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忤逆又孝顺

忤逆又孝顺

发布时间:2023-04-02 22:37:39

A. 为什么孝顺父母的越不顺忤逆的反而还顺

你说的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果报还未成熟。从因到果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即便你是春天回播种,还要到秋天收获呢不是?那同样的,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也许看似暂时遇到不顺,实际上他的善根福报已经种下去了。如果他持之以恒做这些善法,可能在他这一生福气的果报就会成熟。也许是在几十年之后,也许是晚年成熟,也许是下一世。但无论如何,这些善业绝不会虚耗。同样的,一个人不孝忤逆,还样样顺心,其实是他过去所积累的福报提前耗光了。一答旦他的福报穷尽的时候,他所做的额恶业的果就会立刻现前,有的是此生成熟,有的是下一世,有的是下下世乃至更久之后。
第二种情况是,那个看似孝顺的人是假孝顺,实际上他心里并不善良,比如是为了得到遗产。如果是这种情况,也是各有各的果报。
真正孝顺父母的人,鬼神都尚且敬重保护他,又怎么可能不顺呢?

总之,善恶业报,如影随形,绝不会出现一丝一毫的错乱,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B. 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出自什么典故

棒打出孝子,娇养忤逆儿,是我国古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严格管教孩子的家庭会培养出孝子,娇生惯养孩子的家庭会培养出不肖子孙。

这句话原话应该是“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是: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厉的家教,和规矩形成人对家族权威的尊重,也就是孝顺。
母亲的事事关心,让孩子心理永远没有断奶的时候,让孩子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事事依赖的情节,是无能的表现。

(2)忤逆又孝顺扩展阅读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

《增广贤文》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

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恶难辨,“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增广贤文》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

《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道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

不需讲解就能读懂,通过读《增广贤文》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增广贤文》还是谚语的选集。

C. 为什么孝顺父母的越不顺忤逆的反而还顺

因为他们目的明确 孝顺的人只是孝顺 坚持孝顺会有回报的

D.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什么意思急呀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这是《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回《增广贤文》为中国答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意思就是说:真善美也会遗传,孝顺的人他所生的孩子也会孝顺其父母的;而不孝敬父母所谓忤逆之人他的孩子一定也会忤逆,不孝敬其父母。说明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脾气、秉性,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子女的成长。

E. 有人说“打大的忤逆,惯大的孝子”,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个人觉得这和整个社会的环境有关系,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有关系,并不是单纯家庭教育所影响出来的,所谓的棍棒之下行链出孝子大概是在那个时代下才可能出现的一种教育结果,如果把这种教育方式换到了21世纪,我觉得很难实现,因为现在的孩子懂法律,懂人权,如果一直这样棍棒教育下去,恐怕叛逆对打就要实现了。

很多时候你给孩子讲道理,是讲不明白的,他也听不懂,你只需要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错了可能就要挨打。等他长大的时候,他终究会明白你的苦心。如果你对孩子全是宠溺,总有一天会酿成大祸,到那个时候他的性格性情都完全固定了,你是改不过来的,悔之晚矣!但我们要记住一点,女孩子你是不能轻易打他的。

F. 什么是孝顺之人,忤逆之人

所谓世间的孝顺,即誉团是儿女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长大之后侍奉父悉虚早母,睁雀让他们快快乐乐。也有六亲之间后辈对长辈的孝顺。

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之中首先说的第一条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孝顺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孝顺之人得到众人称赞,反之,忤逆之人众人指责;天地鬼神敬重孝顺父母之人,而惩罚不孝之辈。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在周朝的人们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总之,西周时期的孝是一种封建宗教伦理。

阅读全文

与忤逆又孝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三清 浏览:926
孝顺的品质的词语 浏览:583
社保关系转移退休前多久 浏览:20
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 浏览:236
老人肺心衰竭脚底发紫还能活多久 浏览:6
云和县老年大学画图班 浏览:533
安徽颍上建颍乡孝敬父母劳动模范 浏览:867
养生馆如何做外卖 浏览:179
水利部老年大学电话6 浏览:450
台湾安心养老院 浏览:666
贵州交3000农村养老保险领多少 浏览:449
70岁以上老人日本 浏览:692
钦州市老年大学电话地址 浏览:46
有多少父母对孩子很不好的 浏览:637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待遇节假日奖金 浏览:823
孝文帝孝顺的故事 浏览:188
养老院意见箱内容怎么填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