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老村医出现断层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乡村医生是农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的“守护神”。然而,现实情况是乡村好医生下不来,年轻医生不愿来,当年的“赤脚医生”逐渐老去。老百姓对村医断层现象异常担忧,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村医待遇低、人才难留住。一些村医的子女虽然学习医疗卫生专业,也想方设法进入乡、镇以上医疗单位工作,很多家长都不愿让子女从事村医行业;部分农村青年上了卫生专业院校后,认为回本村卫生室工作没面子,宁可舍弃所学专业外出打工,也不愿到村卫生室就业。
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村医队伍建设。制订出台切实可行的乡村医生队伍发展意见或纲要,从政策层面多关注、支持,确保每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二、要建立村医培养、引进的长效机制。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给乡村医生一个身份认同,在此基础上可适当放宽乡村医生执业资质,选拔培养德才兼备的农村青年,将他们定向培养成“全科医生”,学有所成后回村服务,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同时,结合山区卫生医疗工作特色,建立工作互动机制,实行省、县、乡医务人员下乡支农、巡诊等制度,选拔优秀村医到县、乡镇卫生医疗机构进修学习。鼓励有经验的乡镇卫生院医生以“传、帮、带”方式培养乡村优秀医生,为乡村卫生室输入新鲜血液。
三、要因地制宜加强制度设计。积极推行和建立村医聘用制度、奖惩结合的岗位退出制度、医疗风险分担制度、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适当降低门槛,对能够考上职业医生资格的村医,可参照当地教师待遇保障,使其走上最基层医疗卫生职业化道路,从而解决村医难留问题。
Ⅱ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
存在的问题:①、虽然“尊老、敬老”的观念依然存在,但是在多数农村的年轻人接受了正规教育走出村庄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是选择在城市扎根立足的大背景下,农村”空巢“现象突出,农村老年人负担加重。
②、在建立社会的养老体系包括制度、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上,农村的进度远远慢于城市,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实在有限,一些养老院在大城市的入驻率和利用率都无法达到一定程度就更别谈农村了。
③、没有专人负责老年人福利工作甚至民政工作;此外基于农村老年人小病靠熬的观念也使得小病拖成大病,最终致残或致贫,加重了养老负担。
Ⅲ 继“隔代不亲”后,农村为什么又出现“交换”养老
农村的很多陈旧观念总是被城市人“嘲讽”,这其中就包括婚姻及育儿观。对70年以前的农民来说,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子女也都愿意照料老人。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子女可能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更多的老人;同时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进城务工,导致许多村落中老年人口居多,一旦出现疾病等情况,这些老年人便处于无人照料的境地。
现在农村的小年轻都不喜欢和老人一起住,老人也不希望去城市住,所以真正说是给老人养老一般都是老人卧病在床之后的事情了,这事儿和是否帮带孙子孙女毫无关系,所以说“交换”养老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Ⅳ 养老保险断层该怎么办
不会的,这个养老保险账号是不变的就是您的身份证号。不过您转到地方就需要将中间的断层一次性补交回来了就可以的,就是这个费用不出现断层就行的。至于时限是没有限制的。只要在您退休前,累计缴满15年就可以享受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Ⅳ 农村老人养老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结构老化、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等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农村,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 养老问题。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笔者对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杨集村的农户和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杨集村是江苏省西北 部的一个行政村,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全村总人口3 560人,人均耕地约0.04467公顷(0.67亩)。由于这里属黄泛区冲积平原, 土壤多为砂土,耕地适用于果树种植,村民的全部农业收入依赖于果树种植。由于果品收入远远高于粮食收入,所以杨集村所在的大沙河镇成 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乡镇。
(二)农民老人的生活照顾问题
谁来照顾年迈的农村老年人,在现实中成为了农村养老过程中一个重要话题。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并不单纯地指在老年人躺在病床上 或不能自理时的照顾,而是包括老年人全部的生活过程。对于老年人来说,衣食住行、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嘘寒问暖胜过钱财物质的供给。
然 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虽然脱离了贫困状态,但在较多的地方仅仅是达到了温饱水平。市场经济冲击、物价上涨、收入增长缓慢等生产生活的 压力使每位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把时间全用在农活和出门打工上。能够守望子孙、得到子女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成为了农村老人的一个奢望。许多 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或经商做生意、或外出打工挣钱,才能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婚嫁费用以及家庭的日常开支。
而农村劳动力外出营生的工 作,如运输、加工、建筑、修理制造等行业,一般都是工作时间比较长,劳动强度比较大,造成与家中老年人的长时间分离。例如,张某YJC —L,男性,47岁,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力,在山东从事建筑行业,每次出去打工3~4个月,每年累计打工时间9个月左右。果树农忙时回家 料理果树,果品收获后为卖得好价钱而亲自四处营销。
因此,无论在外打工还是在家营生,很少有时间陪伴、照顾年迈的父母。妻子YJC— M,48岁,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在本地一些加工企业兼职打工赚取一些收入,供养两个孩子在外住宿上学。一对老人平时自己照顾自 己,除非重病在床,儿女们请假回家或中断打工来照顾老人,否则,老人也不会同意他们留在家里照顾自己。
Ⅵ 继“隔代不亲”后,农村为什么又出现“交换”养老
农村的很多陈旧观念总是被城市人“嘲讽”,这其中就包括婚姻及育儿观。对70年以前的农民来说,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子女也都愿意照料老人。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子女可能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更多的老人;同时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进城务工,导致许多村落中老年人口居多,一旦出现疾病等情况,这些老年人便处于无人照料的境地。
现在农村的小年轻都不喜欢和老人一起住,老人也不希望去城市住,所以真正说是给老人养老一般都是老人卧病在床之后的事情了,这事儿和是否帮带孙子孙女毫无关系,所以说“交换”养老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Ⅶ 中国农村老人面临多重养老困境,为何养儿也不防老了
记得小时候农村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养儿防老,这句话也是很多重男轻女家庭的真实提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老人养老也成为困境。他们没有买保险,因此等老了退休金也很少,而想要依靠年轻人养老更成为了一种空话,毕竟在社会的压力下,年轻人自顾不暇,而且现在的被迫“啃”老太多,更何况让孩子养老。
很早以前啃老是贬义词,大家都说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父母,年轻人应该自己学会独立。但是社会光速发展,看天价的房价也可以看出来。哪个年轻人刚毕业时可以买得起一套房,都需要父母的资助,而婚后的鸡毛蒜皮和孩子的教育费用等等依旧让一个家庭变得沉重不堪。已经无力再负担得起父母的养老费用,而有些老人比较疼爱孩子,更不会愿意给予孩子压力。
养儿防老不靠谱,自己养老更实在,小编已经早早的规划好了未来自己该如何养老,大家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Ⅷ 农村务农人员如何保障他们老有所依
◆重点发展居家养老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家庭不仅是身体的住处,也是心灵的港湾。应改善居家养老环境,支持有需求的老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发展家庭服务业,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
◆着力发展村居养老
村居养老具有亲情守望、邻里互助的特点,符合老人的认同归属心理。建立社区“虚拟养老院”,开创“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养老服务模式。把村居养老设施纳入农村配套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照料服务和短期托养功能。
◆统筹发展机构养老
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公益性特征,发挥兜底作用,重点保障“三无”“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需求,确保农村老人老有所依。
Ⅸ 目前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及突出问题有哪些
一、农村养老现状
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来源一部分是家庭供给。家庭供给部分与家庭经济收入、子女状况等密切相关。中东部发达地区、发达乡镇农村老人家庭供给相对充足,西部及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一部分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3)农村老人精神慰藉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不留在农村的老人身边,并且回家探望也多是短暂的。所以农村老年人就在干农活和盼儿孙中度日,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精神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4)农村老年人预防意识差。一方面,农村老人疾病预防意识差。大部分农村老人都做过繁重的农业劳动,身体不舒服或者拖延不治或者在家自己吃药医治,这往往延误病情,由小病转变为重病,从而导致因病返贫。另一方面,农村老人安全预防意识相对较差。一些诈骗分子通过现场演示引诱、虚标价格等手段向农村老人兜假冒售伪劣产品。还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向其宣传不良观点,引诱农村老人信奉非法邪教等。
Ⅹ 养老保险出现断层怎么办
养老保险出现断层,可以补缴,也可以不补缴。
养老保险可以分段累计缴费年限。
1、补交规定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解决部分退役士兵社会保险问题的意见》规定“参保后缴费中断的允许补缴。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按不超过本人军龄的年限补缴,补缴免收滞纳金。”具体执行细则,建议向当地社保局咨询。
2、不补交可以。只要到退休时,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达到180个月,就可依法办理退休。
养老保险保累计够15年享受养老金。
医疗男性累计够25年,女性累计够20年,享受退休后医保。
3、养老保险中断的不利因素
(1)缴费时间与养老金挂钩,中断会使养老金减少
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由此看出,新的计发办法将基础养老金水平与职工参保缴费年限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即基础养老金标准以本人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作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增发1%。也就是说,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大,退休待遇也就越高。改变了以前缴费15年以上的参保人员不论缴费多少,也不论缴费时间比15年延长多少,基础养老金都一样的做法,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2)少缴费个人账户累积就少,养老金亦会变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是职工办理退休时计发养老金的主要依据。一般情况下,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时间越长、缴纳的工资基数越高、缴费额越大,个人账户储存额就越高,退休时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就越多。反之,则越少。而且退休越早,计发月数越大,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越少。参保人员如果中断缴费或提前退休,势必影响养老金的待遇。
(3)养老保险中断影响养老金调整待遇
据吴处长介绍,近两年省会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普调时都与缴费年限挂钩,即缴费年限越长,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就越多。比如,今年实施的调整养老金政策规定,2004年底以前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人每月增发5元养老金,可见缴费年限的重要性。
(4)养老中断补缴压力更大
养老保险费的缴纳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而近几年,省会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年在增长。中断后补缴部分也要按续接时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所缴费用将更多。暂时中断保险,以后再补缴则压力会更大。"断保"一方面会使职工的个人利益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会对养老保险的扩面征缴带来"断层"。这个问题不可小视。国家在努力做到"应保尽保",而那些没到退休年龄就"断保"人,更应该珍惜机遇,注重维护自己的利益,主动接续养老保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