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寿桃有什么寓意
寿桃寓意幸福健康、吉祥如意、延年益寿,一般用来作为庆寿的食物材料,人们常常会把它作为贺礼送给年龄较高的老人,是非常适合赠送的礼物,是对老人一种美好的祝福。
寿桃,在原本的神话故事中指的是可以让人延年益寿的桃子,后来,人们以鲜桃、用面做的桃子或者是画出来的桃子祝寿,这种桃子也被称为“寿桃”。由于桃子的寓意是比较好的,所以是最适合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送的礼物,老人收到这样的“寿桃”礼物也是非常高兴的。
贺寿送寿桃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民俗之一,其内涵已经超出桃子本身的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象征着晚辈对老人的一种美好的祝福,以及对父母的孝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并继承和发扬的一种美德,通过送寿桃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
『贰』 献桃贺寿,祝长者健康吉祥
民间年画上的老寿星,手里的“道具”总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桃----“寿桃”。相传孙膑18岁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云蒙山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去就是十二年,那年的五月初五,孙膑猛然想到:“今天是老母八十岁生日。”于是向师傅请假回家看望母亲。师傅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说“你在外学艺未能报效母恩,我送给你一个桃带回去给令堂上寿。” 孙膑回到家里,从怀里捧出师傅送的桃给母亲。没想到老母亲还没吃完桃,容颜就变年轻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人们听说孙膑的母亲吃了桃变年轻了,也想让自己的父母长寿健康,便都效仿孙膑,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送鲜桃祝寿。但是鲜桃的季节性强,于是人们在没有鲜桃的季节里,便用面粉做成寿桃给父母拜寿。寿桃或实心、或空心里面填馅,成圆馒头状,在顶都捏出桃尖,用竹刀或刀背从上至下轧出一个桃形槽来,将桃尖略微弯曲,再染成红色,上笼蒸熟,“寿桃”就做成了。在老人生日那天,献给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桃子,就是一种普通的水果,什么时候成为长寿之果的呢?追溯桃子成为长寿之果的历史,可以到战国秦汉时期,长生不老,成为那一时期人们苦苦追寻的一个难题。为了达到长生的目的,古人们绞尽脑汁想出了种种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服食仙药是最为普遍的途径,而桃作为人们最喜爱的水果,也被纳入仙药之属,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这一文化形象被一步步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人间长寿的标志。
桃可以当作仙药,还是来源于汉武帝求仙传说,如《汉武内传》说,“西王母于七月七日降于帝宫,命侍女索桃。须臾,以玉盘盛桃七枚,大如鸡卵,形圆色青,以呈王母。王母以五枚与帝,自食二枚。”同样的故事,在 《汉武故事》中说,汉武帝吃了桃子后把桃核留下,想种。西王母说:“此桃三千年一着子,非下土所植也。”1这个故事后来又被演义为“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才成熟”,和上书《洞溟记》中的“万年枣”一样,也是寿星级别的了。
可能因为这个典故,此后的神仙传说,都把桃子列入了长生不死的仙药。如《太平御览》引《神仙传》说,“高丘公,服桃胶得仙。”《神异经》说,“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广四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长寿。”《拾遗记》载:“磅磄山,去扶桑五万里,日所不及。其地寒,有桃树千围,其花青黑色,万岁一实。”2这里的磅磄山,和《洞溟记》所说的嵭磄山是一回事,不过,《洞溟记》出产的是枣,而且这种被称为西王母的“握核枣”,也是“山临碧海,万年一实。”可见,只要是仙果,其生长期都很长,至少要一万年。也许那个时期的人们人为,一个水果成熟期需要一万年,人们吃了这样的水果自然也可以万寿无疆了。这是最简单和朴素的认识。
但是,一种普通的水果为什么会成为长生不老的仙药?仅仅是因为西王母主宰长生的缘故吗?从两汉时期的文献记载看,桃树似乎更和辟邪有关。如《太平御览》引《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做桃人梗着门,以厌邪,此仙木也。”《梦书》则说“桃为守御,不详。梦见桃者,守御官。”《神农经》说“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日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可能因此这个缘故,所以传说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就有用桃汤为死者沐浴的习俗。如王肃《丧服要记》说:“昔者鲁哀公祖载其父,孔子问曰:'宁设三桃汤乎?’”鲁哀公认为这个习俗起源于卫国,而且是因为含恨而死的人才使用三桃汤,所以没有接受孔子的建议。由此可见,桃的辟邪一开始可能是用于沐浴,可以除去邪味,后来引申为能够辟邪。典型的辟邪作用是有关度朔山的桃树故事。如《太平御览》引《汉旧仪》曰:“《山海经》称:东海之中度朔山。山上有大桃,曲蟠三千里。东北间,百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以食虎。黄帝乃立桃人于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苇索,以御鬼。”3《论衡》说“上古之人,有神荼、郁垒者,昆弟二人,生而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鬼道理妄兴人祸,荼与郁垒缚以芦索,执以食虎。”4《风俗通》的说法和《山海经》大同小异,只是说神荼郁垒是兄弟,而且专门在这里检阅百鬼。“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交画虎于门”。这是家喻户晓的一条有关桃树和辟邪的故事。但故事只是说桃树东北处是鬼魅的集散地,有专门的神人辟邪打鬼以及将恶鬼打死后如何处理,至于桃树在辟邪的活动中有什么作用,没有说。《本草经》说:“枭桃在树,不落杀鬼。”5具体说桃子可以杀鬼。但这种桃子名“枭桃”。什么是枭桃,不得而知。关于度朔山的故事,后来演化成一种生活习俗,那就是在门上挂桃人可以辟邪,这也是后来“桃符”的源头。
古人辟邪的目的是保证安全,尤其是死者尸体的安全。因为,古人相信,人的死亡仅仅是灵魂的离体出走,灵魂最终还是能够回来的,如果灵魂回来的时候,尸体没有了,就无法起死回生,也就没有办法再次生存。所以,保证了尸体的不被侵害,也就是保证了再生的基础。因此,辟邪是长生的根本,让桃树能够具备打鬼辟邪的作用,也暗示了长生不死的含义。
长寿是历代的愿望。从青铜器铭文中的“眉寿无疆”到汉武帝时期的上寿,再到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蟠桃会,桃子成为祝寿活动不可或缺的物品。将桃子和祝寿结合在一起的源头可能起源于西汉,如扬雄在《甘泉赋》中写道:“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宓妃。”6让西王母来给汉武帝祝寿,可能是汉武帝的一厢情愿,也是扬雄的拍马之说。但是,很可能因为这一说法,导致了后来的祝寿献桃等等习俗的诞生。因为,按照《汉武故事》或《汉武内传》的传说,西王母主动来到人间会见汉武帝的时候,携带的重要礼品就是仙桃。而且还因为汉武帝身边官员东方朔偷听了有关仙桃的秘密而被西王母稽为“小偷”。但这个不雅的绰号却因为偷看仙人仙桃让东方朔名胜大振,以至于在后来的祝寿画中往往要添加上东方朔的形象,以暗示可以偷来人的天寿。
可能是因为佛教的传入以及道教的发达,人们信仰途径的扩大等原因,白日成仙的说教渐渐淡出了人间,因为佛教一反即时成仙的思想,认为要想超生必须死后转世,活着无法脱离现实社会。如此一来,活着做神仙的成仙之道被轰然冲垮,吃什么东西都无法保证长生不死。曾经被描绘的活灵活现的西王母的仙桃最后在改变了形状之后栽倒了九天云霄之上,成为天上的水果园,并为王母娘娘所垄断,通过明代的传说演义成家喻户晓的《大闹天宫》故事,仙桃也以蟠桃的形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进入了人间社会,成为祝寿的重要食品。
受《西游记》影响,清朝初年昆山人吕熊创作了一部《女仙外史》,再次把蟠桃宴会描述了一遍。这位晚于吴承恩七八十年的江苏同乡在描述到王母娘娘时,把西王母的传说揉合了进去,说她“居于瑶池,池在东天之西偏,亦明曰西池。王母亦名曰西母。”瑶池之北,“有三座大殿。中间一座名碧桃殿。……其碧桃树在西池之南,高八十寻有咫。俗所云蟠桃,万年结一子者。……所结蟠桃,食一枚寿与天齐,若是三枚能超万劫。西王母于桃熟之日开宴,止请佛菩萨、道祖天尊与上帝及诸大仙真。其余一切仙官仙吏、海岛洞府散仙、斗牛宫二十八宿,总不得入。是以岁星东方朔,每至窃食。”7《女仙外传》完全模仿《西游记》,并把《西游记》中的人物嵌入故事之中,但也增添了东方朔偷桃的情节。这个情节的加入,既和汉武帝的传说有关,也和明清时期的祝寿传说有关。
正是因为明代以来祝寿活动的频繁和《西游记》的传播,所以,清朝初年社会上弥漫着极为浓郁的仙桃氛围,雍正皇帝亲自设计瓷器的纹样,其中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桃纹瓷器作为祝寿的样品给全社会以重要影响。桃纹样作为吉祥符号遂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种认可让长生不死的仙桃再次回到民间,但人们却不再企图得到真实的桃子,而是将其概念化、符号化,成为祝寿的象征,被制作成雕刻摆件,烧成瓷器,绘作图画,捏成面塑,绣成寿幛等等,走进人间。作为仙药的桃子也从物质的“药材”走进了精神世界,成为人们最喜闻乐见的祝寿题材,驰骋在民间美术的世界,张扬在人间家庭生活之中,这可能是秦汉魏晋时期炮制仙桃的神仙方士们所没有料想得到的。
从千方百计地寻求长生不老的方式方法,到最终确认服食仙药仙桃,最后演化为非物质的文化符号,桃子在人间社会的变化和变异,始终没有脱离开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怀念,这也是桃子作为一种水果所最受人们欢迎的原因,因为,在桃子乃至桃树的身上,历史给它们赋予了众多人的信息,人的理想,人的寄托,让他承载了无数美好的文化,美好的记忆,美好的遗产。
『叁』 寿桃的寓意和象征
寿桃象征延年益寿、保健长寿、年年有今日,常被作为贺寿佳礼。寿桃一般摆放在年长者的居室,有添寿、增福之功。送寿桃是中国传统民俗之一,象征着晚辈对老前辈的孝敬,每当老年人过生日时,做儿女的都要送寿桃给老人,以祝老人健康、长寿,幸福。而旧时人们认为老人吃了寿桃会变年轻进而长寿。
蟠桃形美、色艳、味佳、肉细、皮韧易剥、汁多甘厚、味浓香溢、入口即化等特点而驰名中外。蟠桃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每年外销港、澳及海外达百吨以上,受到人们的青睐。
蟠桃是较珍贵水果之一,是桃子的一种,形状扁圆,顶部凹陷形成一个小窝,其果皮呈深黄色,顶部有一片红晕,味甜汁多,不愧为“仙桃”之称。 蟠桃是一种枝桠蟠曲的异种桃树,所产果实蟠桃有“仙果”、“寿桃”之美称。果实的样子却是扁的,果皮呈深黄色,果肉为黄色,不但好看,而且好吃。
『肆』 去慰问敬老院老人送什么礼物
糕点类、燕麦、水果(挑选比较软的)等,因为老人牙口不好,尽量选些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
2.
收音机、象棋等那种有益于锻炼脑力方面的一些礼物也不错。
3.
棉衣、棉被等,老人也可能需要。
4.
按摩器之类的,按摩脖子或者颈椎的;或者足底的;或者捶背的等等。
『伍』 重阳节慰问老人活动方案7篇
重阳节慰问老人活动方案7篇(精选)
重阳节到了,为了表达我们对老年人的敬爱之情,我们可以策划一个敬老活动,那么策划方案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阳节慰问老人活动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活动意图: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健康、快乐。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更好地从小培养他们敬老爱老的优良习惯,幼儿园在重阳节,组织孩子们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社区的老人们一起联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等老人的关心和爱护。
二、活动目的:
1、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2、懂得关爱老人,体验敬老爱老的美好情感。
3、了解有关重阳节美妙的传说、故事和诗词。
三、活动主题: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四、活动安排:
(一)学园活动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具体时间:_月_日上午
大班幼儿走进村开展敬老助老活动,通过表演、捶背、做家务、玩游戏等活动陪伴村里的孤寡老人、高龄老人一起过重阳节。
活动流程:
1、幼儿赠送自制礼物给爷爷奶奶
2、幼儿表演节目(讲故事、唱歌、跳舞等)
3、幼儿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捏捏肩
4、幼儿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擦桌子、扫地等)
5、幼儿园赠送礼物
(二)各年段主题活动:
小班:
主题:感恩重阳——"我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我和爷爷奶奶玩游戏"。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等老人的节日,通过帮爷爷奶奶捶捶背等体验活动表达孩子对老人的爱,激发尊敬老人的情感;
2、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邀请爷爷、奶奶一起游戏等,感受相互关爱的温暖和快乐。
中班:
主题:情暖重阳——"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制作活动(自制一件手工作品写上祝福的话语)。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老人的节日,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乐意参与重阳节的相关活动,尝试用自己动手制作礼物的方式表达对老人们的关心和节日的祝贺;
3、了解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激发关爱老人的情感。
大班:
主题:感恩重阳,老幼同乐——"我和爷爷奶奶共渡重阳佳节"。
活动目标:
1、通过与社区爷爷奶奶互动,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敬老活动,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老人们表达自己的关爱与尊敬之情;
3、感受老人也需要关心和帮助,进一步激发关爱老人的情感。
一、活动目的
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坚持贴近实闹困贺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孝老爱亲、扶贫助困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引导人们在注重亲情、孝敬老人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液派、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实现我县“全市新的增长极、全省发展新亮点”的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活动时间
20_年_月_日
三、活动主题
九九重阳,敬老孝亲
四、活动内容
1、组织老年人开展科普健康讲座
邀请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使老年人更注重平时的饮食保养,做到营养平衡。同时还希望通过讲解让老人本身或者子女都了解到科学地进行家庭护理,使老年人的晚上更加健康、丰富。
2、组织道德讲堂活动
请居民向大家讲述“磐安孝子”陈先生为了照顾老年痴症、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连续几年“绑”母亲骑车上班的感人故事。
五、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广大群众不仅了解了重阳节这一中国重要传统佳节的来历及习俗,而且更懂得了尊老敬老的重要意义,并从自身做起,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尺手。
村里各家庭要把开展好“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要与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文明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程相结合,切实抓紧抓好。要及时制定活动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2、注重创新,做好结合。
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和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现代人际交往相结合,与市民文化需求相吻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同时,要结合实际,把中秋节、重阳节主题文化活动与社区邻居节、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结合起来,有声有色地开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在村里的广播中宣传过好“重阳节”的目的和意义,加大对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的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宣传介绍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积极营造尊重传统节日、热爱传统节日、参与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活动主题:“传播爱心,传承文明,回报社会,完善自我”
活动时间:20_年10月-日
活动地点:---敬老院
活动人员:---培训学员50人
活动目的:
丹桂飘香,金菊怒放,10月-日,我们又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决定到---敬老院去看望那些为社会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为他们带去节日的祝福,并通过与老人们的交流,学习做人的道理,达到完善自我的活动目的。
活动内容:
1、与老人们聊天,交流彼此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看法,重点应该放在对老人们的倾听上。
2、在聊天的过程中,为老人们(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做一些小事,如帮老人按摩、梳头、剪指甲等,在点滴细节上关怀老人,给老人们带去温暖。
3、表演自己准备的.节目(有唱歌、跳舞、诗歌朗诵等)。
活动流程:
1、-日上午8:00在---培训班集合,人员到位后8:20即集体乘车前往敬老院(乘-路车或家长自驾车)。
2、到达敬老院后把人员分配成若干组,分别到各个房间去跟老人们聊天。
3、9点半左右活动结束后与老人们合影留念,回学校写作文。
注意事项:
1、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注意措辞用语,切忌在敬老院内大声喧哗,注意活动中老人们的情绪变化。
2、穿戴要整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一、活动背景
1、基本情况:重阳节,---组织学生代表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
2、主要执行对象:敬老院全体孤寡老人。
3、组织部门:学校---。
4、活动开展原因:为孤寡老人送温暖;
增加参与者社会实践经验与社会服务意识;宣传--小学学校。
二、活动目的、意义与目标
1、目的:在社会中体现出--小学学校的形象以学生的素质,达到社会效应。
2、意义:使孤寡老人们感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同时也使学校知名度得到提高。
3、目标:让老人们对演出节目感到满意,对---成员的服务感到满意。
对--小学生的精神风貌感到满意,对社会主义社会感到满意。
三、资源需要
1、人力资源:---全体成员和各中队代表。
2、物力资源:慰问品,活动经费。
四、活动时间
20_年10月-日下午
五、活动开展
下午2:20在学校操场集合,由---带领到达敬老院集中为老人赠送慰问品,与老人们和管理人员进行初步的沟通交流。慰问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整理房间,清扫敬老院,帮老人捶背、陪老人聊天。最后,活动参加者和老人告别,按原路返校,整个活动结束。(注:活动参加者于当日每人写一篇活动心得)
六、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细节
1、集合必须准时。
出返程中保持队形,不得出现打闹杂乱现象。
2、和老人聊天时避免一些有碍老人情绪的话题,另外,主动开启话题,避免冷场。
七、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1、组织者:少先队---
2、主要负责人:大队辅导员
一、主题
“送温暖,献爱心,关爱老人,从我做起。”
二、活动主办方
体育系志愿者协会
三、活动时间
这周六上午。
四、活动目的
“尊老爱幼”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的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为此,经我们协会开会后决定,举行一次献爱心活动,主题为“送温暖,献爱心;关爱老人,从我做起”。目的在于给老人们的平淡生活增添一抹色彩,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党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温暖和爱心,让他们感受社会这个大家听的温暖。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联系敬老院、人员召集、经费筹集。
2、活动内容:
(1)给老人们呈现一台简单的演出。里面包含一些革命歌曲,让老人们回味当年的时光。
(2)冬天来临之际,赠送老人们取暖器以及御寒物品,让老人们在冷的时候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3)和老人们聊天,让他们回忆美好的往事,注意倾听;帮老人捶背;陪老人下棋;为敬老院打理花花草草。
(4)活动结束后打扫卫生。每个志愿者和老人握手,并合影留念。
六、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请大家服从安排,实实在在做事,勿打闹嬉戏。
2、进入敬老院,见到老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这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3、与老人交谈时要尽量的去倾听他们,引导老人多讲述他们的往事。
4、清扫房间时一定要将物品放回原处,不要改变它们的原来布局。
5、各志愿者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及老人的安全。
6、参加每次活动的同学必须遵守本次活动的时间及安排,服从指挥,准时到达集合地点,请勿迟到。
七、活动后期:
1、相关报社报道此次活动的流程及意义。
2、做好记录,资源部负责储存资料及照片。
3、与学院沟通,发表通讯稿及照片,推广此次活动,让各社团及院系明白此次活动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有之。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少年儿童自小就懂得应该尊老敬老,弘扬传统美德,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体现。
二、活动目标
值重阳节之际,通过组织队员们到学校附近慰问老人,使队员们明白,今天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离不开前辈们年青时的默默耕耘、努力拼搏。因此在他们年老之际,我们应该关心他们,并要知道尊老敬老是美德,少年儿童自小就要懂得尊老敬老,弘扬传统美德。
三、活动主题
关爱老人共建和谐
四、活动内容
1、学校召开一次敬老爱老主题升旗仪式。
2、学校组织开展尊老爱幼的主题大队会,让学生明白开展尊老敬老活动的目的意义。
3、校园文化展台:以我的爷爷奶奶为题,开展亲情故事征文比赛。
4、延续暑假开展的孝敬老人从一个好习惯开始
5、评选尊老敬老标兵,树立榜样。
6、重阳节特别行动:大队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敬老活动,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节目,送一些生活用品和医药用品,使老人们感受到温暖。
重阳节前一周学生开展四个一活动,为爷爷奶奶倒一杯茶、表演一个节目、赠送一个自制小礼物、陪老人共进一顿晚餐。
五、具体安排
1、主题升旗:10月11日
2、主题大队会:10月末(时间待定)
3、校园文化展台:3—6年级每班上交3篇(电子10月18日前)其它的作品刊登在班刊、班报上。
4、好习惯活动:每周四班会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最后一次评选标兵,大队会上表彰。
5、社区敬老体验活动:重阳节前夕(时间待定)
一、活动主题:
关爱老人、奉献爱心
二、活动对象:
敬老院孤寡老人
三、活动背景: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社会经济突飞发展,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冷落,是敬老院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重新找到了家,得到了家的温馨,爱的呵护。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人生之路,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尊重老人,敬爱老人,说到底就是尊敬自己,敬爱自己。会懂得孝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打开心胸去接纳敬老院中孤独的老人,给他们欢乐,给他们祝福,陪伴他们去更好的生活。
四、活动目的:
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此次献爱心,走访敬老院的活动,让老师及学生们的身心更加明朗,明白阳光是不吝啬每个角落的,同时呼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五、参与人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七八年级团员20人
六、活动时间:
20__年10月23日中午
七、活动地点:
田黄镇敬老院
八、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联系敬老院负责人。
2.对参与服务的教师及学生进行指导,并说明注意事项。
(二)活动当日安排:
1、购买些水果等慰问品。
2、帮老人按摩;打扫卫生,整理家务。
3、陪着老人拉家常,讲故事,看电视。
4、离开时与老人合影留念。
九、注意事项:
1、参与教师及学生在活动开展期间应当服从组织安排和管理,不得擅自行动。
2、在活动中对待老人要亲切热情大方,注意个人行为,体现中学生风貌,注意维护个人及学校形象。
3、每位参与者都怀有饱满的热情及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次活动。按分配协同完成每人的工作,讲团结,讲奉献。
4、由于老人的年龄等问题,在帮助老人时要小心,确保活动期间自己与老人们的人身安全。对老人要亲切,不可烦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5、活动中,要尽量避免只针对一个或其中几个老人家,要普遍关注敬老院中的老人。
6、参与教师及学生中午12:30在教学楼前集合,12:35出发前往敬老院。
7、活动前的宣传要到位;活动中的文字记录,照相记录一定要切实做好;活动后要进行总结。
8、全体参与人员一定要注意好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