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的现代传承

重阳节的现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3-03-15 19:32:10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呢 重阳节是纪念谁的节日

导读: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是一个传统佳节,更是属于老年人的节日。成为老人节是现代才兴起的风俗,在此之前重阳节是登高望远的好日子,是和友人一起赏菊喝菊花酒的好时候。那么,重阳节是纪念谁的节日呢?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呢?想知道,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呢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佳节,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把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是纪念谁的节日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1)“孝”文化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1988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目前,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重阳佳节,提倡尊老敬老,呼吁传统中华美德的现代传承。

(2)“寿”文化

青春长驻,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国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佳节之时,正是枫叶流丹、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亲朋好友一起扶老携幼爬山登高,是人们的一次集体健身、崇尚长寿的传统活动。

(3)“雅”文化

菊花和梅、兰、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落叶萧萧时节,怀乡赋诗或踏野访花。重阳节赏菊,是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遗风。

重阳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传统习俗一: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而重阳登高也成为中国诗画中一个永恒题材。

传统习俗二:赏菊、饮菊花酒。“荒岩寂寞无俗情,老菊独得秋气清,登高一笑作重九,挹赤城露餐落英。”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也极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同时,菊花也被称作延年益寿的花,有很多画菊花的国画作品都题为“长寿”。齐白石93岁那一年,画了一张《重阳生日》给生于重阳的夏衍先生庆生,画面内容就是菊花。

传统习俗三:亲朋欢聚畅饮。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吃喝玩乐也是古时重阳节的主题。在古代,人们喜欢去寺院进行重阳节活动,在风景名胜之地修建的寺院中,吹吹风、赏赏菊,喝点小酒助兴,可谓惬意之极。

传统习俗四:吃重阳糕。因“糕”与“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人们过重阳节时,除了要吃重阳糕外,还要互相馈送重阳糕。

Ⅱ 重阳节有很多习俗,现在增加了哪些新的含义

在农村,重阳节就是“老人节”,一般情况下,村支委会给60 岁以上老人发点礼物,70、80 的人发点面,给他们点慰问,你不要小看这点礼物,老人们收到后心里会乐呵呵地,说明他们还没有被人们淡忘,给他们点关怀,使老人们孤独的心,感到了希望。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正是秋天收获的季节,此时湖中河里的螃蟹正肥,这个时节正是品蟹的最好季节,不少人蒸上螃蟹,邀三五知已或亲朋好友一起品蟹尝鲜。重阳节时逢菊花盛开,有些文化风雅的人还会聚在一起赏菊斗诗,挥毫作画。

Ⅲ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传统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重大的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因月、日两九相重,所以也叫重九。因在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所以叫重阳。重阳节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的称谓,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桓景,桓景剑刺瘟魔,造福百姓。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陵链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起源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关于重阳节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记》中,记载了古人在九月初九那天有丰收祭天地,祭祖的习俗。西汉时期,刘邦的宠妃戚夫人的贴身侍女名叫贾佩兰。戚夫人跟吕后争宠,让吕后记恨,被做成人彘,活活折磨致死。戚尺链孙夫人死后,贾佩兰被遣送出宫,嫁给了扶风人段儒。她向段儒讲述了一些宫廷庆祝节日的习俗。其中提到了每到九月,宫里的人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来保佑自己健康长寿。重阳节的习俗就这样被传入民间。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重阳节赏菊,饮酒的习俗。到了唐德宗在位时期,正式将重阳节定为法定节日并将其列为‘三令节’之一。

Ⅳ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在这一天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气,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而且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在重阳节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登高祈福拜神祭祖,而且传承至今又添加了许多其他的一些活动,比如说登高赏阅和感恩敬老等等,这些活动也是在这个节日传承至今不断变化的一种表现,而且重阳节在历史当中,也是乘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长久长寿的含义,而且寄托着对于老人们健康长寿的一种祝福。而且我们的法律明确规定,这个节日也被称为老年的节日,是我们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的一种风气的体现。除此之外,当她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我们赏菊花和登山的一同乐这样的活动,而且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典故让我们能够去进行学习和追究。

Ⅳ 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50字左右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农历九月九日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5)重阳节的现代传承扩展阅读

近现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Ⅵ 九九重阳节,古代要登高赏菊,但现在的人为何还要过

大诗人王维的那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他独自一人在他乡过重阳节时发出的感叹。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在过重阳节的时候会登高望远、欣赏菊花。如今,重阳节就显得备受冷落了,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是否还需要过重阳节?我个人认为现代人还是要过重阳节的,原因有二,一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二是对老年人的关爱。


总之,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它有着深受的历史,如今我们也不该丢掉它,而是应该丰富重阳节的内涵,重新燃起新一代年轻人对重阳节的感情。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的现代传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人家脚肿黑 浏览:480
四川退休工人2016年涨工资方案 浏览:88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顺 浏览:802
北京养老每月领多少钱 浏览:482
长寿至万州动车时刻表 浏览:79
民营企业女性退休年龄 浏览:965
酒泉市驾驶证体检在哪里办理 浏览:124
老人夜起大便三四次是怎么回事 浏览:792
太原市当兵在哪个医院体检 浏览:287
父母去世家里的房屋和土地怎么办 浏览:668
早安问候老人家 浏览:972
退休没有单位怎么办理退休年龄 浏览:419
重庆到长寿的路有多少公里 浏览:505
藕怎么做养生 浏览:74
上海退休工资调整方案 浏览:709
孝敬长辈刷碗 浏览:381
读孝敬父母有感600字 浏览:347
幼儿园孝敬父母长辈礼仪教案 浏览:619
昌平沙河敬老院 浏览:116
73岁老人脊椎骨薄怎么办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