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师要我们办一张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
你可以模仿着这个版图,内容自己在网上搜下,
诗词: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节日简介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插茱萸和簪菊花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一风俗始于东汉。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贰』 古诗配画重阳节节日手抄报 古诗配画手抄报
重阳节诗配画手抄报诗配画手抄报
小学二年级重阳节诗配画手抄报 小学二年级手抄报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中心小学一年3班 重阳节孩子们的手抄报
重阳登高图片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古诗360资讯搜索
重阳节四开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来历 传说 风俗活动附35篇古诗词 手抄报模板收藏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手抄报-采桑子重阳-5068儿童网
重阳节诗配画好看又简单手抄报 诗配画手抄报
重阳节来历 传说 风俗活动附重阳节35篇古诗词 手抄报模板家长老师
抗战诗歌手抄报
『叁』 重阳节诗歌
重阳节到了,想采撷秋菊的芬芳,祝福父母身体安康;想共饮清冽的美酒,愿友人情意天长地久;更想送一段诚挚的文字,倾述远在异乡的人,那沉甸甸的相思!以下是我整理的重阳节儿歌诗歌(通用6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高体弱步蹒跚,
身佝发白皱纹脸,
记忆做事常颠倒,
孤独冷落自兴叹。
也曾为国出过力,
建设国家有贡献,
忠诚事业无私欲,
先进模范有过咱。
也曾身强体魄健,
肩挑重担从无怨,
酸甜苦辣多磨砺,
越是艰险越向前。
也曾是家顶梁柱,
抚老育儿无消闲,
勤俭持家常吃苦,
艰难委屈默默担。
年少莫把老笑谈,
美好青春几十年,
人生道路同一辙,
相知相识都是缘。
莫笑老朽咳嗽喘,
当年也是坚强汉,
历尽艰辛不怕苦,
国富家兴是心愿。
莫笑老妪唠叨烦,
当年俊俏人人赞,
为家受尽千般累,
总把儿女挂心间。
儿女莫把老人嫌,
没有父母哪有源,
为使老人得宽慰,
抽空常回家看看。
儿女尽孝在眼前,
莫把孝顺当空谈,
儿欲孝老老不待,
哭断肝肠后悔晚。
百书《孝经》乃为先,
中华孝道代代传,
承传美德人人孝,
社会和谐家美满。
今日攥紧风俗,拾阶而上
将旧时光从容展开,以叙述乡愁
一马平川的原野,也有秋水苍茫
也有长天一色
雁阵低旋衔来七彩晚霞
温一盏陈酿,只一盏
让柔软的心灵摆脱瑟瑟凉秋
适逢霜降,不用遍插茱萸也能想象
故乡的灯火阑珊。菊花盛装打扮
站满向阳的山坡,挥手作别南迁的候鸟
一切都已透明,只是不忍道破
饮一口浸满桂香的往事
小醉入梦,简单抵达你的传说
在那本唐诗泛黄的扉页上
找寻你的痕迹
弹指一挥间,风雨又几重
多少秦时明月汉时关
只剩沧桑青苔色,渲染世态炎凉
从此,必须怀揣重阳,登高,饮酒
咫尺天涯,再无离愁。
我忙碌在别人的故乡里
离家很远。那里
有我所有童年的回忆
无论酸甜,都酿自我的家乡
散发一些思乡的清香
在这里,繁华处萦绕重阳的
是声声呼唤——
归来,归来
慢慢降落。一些淡淡的
思绪,像故乡的片片薄雪
轻轻覆盖住我的根部
这样的黄昏
我的大片思维都被
回忆占有,独自一个人
路过我的童年
我恍然看见,我在他们中间
头颈上遍插菊花
撮土为香,演绎三国
遥望远方的城市,充满遐想
那是我后来
赖以存身的地方
有一阵子,我似乎是睡了
睡在名利的欲望中
梦里到处是冷漠的`人情
直到我醒来,把乡愁重新清洗
装满故乡的秋天。古朴的村庄上空
一张张亲人的脸
在我的面前荡漾慈祥
他们登高眺望
在心里呼唤我的乳名
而我身处城市的嘈杂
拥挤在在名利中,蓦然回首
乡情越来越浓。重阳
我把故乡放在酒里
一口饮下烧灼的眩晕
然后回味
我这样接近重阳
接近我的故乡,把自己幻想成
一只南飞的大雁
在我的家园上空扑动
疲累的翅膀,寻找降落的
地方
『肆』 重阳节诗歌手抄报
重阳节诗歌手抄报: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清代:纳兰性德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场。遗容在,只灵飙—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浣溪沙·重九旧韵
宋代:苏轼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子细更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