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1年吉林省养老金怎么涨
法律分析:定额调整:
每人每月增加36元。
挂钩调整:
1.与缴费年限(工作年限)挂钩。退休人员缴费年限25年以下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0元;缴费年限26年至30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2.2元;缴费年限31年至35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3.6元;缴费年限36年及以上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4.8元。上述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折算年限)不足一年部分均按一年计算。按照“五七家属工”政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不参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
2.与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为2020年底本人月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数额的1%。
倾斜调整:以下退休人员再适当增加基本养老金。
1.高龄退休人员。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满70-74周岁的每月增加40元;年满75-79周岁的每月增加50元;80周岁及以上的每月增加60元。
2.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县(市、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元。
法律依据:《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二、调整办法和标准
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
(一)定额调整
每人每月增加36元。
(二)挂钩调整
1.与缴费年限(工作年限)挂钩。退休人员缴费年限25年以下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0元;缴费年限26年至30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2.2元;缴费年限31年至35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3.6元;缴费年限36年及以上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4.8元。上述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折算年限)不足一年部分均按一年计算。按照“五七家属工”政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不参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
2.与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为2020年底本人月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数额的1%。
(三)倾斜调整
以下退休人员再适当增加基本养老金。
1.高龄退休人员。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满70-74周岁的每月增加40元;年满75-79周岁的每月增加50元;80周岁及以上的每月增加60元。
2.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县(市、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元
B. 吉林省2021年养老金调整方案
法律分析:根据2021年总体的调整细则,今年吉林省的养老金调整可以总结为“两降三不变”。“两降”指的是定额调整金额下降、缴费年限挂钩金额下降;“三不变”指的是养老金挂钩比例、高龄倾斜补贴、艰苦边远地区的退休人员倾斜补贴金额不变。调整细则如下:第一步,定额调整。每人每月增加36元,相比去年的39元,少了3元。第二步,挂钩调整。缴费年限挂钩部分:缴费年限 25年,每满1年,养老金增加1元;26年缴费年限30年,每满1年,养老金增加2.2元;31年缴费年限35年,每满1年,养老金增加3.6元;缴费年限36年,每满1年,养老金增加4.8元。这部分调整,对比去年的调整金额,各少了0.2元、0.4元、0.3元、0.2元。与养老金水平挂钩:这部分调整跟去年保持一致,都是按比例增加1%。第三步,倾斜调整。 高龄倾斜,吉林省今年高龄倾斜补贴,主要是针对2020年12月31日之前,年满70周岁的老人进行倾斜补贴。70~74周岁,养老金每月增加40元;75~79周岁,养老金每月增加50元;80周岁及以上人员,养老金每月增加60元。 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倾斜补贴,这部分也是跟去年保持一致,都是增加5元。吉林省今年养老金调整的亮点是,工龄单价偏高,36年以上的工龄,单价达到了4.8元,如果是40年的工龄,那么单单缴费年限挂钩部分增加的养老金就可以达到78元。
法律依据:《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吉林省财政厅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二、调整办法和标准 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
(一)定额调整
每人每月增加36元。
(二)挂钩调整
1.与缴费年限(工作年限)挂钩。退休人员缴费年限25年以下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0元;缴费年限26年至30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2.2元;缴费年限31年至35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3.6元;缴费年限36年及以上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4.8元。上述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折算年限)不足一年部分均按一年计算。按照“五七家属工”政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不参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
2.与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为2020年底本人月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数额的1%。
(三)倾斜调整
以下退休人员再适当增加基本养老金。
1.高龄退休人员。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满70-74周岁的每月增加40元;年满75-79周岁的每月增加50元;80周岁及以上的每月增加60元。
2.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县(市、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元。
3. 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上述标准调整后,基本养老金达不到调整后当地(所在市、县,省直管统筹单位为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补足到该水平。
C. 2021年吉林省养老金调整方案
法律分析:在每人每月定额增加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与缴费年限挂钩、与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以及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县(市、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法律依据:《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二、调整办法和标准
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
(一)定额调整
每人每月增加36元。
(二)挂钩调整
1.与缴费年限(工作年限)挂钩。退休人员缴费年限25年以下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0元;缴费年限26年至30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2.2元;缴费年限31年至35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3.6元;缴费年限36年及以上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4.8元。上述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折算年限)不足一年部分均按一年计算。按照“五七家属工”政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不参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
2.与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为2020年底本人月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数额的1%。
(三)倾斜调整
以下退休人员再适当增加基本养老金。
1.高龄退休人员。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满70-74周岁的每月增加40元;年满75-79周岁的每月增加50元;80周岁及以上的每月增加60元。
2.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县(市、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元。
3. 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上述标准调整后,基本养老金达不到调整后当地(所在市、县,省直管统筹单位为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补足到该水平。
D. 吉林省养老金上调方案
法律分析:调整如下:
1、定额调整为,12月31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从1月1日起,每人每月增加70元基本养老金。
2、挂钩调整为,企业退休人员按调整范围内退休人员本人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每满一年增加1、3元。在上述基础上,再按企业退休人员本人年12月份基本养老金(统筹项目内部分,不含取暖补贴)的1、6%增加。
12月按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人员,按照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核定的本人月基本养老金为基数计算此项增加额。
3、在普遍调整基础上,对高龄退休人员等特殊人群适当倾斜。截止年12月31日年满65周岁的高龄退休人员,分年龄段按以下标准每人每月再增加基本养老金:年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20元;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25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30元;年满80周岁不满85周岁35元;年满85周岁不满90周岁50元;年满90周岁60元。退休人员的年龄计算,以批准退休时确定的出生时间为准。
法律依据:《吉林省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全文
E. 吉林省35年工龄退休金8133能涨多少钱
吉林省正式对外公布了养老金上调方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调整的具体细则:
第一,定额调整,所有调整范围内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6元,比去年的39元,降低了3元钱。
第二,挂钩调整,一方面是与缴费年限挂钩,缴费年限25年以下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0元;缴费年限26年至30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2.2元;缴费年限31年至35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3.6元;缴费年限36年及以上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4.8元。另一方面是与本人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以本人月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为基数,每月增加1%。
第三,倾斜调整,主要是对三类人进行倾斜:
其一是高龄退休人员。年满70-74周岁的每月增加40元;年满75-79周岁的每月增加50元;80周岁及以上的每月增加60元。
其二是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元。
其三是企业军转干部,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以上三个步骤调整后,基本养老金达不到调整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要求补足到该水平。
F. 2022年吉林省养老金调整方案细则
2022年吉林省养老金调整方案细则如下:
1、定额调整,每人每月增加36元;
2、挂钩调整,退休人员缴费年限25年以下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0元,缴费年限26年至30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2.2元,缴费年限31年至35年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3.6元,缴费年限36年及以上部分,每满一年,每月增加4.8元;
3、倾斜调整,年满70-74周岁的每月增加40元,年满75-79周岁的每月增加50元,80周岁及以上的每月增加60元,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元,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上述标准调整后,基本养老金达不到调整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补足到该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