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乡知青未返城也没有社保过了60周岁了还能办理退休吗
摘要 你好,很荣幸为你解答,下乡知青,没买社保是不能办理退休的,到退休年龄了,可以申请一次性补缴社保才能办理退休。只能补缴居民养老保险的
2. 上山下乡知青未返城的可以办社保吗
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应同时具备4个条件:由国家统一组织的原城镇上山下乡插队知识青年;返城后一直未经县以上劳动或人事行政部门办理正式招收录用手续;至今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未享受养老生活补助;在2009年12月31日前具有江西省城镇户籍。
知青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保障形式。据悉,2009年12月31日前,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可按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一定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参保缴费后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2009年12月31日前,男已满60周岁、女已满55周岁的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可一次性缴纳一定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参保缴费后,从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的次月起按月领取450元基本养老金,今后调整基本养老金标准按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调整水平的60%执行,丧葬抚恤费标准参照参保企业退休人员丧葬抚恤费标准的60%执行。
此外,无力缴纳保险的知青可享受养老生活补助,2010年,养老生活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245元,今后随未参保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生活补助标准的调整而相应调整。
按照规定,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申请养老保障,应向户口所在地街办或乡(镇)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原县级以上知青管理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和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迁移材料。已享受养老生活补助的人员改办参加养老保险,直接向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完)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3. 农村随着子女进城的老人,他们以后要如何养老
4. 农村随子女进城的老人没有工作,以后他们该如何养老呢
这种生活模式已沿袭多年了,最近这些年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农村进城的人增多,基本成为普遍现象,成为一现实问题。从“过来人”看,大多数还是要回农村养老,留在城市养老的数量不多。不多的原因:
五是要相信,既然子女在城里,都很体面阳光,没有扔下父母在农村不管不问的,都是很孝道孝顺的,这一点还不错。相比一些老人还是很好的,实话说农村有的老人养老真是问题,很可怜。有的80多岁了,还得自己开伙做饭,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总体看,不管哪部分人,什么形式,农村养老仍是大问题,也是最大难题,相比于城市养老观念、养老机构、养老方式等还是差一些的,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好了,真是大快人心。不过,随着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这个问题定能得到很好解决。
5. 对于独自在农村守家的空巢老人,该如何养老
我感觉可以去养老院,如果自己在家的话,看病什么的都不方便,如果说身体条件情况不好,那么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与其在家里受罪,还不如去养老院里和同龄人一起生活,没事打打牌、唠唠嗑,挺好的,而且就现在的政策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所能享受的福利还是挺好的。
所以说,空巢老人最需要的还是心灵上的安慰,而养老院里是老人们的聚集地,并且现在国家比较支持养老院,而且一般正规的养老院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所以说,老人们可以在那里安度晚年,与其他老人一起生活,又有专门的人照顾起居,情感和生活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6. 随下乡知青回城的家属,如果一直没有工作,现在也老了,是否有办法可以每月领养老金
可以到天津生活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当地出具证明都能把户口转到天津投奔子女,但是退休金和医疗保险都是在原地,不能转过来。反正现在退休金都是银行存折,可以异地取款的,就是花点手续费。就医就得在当地办异地就医了。
依我看转不转户口真的没什么用。
7. 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农民这个属性固然不能同城市居民相提并论,他们在年老之后也不会有什么退休金,从身边大多数农民的现状看,即便是年满60岁,只要身体还能够从事劳动,依旧有一些农民在从事建筑、农业生产、设备维修等一些体力劳动。对于这些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科学兴农看大致有以下几样:1、老人自己养老,2、孩子养老,3、社会养老。
自己养老型
通常而言农村老人即便是年满60岁也还不至于丧失劳动力,当然了城市老人也是同样的,因此来说科学兴农在农村所见到的最多的一种也就是老人自己养老,直至自己完全丧失活动劳动能力。以老家那边的情况来说,每人2亩地,而有些家庭女儿出嫁之前所占有一部分土地,但是无论如何老两口四亩地还是有的,种植一些小麦、玉米,偶尔复杂一点种植一些大蒜,效益好的时候年收入可以过万元,即便是比较一般的情况下,年收入4000-5000块钱还是可以的。没病没灾的情况下,日常生活还是足够的。
孩子养老
对于这些老人,一般来说都是孩子比较有出息一些,大多能够在外地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因此他们在赡养老人方面往往能够提供更加充沛的财力,每月为家庭老人负担一笔费用,而对于家中老人所拥有的土地,基本上选择承包租赁出去,四亩耕地一年租赁费用也就是2000块钱样子,加上孩子每月负担给老人一部分费用养老也是妥妥的。当然也有不少孩子在外面工作,顺带把老人接走到城里“享清福”,当然说是享清福,大多都是为孩子照看子女。
社会养老
这一种类型属于比较少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年老之后去养老院,或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流行,但是在农村却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年老之后去敬老院,都喜欢在老家。比如说邻居打了一辈子的光棍,而且家中也没有什么积蓄,也没有什么亲人,说起来是完全可以去养老院的,但是依旧守着农村的老家。还有一部分老人属于五保户,军人、烈士家属,在年老之后选择去养老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是社会国家问题,也是大家自身的个人问题,如果自己有足够的积蓄的话,自然不必担心年老之后的养家糊口问题。因此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趁着年轻,多奋斗几年,手中多攒一些积蓄,将来老年时候,可能会让你轻松不少。
8. 我妈妈是1969年下乡到农村一直没返城,想问问有什么相关政策
不知道你母亲是不是知青,如果是的话,国家早就有政策,可以回城,户口也可以办回来。落户在子女家兄弟姐妹家。你可以找街道问问。
9. 66年下放知青未回城的养老问题
养老保险问题的建议
四川省人大代表:翟峰
据调查,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我国城镇知识青年响应党中央号召,成批到农村进行锻炼,随后在3至8年又分别返回城市,进入国企、城镇集体企业工作(有的从事个体工商户)。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破产、倒闭、解体、重组等新情况的出现,使得知青本人的养老保险中断脱保,从事个体工商户的人员大部分未缴。现在这部分人的年龄大部分都在55至58岁左右,老有所养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我特提出如下建议:
1、各地应根据国家有关原下乡知青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批复》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关于解决原城镇下乡知青养老保险问题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切实解决好本地返城知青的后顾之忧。
2、“办法”应规定,原本地城镇下乡知青“农转非”后被招用为企业职工的,要按照国家和本地现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下乡期间的年限视作缴费年限,与“农转非”后的连续工龄和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缴费年限,在达到规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享受退休养老保险待遇。
3、“办法”应规定,原城市下乡知青“农转非”后在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前一直没有就业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在执行本通知一、二条规定后仍然符合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还可以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纳入户口所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4、原本地城镇下乡知青“农转非”后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市居民“低保”时,其知青身份和下乡年限应以原劳动部门审核认定的结果为准。
总之,解决好各地原城镇下乡知青的实际困难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建议各地各级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将已经“农转非”的下乡知青作为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低保”覆盖面的重点,尽快纳入保障范围,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勿忧,以利社会稳定。
10. 68年国家下放知青已退休未返城是否有补贴
对已经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原下乡知青,没有另外的补贴。下乡知青在农村参加劳动的时间,按原劳动人事部《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劳人培[1985]23号)规定,经劳动部门审批,与参加工作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连续工龄,退休时,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养老金。
国家对返城未安置下乡知青,有优惠政策,允许他们自愿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参照未参保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养老生活补助。但各地的具体标准不一,江西省的规定可供参考http://law.51labour.com/lawshow-9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