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统筹后养老金的计算原则
一、养老保险受益的不同:
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缴费多的受益多,缴费少的受益少。
养老保险费的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影响缴费金额多少的2个因素:
1.缴费基数;
2.缴费比例。 二、缴费比例:
1.单位职工参保的:单位缴纳20% ,个人缴纳8% (进入个人账户8% )。
2.个人身份参保的:个人缴纳20% (进入个人账户8% )。
缴费比例和进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全国统一,不会形成不同地区的缴费差额。 三、缴费基数:
以劳动者所在省份上一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有的地方是40%-300%)为缴费基数。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同一年份不同地区的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不同的。
2007年度,发达地区达到3000元左右/月,欠发达地区只有1500元左右/月。形成不同地区的缴费差额。
还有,有的参保人按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有的按100%,甚至有按40%的,缴费差额就更大。 举例:
1.发达地区的参保人甲,月缴纳养老保险费:3000*28%=840元;个人缴纳并且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3000*8%=240元。
2.欠发达地区的参保人乙,月缴纳养老保险费:1500*60%*28%=252元;个人缴纳并且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1500*60%*8%=72元。
因此可知,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甲是乙的3.3倍。 四、全国统筹后养老金的计算原则:
个人跨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个人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按照退休时各缴费地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和缴费年限,由各缴费地分段计算、退休地统一支付。 五、2010年实现省级统筹,2012年实现全国统筹后,依据各个缴费地分段计算养老金,缴费多的得多,缴费少的得少,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2. 社保机构经常提到的统筹内退休金和统筹外退休金指的是什么
(一)对《复国务院关于建立统制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下发前已经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主要包括:按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项目和标准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和生活、物价补贴(包括按国家统一政策由省级政府制定标准的项目)。
(二) 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出台后离退休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含调节金),以及按国家统一调整发生增加的基本养老金。
上述两条应是统筹项目内,所未包括项目就应是统筹项目外。
3. 什么是.企业退休人员统筹内月基本养老金
统筹内养老金是指人保部门代表国家给退休人员发放那部分退休金,统筹外养老金是指企业支付退休职工的煤粮补贴、洗理费、书报费、劳模补贴、部分军人补贴、部分效益工资等等。不包括国家级特贡津贴、退休后再就业的补贴。
4. 退休金“未统筹”和“统筹”的含义
所谓统筹和非统筹,是因为原来职工的退休费,是归属各个单位自己发给,当时的退休费结构,都是各个企业自行决定的,很多没有经过当地政府规定核定,因此,在后来进入社保统筹时,社保部门核定退休费的时候,把没有通过审核的部分,被剔出来,不予进入统筹,由各个单位自行决定,凡是经过社保部门认可通过的,全部社保部门承担,因此就出现了统筹和非统筹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未进统筹的费用和人员原来越少,逐渐消失。
5. 社会统筹项目的养老金是指什么
养老保险中的社会统筹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由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单专位,按属照国家规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形成基金来源的收入,包括: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收入、财政补贴收入、利息收入、其他收入。
一、社会统筹基金支出:指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个人的养老金、丧葬抚恤补助,以及由于保险关系转移、上下级之间调剂资金等原因而发生的支出。包括:基础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补贴、丧葬抚恤补助、其他支出。
二、尽管累计缴费年限在10年或15年以上,并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就能够享受养老金待遇,但是缴费年限越长,缴费金额越多,今后的养老金也就越多,反之则少。
6. 事业单位退休工资结构减去社会统筹内部分包括过渡性养老金吗
事业单位退休以后,那么,单位会根据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的事情情况来支付退休金的,而且这部分,养老金是由社会统筹部门直接发放。一般情况下是不包括过渡性养老金来。
7. 公务员退休金有统筹内和统筹外之分吗
公务员的退休金没有统筹内合同除外之分的。
8. 什么是退休人员统筹内养老金和统筹外养老金
统筹内养老金是国家法律允许发放的,统筹外的一般是单位自己决定发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