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养老社区中香树湾的服务怎么样有朋友了解吗
香树湾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与特点,老年公寓采用多种智能系统与居家舒适系统,房间都是朝南的,楼与楼的间隙非常合理,采光充足,所有房间都是地暖地板,周边交通便利,更有迪士尼和奥特莱斯等,真正做到信息需求畅通无阻,品质生活一步到位。你可以去他们的官网了解下哦!
Ⅱ 乐雅集养老社区的环境好不好呀
环境真心不错,负氧离子含量是市区6倍,长者在这里住一定舒服,配套服务很好,交通也很方便。
Ⅲ 养老社区提倡的健康管理和普通体验有什么区别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除了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的评估,还包含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指内导等一系列内容。健容康管理是建立在健康档案上,进行持续的关注、追踪,进行综合健康服务,而常规体检,难以连续服务、个体化指导。大多数的健康管家,仅仅依靠居家是难以做到的,而只能在专业的养老社区里面实现,比如太平打造的“梧桐人家”。 在长者入住社区的头天,便帮忙建立健康档案,评估身体状况。定期检查,年度体验,通通不少,遇到紧急状况,楼栋里设的医疗室便能及时响应。厨师进行健康餐定制,游泳、健身都有相应的运动健康指导。这才是真正的健康管理。
Ⅳ 为什么要选择养老社区
大多数人一想到养老机构,可能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孤独的生活、脏乱的环境以及不到位的服务。
而保险公司推出的养老社区,可能会颠覆你以往的认知。这种养老社区以提供高品质的老年生活为目的,将医疗和养老相结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益养老介绍,社区的房间均为个人单独居住,内有专门的厨房可供你下厨。护士随叫随到,房间内的所有布置也都是完全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来设计。
比如:门上设计了两个高低的猫眼,以方便腿脚不便的老人。所有的家具均采用圆角的设计,防止老人磕碰。卫生间设置助力扶手,床头设计紧急按钮,总之细节之处可见一斑。
另外娱乐方面有多种项目选择:硕大的球场、泳池、健身房应有尽有,艺术方面音乐、钢琴、刺绣也一个没落下,还有老年大学、教堂、博物馆等。可以说考虑到不同人的需要。
无论是生活还是娱乐,完全达到了高端的生活品质,甚至可以体验到在家也享受不到的愉悦。
人老了,最担心的可能就是生病之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养老社区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不但有 24
小时的医疗救护服务,社区内还自建专业医疗康复机构,和许多三甲医院建立了联系,还和一些国外的高端医院有合作,保证老人可以第一时间获得高质量的治疗。
配有专业的食品顾问,每天有专门的人员对食品进行采购,保证食材的新鲜。每天有二十多种菜肴供选择,有特殊饮食习惯的,还可以私人定制。
养老社区在保证老人生活和娱乐品质的同时,还兼顾了医疗条件,可以说满足了一个人对老年生活的全部幻想。
Ⅳ 人民日报:社区养老,能有家的感觉吗
固原市银海智慧居家养老中心,引入智慧养老管理系统产生新格局)
“固原市银海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自治区民政厅以及固原市委、市政府和原州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受固原市民政局委托,宁夏GYYH(代称)公司携手固原联通公司在固原市率先投身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并从由政府供给为主向更多社会力量供给转变,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平台按照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整合资源、高效便捷、广泛覆盖”的运营原则,以居家养老为核心、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以老龄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国家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为保障建设的一项民生工程。在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和固原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与社村通智慧居家养老系统相结合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以云架构的模式支撑开展智慧养老服务,采取全天候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维权等服务。 真正做到“让老人生活的舒心、安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
固原市银海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以及原州区各社区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目前,已入驻宋家巷、小川子等社区,并得到社区老年群体的一致好评和赞赏。
Ⅵ 梧桐人家养老社区环境怎么样
梧桐人家是由中国太平打造的CCRC持续照料颐养社区,总投资40余亿元,养老公寓1000余套,颐养护理区另有900余个。位置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社区触目所及,皆为绿色,随处可见各种花花草草,散步长廊区还有一大片的湖景,空气中弥漫的都是大自然的清香味道。房间里有各种细节设计,无论是走廊的宽度,电梯按钮的高度,配套沙发的软硬度,所有家具的圆弧设计等,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很适合老人居住。
Ⅶ 大家养老社区怎么样,有哪些优势
推荐买他们家的养多多2号年金险,他们的养老社区非常好。
大家养老社区真正做到了城心养老、专属医疗、紧邻三甲医院的“城心医养”,养老期间也能亲近子女,感受人间烟火气!并且,同为高端养老社区,大家养老社区的价格要比泰康养老社区低!
关注小雨伞保险经纪公众号,回复【889】领取免费福利,想了解更多可以网络一下。
Ⅷ 梧桐人家养老社区的试入住体验感受怎么样
“梧桐人家”这个养老社区还蛮不错的,我妈妈是9月份和朋友一起参加的试入住体验,她回来还是蛮认可整个社区的,整个社区的环境特别清新雅致,居住的房间也是设施齐全,还有很多适老化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他们老人家的需求,另外,在这4天里,她还参加了好几场不一样的活动,学做了糕点,还学习了书法、舞蹈等,感觉蛮开心的。
Ⅸ 养老社区的生活是怎样的
传统的养老模式下,居家养老的老人,养老生活过于单调,除了外出旅游外,他们大多是在电视前或者电脑前一坐,一天就过去了。不仅如此,小区附近充斥的P2P理财和各种保健器械的推销人员,也经常会把老人拉入陷阱。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养老状态。
示意图
在养老社区内,丰富的活动和娱乐,不仅仅能让他们心情变得愉悦,身体得到锻炼,也降低了居家养老的孤独感,改变了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同时远离了各种各样的理财、消费陷阱。健康的生活状态和融洽的社交活动,是养老需要考虑的一大因素,也是长寿的一个秘诀。
示意图
更优美的居住环境
养老社区高植被率的园区,并不会输于高档小区。甚至有的养老社区就在公园里,空气质量要优于城市内的小区。以优山美地为例,优山美地养老社区地处湾里中心区,国家4A级风景区梅岭山脚下,推窗览景,坐享150平方公里天然氧吧,负氧离子比市区高出10倍多。让老人远离闹市喧嚣,自由选择动静生活。
优山美地全景效果图
更贴心的适老化装修
优山美地全部采用适老化装修,入户房门及室内通道都比普通住房做宽处理,方便轮椅的进入和旋转通畅;家具采用圆角处理;淋浴房无高差处理;跌倒感应、紧急报警系统等等,处处显露出对老年人的关爱。
适老化圆角设计
适老化设计扶手 淋浴凳
做为符合国际CCRC标准认证的优山美地适老化社区,还会为住户们提供旅居选择候鸟式的养老,这些都是自行居家养老难以做到的,而这些,通通都能在优山美地社区得到解决,让老人可以安享晚年。
更完善的医疗条件
随着年纪的提高,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心脑方面的突发疾病。优山美地创立了省级大型医院医联体服务,引入高端康复医疗器械,通过大数据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与医疗行业进行深度融合,24小时全天候服务,老人可以随时联系医生,有着丰富专业经验的医疗人员亲自上门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护理人员提供专业临床护理。
医院效果图
更人文的养老格局
通过人文的养老格局,配备了32个动态、静态俱乐部,桌球、沙狐球、瑜伽室、星光泳池、棋牌室、阅览室、禅修室等软性服务,让老人在集体活动中更好的展示自己,更好的开展社交新生活,融入社交团队,培养自信心、团队精神和领导才能。
Ⅹ 养老建筑形式
与社区共同建设
在目前国内的养老地产项目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开发形式是建设养老社区,或依托社区建设各类养老居住产品。例如专门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在普通社区中配建养老组团或养老公寓等。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4种模式:
模式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
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其开发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是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
综合型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应考虑老人在居住过程中会不断老化这一因素——老人最初入住时可能身体较为健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会逐渐产生护理需求。因此在开发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出相应形式的居住产品,以满足老人从自理到不能自理各阶段身体状况下的居住需求。例如当老人健康自理时,可以居住在一般的养老住宅中;当需要较为全面的护理时,可以选择入住护理型养老公寓或养老设施(图1)。
通常来讲,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一些较大规模的养老社区会选在城市近郊或郊外。此时可以选择低密度的开发形式,实现与郊外的环境协调。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将不同类型的居住产品合理分区,保证各自的独立性,避免相互干扰。开发大规模综合型养老社区时,可考虑分期建设,例如先建设自理型养老住宅和部分服务设施,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用地,等到一段时期后,再建设护理型养老公寓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等等。
图1 综合型养老社区中应包括多种类型的养老居住产品,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模式2:新建大型社区的同时开发养老组团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大型居住区楼盘时,会考虑划分出一部分区域专门建设养老组团。这种开发模式有利于带动企业转向新的客户群,走产品差异化路线。养老组团与社区其他组团能够共享配套服务资源,降低配套设施的建设量。
开发时一方面应注意将老年人的比例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不宜过少也不宜过多;另一方面要控制养老组团的规模,尽量划分为一个个小型居住组团,以营造社区的归属感。
以广东惠州某项目为例,其总用地面积约2万亩,总建筑面积720万平方米,开发商从中划出150亩地进行养老社区建设,计划建设约18万平方米的养老住宅产品。从规划布局来看,养老社区靠近整体项目的中心商业服务设施布置,方便老人到达和使用(图3)。养老住宅楼栋在规划布局时形成多个小型居住组团,分别针对自理老人和半自理老人,其中半护理组团靠近医院和康复中心,并设置连廊连接,以满足老人就近医疗的需求。
模式3:普通社区中配建各类养老产品
据调研,许多六七十岁、身体较为健康的老人都会辅助子女照顾下一代,老人需要与子女住的近一些。而为了避免由于生活习惯差异而产生矛盾,老人和子女更愿意选择分开但邻近居住。因此普通社区中配建一些养老居住产品,可满足老人与子女在同一社区就近居住的需求(图4)。这种“全龄社区”的居住理念能够较好的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将会是较受欢迎的一种养老居住模式。
普通社区中可配建的老年住宅类型主要有老少户住宅、老人专用住宅等。老少户住宅指同一楼层中相邻或相近的两套住宅,或者同一单元内上下层相邻的两套住宅,其中一套为老人居住,另一套为子女家庭住。老人专用住宅套型是指将普通住宅楼栋中的一部分套型进行适老化设计,例如增加扶手、满足轮椅通行需求、考虑护理人员陪住等。设计时应注意根据住户的购买力来控制套型总面积,特别是老年住宅的套型面积不宜过大,建议以50~60平方米的一居室、两居室为主。这样才能满足老人与子女共同购房的诉求。
普通社区中还可以配建养老公寓,其经营方式大致可分为出租或出售两种。养老公寓通常为社区中专门的楼栋,其居住对象既可以是自理老人也可以是需要护理的老人。在规划设计时,建议将养老公寓靠近小区出入口或社区边沿布置,一方面人员、车辆(例如救护车)出入近便,另一方面养老公寓底层可设置对外商业或公共设施,兼顾对外经营,同时也便于对养老公寓进行单独管理。
模式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
据资料显示,一些城市存在城区老人就近入住养老机构困难的情况。以北京市为例,城六区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均高于远郊区县,老龄化程度严重,但城六区的养老床位数量却低于远郊区县,由此可见城区对于养老设施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这些社区往往年代较久,周边配套设施成熟,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然而社区周边的用地资源比较紧张。若能在几个社区之间插建养老设施将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开发模式。开发者可考虑利用零散地块新建,或通过对既有建筑(如旧的诊疗所、宾馆)的改建等方式进行建设。这种开发模式投资相对较少,易于复制和实现连锁经营。
此类老年服务设施可为小规模、多功能、综合型的设施,其服务范围往往辐射周边多个社区,因此具体的功能可根据周边的社区需求进行确定。通常来讲,除了含有一定的居住功能外,还宜配置老年日托中心、社区医疗站、公共餐厅、小超市等,并考虑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送餐、洗浴等服务。
2
与相关设施并设
养老地产项目除了依托社区共同建设外,还可以与一些其他设施结合,共同进行建设,例如与医疗机构、商业设施或其他福利设施设置在一起。此类开发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使养老产品和相关设施实现互惠互利。常见的开发模式有以下几种:
模式5:与医疗机构结合,就近设置养老设施
目前国内一些养老机构希望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养老设施或养老社区与医院就近设置、共同建设。这种“医养结合”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引入养老项目,从而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使老人感到居住在其中较有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医院直接划分出部分闲置床位用于开办养老院,这样既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能够满足一些护理程度较重、普通养老机构无法收养的老人的养老居住需求。
以日本六甲老年公寓为例,开发企业将老年公寓与建立了合作关系的医疗机构邻近设置在一起,当老人遇到突发疾病时,医疗机构可以做出迅速反应,令入住其中的老年人感到十分安心。
模式6:养老设施与幼儿园并设
养老设施与幼儿园共同设置是一种较好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能迎合老人愿意与儿童共同在一起的心理,又能够将养老设施与幼儿园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节约建造和人力成本。从规划角度来看,幼儿园在居住区中的配置密度与老年日托设施较为类似,若将这类养老机构与幼儿园设置在一起,则能实现与社区的紧密结合,从而较好满足社区养老的服务需求。
在日本,老年设施与幼儿园共同设置的情况比较常见,其设计形式可以是在同一栋建筑内的不同楼层,或是分别设在不同楼栋,共用庭院及室外活动场地。以日本幸朋苑老人院为例,其建筑首层设置了一所幼儿园(图7)。老人平日可以与儿童共同开展做手工、唱歌等活动。老人在二层的室外平台休息时,也可以看到儿童在庭院里玩耍、嬉戏。这种设计方式对于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很有帮助。
随着我国的人口结构向高龄化、少子化逐渐发展,一些幼儿园或小学在未来很可能出现空置,将这些建筑部分改造为养老设施的情况将会逐渐多起来(见模式15)。
模式7:与教育设施结合,建设养老公寓
与大学等教育设施相结合的养老社区也是很受欢迎的。目前有很多“高知老人”在退休后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发挥余热。养老社区、老年公寓若能靠近大学设置,并让老人享受一部分教育资源,则会与他们的需求更加吻合。这种模式能够成为养老项目吸引高知老年群体的亮点,从而促进销售。
美国拉萨尔村养老社区就将老年公寓建在一所大学的旁边,老人可以参与大学课程的学习,并利用大学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在这里入住的老人都具有高中以上知识水平,他们希望能够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由此可以看出,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等物质条件的营造,还应从老人的精神和价值需求方面进行考虑,使老人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实现自我价值。
3
与旅游或商业地产结合
养老地产与旅游、商业地产共同开发,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模式8: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居住产品
养老地产与旅游、休闲、养生产业相结合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模式。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开发商尝试在开发旅游地产的同时,加入养老养生、康复保健、长寿文化等理念。这类养老项目一般会选在具有较好的风景资源或特色文化资源的地区,例如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此类项目的用地规模往往较大,各类居住产品、服务设施容易较为分散,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将养老居住产品相应地集中布置,并注意就近设置配套服务设施,节省服务管理的人力,避免出现交通路线过长、服务不到位或老人出行不便等问题。
一些与风景资源结合的项目中,老人可能仅在一年里的某个季节或时段来此居住,或者与家人、同伴前来短暂度假。在设计时应注意对养老居住产品的创新,例如设计新型的养老公寓(图8),既能适合单人、多人入住,又能满足举家外出度假、老人长期疗养的需求,还可以供老人与多位子女聚会庆祝、老人与多位朋友结伴度假等。同时,养老公寓的居室还可转变为宾馆客房,供公司集体开会、培训使用。这种适应性强、灵活可变的产品形式有利于开发管理者实现多种经营。
模式9:与商业地产结合,开发老年公寓
在城市中心区等繁华地段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时,搭配建设老年公寓,也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模式。对于一些居住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希望能享受城区中便利的商业、休闲配套资源,而当他们需要护理时,往往更不愿放弃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一些高端养老客户群,他们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在城市中心区养老、消费。若能在较为繁华的地段建设高端养老公寓,则能满足这些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由于城区内的土地价格较高,开发者通常会选择较为集约的开发模式,例如将老年公寓与普通住宅共同结合在一栋高层建筑中。以日本东京的豊州老年公寓为例,其选址位于东京湾畔的一处新兴高档生活区内,周边1公里范围内配有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医院、公园、大学等配套设施。老年公寓采取复合居住模式,同一栋楼内集合了普通租赁住宅、酒店式公寓和老年公寓三种居住产品(图9),使出租对象多样化,从而降低运营风险。设计时需要注意为不同的居住人群配置独立的出入口,以便单独管理。
4
与国际品牌接轨
这类开发模式指与国际养老专业品牌接轨,引入外资或运营管理团队,共同开发养老产品。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模式:
模式10——引入外资,建世界型连锁老年设施
目前一些国际养老机构或投资企业试图开拓中国市场,建设连锁型老年设施,以缓解其国内的养老压力。例如欧洲一些国家的养老服务成本非常高,他们希望能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国家(如中国)拓展市场,选择地域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建立养老设施,让老人在比较健康的年龄段到这里养老。对于我国而言,能够借此机会引入外资,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带动消费。
模式11——与国际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引进管理模式
最近的养老地产开发热潮促使很多开发商、投资者或政府人员都到国外参观考察,从中看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希望能够将其在国内推行和实现,例如引进国外老年运营管理团队,或与国外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等。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要注意将其“本土化”。虽然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养老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但是完全移植到中国却不一定合适。中国老人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和思维方式与国外老人有很大差别,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可能难以顺利“落地”,需要适当转化。
例如我国老年人的居住习惯更加重视房间朝向和节能,他们比较喜欢南向,喜欢阳光和自然通风,重视节约用电,不习惯长时间使用空调。诸如这些因素都会对养老项目的规划形式、建筑设计、运营管理模式产生影响。如果对我国国情不够了解,直接“生搬硬套”,就容易产生很多问题。
5
以其他方式转型
除上述几类开发模式之外,当前市场上还出现了很多其他形式。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模式12——与保险业结合,利用险资投资养老地产
目前保险资金介入养老地产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从险资的特征来看,由于其资金规模较大,回报要求低而周期又长,相比来说更为适合投资养老地产,也有利于养老地产的灵活经营。未来保险业可能会成为养老产业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
模式13——与护理服务业结合,将原有优势注入养老地产
在对日本养老产业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企业从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洗浴、上门护理等服务开始,逐步向养老地产方向转型,并最终获得成功。这些企业最初在护理服务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客户群是其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模式14——利用自身独特资源转型开发养老地产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项目中,曾碰到过酒店管理公司希望转向投资养老地产的情况。这类公司具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方面酒店的服务管理形式与养老设施有相通之处,很多经验都能够应用于养老设施的管理服务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利用旧酒店改造为养老公寓,或在酒店中提供养老服务等。
模式15——将旧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
可将一些闲置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例如城里的旧医院、办公楼、小学、幼儿园、私人物业用房等。这些国有资产所在区位较好,在城市中的分布相对均匀,比较适合进行改建(图11)。随着我国的人口结构逐渐向高龄化、少子化发展,幼儿园或小学很有可能空置下来,将这些建筑部分改造为老年公寓的情况将会逐渐多起来。
这种开发模式的重点在于,需要选择便于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建筑。例如注意建筑的开间尺寸、走廊宽度、门洞大小等能否满足老人居住和轮椅通行的要求等等。通常采用框架式结构的建筑可改造性较强,内部墙体移位相对灵活,更有利于进行改建。
养老社区是当前老龄化浪潮下的新兴事物,在开发模式、经营管理和规划设计等方面都亟待探索。养老地产的开发并不因市场的缺乏而变得容易,开发者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在项目策划之初,就需要对养老地产的各环节进行整体把握,系统化思考,从而明晰自身适合的开发类型和可利用的资源;在进行养老居住产品的设计时,应充分挖掘我国老年客户群的特征,创造出适应中国国情的产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