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养老行业有哪些项目能做
1.养老金融(首当来其冲,最基本自就是养老保险)
2.养老服务业:我国目前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居家养老的话服务业主要有医疗保健、家政护理、提供膳食等。此外还有法律援助、聊天陪护等等、
3.养老地产。主要分机构型养老、社区型养老、机构为主的自立性(CCRC)、复合型、学院式社区养老。机构行主要参见万科的长者公寓和绿地的21城孝贤坊。社区型参照保利的和熹会生活馆和复星的蜂邻健康服务中心。机构为主的自立性见万科随园之家。复合型见保利西塘越。学院式社区见绿城乌镇雅图。
4.养老用品和娱乐业:涉及医疗、康复辅具、保健饮食、服装、休闲旅游等等
康养、养老、养生、医疗、保健、仪器、辅助医疗器械、电器、辅助行动移动工具、旅游等,涉及面广,行业宽泛。
Ⅱ 养老产业中支柱产业有哪些
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目前,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占主导地位。据人社部介绍,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平台,目前已覆盖近十亿人。
2、第二支柱:年金基金
近年来,作为我国养老金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发展迅速。据人社部介绍,我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覆盖5800多万人。
(1)老年人口基数大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总量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
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4)养老服务相对滞后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单一,社会化专业水平不高。总体上与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Ⅲ 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包括哪些险种
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包括了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两种。
根据参保人员依自身经济能力自由选择交费档次,一般由当地社保部门设定不同比例的缴费档次,具体请参考当地社保局。灵活就业也被称为灵活用工,它们分别是从劳动者和用人主体角度来描述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两个名词,因其灵活弹性非传统,亦被称为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服务业,也有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例如以抖音及各大电商平台为主的网红直播大大推动了农副产品及名优新特工业品的销售。
养老保险是国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目的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所谓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其中法定的年龄界限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Ⅳ 老龄化社会带来七大商机
老龄化社会带来七大商机?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相关产业也一定会越来越多,也会带来很多的商机。
没见现在很多公司都靠开发老龄客户,已经做的非常好,比如保健用品,长年以来最主要的客户就是老年人,甚至包括老年人专门穿的鞋、衣服,都有厂家开始生产了。
按照《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已经有2.49亿老年人口,比巴西的人口总数还高4000万,约等于俄罗斯+菲律宾的人口总和,是英国总人口的3.77倍,是10个澳大利亚人口总和。对比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在2018年增长了859万。
一年增加859万老年人口,这样的数据确实是非常的恐怖,等到20年后,80后也逐步迈入老年化的时候,估计这个估计更会庞大。
2018年的最新数据显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到中国总人口的17.9%;也就是说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了,这样下去,相信要不了多久,老年人会占据到社会的大部分人口。
中国老龄化已经全面来临,这些行业领域其实都是有机会的:
1、医疗保健业:健康生活,预防大于医疗的理念被推崇。无糖食品,健身器具、保健器具,医疗药品研发与销售,医疗器械。
2、老年人住宅业:60-70平米的公寓住宅,很受老年人青睐。废弃厂房办公室改为养老院,能满足集体养老需求。针对老年人住房的特点,设计装修方案
3、保险产业:终身保险,特殊医疗保险
4、文化生活服务业:提供场地,教老年人跳舞,学习,做手工,收取一定费用,组织老年人旅游。
5、家政服务;?
6、老年人生活用品开发,销售如:服饰、轮椅、拐杖、老花镜…
老年人投资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就看谁能笑到最后!
所以,一方面,这么多老龄人口的需求需要满足,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相关产业配套也需要跟上,这中间的商机自然会有很多,比如康养,养老院,甚至是老年交友和婚姻,都会有很大的市场。
Ⅳ 养老产业有哪些项目
家庭养老模式为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并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方式。社区养老模式则是社区引入养老机构,老人能够享受社区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人士上门服务。机构养老模式是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占老龄人口比重分别约为90%、7%和3%。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Ⅵ 养老行业有哪些项目能做
1、老年疗养,包括:老年康复医疗,保健医疗,养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车、老年手机、助听器等。
3、老年服务,包括生活料理、养老保险和心理辅导等。
4、养老地产,包括养老公寓和养老社区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保险养老产业有哪些项目扩展阅读:
养老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夏商两代继承之,但西周才在制度上臻于完善。《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西周养老不仅鉴于老年人积累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更出于宗法的等级社会的需要:按长幼之序,定尊卑之礼。正如《王制》所说:“养耆老以致孝。”《礼记·乡饮酒义》也说:“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这就是西周重视养老制度的根本原因。
Ⅶ 养老产业有哪些
养来产业有哪些?养老产业的涵盖面很多,可以分为服务、产品、培训、衍生品四大板块等。
一、服务板块
服务板块可以细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
(一)机构养老
(二)社区养老
以社区为中心,为社区高龄老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的支持,包括助医、助浴、助餐、助行等服务。
(三)居家养老
政府部门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共同开展的上门照护,社区签约家庭医生,智能居家养老系统。
二、产品板块
适老化产品、智慧养老产品线等;
三、培训板块
(一)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针对养老服务人员开展的相关技能、理论培训等;
(二)养老管理人才培养
针对养老中、高层管理者提供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培训等;
(三)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等
针对养老行业中的一些特殊岗位进行的培训,比如:评估师、培训师、相谈员等。
四、衍生品
围绕养老而衍生的服务与产品等。诸如:旅居养老、报团养老、养老金融、养老理财、以房养老、养老时间银行等等。
关于养老产业,做了如上简单介绍。如想更加深入了解养老产业,请点击关注。我是北京吕海东,愿意结识所有养老人,一起学习、探讨大国养老。
Ⅷ 保险 资金 养老服务业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本身需要规范化,政府和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领域的介入和管理也必须规范化。财政介入基本养老保险领域主要应考虑社会保险税、养老基金预算管理和养老保险财政补助制度三大方面。
通过社会保险税方式获取基本养老保险资金
目前世界各国获取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方式即筹资模式,通常有三种形式:缴税制、缴费制和预筹基金制(强制储蓄)。通过对三种筹资模式的比较,我们认为社会保险税比缴费制更有效率,比预筹基金制和缴费制具有更强的约束机制,比缴费制和预筹基金制更能体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性。因此,通过社会保险税获取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内的社会保险基金,是一种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和改革发展客观要求的选择。为此,我们尝试设计了一套适合我国的社会保险税方案,方案如下:
——纳税人和纳税对象的确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应成为社会保险税纳税人。农民进城从事工商盈利性活动一年以上者,也应成为社会保险税纳税人。企事业单位以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社会保险税课税对象,私营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可按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所得额作为课税对象。
——税率的确定:税率的确定是整个社会保险税开征的难点,其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保险制度能否顺利运行。一般地说,养老保险应选择部分积累模式,而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可选择现收现付的模式。税率的设计上,应综合考虑如何满足不同险种对保险资金的需求。从国外的经验看,有的国家只设计社会保险总税率,然后将其分为企业和个人应交税率;也有的国家按保险项目设置税率,分解为企业单位和个人交税率。我国的社会保险税率设计,应设置一个总税率,将其分解为企业单位和个人交税率。然后可将征收额按固定比例分解为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
按照有关测算,五项社会保险支出占城镇从业人员工资收入的比重2005年最高仅为27.7%,远低于现在五项社会保险的实际缴费率40.6%.这说明现在的缴费率过高,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仍主要限于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正是养老、失业、医疗负担最重的经济成份,大量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时间不长,社会保险支出负担相对轻一些。因此,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是减轻社会保险负担、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在2005年前我国社会保险税率设计在30%左右是完全可行的。
——纳税人负担:如按30.6%的社会保险总税率,由企业单位负担19.6%,其中养老保险负担12%、医疗保险负担4%、失业保险负担2%、工伤负担1%、生育保险负担0.6%;由职工个人负担11%,其中养老保险负担8%、医疗保险负担2%、失业保险负担1%.这样可以体现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和企业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原则。
——将征收的社会保险税划分为相应的保险基金。我们认为,30.6%的社会保险税征收额,可以按以下比例划分:20%作为养老保险基金;3%作为失业保险基金、6%作为医疗保险基金、1%作为工伤保险基金、0.6%作为生育保险基金。其中20%的养老保险基金根据上面的测算可以形成部分积累,应付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对养老保险基金的需求。
——建立基本社会保险“个人帐户”。在五项社会保险项目中只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适宜建立“个人帐户”。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包括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税8%的部分,还应从企业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税中划入2—4%;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包括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税2%的部分,还应从企业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税中划入1%.
——建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基金”。社会保险税企业单位缴纳的12%部分中除2—4%进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外,其余的8—10%均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社会保险税企业缴纳4%的部分,除1%进入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外,3%进入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
——起征点与财务处理:社会保险税的起征点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凡是工资收入没有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个人一律免交社会保险税:凡是工资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个人,超过部分按规定税率交纳。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税,列入企业财务费用,作为生产成本;行政事业单位需缴纳的社会保险税一般列入当年经费预算,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凡是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从其自身的收入中列支一部分,具体比例由同级社会保障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协商确定。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税,可从个人所得额中扣除,免交个人所得税。
——财政影响的分担:地方财政承担本地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费支出,中央财政承担中央一级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与经办机构的管理费支出。
——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条件和方法。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在这里主要涉及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的支付顺序与方法。关于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可规定凡是达到国家规定领取养老金条件的职工个人,应同时从社会统筹基金中领取相当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5%的社会性养老金;从“个人帐户”中或按“个人帐户”储存额与平均余额等分的份额,或从“个人帐户”中领取相当于个人离退休离工资水平35%的缴费性养老金,后者不按平均余额等分。医疗保险金的支付可按目前统一规定执行,即“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分开核算,确定社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控制在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帐户”中开支,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社会统筹基金中开支,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
——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社保基金管理涉及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工、管理体制的构建等。我们认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要调动各级政府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按不同项目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性及影响的大小,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分散于县(市)、地(市)、省(市)、中央四级管理。可以考虑将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交给县(市)一级政府管理,失业保险基金交给省(市)一级政府管理,养老保险基金交给中央政府管理。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各级政府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责任,也有利于分散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提高各级基金的管理水平。按照上述分工,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专款专用,结余资金主要购买国债和纳入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不得随意挪用。
对此答案满意的话,请记得立即采纳哟,谢谢!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