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的养老金与三个因素有关。
1、个人缴费基数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按照新办法,个人缴费基数的高低、缴费时间长短与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挂钩。新的基础养老金月领取标准基数是以退休人员退休时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作为基数,参与计算。其中虽然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不同的,缴得多所得就高,缴得少所得当然也就少。
2、缴费时间越长养老金拿得越多
基本养老金计发与缴费年限关系更密切,缴费时间越长,领取养老金越多。以基础养老金为例,按照新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缴费每满一年就发给1%,这样算来缴费时间越长养老金拿得也就越多。
3、工作时间越长养老金也就越多
新办法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的计算,是以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就越小。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⑵ 同一单位退休,为何人的退休工资高低不一样
同一单位退休,为何人的退休工资高低不一样?
x3.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越高;退休时间越晚,社会工资越高,养老金也会越高;另外,我目前的缴费基数也会影响到目前的缴费指数和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算月份。个人账户余额随缴费基数变化;不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积累不同;退休年龄不同,养老金发放月数也不同。60岁退休的月数是139个月,50岁退休的月数是195个月。在相同的余额下,养老金可以相差40%。
⑶ 为什么职工退休要交21万
三个因素相挂钩。
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与三个因素相挂钩,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55岁退休,个人账户有21万元,缴费年限35年可以领取52.5%的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52.5%的计发基数预计能达到3780元。个人账户余额是21万元,55岁退休的计发月数是170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能够领取1235元。35年工龄,预计有8年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时间,平均缴费指数是2的情况下,计算结果是20.8%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即每月1498元。三部分养老金相加是6513元,是一份不低的养老金。
2022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对我国“十四五”期间养老事业和养老服务作出全面的规划,提出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关键词一:渐进式。一是延迟退休的推行时间“渐进”,即经过一段过渡时间达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之后所有人都按新规定执行。关键词二:延迟退休。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不仅会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会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最后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文化传统、历史沿革、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等推出。
⑷ 领取社保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养老金计算公式一般只包括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简单点来说,基础养老金跟缴费年限、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社平工资等因素挂钩。如果按照100%档次缴费,每年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⑸ 养老金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
(一)计发基础不同造成的差异
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的职务工资加级别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岗位工资加薪级工资。
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岗位工资加技术等级工资。计发比例则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工作年限越长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
(二)养老制度与薪资结构的不匹配导致人们对退休双轨制深恶痛绝。
由于经济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有的垄断企业员工收入远远高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的中小企业员工收入则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忽视了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薪资结构差异,而集中关注部分高收入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高工资、高福利现象,并对此表达强烈不满。
(三)企业年金制度的自愿实施将造成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异持续扩大。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保证公平,企业年金体现对工作期间的激励。
基本养老保险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不高,加上企业年金之后才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替代率。
(四)养老金调整机制的不同使二者的差距未能消除。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低于工资上涨率的比率调整,而且他们的基数不同,公务员调整基数包括全部养老金。
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数只是基本养老金,基数和比率均低的结果造成二者的绝对数差距并未缩小,只是它们之间差距的相对比例有所下降。
(5)基础养老金挂钩因素扩展阅读: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五、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六、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先实行省级基金调剂制度,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征收、管理和支付的责任。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基金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依法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七、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
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
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八、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
九、建立健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筹资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
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
十、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普遍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加强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⑹ 37年工龄退休金能拿多少钱
37年工龄退休金能拿多少。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我们的退休金是跟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跟当地的社平工资有关系,所以只知道工龄是无法准确计算退休金的。
如果按照目前的标准,假如说是15年的缴费年限,然后37年工龄所处的城市是三线城市的话,那么按照目前的标准大概是2500元左右。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可能的长缴纳,多缴纳,这样我们的退休金就会多一些。如果是以个人身份缴纳的话,尽可能的选择高档缴纳,这样缴费基数提高,自然而然退休金也会提高的。
总之我们一定要参加社保,这样就能保障我们的老年生活。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是一个不错的事情。如果手头经济宽裕,还可以缴纳商业的养老保险,这样可以补充我们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您点赞加关注。谢谢。
⑺ 84年参加工作2022年6月退休个人交费21万能拿多少退休金
6000多。
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与三个因素相挂钩,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55岁退休,个人账户有21万元,缴费年限35年可以领取52.5%的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52.5%的计发基数预计能达到3780元。个人账户余额是21万元,55岁退休的计发月数是170个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能够领取1235元。35年工龄,预计有8年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时间,平均缴费指数是2的情况下,计算结果是20.8%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即每月1498元。三部分养老金相加是6513元,是一份不低的养老金。
⑻ 退休后养老金有高有低,影响养老金的因素,你知道是什么吗
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有些人每月能领大几千上万,有些人每月只有数百万或者千元左右,甚至都不够维持生活所需,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养老金?其实养老金高低主要受制于这6个因素,想要提高退休后养老金待遇水平,也应该从这6个方面入手。
第一,参保险种
养老保险主要分为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两种类型。参考2019年养老金发放数据,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月均养老金约162元,每年约1942元,全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老人,人均每月养老金待遇3330元。这主要是因为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更多,因此退休后养老金水平更高。
第六,工作性质
企业单位虽然能按时给员工缴纳社保,但一般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缴费,而且企业的工作不太不稳定,员工经常会因为换工作而导致社保断缴。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都是按照实际工资缴费,缴费基数高,而且一般不会轻易辞职,工作稳定缴费时间长,所以一般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普遍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因此,你想要退休后老年生活更有保障,也可以在年轻时努力考取国家编制。
⑼ 江西省2021年养老金调整方案细则
法律分析:调整办法具体分为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具体标准如下。
一、定额调整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二、挂钩调整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挂钩调整,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因素挂钩。
1.按缴费年限挂钩调整。缴费年限15年以下(含15年)的每人每月增加18元,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人员,按每满一年增加1.2元调整,累计缴费年限尾数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其中,对原按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障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29号)、《关于解决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和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等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赣府厅发〔2011〕37号)、《关于妥善解决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11〕38号)等文件有关规定,选择一次性缴费32500元至10000元参保的超过退休年龄人员,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时缴费年限按15年计算。
2.按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每人每月按本人2020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的1.35%增加。
三、倾斜调整
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的基础上,对年满70周岁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再按高龄倾斜调整标准调整。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高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高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5元;年满80周岁不满85周岁的高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满85周岁以上的高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5元。高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按照办理退休手续时确定的出生年月为准)。
法律依据:《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西省财政厅关于江西省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二、调整办法和标准 此次调整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采取定额调整、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具体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定额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二)挂钩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挂钩调整,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因素挂钩。
1.按缴费年限挂钩调整。缴费年限15年以下(含15年)的每人每月增加18元,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人员,按每满一年增加1.2元调整,累计缴费年限尾数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其中,对原按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养老保障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29号)、《关于解决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和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等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赣府厅发〔2011〕37号)、《关于妥善解决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11〕38号)等文件有关规定,选择一次性缴费32500元至10000元参保的超过退休年龄人员,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时缴费年限按15年计算。
2.按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每人每月按本人2020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的1.35%增加。
(三)倾斜调整。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的基础上,对年满70周岁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再按高龄倾斜调整标准调整。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高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高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5元;年满80周岁不满85周岁的高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满85周岁以上的高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5元。高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按照办理退休手续时确定的出生年月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