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算退休后每月退休金
退休后每月退休金的计算方法如下:退休后每月退休金=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加过渡性养老金。
1、每月基础养老金:
金额=(职工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以2乘以缴费年限乘以1%;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职工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
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成正比。缴费越长,待遇越高。假如A、B两人,每年缴费水平(缴费指数)相同,A累计缴费20年,B缴费40年,则B的基础养老金是A的2倍。基础养老金与本人综合缴费水平(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成正相关,但是不成正比。
2、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
金额=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50岁退休按195个月;55岁退休按170个月;60岁退休按139个月);
个人账户存储额,主要来源于历年8%的个人缴费及其利息;这个“计发月数”只是用来计算退休第一年养老金的,与实际发放月数无关,实际会终身发放。
3、每月过渡性养老金:
金额=职工本人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乘以视同缴费年限乘以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办法有差异。以上公式是陕西省的算法。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的“老人”和其它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才有“过渡性养老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Ⅱ 怎么计算退休后可以领取多少养老金
各地养老金的计算不太一样,提供一个大概的公式给你参考
(退休前1年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工资)/2*交费年限*1%+(个人帐户里的钱/120)
可以一直领到去世为止
Ⅲ 如何计算退休后的养老金是多少
养老保险金主要包含基础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和过渡养老保险金三部分。
1、基础养老保险金=(缴纳社保人员离休时本地上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收入+用户指数化月均值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各省市并不相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拓展资料:
1、基础养老保险金兼顾了调整社会发展税收制度差别的作用,通过计算税收制度差别变小了。离休上本年度在岗职工社会发展平均收入,有的地区应用的是城区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发展平均收入,有的地区应用的是全口径社会发展平均收入。因为从二零一九年开始,中国规定以全口径社会发展平均收入核准缴费基数的上下限,所以未来肯定会统一于全口径社会发展平均收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金,并不可以缩小税收制度差距,可是它落实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基本准则。法定退休年龄确认的计发月数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统一发布的计发月数表确定的。从40岁到70岁都有对应的计发月数。过渡养老保险金,主要是对于国家宣布交纳养老服务保险以前,早已参与了作业的人。这部分人多是1992年以前就早已报名参加工作了。
2、养老金(pension)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Ⅳ 如何计算自己的退休金
法律分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Ⅳ 交满15年社保后,退休后能拿多少养老金,如何计算
养老金算法如下:
1、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12。
3、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
4、公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Ⅵ 如何计算自己退休工资
城镇职工中人的养老保险分为三个部分来领取,分别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这一部分来自大家所在的企业(单位)的缴费,你要是自由职业者,没有企业给你缴费,那这一部分就得你自己缴费,总之都要交进当地的统筹账户,从里面去领取。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加上你自己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两者相加之和除于2,求一个平均数,然后用所得的平均数乘以你自己的缴费年限的百分比,得到的结果就是你的基础养老金。公式=(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_1%。比如你退休时上年度2017年平均工资是5000元,而你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也是5000元,那么两者相加除以2还是5000,而你缴费了30年,5000元乘于30等于150000元,150000x1%等于1500元,这就是你第一部分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这是我们自己缴费,不断累积起来在自己个人账户里的钱。领取方式是等到退休时,整个缴费的本金和利息的累积额就确定了,用这个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即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和你的退休年龄相关,比如60岁退休就是139个月。假设你在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是20万元,每个月领多少,就是20万除以139等于1438.85元。公式=200000÷139=1438.85元过渡性养老金是针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参巳参加工作,却要以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退休的这一大批“中人"。这批人改革前的工作年限没有缴费,也没有建立个人账户,而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又是计算养老金的主要因素,所以国家在政策上对中人进行补贴,就是过渡性养老金,另外还有一个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限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指数化视同缴费基数_视同缴费年限x1.3%或者是1.4%。公式=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指数化视同缴费基数x视同缴费年限_1.3%(1.4%)。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第二十六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其他支出。养老保险待遇支出包括按规定支付给参保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丧葬补助金。基础养老金指按规定计发标准,由各级财政为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城乡居民全额予以补助的养老金待遇。个人账户养老金指参保城乡居民达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时,按照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支付给参保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以及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出。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出指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由于死亡、出国(境)定居以及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重复缴费等情况下退还其本人个人账户存储额的支出。丧葬补助金指在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的地区,参保人死亡后,政府给予遗属用于丧葬的补助费用。转移支出指跨统筹地区或跨制度流动转出的个人账户资金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