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具体定义是什么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根据人民的体质和劳动力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当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界限时作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晚年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家庭养老,概括地说,是“在家养老”和“子女养老”的相结合。在中国,家庭养老通常被解读为由子女供养,并且更多的是指来自儿子的赡养。中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对东方反哺模式的法律解说。归根究底,养老的实质是由谁来提供养老资源,这是区分养老方式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是相对应于社会养老来说的。因此,从实质上来说,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
❷ 什么叫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
1、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2、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3、机构养老,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主导,为老年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最常见的如养老院、敬老院。
4、。“医养结合”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❸ 智能家居养老的概念是什么
智能居家养老是新近流行的一种养老概念。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最早提出,它们专称其为全属智能化老年系统,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❹ 养老模式的概念
目前而言,养老主要分为自给自足养老、儿女赡养、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搭伙养老等养老模式。
养老问题主要牵涉两个方面因素,第一、身体条件是否允许;第二、经济条件是否能够支撑。下面就这几种养老模式加以介绍。
第一、自给自足养老。城市居民有退休金,身体状况良好时,可以自己做饭,看病,遛弯,减少带给子女的负担;农村居民没有退休金,有一些土地,可以自己劳作,赚点钱养活自己,而且在村里大家家里一般儿女和邻居都走的近,有事能照应。
第二,父母赡养,这是应尽的义务。如果父母年岁已高,没办法通过自身能力来养老,比如身体不便,无法走动,只有儿女来照顾。
第三,居家养老,主要是请保姆照料,一般针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能会选择这种模式,毕竟现在的人力成本也很高。
第四,养老院养老,目前国家正在加速推进养老政策完善,养老设施建设,以后在城镇也能见到不少养老院,敬老院,就是费用问题可能很多人会有困扰。
第五,搭伙养老,这是一种创新模式。凡是新事物,总会有很多阻力,但也可以进行尝试。主要是指,多个老人,在一块杨澜,提供不同的服务。比如,有人身体无法走动,但他提供房子,有人身体可以但居无定所,他就可以提供服务。
每个人都会老去,现在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正逐渐加速,希望每个人都能合理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最后说一句,身体还是最重要的。
❺ 养老是什么意思
养老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夏商两代继承之,但西周才在制度上臻于完善。《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这说明西周规定按年龄大小由地方或国家分别承担养老责任,在政策上,不仅中央要负责养老,地方也要负责养老。凡年满五十的则养于乡遂之学,年满六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小学,年满七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大学。这种养老制度,自天子以达诸侯,都是相同的。不过一国的长老,由诸侯致养,若是天下的长老,则由天子致养。西周养老不仅鉴于老年人积累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更出于宗法的等级社会的需要:按长幼之序,定尊卑之礼。正如《王制》所说:“养耆老以致孝。”《礼记·乡饮酒义》也说:“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这就是西周重视养老制度的根本原因。
汉朝养老
国人一直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有关家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很多,甚至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成了传家法宝,像严氏和曾氏就是比较著名的。但对老人的赡养似乎逊色得多,既缺乏必要的机制,也缺乏系统的理论。特别是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过亿半,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大问题。纵观古今,各朝各代赡养老人的做法差异很大,最好的要算汉代了。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汉高祖诏曰,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担任“三老”职务,由乡而县,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汉文帝诏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到了成帝建始年间,又将享受这种法定待遇的老人最低年龄降到了70岁。每年秋天,由地方政府普查人口,对高龄老人进行登记造册,举行隆重的授杖仪式。如《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乌也,欲老人不噎。”从这个记载来看,汉代的养老敬老,不仅务实,而且还有良好的健康祝愿。
据1959年在甘肃武威县咀磨子18号汉墓内出土的一根鸠杖杖端系着的王杖诏书木简,以及1981年在同一地点汉墓中出土的一份西汉王杖诏书令册木简记载,汉朝的养老敬老法规始终一致,没有间断过,而且每隔一段时间皇帝就要诏告天下。
最耐人寻味的是西汉诏书中明确写道:“高年赐王杖(即前文中的玉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年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当时的“六百石”官职为卫工令、郡丞、小县县令,相当于处级干部。那也就是说,汉代的七十岁老人在“政治”上享受处级待遇,持王杖进入官府不必趋俯,可以与当地的官员平起平坐。
汉代老人的“政治”待遇还体现在可以“行驰道旁道”。驰道是专为天子驰走车马的,绝对禁止他人行走。即便是皇子,也不允许。可见汉代老人是何等特殊
❻ 怎样定义社会养老或什么是社会养老(不是养老保险啊)
社会养老是针对家庭养老和企业养老来说的。
原来的养老方式,如果有工作单位的退休人员。是企业养老方式,即企业在一特定时间组织退休人员进行相应的活动。企业发放生活费。企业对于退休人员的老、病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协商和沟通。
而没有工作的人员,自然就是家庭养老方式了。养老金由家庭成员供养。
现在则是由社区、乡镇的劳保所、居民委进行相应的组织。养老金也由企业转移到社会保险或者社区。
说白了,就是这个意思,
❼ 养老的词语概念
【词目】养老
【拼音】yǎng lǎo
【基本解释】
1、[provide for the aged]:奉养老人,养老送终
2、[live out one’s life in retirement]:年老闲居休养 1、谓保摄调养以延缓衰老。
《史记·龟策列传》:“江傍家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於助衰养老,岂不信哉!”
2、年老闲居休养。
唐宋璟《告老乞致仕表》:“归全之望,获在愚臣,养老之恩,成於圣代。”《东周列国志》第七回:“鲁侯掩耳曰:‘汝非痴狂,安得出此乱言!吾已使人于菟裘筑下宫室,为养老计,不日当传位于轨矣。’”靳以《跟着老马转》:“到了退休的年龄,就请他回家养老。”
3、人体穴位名。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小肠经分寸歌》:“腕上一寸名养老。”注:“从阳谷上行,手下锐骨上,一空腕后一寸许陷中,养老穴也。”
4、奉养老年人。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 唐张说《让右丞相表》之二:“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好生养老之德,朝游简牍,暮对图书。”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说亲的结果是 阿虎 的丈人丈母都由这家养老。”
5、见“养老礼”。
6、养老 (原住民部落):台湾原住民部落名称。
7、养老 (周代礼仪):《周礼》所记载的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各种贵族礼仪之一。
8、养老即社会保险的俗称 。社会保险是指由政府资助之保险计划,有以下特点:
赔偿、承保范围等条件由法律规定;
赔偿或供款由公帑(税款)补助或支付;以及
保险计划是社会政策一部份,或由政府强制参与
❽ 什么是文化养老 文化养老概念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
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具有广泛性、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
❾ 如何讲养老观念
退休不休
人生有三站——少年求学第一站,中年工作第二站,老年退休第三站。按照传统观念,退休退休,一切一切都“休”了。这是一种陈旧的观念,有必要加以匡正。
退休是人生的重要期间。面临着人物的转变。
退休后记住这五个“不是”:
退休不是人生的结尾,而是人生新起点;
不是从工作岗位退出,而是再参加;
不是坐享清福,而是再定位;
不是依靠他人,而是自主自立;
不是天然凋零的进程,而是有方案有预备的进程。
过去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现在讲“奋斗不止,生命不息”。退休不休,健康长寿!
积极休闲
所谓积极,就是不消沉、不懒散。所谓休闲,就是不定指标、不自找压力。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不消沉、不懒散”是老年人最重要的生活态度。不要害怕生病,人老了,有病是难免的,“莫把身病当心病”,振作精神,好好活着,活着就是胜利!
此外,老年人在退休期最重要的休闲是精力休闲,彻底放松。关键是把心放宽。心宽天地宽,心宽豁达,心宽体壮,心宽常乐,心宽长寿。
生命平衡
首先是“进出口”平衡。所谓“进出口平衡”,就是饮食营养的代谢平衡。要根据热能的消耗量来决定热能的摄入,也就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其次是动静平衡。运动要讲适量。如何适量?要掌握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科学锻炼,持之以恒。
当然,这里说的动,绝不仅是运动,要动脑、动手、动腿、动嘴。聪明在脑,健康在脚。有动有静,动态调和。
第三是心理平衡。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本烦恼的账。幸福是在珍惜中得到的,痛苦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关键是想得开,放得下,遇事谦让,处事豁达。
你要是知足,生活就会幸福;你要是淡泊名利,一切就会如意;你要是心胸开朗,眼前一片明亮;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
自主自立
自主自立对老年人太重要了。有一位学者说过,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母;把青壮年的我们给了国家和社会;到了老年才把我们还给了我自己。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官场,话不由己;人在单位,身不由己;人在退休,完全归己。
老年人应该怎样自主自立呢?
首先,自己决定自己的养老模式。目前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老年人自己居家养老,一种是老年人和已婚子女同住共同生活,另一种是住养老院。可视自身情况而定。
第二,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不论你手里有多少钱,只要你花了才是你的。不要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第三,不要完全依赖儿女,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第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自己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不得不做”的事情。
❿ 什么是养老
原为一种古代的礼制,择取年老而贤能的人,按时供给酒食,并加以礼敬。
1、家庭养老,版即老年人居住在家中权,主要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年人提供赡养服务的养老模式。主要在以东方文化为底蕴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这种模式适合不愿意脱离熟悉环境且子女有经济能力、闲暇时间、照顾精力和照顾意愿的老年人。
2、居家养老,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欧美等发达国家占主要。该模式适合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离开原有熟悉环境的老年人。
3、机构养老,即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主要有:养老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
4、其他养老模式。1)互助养老;2)以房养老;3)旅游养老;4)候鸟式养老;5)异地养老;6)乡村田园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