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儿子用擀面杖陪八旬母亲打球,如何评价该男子孝心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虽然这句话是大多数人的心声,但是实际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又很难时刻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心。在吉林四平有一名男子,可以坚持20年陪母亲打球,这位男子舍得花时间陪母亲的行为真的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敬佩。
对于孝心这件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如果老人因为孩子的付出而快乐,可以吃的好,睡得好,心情好,那么孩子们的孝心应该就算尽的到位吧。否则,只是给予金钱和物质,但是老人见不孩子的面,得不到孩子的陪伴,心情也不闷闷不乐的。像这位吉林四平的男子,不仅仅是可以与母亲和平相处,还想着办法的让母亲开心,陪着母亲打球玩,真的是把老人当成孩子似的在尽孝。
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是如何尽孝的呢?
『贰』 孝敬父母的历史典故
二十四孝里的“黄香暖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叁』 一个男人把自己的家庭建立在孝敬他母亲身上,他会幸福吗
他一定会幸福的,因为百善孝为先。
『肆』 男人太孝顺,婆媳关系面前无条件维护他妈,凭什么我要受气
你既然知道你丈夫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的话,你就不要和他爸妈去闹矛盾嘛,婆媳虽然不好相处,但是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理解嘛,和他妈妈不要去发生矛盾,这个男人也就不为难了。
『伍』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1、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今河南沁阳人)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
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2、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5)男子孝敬母亲扩展阅读: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历史的分析。其中确实有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内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它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我们读《二十四孝故事》,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也许并非看重形式,让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界还有“孝”之一字!
『陆』 男朋友太孝顺他妈妈了
他经常重复讲是让人比较烦。这么说来,他应该是把他妈妈摆在第一位的,你是次之。估版计以后家庭权纠纷中,他也会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的。如果你不介意他重视他妈妈,只是反感他嘴上总讲,那就当做没听到呗,让他絮烦他的。如果你很介意他把你摆在后面,那就下次买东西时,需要给他妈妈买的,你就主动点表示出来,不需要买的,你就保持沉默,让他也形成一个观念,那就是你主动张罗的就是你认可的。如果他在乎你的感受,他会留意这些的。他絮絮叨叨的讲不停,其实也是在等你的一个表态吧。嫁一个人,不是嫁个人,是嫁他们全家,多动动脑筋找点方法和他们相处吧——如果他们值得你为他们费心。
『柒』 30字历史孝敬母亲的故事
行佣供母
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埋儿奉母
郭巨,独自供养母亲,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捌』 为了孝顺老母,宁愿抛妻弃子,牺牲一辈子幸福,这样的孝亲精神值得提倡吗
世界之大什么样的人都有,作为儿女觉得父母是最爱自己的,如果没有父母也就没有自己。往往生活中都会有极端的孝顺父母的方式,有的人会为了孝顺父母而抛妻弃子。这种孝顺方法,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提倡。
第三,在一个家庭中,男人扮演着很多的角色。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在照顾母亲的同时更应该顾虑到妻子和儿子。好的孝顺方式一定是双赢的,该男子可以和妻子儿子说孝顺母亲的事,争取让妻子和儿子都赞同并且一起照顾母亲才是最佳的一种孝顺方式。
第四,母亲给予了自己生命,照顾她是应该的。可是自己的妻子将会是陪伴自己一辈子的人,当那一天母亲去世了,妻子和孩子都还可以陪伴自己走人生剩下的路。妻子对于该男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作为该男子应该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