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重阳节奇观

重阳节奇观

发布时间:2023-01-28 18:55:33

A. 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重阳节由来介绍

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重阳节由来介绍

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重阳节由来介绍

我们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但是对于重阳节的起源地并不了解,那么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呢?了解一个节日,就要先从它的起源地开始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重阳节的起源地在哪里吧。

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

苏东坡《丙子重九》诗:“登高作重九,蛮菊秋未开。”这个“重九”指的就是重阳节。根据历史上的风俗习惯,重阳节都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西周初年,人们就认为“九”为“阳”数,《周易》即以阳 爻 为九。后来,人们认为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故称重阳。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里曾说:“日月梭飞,转瞬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重阳成为节日,始于东汉时期。南朝的吴均《续齐谐记》有这样一段记载: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于是,桓景按照费长房的嘱咐,届时全家登上上岗。傍晚归家,见鸡犬牛羊皆死。后来,人们为了避祸,每到九月九日,即离开家庭,去到高处。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登高望远的习惯,并形成了节日。

桓景避难所登的`山冈,即今上蔡县城所在的芦岗。西汉时期,“汉高祖四年”在上蔡县置汝南郡,因此,西汉时的汝南,人们均认为即今上蔡。从春秋至汉代,桓氏一直是上蔡声势显赫的家族。《盐铁论》的《大伦》篇有:“孔子适蔡,桓魑害之。”“蔡”,即今上蔡县。孔子周游列国,七十二贤多皆伴行,三千弟子部分亦皆随从,并有武装保卫。桓魑能够组织一定的人力对孔子进攻,可见其地位之高,实力之大与桓氏家族之强。古代,人们由于血缘关系及生活环境限制,一个家族往往世代住在一起。如:陈留,为蔡氏家族所居地,东汉时有蔡邕、蔡文姬。桓魑这个家族之汉代,有桓宽。桓宽是位研究《春秋公羊传》的学者,博通经典,善属文,《盐铁论》即是他写出的;汉宣帝时官至庐江太守丞。从桓宽的官职、学识,说明上蔡桓氏仍是个显赫的家族。东汉时期的桓景,当是这个桓氏家族的成员。

桓景登的山冈,春秋时名冈山。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高97米,上土下石,今名芦岗。上蔡境内唯此岗最高,登上岗陵,可以了望四野。桓景所登之地,应即此岗。

伴随历史进展,重阳节迅速传遍全国,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谓:“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又云茱萸会。到了唐代,诗人并以此为题写了很多诗篇。如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本是香气浓烈的植物,桓景用茱萸装进绛袋佩戴,原是为了袪邪避灾。到了唐代,已经变为插在头上的装饰品了。

重阳时节,秋意正浓,,天朗气清,叶红菊黄,正是登高望远,饱览秋色的大好时机,和清明节“踏青”春有同样富有诗意。重阳节的起源地上蔡,自古就有登高远眺的习尚。上蔡县城西南的芦岗上,有蔡侯玩河楼,高踞蔡国古城之上。登上楼台远眺,西面嵖岈翠峰插云,东面洪河蜿蜒若带,周围数十里的村落、田亩、丘陵、林木、道路、沟渠,星罗棋布,均历历在目。尤其上蔡县城,房舍栉比,街道纵横,人如流水,车若矫龙,每当夜色降临,灯火齐明,互相交织,汇成灯海,不能不令人叹为奇观。因此,明清以来,经常有人到此登高赋诗。清人冀景隽有《望河楼剧饮》诗,李士英有《重阳偕友登望河楼》诗,均描写在望河楼了望景色和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情况。

据文献记载,在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可令人长寿。南朝梁宗凛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茱萸味辛苦,可以除风散寒,止痛;蓬耳今无其名,未知起何作用;菊花有浓厚的香气,能够除风明目解毒,用之泡酒,并可活血理气,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这可能是当时的验方,所以梁宗凛说它可以令人长寿。现在国家规定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即取祝老人长寿之意。

;

B. 重阳节快到了,想带爸妈在邢台附近走走,谁给推荐一个地方,适合老爸老妈去的。谢谢

带老人出去的话,还是建议不要走太渊博,毕竟老人坐车也不舒服,而且选择的地方要适合老年人的体力,要不然老人光感觉累了,也玩不好。
其实邢台我感觉没有太多玩的地方,要是放松放松的话,还是建议去爬山,毕竟山里空气好,你们可以去西边山里转转,英谈就不用去了 ,并经老房子对老人来说没什么吸引力的,那剩下的几个山相比,像什么九龙峡、大峡谷、云梦山、天河山什么的。我都去过,个人建议的话 还是去天河山,其他的几个路线都太长了,而且大多都是台阶,老人走不合适,天河山的小循环线路倒是可以,全程下来也就是2个半小时左右。沿途道路比较平坦,偶有小上坡的台阶,老人也能适应,沿途都是水,所以感觉挺舒服的。而且最后听过有优惠活动!
(以下是网上摘抄的景区的活动 嘿嘿!)
“百花红叶迎前辈,健步登上九重天”
远望深秋的天河山,百花争艳,红叶丛丛,她庞大而伟岸的山体,几乎被五光十色的花团裹挟。一碧长空,秋阳暖照之下,团团锦绣的天河诸峰,几乎和遥远天际的白云融为一体,展开了一幅接地通天、令人震撼的壮美画面。
万花丛中的红叶,在阵阵秋风中如正在燃烧的火炬,在林涛花海的大背景下,极富动感的充盈在偌大的空间中,形成了大自然造化般的圣境奇观。
为了使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天河山景区的延续和繁荣,今年的重阳盛世将向社会推出“百花红叶迎前辈,健步登上九重天”的敬老、惠老活动,优惠条件:本月21日—25日,凡55岁以上(含55岁)的游客门票半价,陪同人员(一家五口含本人)均享受半价优惠。
天河山景区的百花在召唤、红叶在召唤、长天秋水在召唤,我们热情的恭迎广大游客的莅临。

C. 重阳节爬山登高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整理的重阳节爬山登高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节爬山登高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的: 欢度五一劳动节,登高望远,陶冶情操,感受体育锻炼的魅力,享受成功的乐趣,体现团队精神,丰富业余生活,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为此,工会将举办全校教工“欢度五一劳动节、喜登白云山活动”。

二、活动内容: 登白云山

三、组织机构

总指挥:范献华

工作组成员:常志华、胡美玉、石春鸿、徐丽萍、刘德健、徐国强、各工会小组长

四、具体事项

(1)时间;20__年4月30日下午14:30—17:30

(2)地点:白云山风景区

(3)形式:自由组合,自由活动

(4)考勤:下午17:00前在山顶公园鸣春谷处登记,并领取100元活动费。

(5)要求:希望各位工会会员准时参加,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根据自我身体状况和健康条件,确定登山的速度,要量力而行,并且爱护公物,注意安全,参加活动有始有终。

重阳节爬山登高活动方案2

一、活动题目:

《工会单位职工第一届健身登山比赛》

二、活动意义:

通过组织职工进行登山比赛,提高职工身体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前期准备:

由局工会办公室负责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并安排专人负责整个活动的安全预防工作。各科室负责本次活动的宣传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中的摄影和后期的宣传工作,

四、活动所需物品:(办公室准备)

队旗:2面(规格1.2米_1.8米),每面队旗上印有局工会名称,分为男子队、女子队;参与人员每人一套运动服装;矿泉水:约8件,发放给参加本次活动的比赛人员和工作人员,人手一瓶;口哨(发令枪):1个。

五、活动时间:

11月上旬

六、活动路线:

望王山山底路口→望王山(顶点)→返回;

七、联络小组及工作人员组成:

比赛设立望王山山下和山顶上两个联络小组。山下小组由袁晓明等组成,山顶上的小组由__等组成。付雪梅主任负责裁判工作。何斌负责安全工作。

八、比赛办法:

比赛开始前,参赛人员列好队以后由每队队长对该队员的进行登记,听到比赛开始的命以后,参赛人员开始比赛,登上“山顶”以后到裁判员处报到,由裁判员做好登记,比赛结束后统一组织下山。

九、奖项设置:

比赛队伍分成男子组和女子组。比赛奖项分设:一、二、三等奖,分别发放证书。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十、活动安排:

8:00:参赛人员在望王山下集合,由每队队长带队,讲解登山注意事项;9:15:由队长带队把各自队伍领至望王山下起始点集合,由裁判长讲解活动规则,单位领导比赛前进行讲话并宣布比赛开始,放发令枪;9:30:比赛开始,直至活动结束。参赛的.人员人数,由办公室于10月31日报单位领导,单位统一安排就餐(工作餐),比赛过程结束后,单位办公室组织集合。

十一、活动经费:

运动服装36套,每套1300元,共计36×1300=46800(元)

水8件,每件45元,共计8×45=360(元)

队旗2面,口哨,证书6个,共计800元

工作餐5桌,每桌600元,共计5×600=3000(元)

共计经费50960元

注意事项:

1、参赛人员在比赛中须穿运动鞋或者球鞋,登山时注意途中安全;

2、比赛中提倡“友谊、团结和互助“的精神;

3、参赛人员遵守公共道德,爱护生态环境,禁止乱丢垃圾;

4、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沿途维护比赛秩序,确保此次比赛有序进行

5、参加活动者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积极配合共同完成登山比赛的活动。

重阳节爬山登高活动方案3

1、活动意图:

新学期开学已一个半月的时间,家委会设想通过开展亲子登山活动,促进亲子沟通,家长孩子交流情感、信息,改善亲子关系,增进心理健康;在让孩子们感到开心的同时,也学到许多如交通安全、体育锻炼、重阳节日习俗等知识;同时锻炼和塑造孩子在爬山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建议邀请老师同游)

2、活动目的:

(1)培养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2)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促进集体的和谐发展;

(3)讲解户外安全小常识

(3)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等,启蒙和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敬老与孝道;

3、时间安排:10月13日下午13:00—16:00

4、活动地点:塘朗山郊野公园

5、活动安排:(活动安排在意见征集后可能调整)

塘朗山龙珠门大门口集合、小朋友分组、活动注意事项讲解、义工家长们分工

整队登山、放歌山林、途中休憩15分钟

会师山顶,留影20分钟、休憩,重阳故事

下山、山下自由活动

6、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在意见征集后再填上,请策划组的家长汇总一下,裁判及义工由家长们报名担任)

编号活动内容裁判员安全义工地点备注

7、活动规则:

A、全体小朋友按班内小组分成几队(建议八人一队,正好五队),所有参加活动的未担任其他职务的爸爸们都担任安全义工职务。平均分配在各队中负责带队与安全保卫,子女与父母尽量不要同队,妈妈们在后垫尾。亲子登山队各队列队向山顶攀登。本次的活动以体验、交流、环保、团结协作为主题。故而不设爬山比赛的奖项。

B、关于重阳节知识、登山锻炼知识、安全知识等可随队由带队家长和随从途中解乏或鼓劲时机动讲述;山顶会师后长廊休憩时可用提问方式对抢答正确者予以奖励。以此活动之前,家长们可以先给孩子们灌输一些相关知识。

8、活动要求:

A、安全第一、纪律第二

B、团结合作、轻松愉悦

C、分工明确、关注细节

D、自备食粮、确保健康

9、活动组织与任务分工(写了多位家长名字的,由家长自行商议选出代表担任本次活动的职务):

(1)会长___妈妈(__)----负责活动的意见征集、人数统计和集合、联络等事宜、组织本次活动,敦促全程细节的跟进和落实,以保圆满进行;

(2)安全委员?----负责本次活动的安全问题、体力活劳动,请协调好各安全委员或征集家长帮助。

(3)宣传部长___爸爸(___)或__爸爸----负责本次活动的节目安排、照相、及活动总结、评奖与宣传事宜;

(4)策划委员__妈妈(__)或___妈妈(___)或___妈妈(___)-----负责活动细节的编排;

(5)后勤部长___妈妈(___)或___妈妈(___)或___妈妈(___)----负责协助本次活动的物品购置;

(6)财务委员___妈妈(___)----负责活动的预算核准、费用支出和班费的合理调配;

10、活动评奖:

(1)奖项:团队协作奖;知识抢答奖;

(2)奖品:橡皮、卷笔刀、田字本、铅笔、贴纸等(见附件清单)

重阳节爬山登高活动方案4

一、活动意义: 丰富员工业余生活,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让员工放松心情,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时间: 20xx年8月27日

三、活动口号: 放松心情、勇攀高峰!

四、活动地点: 翠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五、参加人员: 20xx年新进公司员工76人人企部3人

六、行程安排:

①、7:00从蓝领公寓统一乘车前往翠华山景区。

②、8:30到达翠华山景区,进入山门开始游览。

③、9:30—12:00步行沿十八盘攀登而上,沿途可欣赏翠花飞鸿、清崖银联、地质博物馆等景点;徐徐而上,登上山顶,在游览素有“中国山崩奇观”之称的山崩地质遗迹景区游览,了解山崩地震、地质科普知识,体验冰风洞奇特景象,领略夏日春景,感受大自然得到魅力。

④、12:00—13:00在在天池边用餐、休息。

⑤、13:00—15:30在天池自由游玩,可在“天池”、“迎客松”留下青春美好的记忆和珍贵友谊。也可攀登翠华峰拜谒太乙神,或是游览翠花庙祈祷爱情。

⑥、15:30—17:00在度假村就餐。

⑦、17:00—18:30统一在山门口停车场集合乘车返回蓝领公寓。结束愉快的旅行。

七、注意事项:

1、此次活动为户外运动,请参与人员务必准备好背包,合适服装、鞋袜、相机以及必要的日常用品。

2、游玩当天早餐自备,中午由公司统一配发简便午餐,下午三点半在景点处统一就餐,员工可根据自身情况配备少量食物和水。

3、提醒全体人员出发前手机充足电,出游全程保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方便联系。

4、行为举止大方得体,注意维护公司形象,不在风景区里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破坏环境。

5、期间出现任何突发情况时,要及时上报负责人,负责人及时处理好应变工作。

6、在游玩中,请各组确认人数、注意安全,不要拥挤,依次进入景点。在危险区域,要尽量结伴而行,千万不要独自冒险前往。

7、必须严格遵守时间规定,并准时到达集合点,及时清点人数。一切听从负责人的安排。

8、请您保管好自己的行李。特别是手机、钱包及其他贵重物品。并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遗忘物品。

八、各队负责人电话

第一队张三151198____张四18692_____

第二队李五1362_____李六1511______

第三队王七189______王九18478_____

具体分组名单见附件《翠华山之行分组名单》。

重阳节爬山登高活动方案5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目标:

1、让孩子走入大自然,培养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挑战自我独自登山。

2、给老师、父母、孩子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增进其感情。

3、简单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等,启蒙懂得中华传统美德。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讲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2、家长准备:幼儿穿园服、水、零食、卫生纸、毛巾、防蚊水、药物等。

3、活动前老师了解周边环境及路线(可坐208号车到城区政府)

4、教师准备班牌,口哨当天带上。

活动流程:

1、家长带孩子自行乘车到城区政府,早上8:00准时城区政府门口集合。

2、整理队伍,点清人数,照集体照,教师有纪律的组织家长、幼儿登山,孩子可自由结伴登山。(如迟到者,自行上山)

3、老师与幼儿、家长边登山边交流,并鼓励幼儿独自登山。

4、到达山顶以班级为单位集合歇息一会,教师组织幼儿互相分享登山感受和分享零食。

5、分享完后集体下山。

6、活动结束,家长自行乘车回家,到家后,家长以短信方式告知老师平安到家。

温馨提示:

1、爬山时穿运动鞋和休闲服。(幼儿穿园服)

2、如提前离开或有突发状况请于班上老师联系3、注意环保,不乱扔果皮纸屑。

4、活动期间(包括路途中)请家长注意自身和幼儿的安全,如因自身看护不当造成安全事故,后果自负。

5、可乘坐208路车到城区政府。

6、需要参加的家长提前到老师那登记。(周五截止)

重阳节爬山登高活动方案6

一,活动题目

秋季分组登山比赛

二,活动意义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前期准备

由社团组织部负责参与活动同学的组织工作,宣传部负责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及活动中摄象工作,外联部负责本次活动的赞助工作

四,活动内容

将所有参加活动的同学分成若干组,没组选出队长一名,负责带领各自的小组。各小组自由选择登山路线,一先到的一组为获胜组。

五,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提高对身体素质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活动总结

通过成功的进行本次登山比赛活动,使我们社团的内部合作更加默契,各部门对于各自职责更加明确。也在活动中发现了社团内工作分配的成功与不足,对我们社团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D. 重阳节发源地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你知道重阳节发源地吗?下面我就告诉你重阳节发源地,一起看看吧!

重阳节发源地
苏东坡《丙子重九》诗:“登高作重九,蛮菊秋未开。”这个“重九”指的就是重阳节。根据历史上的风俗习惯,重阳节都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西周初年,人们就认为“九”为“阳”数,《周易》即以阳爻为九。后来,人们认为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故称重阳。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里曾说:“日月梭飞,转瞬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重阳成为节日,始于东汉时期。南朝的吴均《续齐谐记》有这样一段记载: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于是,桓景按照费长房的嘱咐,届时全家登上上岗。傍晚归家,见鸡犬牛羊皆死。后来,人们为了避祸,每到九月九日,即离开家庭,去到高处。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登高望远的习惯,并形成了节日。

桓景避难所登的山冈,即今上蔡县城所在的芦岗。西汉时期,“汉高祖四年”在上蔡县置汝南郡,因此,西汉时的汝南,人们均认为即今上蔡。从春秋至汉代,桓氏一直是上蔡声势显赫的家族。《盐铁论》的《大伦》篇有:“孔子适蔡,桓魑害之。”“蔡”,即今上蔡县。孔子周游列国,七十二贤多皆伴行,三千弟子部分亦皆随从,并有武装保卫。桓魑能够组织一定的人力对孔子进攻,可见其地位之高,实力之大与桓氏家族之强。古代,人们由于血缘关系及生活环境限制,一个家族往往世代住在一起。如:陈留,为蔡氏家族所居地,东汉时有蔡邕、蔡文姬。桓魑这个家族之汉代,有桓宽。桓宽是位研究《春秋公羊传》的学者,博通经典,善属文,《盐铁论》即是他写出的;汉宣帝时官至庐江太守丞。从桓宽的官职、学识,说明上蔡桓氏仍是个显赫的家族。东汉时期的桓景,当是这个桓氏家族的成员。

桓景登的山冈,春秋时名冈山。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高97米,上土下石,今名芦岗。上蔡境内唯此岗最高,登上岗陵,可以了望四野。桓景所登之地,应即此岗。

伴随历史进展,重阳节迅速传遍全国,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谓:“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又云茱萸会。到了唐代,诗人并以此为题写了很多诗篇。如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本是香气浓烈的植物,桓景用茱萸装进绛袋佩戴,原是为了袪邪避灾。到了唐代,已经变为插在头上的装饰品了。

重阳时节,秋意正浓,,天朗气清,叶红菊黄,正是登高望远,饱览秋色的大好时机,和清明节“踏青”春有同样富有诗意。重阳节的起源地上蔡,自古就有登高远眺的习尚。上蔡县城西南的芦岗上,有蔡侯玩河楼,高踞蔡国古城之上。登上楼台远眺,西面嵖岈翠峰插云,东面洪河蜿蜒若带,周围数十里的村落、田亩、丘陵、林木、道路、沟渠,星罗棋布,均历历在目。尤其上蔡县城,房舍栉比,街道纵横,人如流水,车若矫龙,每当夜色降临,灯火齐明,互相交织,汇成灯海,不能不令人叹为奇观。因此,明清以来,经常有人到此登高赋诗。清人冀景隽有《望河楼剧饮》诗,李士英有《重阳偕友登望河楼》诗,均描写在望河楼了望景色和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情况。

据文献记载,在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可令人长寿。南朝梁宗凛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茱萸味辛苦,可以除风散寒,止痛;蓬耳今无其名,未知起何作用;菊花有浓厚的香气,能够除风明目解毒,用之泡酒,并可活血理气,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这可能是当时的验方,所以梁宗凛说它可以令人长寿。现在国家规定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即取祝老人长寿之意。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的民间习俗
重阳节有很多的习俗,因为重阳节所属秋天,所以有一部分地方的村落还保留了晒秋的习俗,而且因为乡村秋天风景秀丽,还有不少人会去乡村赏秋,重阳节最为出门的活动当为登高远眺的活动了,有利于身心健康,还有吃菊花糕,赏菊,喝菊花酒,佩戴茱萸。

而韩国则是吃花菜,吃花煎,放风筝,日本则是吃栗子饭,吃茄子。

猜你喜欢:

1. 重阳节的历史渊源

2. 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

3. 重阳节的传统文化

4. 重阳节活动主持词

E.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F. “满城尽带黄金甲”隐喻是什么

满城尽带黄金甲深层含义:“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出自:《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

原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G. 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_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农历九月初九是 重阳节 ,马上就是重阳佳节的来临,你们对于这个节日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有关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_关于重阳节的来历 传说 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

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

重阳成为节日,始于东汉时期。南朝的吴均《续齐谐记》有这样一段记载: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于是,桓景按照费长房的嘱咐,届时全家登上上岗。傍晚归家,见鸡犬牛羊皆死。后来,人们为了避祸,每到九月九日,即离开家庭,去到高处。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登高望远的习惯,并形成了节日。

桓景避难所登的山冈,即今上蔡县城所在的芦岗。西汉时期,“汉高祖四年”在上蔡县置汝南郡,因此,西汉时的汝南,人们均认为即今上蔡。从春秋至汉代,桓氏一直是上蔡声势显赫的家族。《盐铁论》的《大伦》篇有:“孔子适蔡,桓魑害之。”“蔡”,即今上蔡县。孔子周游列国,七十二贤多皆伴行,三千弟子部分亦皆随从,并有武装保卫。桓魑能够组织一定的人力对孔子进攻,可见其地位之高,实力之大与桓氏家族之强。古代,人们由于血缘关系及生活环境限制,一个家族往往世代住在一起。如:陈留,为蔡氏家族所居地,东汉时有蔡邕、蔡文姬。桓魑这个家族之汉代,有桓宽。桓宽是位研究《春秋公羊传》的学者,博通经典,善属文,《盐铁论》即是他写出的;汉宣帝时官至庐江太守丞。从桓宽的官职、学识,说明上蔡桓氏仍是个显赫的家族。东汉时期的桓景,当是这个桓氏家族的成员。

桓景登的山冈,春秋时名冈山。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高97米,上土下石,今名芦岗。上蔡境内唯此岗最高,登上岗陵,可以了望四野。桓景所登之地,应即此岗。

伴随历史进展,重阳节迅速传遍全国,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谓:“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又云茱萸会。到了唐代,诗人并以此为题写了很多诗篇。如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本是香气浓烈的植物,桓景用茱萸装进绛袋佩戴,原是为了袪邪避灾。到了唐代,已经变为插在头上的装饰品了。

重阳时节,秋意正浓,,天朗气清,叶红菊黄,正是登高望远,饱览秋色的大好时机,和 清明 节“踏青”春有同样富有诗意。重阳节的起源地上蔡,自古就有登高远眺的习尚。上蔡县城西南的芦岗上,有蔡侯玩河楼,高踞蔡国古城之上。登上楼台远眺,西面嵖岈翠峰插云,东面洪河蜿蜒若带,周围数十里的村落、田亩、丘陵、林木、道路、沟渠,星罗棋布,均历历在目。尤其上蔡县城,房舍栉比,街道纵横,人如流水,车若矫龙,每当夜色降临,灯火齐明,互相交织,汇成灯海,不能不令人叹为奇观。因此,明清以来,经常有人到此登高赋诗。清人冀景隽有《望河楼剧饮》诗,李士英有《重阳偕友登望河楼》诗,均描写在望河楼了望景色和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情况。

据文献记载,在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可令人长寿。南朝梁宗凛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茱萸味辛苦,可以除风散寒,止痛;蓬耳今无其名,未知起何作用;菊花有浓厚的香气,能够除风明目解毒,用之泡酒,并可活血理气,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这可能是当时的验方,所以梁宗凛说它可以令人长寿。现在国家规定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即取祝老人长寿之意。

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来历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来历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 春节 ,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节日发展演变:

重阳节已有2019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传说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节的起源地是哪里_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故事相关 文章 :

★ 重阳节的民间故事

★ 重阳节为什么是老人节

★ 重阳节节日起源

★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来历范文

★ 重阳节的传说资料作文

★ 九九重阳佳节的来历

★ 重阳节的节日小知识

★ 介绍重阳节的来历作文

★ 重阳节民间故事

H. 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

七言绝句《菊花》的赏析:

句子的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 而诗人却为之庆祝,“版待到秋来九月八,我权花开尽百花杀”具有凌厉、激越的肯定意味。“九月八”不单单是押韵,而且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到来的情绪。

用金菊冬天盛开和百花在冬天凋谢做对比,显示出菊花的顽强生命力。也暗示着农民革命的风暴来临,腐朽的唐晚潮就会像枯枝败叶一样。

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对胜利的憧憬和预见,菊花盛开,整个长安城变成了菊花的世界,充分展现了农民革命摧毁旧统治,建立更新的王朝,统治一切的胜利前景。

(8)重阳节奇观扩展阅读:

黄巢本是山东菏泽人,祖上都是贩盐的,只有他读书显得聪颖些,于是让他去应考,时值大唐末期,天下渐渐混轮,想中举你必须得贿赂主考官,黄巢不知道,他考了五六次都没有中举,愤愤不平,自感明珠蒙尘,于是写下了《不第后赋菊》。

黄巢起义的结局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也使腐朽不堪的唐王朝彻底动乱起来,终酿成了五代十国的惨剧。

I. 重阳节遇小长假,想出去旅行,有没有好的推荐

重阳节遇小长假,想出去旅行,有没有好的推荐?因为三亚是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宜居指数在全国40个城市中位居第三。来到三亚一定要去天涯海角才算不虚此行。天涯海角游览区,以美丽迷人的热带自然海滨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驰名海内外。“天涯海角”一词,是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在景区的海滨礁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时期抗日将领王毅将军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

J. 《不第后赋菊》赏析

1、赏析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

“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

“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2、原文

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3、注释

不第:科举落第。

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杀:草木枯萎。《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4、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0)重阳节奇观扩展阅读:

1、创作背景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

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2、作者简介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阅读全文

与重阳节奇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果父母不让我读书怎么办 浏览:507
伊宁市体检需要多少钱 浏览:653
中老年人适合喝什么奶粉 浏览:461
老人家逝去点写 浏览:774
什么股票适合养老金 浏览:485
扒在长寿花叶子上的虫子是什么 浏览:501
为什么父母打了孩子还哭 浏览:553
张家界养老保险基数 浏览:936
英雄联盟账号是父母的话怎么解除 浏览:118
南宁合适老人家餐厅 浏览:603
敬老院表演的感想作文 浏览:807
华为阿里哪个入职体检严格 浏览:200
62岁的老人称什么 浏览:612
祝老人家80大寿怎么说 浏览:199
养生壶里煮什么降三高 浏览:144
帕金森跟老年痴呆有什么区别 浏览:932
孝敬长辈表格 浏览:596
心中有父母的人会得到什么 浏览:201
做数独能预防老年痴呆 浏览:2
企业员工退休后是否还有社保 浏览: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