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保险 > 养老金在精算科学应用

养老金在精算科学应用

发布时间:2022-07-23 04:13:03

养老金精算模型中的存活概率nQx怎么计算

假设你这里的Q是指存活(一般使用P表示存活,不过反过来也很容易),那么nQx是指存活到x年的人里能再活n年概率
nQx=Prob(X>x+n|X>x)=Ix+n/Ix

Ⅱ 保险精算的作用是什么

精算学;
精算学是一门运用概率论等数学理论和多种金融工具,研究如何处理保险业及其他金融业中各种风险问题的定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是现代保险业、金融投资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精算学专业发展前景
目前在中国,精算已经渗透到商业保险的各个领域,并在投资机构、社会福利组织、政府咨询和监管等机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社会保障-----退休养老金全部采用政府发放,每个现有企业及每个员工每年要缴纳多少才能保障现有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保险公司对保险客户收取多少保费才能既保证保险公司的赔偿和盈利等等。早在2002年中全中国精算师不超过10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发展的焦点,愈来愈成熟的政府开始科学地制定政策法规,保险业、投资业、金融业和精算专业相关的行业在中国崛地而起,对精算师的需求远远超过现有从业的精算师。在北美起步年薪:10万美元左右;最高年薪:100万美元。精算师的级别主要通过级别考试和工作经验来确定。
美国精算课程介绍
1.拥有4年制大学的学历
2.如要报考MBA,需有GMAT的成绩;若是要修MS学位,必须考过GRE
3.申请人最好修过相关的数理课程,如商用数学、微积分、机率分配;有很强的数理能力。
4.曾经有保险、金融、投资等相关行业的工作经历,不过这不是绝对的条件。
美国精算申请资格
保险、精算是近年来相当热门的科目之一。投入精算业的人通常具有财务、数学、统计、保险背景。以往,亚洲地区对保险精算需求较高的地区只有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这几年由于经济成长、金融国际化,对精算、保险的需求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尤其亚洲人口占世界的一半,因此这方面的需求,成长潜力非常惊人。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Ⅲ 精算师谁知道到底能达到什么地步

精算,简单的说就是依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数学、统计学、金融学及法学等的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各种经济活动中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管理,是现代保险、金融、投资实现稳健经营的基础。精算师,通常被认为是受过系统、全面的精算基础教育,经过综合、实战的精算职业培训,集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于一身的专门型、复合型高级金融人才.

SOA 简 介

SOA是Society of Actuary的缩写,即北美精算协会。它主要从事寿险精算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职业培训。其高级精算师认证可以说是寿险精算领域甚至整个精算行业最权威的认证。自从2000考试制度改革以后,其教育考试体系更偏重于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综合应用。总共八门类的考试含盖了精算科学的八个领域,其中第八门类课还可以选择包括金融、投资和养老金等的具体考试方向。八门类课层次分明、各类课包含的所有课程构成一个小体系,又互相联系、八门类课总的构成了一个大体系;完整勾勒了精算科学涉及的方方面面,却又不乏强调考核和应用的重点。

Ⅳ 养老金17连涨方案出炉引热议,应该如何平衡养老金的收入与支出

推迟退休年龄。当老龄化达到一定阶段时,一些发达国家将继续“延长退休年龄+减少养老金给付”,以确保养老金账户的长期余额。就我国而言,减少养老金福利的方法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当我国的老龄化发生在“先富起来先富”阶段时,但仍有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文章。从理性的角度来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增加,如果不适当调整退休年龄,养老金账户将难以实现长期均衡。关键是要提供一个设计良好的灵活退休制度,以利于人们的接纳。

实现养老金账户的长期精算结余。长期精算余额是维持养老金账户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养老金待遇水平上引入了“工资波动调整机制”和“价格波动调整机制”,目的是提高由工资增长和通货膨胀引起的养老金收益水平。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给养恤金支付带来了巨大压力。 2004年,引入了“宏观经济浮动调整率机制”,以根据公共养老金参加者的减少率和平均剩余寿命的延长率来调整支付水平,以减轻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并减少养老保险的缴费。

Ⅳ 风险管理与精算学这个专业学什么应用哪方面知识多一点

“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是以概率论、数理统计和金融学为基础的应用与交叉性学科,是现代金融、保险、投资业的科学基础。它培养的是社会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保险业、投资业的管理和风险测评)的专业人员。具备精算专业知识的人员已成为我国人寿保险公司开业必备的前提和基础,是各公司抢夺人才、储备人才的热点。目前国内主要有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设有此专业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于1992年设立了这一专业方向,并相继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还先后接受授权设立了北美精算学会考试中心、美国人寿保险管理学会考试中心(北京考点),成为国内培养风险管理、精算学和保险管理人才的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专业方向设立于1992年,是我国最早开展精算教育和研究的院校之一,2004年在应用经济学下设立风险管理和精算学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在统计理论和模型应用方面的强大背景,本专业在精算模型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和精算软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精算研究和实务方面的人才。
研究方向有:
l 养老金与社会保障精算:包括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和应用;社会保险精算和监控系统;养老基金资产负债管理; 职业年金精算管理控制系统。
l 保险精算:包括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中的生存分析;生命表和人口分析;人寿保险公司国际会计准则;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精算控制循环在保险公司管理中的应用等。
l 非寿险精算:包括风险分析、损失模型、汽车保险的定价系统等。

二、 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宽广的精算和统计基础知识,形成系统和专门的研究方向,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够探索和研究新的风险管理以及精算模型,开拓风险管理的应用领域。具有创新能力,治学严谨。
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培养目标为:掌握必要的精算和统计知识,能够为实际问题建立精算和风险管理模型,并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实施模型的测算和结果分析,毕业生应成为精算模型和应用方面的高级人才。

三、 研究机构

风险管理与精算中心

四、 导师介绍

王晓军,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北美精算学会精算师考试中心北京考点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保险精算、养老金、社会保障精算。主要著作有《社会保障精算原理》、《中国养老金制度及其精算评价》、《保险精算学》、《寿险精算学》。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多项科研课题,获多项科研优秀成果奖。
彭非,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瑞士联邦统计局兼职研究员、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北京统计学会理事。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寿险精算、生存分析、人口分析。指导博士生方向为保险精算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的学术著作有:《Approche spatio-temporelle de la mortalite:cas de la Chine dans les annnes 1980》,《生存分析》,等。
孟生旺,教授,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曾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各种科研奖励4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6部。代表作有《保险定价:经验估费系统研究》,《实用非寿险精算学》,"Accounting for indivi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等。

五、 培养方式

学习方式以课堂学习、讨论和上机实习为主,并与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生通过论文答辩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学位。

六、 对外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风险管理和精算学专业与国际著名的精算组织、设有保险精算专业的国际著名大学、外国保险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北美精算学会(Society of Actuaries, SOA)精算师考试中心北京考点设在统计学院。与澳大利亚安保集团合作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精算中心。此外,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商学院、波士顿大学精算专业、康涅狄格大学精算专业、澳大利亚精算学会、澳大利亚麦克里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等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和交流关系。

七、 毕业生就业情况

统计学院从1992年开始招收风险管理和精算学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每年招生8名左右,每年有3名左右的博士生以风险管理和精算学为博士论文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保险公司、银行、政府部门和高校相关专业。2004年设立风险管理与精算学专业博士点、硕士点。2006年年和2007年相继有毕业生。

八、 主要专业课程

高等统计学、保险精算学、保险风险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技术与方法、精算管理控制系统、统计模型、养老金精算模型、数据分析与SAS、寿险精算实务、非寿险精算实务、团体保险实务、Excel VBA应用

Ⅵ 养老保险金怎么计算

是这样的,养老保险最抄低交纳年限为180个月即15年时间,可以多交,到时就可以多领取。同时,养老保险可以累计计算交纳年限,即断断续续交纳是允许的。医疗保险至少需要交纳25/30年,达到退休年龄就可以申请享受养老金待遇和医疗报销(只要续费平时也是可以的)。
现在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当然从事高风险工种,失去劳动能力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并领取养老金待遇。

退休领取,有这样计算养老金公式:社平工资*20%+个人帐户*1/120之和,显然跟社平和个人交纳金额有直接关系。针对交纳时间段和档次,一般为当地最低生活水平左右。
另外,毕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家推出社保的目的是解决将来的养老,医疗问题,体现社会主义的均化原则,而不是拉大差距,进而制造矛盾,所以就算交得再多,都规定了上限。

如果说想提高养老品质,建议你在购买社保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购买一定的商保作为补充比较好。

Ⅶ “65岁退休”精算了什么

既然是科学“精算”,为何遭到公众广泛质疑甚至强烈反对呢?这不由得琢磨一下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到底“精算”了些什么。理性地说,“精算”本身是不会出错的,如果出了错的话,必然是设定的前提条件错了。条件是假的,结果必然假。如果“精算”的前提条件就设定错了,计算过程再准确,最终结果也是错的。“清华方案”引起质疑的原因也在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清华方案”设定的条件。
条件之一: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到2030年还有17年,每3-4年人均预期寿命就要长一岁?人均预期寿命其实越是接近峰值提高越慢。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看,80岁是目前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美国目前只有78.37岁,韩国只有79.05岁。到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要赶超发达国家,达到80岁,可能吗?估计清华大学那些精算的教授们心中也没有答案,可以他们也说“可能达到80岁”。把“可能”当事实,能靠谱吗?
条件之二: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不能超过15年。“清华方案”暗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不能超过15年。方案中的表述:“根据精算原理,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约在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为65岁。”这就是说,这个“精算原理”首先假设了一个“15年”的年限。这如同假设“80岁”一样,有什么根据,清华大学的教授能说清楚吗?
条件之三:65岁也是企业乐意使用的强壮劳力。“清华方案”显然还暗设了另一个条件,中国人活到65岁还是身强力壮的,完全能够胜任各项工作,而且用人单位也是乐意继续聘用这些人的。可是,这更加不靠谱。目前的情况是,人才市场招工,多是35岁为限,女的到40岁,男的到50岁,就会进入就业困难期,所以才出现“4050”这个特殊的就业人群,需要政府大力推动,甚至由政府买单,拿出钱来安排一些公益性岗位。按照现在的情况,在中国,无论男女,多数就业者的身体不可能保证能够工作到65岁,即使本人身体条件可以,企业也未必愿意。
条件之四:男女在衰老进程和程度上完全一致。“清华方案”一方面说以人均寿命为依据,一方面却提出男女平等的提议,明显自相矛盾。还是国家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相差5岁(4.99岁)。以寿命为依据,如果男性65岁退休,那么女性则应该是70岁退休。显然,“清华方案”主观臆造过于明显,而且对女性更加不公平。男性延长5岁,女性要延长10岁(女干部)甚至15岁(女职工)?
正因为“清华方案”臆造成份明显,所以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有一项调查显示,95.84%的网友选择了“不乐意”,仅有4.16% 的网友选择“支持”。可见“清华方案”是多么地脱离民意。
第一,精算了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对此,公众不应该怀疑,以清华大学的实力,这个计算绝对不会有错。有报道称,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又有报道称,“根据专家预测”,“推迟5年退休能增加3600亿养老金收入”。这个数字太诱人了。应该说,“清华方案”最值得尊敬和信任的,就是社保基金的收入平衡。
第二,精算了官员与教授们的收益。“清华方案”到底会受到哪些人欢迎呢?估计是部分官员和部分教授等所谓社会精英。为何是部分,不是全部?因为官员的正规收入和灰色收入也是因地区、部门、职位而不同的,少数地区的少数官员是乐意延长退休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而收入不高、手中无权的官员也是乐意按时退休的。教授们同样如此,并非人人都是高收入,有的年入百万,有的年入只有几万,高低有别,也不会都愿意延长退休,尤其是对那些没有“科研收入”的教授来说更是如此。其实,这用不着清华大学的教授去“精算”,官员们和少数教授们早就“精算”过了,多少年前,就有官员在“两会”之上提出延长退休的建议。所以公众普遍认为,“清华方案”实际上“官员方案”与“教授方案”,专门为少数官员和教授们捞取好处,可却让绝大多数普遍职工陪榜是乎有些不道德。
第三,精算了官方意图。“清华方案”显然是在证明官方延长退休是必然趋势的正确性,所以忽略了绝大多数职工的意愿与感受,忽略了那些为找不到工作而苦苦寻觅的年青人的意愿和感受,忽略了人均寿命能不能达到80岁和即使能够达到身体能不能胜任工作这个条件,更是忽略了绝大多数普遍女性职工的心理、身体方面的因素。正是提出此方案的目的与动机是与官方互动,所以非常符合官方意图,而却违背公众意图。有的学者也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件涉及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慎重考虑。为什么在提交改革方案的专家队伍中,没有一个组合是反对延迟退休的呢?这能称得上充分征求意见吗?建议人社部找一些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专家学者(这样的学者恐怕并不难找),让他们也出改革方案,会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呢?(闲散一石)

阅读全文

与养老金在精算科学应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崂山区老年大学招生 浏览:49
子女养老问题协调找哪个部门协调 浏览:450
养生茶选择什么类目 浏览:858
保险买多少可以去养老院 浏览:131
重阳节梦见蛇是什么意思 浏览:301
商丘市交养老金在哪交 浏览:316
襄阳养老金指纹电话 浏览:865
大同养老保险补缴2016 浏览:636
重阳节千寿宴 浏览:886
孝顺故事200大全 浏览:41
怎么写老年公寓消防整改报告 浏览:12
佛教孝顺父母因果故事 浏览:266
父母不考证怎么办 浏览:916
女的拿养老保险是几周岁 浏览:411
政治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浏览:928
70岁以上驾车 浏览:268
老人如何补气血吃什么药 浏览:364
触动孩子孝顺的视频 浏览:841
念亲恩重阳节作文 浏览:356
老年人披搭 浏览: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