点星球的,尽管工作关系上表面维持了和气 ,但是我从那里辞职后一点都不想跟她们联系。
第二,管理者的难受
在养老院当领导的还不如底下的护理员和护士自在,他们也难受。首先来自员工的麻烦,底下的护理员包括护士,一个当医生的人来管理,他根本不懂得真正的养老护理工作,给出的命令和建议脱离实际临床工作。 就算是护理员出身的领导,他要使底下护理员的工作看起来在检查的时候像是达标的,但是呢 ,他也很清楚 这样的人员配比是绝对做不到那样的要求。
第三,养老院投资方的难受 其实我觉得利润其实很低 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到六的利润,这不是院长忽悠我们的。我算了一下真的只有这么多 ,因为总收入其实很好算,有多少员工,大多数员工工资多少我在那呆了几年了都大致清楚。
第四,其实我觉得老人也难受,对老人暴力行为其实在规模大的养老院根本不可能发生。但是冷暴力,忽视避免不了,因为护理员真的都很累了顾及不了老人那些小情绪,只能提供生活起居的基本照顾。
③ 台湾人怎么养老
你详细看看 网摘的一篇文章 很有深意
根据台湾“经建会”最新人口统计,台湾战后婴儿潮世代将在2016年形成“退休潮”,随着婴儿潮世代迈入65岁,老年人口快速攀升,估计在2016年达到312万,占总人口13.3%。
台湾社会的老龄化加速让社会负担日益沉重,加上近日台湾劳保引发的破产恐慌,让养老的话题再次成为探讨的焦点。正值重阳佳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台湾人是怎样养老的。
1.经济保障 从劳保年金到以房养老
台湾有“劳保年金”和“国民年金”,分别适用于有工作和没有工作的人。其中“劳保年金”是台湾老人退休后主要的生活保障来源,和平均月投保薪资和年资有关。近日有调查指出,同样月薪53340元(新台币,下同,约11387人民币)的劳工和公务员,劳工退休加上劳退新制月领26819元(约5725人民币),而退休公务员,除了一笔将近124万元(约26万人民币)的公保养老给付,还能月领58531元(约12495人民币),劳工退休月领不及公务员五成。不过“行政院”近日也通过“公教人员保险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让公教退休福利略微缩水。
此外台湾还有针对年满55岁未满65岁少数民族每人每月3000元(约640元人民币)的给付、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贴、对无力负担全民健保费用的老人补助和特别针对身心障碍老人的照顾津贴等。部分县市为关怀老人还有一些特殊的补贴,例如基隆市,就有补助中低收入老人装置假牙费用可以申领。
近段时间来,台湾针对65岁以上、名下有不动产但无继承人、无法领到社会救助却缺现金生活的老人,计划于11月中旬在“五都”地区试点实施的“以房养老”政策,因预算有限,计划将由“政府”先行试办5年。不过,此项新举措在台实行会得到多少响应,还有待观察。
2.生活关怀 仅4%的老人受到良好照顾
自2010年起,台湾教育部门将每年的8月份第四个星期日定为“祖父母节”,希望通过这个节日让祖孙间多些互动,推广重视孝道伦理的观念。例如今年的祖父母节,有数百名年轻的志愿者在基隆、嘉义、台中、花莲、高雄、屏东,充当起“临时孙子”,在火车站为老人家抬行李,忙得不亦乐乎。
几乎全台各地都有关爱老人的“仁爱之家”,收容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当中有公立也有私立,服务人员大多是企业组织或者自发参与的志工。而针对老人福利服务专业人员资格及培训,台湾也有制定相关的法规。不过也有相关人士指出,台湾照护专业机构依然严重不足,就连医院志工也短缺,真正受到良好照顾的只有4%。
而在另一种老人聚集地里则是别有一番景象,“养老村”里的老人是一群生活可自理者。除了住宿、饮食外,这里还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休闲等。不过想要住进这些“养老村”可要先自己掏腰包垫付,以知名的“润福生活新象”住宅为例,除了预缴租押金500万元(约合人民币106万)起跳,每个月管理费、餐费、水电费约1.7万元(约合人民币3600元)。若要居住20年,至少要准备600万元(约合人民币128万),若要预防身体老化的紧急医疗,则建议准备1500万元(约合人民币320万)。因而能够住进来的,大多是退休“国代”、“立委”、将军、艺人、作家、企业老板、退休高阶教职人员或台商的年迈双亲。
④ 目前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情况怎样有前景吗
旅游+养老养生,这种模式结合,是非常的理想。因为,现在我国的人口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同时随着人的衰老,亟需很多的养老保健,所以养老养生是一个朝阳产业。并且它也可以附带是一个旅游产业。养老养生对环境要求高,如果地皮再大一点的话,干脆做一个高档的养老养生旅游地产。所以,前景相当好,但是,也要先下手为强,早日树立品牌。怎么进入,你可以找专业公司帮忙,比如山合水易规划设计研究院。
⑤ 为什么台湾的养老更有保证中国的发展何时能够达到台湾的社保政策
1.本质
台湾省的全民健保采取强制性的社会保险方式,是一种缴费互助、社会统筹、平等就医的医疗安全保障制度。其特性是根据保险的大数法则,分担少数患者的高额医疗费用风险,将居民个人收入进行再分配,即个人所得的横向转移,高收入者一部分收入向低收入者转移,健康者的一部分收入向多病者转移,实现社会共济,以解决居民生病时无钱就医,甚至陷入因病至贫的困境。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台湾省的居民对健保的满意度为77.6%。
2.目的
台湾省的全民健保向全体居民提供适时、适度的包括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健康教育等广泛性的医疗服务。在提供的医疗服务中,涵盖了住院医疗服务和西医、中医及牙医的门诊医疗服务,给付范围包括医师诊察、检查、检验、手术、处方、药品、材料、治疗处置、护理、康复及住院病房费等项目。预防保健服务包括计划免疫在内的儿童预防保健、成人预防保健体格检查(40-64岁成人每3年检查一次,65岁及以上老人每年检查一次)、孕妇产前检查、妇女子宫颈涂片检查等。在健康教育方面,通过制作各类宣传品和纪念品,如健康手册、人员培训资料、折页、音像制品、刊物及举办健康知识报告会等,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从2003年12月起,推行“全民健康保险家庭医师整合性照护制度试办计划”,充分发挥基层诊所家庭和社区医师的功能,提供社区居民各种急慢性疾病的照顾和转诊服务,并与合作医院形成完善的社区照护网络,培育居民有病先找家庭医师进行健康咨询的就医行为,以促进分级就医和转诊制度的实现。
3.原则
台湾省的全民健保以“全民参保、强制性投保”为原则,在原公、劳、农保被保险人的基础上,扩展其眷属并将其他人口纳入保险。被保险人依其职业类别与所属单位,分为六个类别,有职业者(包括其无工作的眷属)通过所属单位投保,没有职业者(包括无挂靠亲属的退休人员)可通过乡(镇、市、区)公所投保。为了提升台湾省居民的健保参保率,2003年6月修正了“健保法”,对经济困难的居民采取了专项优惠办法,无健保卡的困难居民患有重症、急症时,可先就医后参保,同时,对长期拖欠保险费而无力参保的困难人员,可获准在一年内免除或缓缴先前的欠费,以将他们尽快地纳入健保的保护伞下。至2004年底,台湾居民的参保率已达97.35%。
4.理念
台湾省的全民健保的理念是“发扬自助和互助的精神”。2004年,全民健保筹集的保险费达3700亿台币(其中来自被保险人的费用占40%,参保单位的费用占33%,政府补助占27%),约占台湾省当年GDP的6%。参保人员的缴费率为本人月工资的4.55%,六类保险对象依其职业类别与所属单位分别由个人、单位、政府承担不同的比例。对于经济困难的弱势人群,包括低收入户、身心障碍者、中低收入户中70岁以上的老人,原住民未满20岁及年满55岁而无职业人员、失业人员,可由政府补助其自付的缴费部分。不在上述范围内、但无力缴纳医保费用的贫困人员,也可向健保管理部门申请分期缴纳保费、办理帮困基金无息贷款、申请慈善团体代缴医保费。
此外,为减轻重大疾病患者负担医疗费用的困难,健保管理部门将恶性肿瘤、尿毒症、精神病、先天性畸形、免疫性疾病、烧烫伤、职业病等31种疾病纳入重大伤病项目。目前约有57万余人(约占参保人员数的2.4%)领取了重大伤病卡,享有就医免除个人负担部分医疗费的优待,其医疗费用支出约771亿台币,约占总医疗费用的22%,切实减轻了大病重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5.支付
台湾省的全民健保采取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分步实施总额支付制度”的办法。2002年,健保的特约医疗院所达16958家,约占台湾全省医疗院所总数的93.33%。另外特约社区的零售药店有3348家,医事检验机构226家,助产所22家,精神病社区康复机构53家,社区居家照护机构390家。特约医院提供的住院病床计有123723床,由于台湾的私立医院约占总数的85%,其中由保险全额支付的病床占78.4%,病人需负担病床费差额的占21.6%。居民年人均门诊利用率为14.43次,年百人平均住院次数为13.4次,医疗费用中门诊医疗费占67.34%,住院费用占32.66%。参保人享受医疗服务,大部分由保险组织付费,某些项目个人也要自付一定的费用,如到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者需自付50台币,到医疗中心门诊就医者需自付210台币,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参保人员自负医疗费用的意识,促进医疗分级服务,将资源留给最需要照顾的病人。对医疗服务供方的付费,则采用多元化的支付办法,由初期的按服务项目计价付费,逐步推动按单元服务定额付费,并积极实施医疗费用总额支付制度。
二、全民健保的医疗费用控制办法
台湾省的全民健保的基金筹措与偿付实行“以支定收、以收定支”的办法,医疗保险基金现收现付,没有积累。为此,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开源节流,不断改革医保支付办法,最近又提出了“多元微调”的方案,以更多元、更有弹性的作法,积极改善健保体制内未臻完善的部分,以确保医保基金的平衡。
1.制定相对值,使医疗费用支付标准合理化
台湾省的全民健保开办以后,承袭了原劳保时代就已制定的收费标准,略作修改补充,公布了“全民健康保险医疗费用支付标准”,也就是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作为特约医疗院所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后,向健保管理机构申报医疗费用的依据。多年来,健保管理机构虽然多次修订,但都是局部的微调。
为了顾及支付标准各项目之间的平衡,自2000年7月开始,以较客观的方式对“全民健康保险医疗费用支付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修订。在修订过程中,采取了包括临床医疗专家、卫生经济成本分析专家、卫生政策专家及保险行业专家在内的团体运作方式,参照美国医疗资源耗用相对值的制订模式,由台湾省40余个医学专业团体协会(学会),制订各自相关专业诊疗项目的合理点数。因医保支付的各项目都必需以固定的某项目(基准项)为基础,给予合理的点数,因此称之为“相对值”。第一版支付标准相对值表于2003年3月21日公布实施,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公布了3400项医疗服务项目、6000多项医用特殊材料的支付标准,为总额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提供了基础。目前,健保管理机构正在吸取各方的意见,拟对支付标准相对值表进行合理调整。
2.调整费率及缴费基数,维持医疗基金的平衡
台湾省的全民健保自1995年启动运行八年后,基金基本保持平衡,但由于人口老化、医疗科技进步及居民就医需求增加等因素,到2003年6月底,健保安全准备基金余额为102亿台币,已低于一个月的保险给付总额。由于健保是财务自主、自负盈亏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需以保险费的收入支付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当基金平衡发生困难时,保险调整保险费率,或缩小给付范围,以维持基金的平衡。因此,于2002年9月起,实施第一次的健保费率调整。考虑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分担及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费率仅作微幅调整,由4.25%调至4.55%。此外,自2005年4月起,还将提高参保人员中的机关、学校、公司等第一类人员的缴费基数,以增加筹资。
3.综合应运各种有效手段,推动多元化支付办法
台湾省的健保管理机构吸纳了国际上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在控制医疗费用上的成功经验,几乎采用了世界上社会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给者所有的付费方式,以推动多元化的支付办法,除按服务项目计价付费外,逐步实施按单元服务定额付费,按服务对象人头费用总定额付费和医疗费用总额支付。
在按单元服务定额付费方面,台湾省以1999-2001年健保住院医疗费用资料为基础,借鉴了HCFA-DRG第18版病例组合分类方式,开发了适用于台湾地区的各病例组合的相对权值,对50种疾病实施按病例定额付费的方法。
在医疗费用总额支付方面,台湾省于1998年起首先实施牙医门诊总额支付制度,2000起实施中医门诊总额支付制度,2001年起实施西医基层总额支付制度,2002年实施医院总额支付制度后,台湾健保管理机构开始全方位地推行医疗费用总额支付制度。
4.继续探索药品和医用特殊材料给付的合理性
2004年,台湾省的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约占总费用的25%(与前几年基本持平)。为了使药品支付结构更合理,并解决市场价格与医疗保险支付价格的差价问题,台湾健保管理机构依据“药品支付价格调整作业要点”,逐步缩小专利药或质量较无异议的同成分、同含量、同规格、同剂型药品之间的差价,并调整药品支付价格,使其更接近药品市场实际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目前,台湾健保药品目录中计有医疗保险支付药品15879种。
对于医疗特殊材料部分,目前健保支付的材料分三种:①内含技术劳务费用的材料(如检查、治疗处理的一般材料);②技术劳务费用和定量材料费(如手术、麻醉一般材料);③采取按厂牌别列价、按项目计价方式付费的材料(7711项)。对材料的支付主要应用点数法。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⑥ 为什么要发展养老养生健康产业
养老养生地产作为养老地产与养生地产的结合体,既有概念上的结合,更有实践上的结合,是对养老地产与养生地产优势的整合升级。
养老养生地产是中国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等社会化养老的有效载体和实现形式,是提升生活水准、生命质量和公民尊严的现代服务业的消费载体,正在引领和推动着养老产业的发展以及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
养老养生地产在功能组合上,吸收了养老地产与养生地产的优势,舍弃了养老地产的失能介护、临终关怀等功能,舍弃了养生地产的奢华风格,从而在功能上更集约,服务目标群体更有效。同时,作为一种独立业态,它与单纯的养老地产或养生地产相比较,在客户选择、社区完善配套、特色功能性元素组合上更容易有效扩大目标客户群,市场接受程度较高,盈利性较好,同时在开发商选择和项目选址上有更好的适应性要求,更有利于实现产业的福利性、公益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养老养生地产案例:西双版纳拜兰水城养生养老社区
⑦ 台湾现阶段的经济怎么样,有哪些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 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
台湾经济于1960年代开始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现今当局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陆续被私有化。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第一地区,其次为美国和日本。
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
为降低生产成本,台湾许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也造成产业空洞化的问题。台湾已投资大陆超过1500亿美元,在大陆有8万多家台资企业,常住大陆的台商及眷属已超过100万人。
⑧ 现在养老行业的前景如何,有哪些岗位比较吃香
我感觉现在养老行业的前景还是非常吃香的,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要懂得享受生活,而如果享受生活的话,必须是要有钱,他们有一定的退休金是非常好的,所以说现在养老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同时在火车站,地铁以及医院,他们这些工作的和公务员的性质其实都是一样的。终归来说就是在国企上班的这些工作,如果你想要去在以后你能够有一份不错的退休金的话,就是在年轻的时候进行国企行业的工作,因为这样子你在老了之后也根本不用为你的衣食住行去发愁,可以靠着一些退休金你就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⑨ 台湾的养生食品怎么样
个人感觉好的,在台湾呆过两年就一直在吃当地的养生食物,后来回来之后呢就通过台品部落购买。
⑩ 养老行业前景如何
木兰乡村养老公抄寓
本院位于武汉黄陂蔡店,在文化风景区木兰清凉寨附近,离木兰锦鲤沟,姚家山风景区都很近,公寓旁边还有风景美丽的小池塘,可以钓鱼,本院环境优雅,空气极佳,在这里可以吃到新鲜健康的农家蔬菜,呼吸到大自然非常新鲜的空气,是老年人养老的好地方。
本院的宗旨是:代儿女尽孝,为社会分优,送一份关怀,献一份爱心,共建和谐,用周到的服务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老年朋友感受到家的温暖,让老年朋友觉得就像住在自己家一样温暖,为在家照料有困难的老人(自理,半自理)提供优质的服务。
本院不大,可以很好的,仔细的,周到的,照顾到每位老人,避勉了大养老院人多照顾不周被忽视了的问题,本院500平方米站地面积,有环境优雅的农家小院,设置床位5张,房间分为单人间和双人间,每个房间配备
冷暖空调,电视,床头柜,衣橱,马桶,热水器,独立的卫生间。院长50多岁,有15年住家照顾老人的工作经验。要来乡村养老,就木兰乡村养老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