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老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还有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等。
还有一个讲得是一个木碗的故事,儿子儿媳孙子和老人住在一起,儿子儿媳对老人不好,老人吃不好穿不暖,老人年龄大了摔碎了碗,儿子就给他做了个木碗,这时孙子看见了就把碗收了起来,父母不解问干嘛收起来了,孙子答到等你们老的时候我留着给你们用。儿子儿媳羞红了脸再也不敢对老人不好了。
『贰』 格林童话里的敬老故事
小木碗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源,年龄太大了,耳聋眼花,手脚很不灵便,坐在那儿膝盖还抖个不停。吃饭时,爷爷常常拿不住汤勺,把汤洒在桌布上,面包从嘴里掉到地上。她的儿子和儿媳对他很不满,每当吃饭时,都把老人打发到一个角落里,给他一只小木碗,里面放上很少的饭菜,老人根本吃不饱,为此老人非常伤心,看到桌子就忍不住流泪。
有一次吃饭,老人失手将小木碗碰落到地上,饭菜洒得到处都是。儿媳气得大骂,老人默默地忍受,在一旁叹气。第二天吃午饭前,四岁的小孙子在收集一些小木块,妈妈问他:“你在做什么游戏?”他说:“不是游戏,我是在给你们做小木碗。等你们老的时候,你们就用它来吃饭,你们一定很喜欢吧。”
儿子和儿媳听了,互相看了看,悔恨的痛哭起来,马上把老人请过来,一起围坐在饭桌前吃饭。从此,老人不再受气了。小孙子长大后,对父母也很孝顺,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
『叁』 看到小孙子做木碗之后,儿子,儿媳对老人的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岁的小孙子说:“我要做一个木碗,等我长大了,好让爸爸妈
妈用它吃饭。”儿子和儿媳妇儿都呆住了,最后哭了起来,他们把老人请过来,让老人和他们一起吃饭。
从此对老人孝顺起来。
『肆』 孝敬老人的短故事
巍峨的大雄宝殿中,一个少年正对着佛祖敬香祷告。他把三炷香都插入香炉,低声祈祷道:“愿佛祖保佑我科举得中,加官进爵,报国还乡。”说完又跪拜几次,这才起身离开。
佛祖看着下面的少年笑而不语,身旁的阿难尊者问道:“佛祖,这个少年十分虔敬,发的又是善愿,你为何不应?”佛祖却是一笑,缓缓道:“还差了一炷香。”
“差了一炷?”阿难尊者看看香炉中兀自袅袅的三炷檀香,百思不解。
二
转眼过了十年,青涩的少年已成长为俊朗青年,已英姿勃发。当年的科举他虽然并未得中,但是转而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员武将,在军中立下赫赫战功。这次回乡,乃是特地回来办喜事的。
青年人像从前一样,燃起三炷檀香,恭敬跪拜道:“愿佛祖保佑下官结善姻缘,妻子贤惠,夫妇和睦。”说着又重重磕了几个响头。
阿难尊者见到这一幕感慨良多,扭头却看到佛祖依然是笑而不语,不由说道:“佛祖,你为何又不应他?”佛祖笑道:“还是差一炷香。”
三
转眼又过十年,青年人已步入中年,他再次走进大雄宝殿的时候,额头上已经隐约现出几道皱纹。由于受到妻子家族的牵连,昔日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此时已经被贬黜为了地方小尉,郁郁而不得志。
人到中年的他敬香磕头,低声祷告,祈祷自己的儿女能够发奋读书,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阿难尊者看看他,再又看看笑而不语的佛祖,心中叹道:“到底还是差了一炷香。”
四
又过了十年,曾经的中年人已是渐生华发步入老年。此时的他早已经解甲归田,安居乡野,再也没有从前的宏愿。
老年人像从前一样燃起了三炷檀香,叩拜道:“佛祖,之前来许愿您从来没有满足过我,但是这一次却请您务必能够成全我的孝心。想当年我父亲早亡,是家中老母辛苦抚养我长大成人。如今高堂年事已高,唯愿她老人家身安无事,舍此则再无所求了。”
阿难尊者最是善良随喜,听到这话已经不忍。扭过头去看佛祖,却发现佛祖已经面露笑容,微微点头道:“那就如你所愿。”
五
老年人走出寺院,还未到家,喜讯已经远远传来,他的两个儿子竟然同时高中朝廷文武状元,并且朝廷还颁发下诏书,洗刷了他的冤屈,让他官复原位,再升三级。
然而这一次,老年人却终于没有奉召。他已经决定从此留在家中,照顾年迈的母亲。至于大雄宝殿中为母亲祈祷的那一炷香,当然再也没有间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