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农村的70、80岁以上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在目前的社会上,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实,就比如说国家东西部差距巨大,各地发展不平衡,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也非常大,当然在我国农村的人还是居多数,所以有个问题就来了,村里的老人该怎么养老?
不过好的一点是农村现在也发展起来了一些养老院,这完全给一些孤寡老人提供了一个好的住宿环境,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国家对于养老方面的一些政策优待。我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后的养老肯定不是问题,甚至可能做到每个人老了之后都能够安安心心的享受老年人的生活。
⑵ 农村老年人如何养老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养老方式:
1、家庭养老
这是我国农村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孝”的集中体现,它具有其它养老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短时期内不会被其它养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们主流养老方式。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正受家庭规模缩小、人口流动、失地、老龄化等因素的挑战,目前这种养老方式的质量有下降的趋势。
2、集体养老
这是一种在农村很常见的养老方式,它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是适合这种养老方式的,只是农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并不能成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主要形式。
3、养老保险
随着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保险也是一种好的养老制度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储蓄养老
这种养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农村老年人采用,他们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需要时用。
拓展资料:
养老制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家庭的养老功能强大,家庭和单位合力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资源得到很好的发挥,尽管资源有限,但各尽其力。在农村,政府和集体合力为“五保”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而其他农村居民只有靠家庭,有时需要求助亲戚和邻里来照顾。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特征在养老服务领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介入,“单位人”演变为“社会人”,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消失了,单位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少了。很多企业在转轨后,职工已经完全失去了享受单位福利待遇的机会,退休后实行社会化管理。迄今为止,依靠单位提供各种养老服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由社区和企业以及各种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原有的养老服务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为适应时代要求,重构养老服务体系、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⑶ 农村老年人越来越多,未来的农村老人该如何养老
农村老年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历史的问题。
我们知道之前的人们都是多儿多女,比如50后60后这一代,但是现在这一带也慢慢的进入了老龄时期,如果他们是城里人,他们现在应该享受退休待遇,有空的时候拉着老伴的手,到处旅游去外面看看,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人生美景。
但是农村的老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与城里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退休待遇,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老人的养老问题,老人们老了以后该如何养老?
比如我姑这几天就要在医院里打一个星期的针,因为之前得过脑梗,这个病是一种慢性病,他说每年至少要打两次针,要住两次医院。这也是他们最难熬的日子,因为家里的农活还主要由我姑来分担,儿子不争气,也挣不了多少钱,还喜欢乱花钱。
而我姑一旦住院,家里的农活就彻底瘫痪了,不但不挣钱而且还要花钱,希望姑姑的身体早日康复,因为那个家里还真的离不开我姑,虽然年龄大了,但是负担并没有减轻,还要管两个小孙女,真的是太辛苦了。
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农村老人过得好,才会家庭美满,其实老人问题并不是个退休的问题,比如农村的留守老人,他们常常在孤独中度过,说句难听一点,就是死了都没有人知道。
因此农村的养老院等相关的场所也该完善,使老年人转变思想,进老院并不是一件丢人的,当然没有免费的养老院,这一部分的费用也是一个难题。
总之,农村老人的问题养老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⑷ 在农村,是如何养老的
一、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
(一)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模式,主要是从经济、生活、精神三个方面对老人进行照料。从根本性质分析,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各个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形式和养老制度。因为农村经济不发达,传统的分配方式比较单一,导致老人的老年生活缺少保障,对家庭形成很大的依赖性,于是“养儿防老”成为农村老人根深蒂固的思想,甚至成为我国老人的传统观念。迄今为止,家庭养老仍然占我国养老方式的主体地位,尽管有多种现象违背家庭养老的理念,比如老人遭到子女殴打甚至遗弃,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遭到媒体曝光后,必然引起了社会各种人士的议论,然后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控制此类事件的发生,将家庭养老的发展推向正常的轨道,这不仅说明了家庭养老能促进道德伦理的规范性,更能体现出家庭养老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机构养老
现如今,农村闲置土地越来越多,农村老人虽在家耕种一定的土地,由于其劳动力随着年龄的上涨而减少,老人薄弱的劳动力仅能支持他们耕种小部分的土地,相比那些年轻人的劳动力,老人已经无法通过耕种大片土地来获得农产品,只能种植面积较少的土地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以此为他们的日常吃、喝提供资源。但是假如某一年的土地产出量变少,老人获得的回报就会相应降低,甚至形成入不敷出的局面,土地对养老的作用就会变得很微弱。另外,老人的子女?m不在身边,却也很有可能给老人带来负担,比如家中孙子辈的孩子一般会被留在家里由老人抚养,家里的整个经济来源会依靠老人的子女,子女既要抚养下一代,又要赡养老人,更会使他们力不从心。如果家庭将重心放在小孩的身上,那么老人必定会是受到忽视的一方,家庭养老的作用就会显得更加微弱,因此土地养老的功能牵制到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果土地养老得不到很好地发展,那么也会对家庭养老形成很大的冲击。
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一)结合社会各种力量,分担家庭养老负担
1.明确职责
虽然社会、政府、家庭及个人都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但养老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家庭、政府、社会三种角色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倡导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支柱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首先,子女个人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及时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在生活和精神上帮助老人,然后,政府及村委会应做好监督职责,分别对农村老人经济生活方面及精神方面提供帮助,联合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对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进行说服教育,必要时,采取相关的法律手段保护老人的基本权利。最后,社会的力量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宣传的力量,通过社会文化的传播,令子女应主动赡养老人的思想深入人心,为每个家庭的养老创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另一方面则是社会舆论的力量,这样一来,虐待老人、抛弃老人的家庭就会受到社会大众的谴责,大部分子女因受不了舆论的压力,便会重视养老,重视老人,社会监督着家庭养老的同时,也促进了家庭养老的发展。
2.保障家庭经济收入
农村养老一直是整个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问题,即使农村家庭经济负担重,国家财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投入巨资进行养老,于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农村家庭的基本生存能力。实际上,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属于中低收入的家庭,这类家庭的子女为了生存而选择外出打工,子女每年外出打工挣得的钱用于老人小孩的日常开销、小孩的学业费等等,余下来的钱也是所剩无几,如果这个家庭里有人遭遇到疾病,那么这个家庭的抗疾病能力会很低,若无法保障这类人的生活、健康,势必会引起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不稳定。因此,政府一方面应分析农村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协调财政投入的资金,多用于保障中低收入甚至家庭成员较多的家庭,另一方面国家应调节对农村家庭的税收制度:我们通常所说的穷人与富人的税收制度是一样的,而在发达国家,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制度的区别征税制度是非常健全的,他们将从富人身上征来的税用于中低收入家庭,保证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需要和发展。因此,我国应该逐步完善税收制度,扬长避短,使农村家庭能节约出一笔资金,用于家庭养老的发展。(二)多方面推行机构养老
近几年,在政府的宣传与鼓励下,养老机构开始出现在农村老人的视野中,政府宣传模式却仅限于横幅、公告等方式,导致老人对机构的服务、运营情况了解颇少,再加上老人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进入机构养老产生抵触心理。于是我们可以利用志愿者的身份让老人深入了解机构养老、接受机构养老。志愿者可以从大学的志愿者服务团里挑选,借助学生纯真的身份是为了避免老人出现害怕受骗的思想,高校志愿者通过志愿者服务团定期进入养老院,给老人们带去关怀与爱心,结合志愿者的力量让老人们相信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给予老人一天的时间,让老人免费体验养老机构的真实生活,消除老人心中的种种疑惑与担忧,为养老机构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发展机构养老的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机构的管理,努力提高机构的服务质量,加大对机构养老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制定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措施,极大程度地刺激机构养老的发展。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部分养老金
一方面,高效地利用土地,让土地为农村家庭提供一部分养老金。针对还拥有一定劳动力的农村老人,他们虽无法种植大规模的土地来获得收益,却能在政府的政策中获得经济收入,比如现在的乡镇政府鼓励各种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大多数属于大规模种植,在种植过程中会需要一定的劳动力,于是,还拥有一定劳动力的老人可以长期做这样的劳务,工资虽比不上外出务工的子女,但能者多劳,有多少劳动力就会得到多少的回报,这样农业产业既得到了发展,又能为农村老人提供收入渠道。另一方面,发展这些农业产业是需要各个政府及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引进农业产业,才能更快地解决当代农村土地闲置的问题。
⑸ 农村五六十岁的老人将来如何养老
养儿防老,这仍然是大部分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如果子女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而且足够孝顺,这种养老方式无疑是最妥当的,也是对老人最有利的。但事实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子女自身都难以顾及,又要养小的,往往在对待父母的养老问题上会有心无力,这就使得老年人不得不自己规划养老问题。
原先的五六十为老年的年龄正在廷期。不要说咋养老,正确说咋生活。大多数的人自己养活自己还不算,还要负责孙子,孙女的零花钱。所以农村五六十岁不存在是被别一方养活的话题。大多都去周边打工。也有一部分在家种田也能自给。不象原不发达的年代给子女结完婚,还上几年帐在就是和子女要钱花,现在五六十岁的人还是农村的主力军。也许在很多年的将来,农村会建立起统一的养老机构的,也就是在农村的乡镇,或者村里都会有全天候的养老院,或者叫老年公寓,或者叫老年生活服务中心的,可以全部的容钠农村所有的五十,六十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的,五十,六十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们,都可以全部免费的在这里安享着他们晚年幸福生活的!
其实现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已经不是单纯的身体照顾了、 还有保护老年人权利不受伤害、特别是金钱方面、现在骗子那么多、老年人的钱不要太好骗、 很多老年人对死亡充满恐惧、被推销的话肯定要花钱买健康也许在很多年的将来,农村会建立起统一的养老机构的,也就是在农村的乡镇,或者村里都会有全天候的养老院,或者叫老年公寓,或者叫老年生活服务中心的,可以全部的容钠农村所有的五十,六十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的,五十,六十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们,都可以全部免费的在这里安享着他们晚年幸福生活的!
⑹ 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有什么好的养老方法
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抄老人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养老方法。说到养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选择养老环境其实并不一定是把爸爸妈妈送到环境好的地方去,让他们在那里享受充足的阳光,享受温和的空气,吃很多的“好东西”。
老人们一到老了就不愿意出去住了,住在外面的老人们他们更愿意回到老家来养老。人老了都特别恋家,农村的老人们在老了或者是退休之后他们就会在家里盘一个火炕,冬天把屋子里弄的特别暖和,养几只鸟下午可以骑着自行车出去溜溜鸟。
喊上周围的一些老人们下下象棋,打打牌都是非常好的养老方式,老奶奶们在夏天会拿一个扇子聚在一起聊天乘凉,到晚上去村里的广场跳跳广场舞,一天的烦心事或者是不高兴就会立即烟消云散。跳一会广场舞,整个人就会感觉到特别的精神舒服,然后回来美美的睡了美觉,等到有集市的时候,就骑车自己去赶集,买一些日用品。
像这样每天有自己安排好的事情可做,生活就不会感到特别的枯燥。
⑺ 农村老人拿什么养老
现实呀,你说的是整个社会问题,需要大家都来关注,和关心老人。
我觉得农村的内老年人不仅没有医疗容保证,心里健康出现更大的问题,很少有人关心这些,甚至是儿女。
农村文化娱乐比较单调,老年人也不爱参加这样的活动,说白了就是心里不开放,传统观念束缚着他们的心里和行动。
日子长了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也会出现因心里出现一些病症,比如上火。他们会失去朋友,配偶。她们会感觉孤独。自己老了,啥也不能干了,只会给家里带来负担,严重的出现抑郁证,
我呼吁社会和家人,多关心老人,和她们多说说话,让他们觉得他们有用,他们是上一世纪的顶梁柱,我们的今天离不开他们当初的劳动和贡献。
这么做要比用钱卖东系有意义的多。
有人会问我为啥着样说,因为我亲身经历我爸是先有病然后抑郁到崩溃,绝望,然后用他自己的方式走玩他最后的路,
我不想看见悲剧,
如果我将来有能力我会在家乡建造一所娱乐加教学医疗知识和文化课程的老年活动中心,让他们能感到温暖,有用,幸福,我也行,度过美好的晚年。
⑻ 农村的老年人如何养老,如果没有养老保险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时代,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农村老龄化的水平高于城镇,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导致的农村老年人“留守”、“空巢”问题,农村养老变得棘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经济压力较大,老而无休。一直以来,与城镇老年人晚年依靠养老金为生不同,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种地自养,其次来自于子女的经济支持。过去,即使老人和子女住在一块,老人也会劳作来增加家庭收入。更别说现在,子女们外出打工,出于对子女在外生活成本高的考虑,或是对孙辈教育的考虑,老人也会自己出份力补贴家用,因此,经济压力还要更大。
2、是日常生活照料缺失,老而无安。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不可避免会患上慢性疾病,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只能陷入“看病无人陪,看病无人管”的境地。假如晚年丧偶,独居生活,就更雪上加霜了。
要从根本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说其他的,如果说农村人有意识给自己弄一份保险,那么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很多的农村人没有这个意向,都觉得无所谓,所以说保险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就是要看国家的普及程度了。
⑼ 老龄化来临农村老年人该如何养老
解决农村养老,出路在于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结合。农村养老最缺的是设施和版服务。孩子外出打工,家权就成了空巢。养老金仅能维持基本生活,无法支付更好的护理和照料。那么,起步阶段,国家在改善农村养老基础环境方面必须采取更有效的举措,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该建的设施一定要建,并且做好长远规划。
事实上,面对农村养老设施和服务不足的现状,调配资源、整合力量,各级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而社会力量愿不愿意加入,能不能坚持做下去,关键看政府的决心大不大和政策好不好。
⑽ 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当前,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有关回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答人已逾10%,65岁以上达6%以上,且这一比例还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这些老龄人中,城镇老年人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惟占有绝大比例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至今没有可靠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障也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大工作课题,解决的好坏,已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构建。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一、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现状分析对于农村养老,人们一般都认为,有儿女的老人由儿女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作为五保户由当地村庄集体供养,好像他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生于农村,对农村老人养老状况比较了解,而且近两年在山西贫困地区做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当代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矛盾变得愈发尖锐起来,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