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册孝敬皇帝文

册孝敬皇帝文

发布时间:2023-01-28 15:16:00

1. 武则天有没有鸩杀太子李弘

武则天没有鸩杀太子李弘。

李弘,武则天长子,5岁被立为太子,是武则天能登上皇后宝座最大的筹码。他身上承载着唐高宗的期望,被认为是王朝的未来,准备在政坛上大放异彩,但年仅24岁就莫名其妙地死了。他的死扑朔迷离,母亲武则天似乎是最大的受益者,具备杀人动机,最有可能是杀人凶手,而且部分正史对此也言之凿凿,故而遂成定论,人们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资治通鉴》的记载则略显暗昧。

“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迕旨,由是失爱于天后。义阳、宣城二公主,萧淑妃之女也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坐母得罪,幽于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出降,上许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可以看出,《资治通鉴》故意将李弘与武则天所有冲突事件都堆在上元二年中叙述,而《资治通鉴》作为编年体史书,应是按事情发展顺序逐年记载的,虽然推说“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但分明使人顺理成章地联想成武则天与天子矛盾激发,导致武则天狠下杀手的。

《通鉴》的主编司马光思想偏于保守,支持王朝正统,“褒贬以言,孔道是模”,把儒家信条作为品评历史人物的准则,反对女主乱政,所以不难理解所书的用意,但是又担心玷污了自己“秉笔直书”的美名,于是在《通鉴考异》中为自己辩解说:“按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以传疑。”

那么正值青春年少的李弘,为何二十四岁就匆匆过世呢?

在他死后的《皇太子谥孝敬皇帝制》说:

“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郗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册谥孝敬皇帝文》说:“顷炎氛戒节,属尔沉疴,实冀微痊,释余重负”,都说明李弘一直有旧疾,恰逢父亲意欲禅位,恐托付不效,才旧病复发病逝的。《旧唐书》的《孝敬皇帝弘传》还说了“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一句,“瘵”即痨病,具体指出了李弘身患肺痨病,“十痨九死”,李弘早早逝世也就理所当然了。

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在《一切道经序》可能是武则天亲自撰写的,他说:“李弘本多病,闻高宗欲让位给他,因兹感结旧疾增甚,医治不愈终致死亡。而观《序》文,武后自言感痛难胜,为写《一切道经》,与高宗在《纪》中说:‘天后心缠积悼,痛结深慈’亦相吻合。这些都完全否定他书关于武后杀子之传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李弘之死的轮廓:李弘于675年,因肺痨死于合璧宫,当时父亲母亲伤痛欲绝。到了肃宗时期,李泌为了警戒肃宗皇帝不能重蹈覆辙,编造了武则天鸩杀李弘的故事。吴兢、韦述在实录的基础上编撰国史,刘昫则以此为蓝本,作成《旧唐书》,如实保存了史料。

到了北宋,宋祁、欧阳修作《新唐书》与司马光、范祖禹作《资治通鉴》时,意欲丑化武则天形象,根据一些查无实据的传说杜撰出李弘被鸩杀的“历史事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不知道实情,在口耳相传中添枝加叶,于是出现了这桩历史公案,而真相却被历史慢慢沉淀,被人们久久淡忘了。

2. 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是谁

汉文帝刘恒可算是“孝”皇帝之冠。凭什么说刘恒是中国历史上最孝的皇帝呢?
刘恒大孝之名并非空穴来风,他扎扎实实做了几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孝事。
一、母有病亲奉汤药。刘恒的母亲薄氏本是南方的吴国人,少时有一位叫许负的看相人曾说过她是大贵之命。她的命贵在哪呢?就贵在她与刘邦曾相识后来又生了刘恒,从此虽不受刘邦的宠爱,但所谓“福兮祸兮”,因不受刘邦的宠爱而躲过了嫉妒成狂吕后的迫害。刘恒母子远离皇城来到被封的代地,踏踏实实过起了虽贫寒但非常安稳的日子。薄氏是一位有如孟母的贤德之人,教子有方,刘恒的学识修养大多受其母的影响。刘恒登基为帝后,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作为一个皇帝,他只要发一道圣旨,不知有多少太监、宫女前来伺候,但他不,唯有如此,才显示出他孝的真心。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刘恒的做法得到了众多臣子由衷的拥戴,辅佐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二、大孝天下惠苍生。刘恒的孝,并非只针对他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皇帝,他对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时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什么两样,但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则是很多皇帝做不来的,这道圣旨表达了刘恒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意愿,“对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说是首开先河。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

三、成全孝道废酷刑。刘恒本身是大孝之人,对孝子贤孙自然是惺惺相惜。著名的“缇萦救父”的故事,说的就是刘恒的事。汉文帝时,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意,此人刚直不阿,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为伍,辞去太仓令的官职做起了普济天下的医生,在一次治病时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他被告误诊害死人命。按当时的法律,淳于意当判“肉刑”,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或脸上刺字,或割去鼻子,或砍去左足或右足。淳于意愁的了不得,这时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自告奋勇要解救父难。她随父到长安受刑,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听说奏章系一个小姑娘所写,却也非常重视,最后被勇敢的小姑娘的孝道所感动,召集大臣发布命令,废除了残忍的肉刑。缇萦救父美名扬,刘恒的仁德也随之传于四海。

中华历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汉文帝刘恒以皇帝的身份入选,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国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节俭敦朴、厚养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彪炳史册也就成了必然。

3. 孝敬宪皇后是什么时候嫁给雍正的啊,那时侯雍正多少岁

雍正皇帝的孝敬皇后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步军统领费杨古的女儿。当雍正帝还是雍亲王时,纳喇氏是嫡妃。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生子弘晖(弘晖是雍正帝的长子,八岁病死)。雍正元年(1723)十二月,雍正帝即位后,纳喇氏被册立为皇后。雍正九年(1731),纳喇氏病逝。纳喇氏是雍正帝的结发之妻,和雍正帝共同生活了四十多年,雍正帝对她是很有感情的。但是,由于纳喇氏病亡时,雍正帝恰为大病初愈,没有参加纳喇氏的入殓仪式和祭祀礼,造成了孝敬皇后的终生遗憾。
按照清代礼制,皇后病死,皇帝要亲自参加各种祭祀典礼,以祭托哀思,同时也是为臣下和全国百姓在人伦方面做出表率。否则就是礼数不周,于理恐有未协,于情实为难忍。雍正帝的父亲康熙皇帝对这些事情就特别注意。当年,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病逝时,康熙帝都各次亲往祭奠。特别是康熙帝对孝懿皇后的祭奠,雍正皇帝是亲眼见到的。在孝懿皇后样宫未移之时,康熙带早晚都要临奠.即使梓宫移位之后,每逢到祭祀日期,康熙帝也都要亲往祭祀。现在,雍正皇帝自己的结发之妻死了,他却不能参加入殓仪式,也不能亲往奠祭,这会给天下百姓以什么影响?他是否对得起他的结发之妻,雍正里帝权衡轻重,始终拿不准主意。
其实,雍正帝未能参加纳喇氏的奠仪,的确是因为身体不好。大约从雍正七年(1729)冬天开始,雍正帝就病倒了。起初,他没怎么介意,未找医生治疗,到雍正八年(1730)二月,他的病情加重,表现为寒热不定,饮食失常,睡眠不好。其年五月,怡亲王病死,雍正帝几次亲往奠祭,过于悲伤,又使病情有所加重。据接近雍正帝的大臣说:皇上的下额起了些疙瘩。同年秋天,雍正帝命令他的心腹大臣地方督抚田文镜,李卫,鄂尔泰等人,向他推荐好的医生,李卫推荐一个河南籍道士贾士芳,派人秘密把他送进京城。贾士芳给雍正帝看病。口念经咒,同时用手按摩。开始效果还好,后来不知为什么,雍正帝竟宣布贾士芳是妖道,是在向他的身体施展妖术,于是,贾士芳被处死刑。治病的道士被处死了,雍正帝的病也更加严重。为了防止发生意外,雍正帝对后事进行了安排。九月的一天,他还把亲笔书写的传位密诏告知了大学士张廷玉。后来,雍正帝进行了几个月的静养调摄,病情才逐渐有所好转,身体也慢慢地康复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纳喇氏病故。雍正帝担心亲往祭奠,触景伤悲,对身体无益,便没有参加纳喇氏的入殓仪式和祭奠礼。
当然,雍正九年九月,即纳喇氏病逝之时,清朝政府正在对西北用兵。当时,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凌派兵三万,东犯清政府北部军营。清军一万人在和通泊战败,约剩二千人逃到科布多。病养期间的雍正帝对此深为忧虑,需要精心筹画军机,他担心如果病情加重,会给西北军事带来不利影响,这也是他没有参加纳喇氏殓仪的一个原因。
雍正帝既然不能参加纳喇氏的奠祭活动,既要向臣下和天下百姓讲明原因,还是从历史上找点根据。于是,纳喇氏病逝后,雍正帝决定大臣们五天之内不上朝,同时,为了能使自己不能亲自前往祭奠,也要使情理兼尽,雍正帝还命大臣王公们讨论,拿出一个比较妥善的办法。朝臣们经过讨论,终于找出了明代的一个例子。在明代会典中,丧仪里只记载皇子及百官的典文,并未有皇帝亲临祭奠。大臣们据此认为:孝敬皇后纳喇氏的丧礼,早晚都有皇子们祭奠,遇到祭期,还可派迟朝中大臣祭祀,这样,皇帝可以不亲往祭祀。雍正皇帝觉得这样可行,使批准了这个方案。
虽然雍正皇帝没有参加孝敬皇后纳喇氏的丧礼,但是,丧礼仍然很隆重地举行了。这年十二月,纳喇氏送号被册为孝敬皇后,在册文中,雍正皇帝称赞孝敬皇后“问安内殿,尽孝养于先皇,侍宴禁闱,奉懽愉于母后”。 “处贵愈谦,居尊弥懋”,评价是很高的。
雍正九年十月,孝敬皇后的梓宫被移往田村芦殿,乾隆元年(1736)九月,被安葬于泰陵地宫。

4. 唐会要卷二(3)

大中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追尊顺宗宪宗谥号。初。群臣以河湟既复。请加尊号。上深执谦让。三表不许。曰。河湟已复。继承先志。朕欲追尊顺宗宪宗谥号。以成功烈。其事如何。宰臣白敏中等对曰。臣等愚昧。思虑所不及。故遂行之。至册日。上御宣政殿。百僚拜讫。乃降阶受玉册于太尉。拜受讫。授礼官。将奉迎以退。上俯偻。不瞬目送使者。流涕呜咽。俟太尉奉策出。升殿。群臣莫敢动焉。(先是。中书门下奏。追尊二祖仪注。皇帝行事与差官展礼。旧记不同。礼许从宜。不必法古。臣等商量。其日皇帝于宣政殿受玉册。遣宰相已下持节奉册赴太庙。庶协典礼。诏可之。)

天佑二年三月。起居郎苏楷议昭宗谥号曰。皇帝御宇。由治乱以审污隆。宗祀配天。资谥号以定升降。故臣下君上。皆不得而私也。有司先定尊谥曰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按后汉和帝安帝顺帝。缘非功德。遂改尊称。亦允臣下之请。今郊禋有日。祫祭惟时。伏望别议新庙之称。庶协先朝罪己之德。于是太常卿张廷范改谥曰恭灵庄闵孝皇帝。庙号襄宗。(楷。礼部尚书循之子。凡劣无艺。干宁二年。应进士登第。物论以为滥。昭宗命翰林学士陆扆。秘书监冯渥复试。黜落。不许再入举场。楷负愧衔怨。至是与起居郎罗扆。起居舍人卢鼎连署议。楷目不知书。其文罗扆所作。盖时政出贼臣。哀帝亦不能制之也。)

追谥皇帝

孝敬皇帝讳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四年正月封代王。显庆元年。册为皇太子。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薨于合璧宫倚云殿。五月五日。赠谥曰孝敬皇帝。)

殇皇帝重茂。(中宗第四子。圣历三年腊月。封北海郡王。神龙元年二月。改封温王。景龙四年六月。册为皇太子。七日。即帝位。二十四日。让位于睿宗。降封温王。景云二年正月。改封襄王。集州安置。开元二年四月。薨于房州。年十七。追谥殇皇帝。)

让皇帝宪。(睿宗长子。本名成器。文明元年。立为皇太子。及睿宗立。降为皇嗣。改为皇孙。后为蔡王。又为宋王。复为宁王。开元二十九年。薨。追册让皇帝。葬惠陵。)

奉天皇帝琮。(元宗长子。本名嗣直。封郯王。改名潭。又名琮。天宝十载。薨。谥靖德皇太子。肃宗元年。追册为奉天皇帝。葬齐陵。)

承天皇帝倓。(肃宗第三子。本封建宁郡王。薨。宝庆初。赠封齐王。大历三年。追封承天皇帝。葬顺陵。)

杂录

龙朔元年。孝敬命太子宾客许敬宗等。于文思殿博采古今集。摘其英词丽句。以类相从。勒成五百卷。名曰瑶山玉彩。表上之。制赐物三万段。总章元年二月。敕征辽军逃亡限内不首。及更有逃亡者。身并处斩。家口没官。孝敬上表切谏。请免其配没。从之。其月。亲释奠司成馆。因请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制并从之。咸亨二年。驾幸东都。太子监国。时属大旱。关中饥乏。取廊下兵马粮视之。见有食榆皮蓬实者。乃令家令等各给米使足。时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掖庭。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出降。又请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贫人。诏并许之。

承天皇帝倓。既为张良娣所构。肃宗怒而幽死、又欲摇动代宗。时代宗收复两京。遣判官李泌入朝献捷。从容语及倓事。泌曰。臣幼稚时。念得黄台瓜辞。陛下闻其说乎。高宗大帝有子八。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宏。为太子监国。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之。立雍王贤。贤每自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父母之侧。?由敢谏。乃作黄台瓜辞。令乐工歌之。冀天后闻之哀愍。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四摘抱蔓归。太子贤终为天后所逐。死于黔中。陛下有今日运祚。已一摘矣。慎?再摘。上愕然曰。卿安得有是言。自是夺宗之计不行。

元宗尝与让帝宪及岐王范等书曰。昔魏文帝诗云。西山一何高。高处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赐我一丸药。光辉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朕每思服药而求羽翼。何如骨肉兄弟。天生之羽翼乎。夫陈思王有超代之才。堪任经国之务。绝其朝谒。卒令忧死。魏祚未终。遭司马宣王之夺。岂神丸之效也。虞舜至圣。舍傲象之愆。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此为帝王之轨则。于今数千岁。天下归善焉。朕未尝不废寝忘餐钦叹也。顷因余暇。妙选仙经。得此神效方。古老云。服之必验。今分此药。愿与兄弟同保长龄。永无限极。时申王等皆先薨。唯宪独在。上尤加恩贷。每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居常无日不赐宪酒酪及异馔等。尚食总监及四方有所进献。食稍甘。即皆分以赐之。宪奏请年终录付史馆。每年至数百纸。开元二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树。学者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宪见而叹曰。此俗为树稼者也。谚曰。树生稼。达官怕。必有大臣当之。我其死矣。其年十一月。薨。上闻之。号呼失声。左右莫不掩泪。

5. 关於孝顺的文言文或古文及解释 (有分加喔!)

东汉陆绩抄,字公纪。六岁时,随袭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
原文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东汉陆绩,字公纪。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到跪拜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跪着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6. 给黄帝的祭文格式是什么啊

概览古今 悉数明清两朝黄帝32篇黄帝陵祭文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文

皇帝谨遣中书管勾甘,敢昭告於黄帝轩辕氏:朕生後世,为民於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於心,奈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秦王祭文

维洪武二十*九*年,岁次丙子,六*月丁亥朔,越七日癸已,秦王敬遣左长史茅廷口,敢昭告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维帝继天立极,垂统保民;百王相承,万*世永赖。钦承祖训,嗣守秦邦,奉命西畋,还经陵下。第以血礼未终,弗克躬祀,敬遣文臣,恭陈牲帛,祗告殿廷,惟帝歆格。尚享!

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祭文

维宣德元年,岁次丙午,二月乙丑朔......皇帝谨遣应*城伯孙致祭於黄帝轩辕曰:仰惟圣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惟神昭鉴,佑我邦家。尚飨!

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祭文

维景泰元年,岁次庚午,闰正月丙午朔,十五日庚申。皇帝谨遣工科给事中霍荣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仰惟圣神,继天立极,功被生民,万*世永赖,余嗣承大统,祀事用,祈佑我家国......

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祭文

维天顺六年,岁次壬午......皇帝遣延安府知府......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有黔黎......

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字1506年)祭文

维正德元年,岁次丙寅,四月庚戌朔,十九日戊辰,皇帝谨遣鸿寺丞张昱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於维圣神,挺生邃古;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功化之隆,惠利万*世。兹予口口;祗承天序,式修明祀,用祈鉴佑,永祚我邦家!尚飨!.

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制祭文

维嘉靖十年,岁次辛卯,八月壬午朔,越二十四日乙巳,皇帝谨遣延安府通判梁知让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修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多福恩,不忘而报。兹特遣使赉捧香币,祗命有司,诣陵致祭。惟帝号英*灵,来歆来格!尚飨!

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祭文

维隆庆四年,岁次庚午,八月丙申朔,二十一日口口,皇帝遣陕西延安府知府郭文和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修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

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御制祭文

万历元年,岁次癸酉,四月庚戌朔,越十六日乙丑,黄帝遣尚宝司少卿石星,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於维神圣,挺生邃古,开物成务,立极继天。功参二仪,泽垂万*世,兹予承天序,明祀式修,仰惟鉴歆,永绥远祚。尚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御制祭文

维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八月辛未朔,二十五日乙未,皇帝遣延安府知府徐安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追维明德,奉天抚民,盛治弘勋,万*世永赖。陵寝所在,英爽如存。兹特遗使赉捧香币,祗命有司致祭,惟神鉴钦!尚飨!

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御制祭文

维天启元年,岁次辛酉,十一月戊戌朔,越四日辛丑,皇帝谨遣锦衣卫加正一品俸都指挥使侯昌国,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於维圣神,挺生邃古,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功化之隆,利赖万*世。兹予祗承天序,式展明,用祈歆飨,永祚我家邦。尚飨!

清世祖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祭文

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圣贤代起,先後一揆,功德载籍,炳若日星。明大典,亟宜肇隆。敬遣专官,代将牲帛,神其鉴飨!

清圣祖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祭文

帝王继天立极,功德并隆,治统道统,昭垂奕世。朕受天眷命,绍缵丕基,庶政方亲,前徽是景。明大典,亟宜肇修。敬遣专官,代将牲帛,爰昭启荐之忱,聿备钦崇之礼。伏维恪歆,尚其鉴享!

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为孝文皇后升太庙礼成祭文

维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戊辰,十二月庚子朔,越十有七日丙辰,皇帝遣鸿胪寺卿刘楷致祭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御历膺图。时代虽殊,而继治同道,先后一揆。朕承眷佑,临制万方,稽古礼文,口修祀事,兹以皇祖妣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神主升太庙礼成,特遣专官,代将牲帛。虔修里祀之典,用抒景行之忱。仰冀明灵,鉴兹诚悃!

又碑颂云:

维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戊辰,孟冬之吉,文太皇后升太庙礼成,皇帝命大鸿胪刘公、礼部笔帖式马公,祀我中部黄帝轩辕之陵。於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三日辛卯致祭:肃将帝命,荐馨香。民用安,鸡豚无扰,父老*子弟,口其德而追颂之。颂曰:於皇大清,继天绍柞,孝治克光,明命提顾。惟文太后,肇膺历数;功德懋隆,三朝永固;龙驭忽遐,普天孺慕;岁在戊辰,盂冬升;命大鸿胪,光我中部。明明黄帝,陟降在天;邛彼桥,俎豆万年。刘公至止,肃事孔渊;筮吉辛卯,乃被乃蠲。将愉穆穆,神歆告虔。是日之吉,和风载。金枝翠旗,安连蜷口。口口刘公,口之司直。哀我人斯,亦孔之棘。肃肃 ,豆是饬。惟不扰民,民怀其德。聿光大典,翼我黍稷。清风戒途,回相恭默。勒之贞珉,与天无极。中部阁邑绅矜耆庶公立。

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为岁歉为民祈福祭文

维康熙三十五年,岁次丙子,三月丁巳朔,越十五日辛未。皇帝遣都察院协理院事左都御使常继圣,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自古帝王,继天出治,道*德兼隆,莫不慈惠嘉师,覃恩遐迩。朕勒恤民依,永期殷阜。迩年以来,郡县水旱间告,年歉登;蚤夜孜孜,深切轸念。用是专官秩祀,为民祈福,冀灵光之默赞,溥乐利于群生。尚鉴精忱,永垂歆格!

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为五旬万寿并亲阅黄*淮堤工回銮祭告祭文

维康熙四十二年,岁次癸未,五月乙巳朔,越十三日丁巳,皇帝遣大理寺少卿莫音代致祭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出震承乾,莫不道洽寰区,仁周遐迩。朕钦承丕绪,抚驭兆民,思致时雍,常殷惕励,历兹四十馀载,今岁适届五旬,宵兢兢,无敢暇逸,渐致民生康阜,国运升平。顷因黄*淮告成,亲行巡历,再授方略,善後是期,睹民志之欢欣,滋朕心之斡恤。 回銮驭,大沛恩膏,用遣专官,敬修祀典,冀默赞郅隆之治,益弘仁寿之庥。尚要精忱,俯垂歆格!

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为皇太子废而复立祭告祭文

维康熙四十八年,岁次己丑,八月己亥朔,越二十六日甲子,皇帝遣户部右侍郎加二级张世爵敬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朕惟自古帝王,正位临民,代有令德。是以享祀千秋,用昭巨典。朕仰荷天庥,抚临海宇,建立元良,历三十馀载。不意忽见暴戾狂易之疾,深惟祖*宗洪及万邦,民生所击至重,不得已而有退废之举。嗣後渐次体*验,当有此大事时,性生奸恶之*徒,各庇邪*党,借端构造。朕觉其日後必成其乱阶,乃随时究察,穷极始末,因而确知病源,皆由镇*压,亟为除治;幸赖上天鉴佑,平复如初。朕比因此事,耗损心神,致成剧疾;皇太子晨夕左右,忧形於色,药饵必亲,寝膳必视,惟诚惟谨,历久不渝,令德益昭,丕基克荷,用是复正储位,永固国本。特遣专官,敬申殷荐,尚祈歆格!

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为六旬万寿祭告祭文

维康熙五十二年,岁次癸巳,七月丙午朔,越祭日己酉,皇帝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蔡升元致祭於黄帝轩辕之陵曰:自古帝王,继天出治,建极绥猷,莫不泽被生民,仁周寰*宇。朕躬膺宝历,仰绍前徽,夙夜孜孜,不遑暇逸。兹御极五十馀年,适当六旬初届。所幸四方宁谧,百*姓安和;稼穑岁登,风雨时若。维庶徵之协应,爰群祀之虔修。特遣专官,式循旧典;冀益赞雍熙之运,尚永贻仁寿之庥。俯鉴精忱,用垂歆格!

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为孝惠奉皇后升太庙礼成祭告祭文

维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己亥,三月戊辰朔,越十有七日庚寅,皇帝遣左春坊左赞善翰林院检讨臣吴孝登致祭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自古帝王,受天景命,建极绥猷;垂万*世之经常,备一朝之典祀。朕钦承帝祖,临御九围,夙夜惟寅,敬将祀典。兹以皇妣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翼圣奉皇后神主升太庙礼成,特遣专官,代将牲帛;用展芬之敬,聿昭祀之虔。仰冀明灵,尚其歆享!

清世宗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祭文

维雍正元年,岁次癸卯,二月辛*亥朔,越十五日丙寅,皇帝遣通政使司右通政钱以禧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自古帝王,继天出治,建极绥猷,莫不泽被生民,仁周海宇。惟我皇考,峻德鸿勋,媲美前古;显谟承烈,垂裕後昆。朕以渺躬,缵膺大宝,当兹嗣位之始,宜修享祀之仪。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惟冀时和岁稔,物阜民安;淳风遍洽乎寰区,厚德常敷於率土。尚其歆格,鉴此精诚!

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祭文

维雍正二年,岁次甲辰,正月丙子朔,越二十二日丁酉,皇帝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江珠祭於黄帝轩辕氏曰:自古帝王,体天立极,表正万邦,恺泽遍於寰区,仁风及於奕祀。朕丕承大统,遥契曩徽,兹於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恭奉圣祖,合天弘运,文武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王配享圜丘的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维冀永赞,修和之治;并昭安阜之庥,鉴此精诚,尚其歆格!

清高宗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为世宗配享圜丘礼成祭告祭文

维乾隆二年,岁次丁巳,戊申月,丁亥朔,越辛*亥日,皇帝遣翰林院侍读学士世臣致祭於轩辕帝曰:自古帝王,宪天出治,建极绥猷.德泽洽於万方,轨范昭於百世。朕慕承鸿绪,景仰前徽,兹於乾隆二年四月十六日,世宗宪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主配享圜丘礼成,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惟冀永佑熙雍之盛。血昭安阜之隆。俯鉴精诚,尚其歆格!

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为平金川等事祭告祭文

维乾隆十四年,岁次己巳,六*月丁丑朔,越二十有三日己亥,皇帝遣太常寺少卿锺衡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惟帝王继天建极,抚世绥猷,教孝莫先於事亲,治内必兼於安外,典型在望,缅怀正德要道之归,景慕维殷,心希武烈文谟之盛。兹以边檄敉宁,中宫摄位,兹宁晋号,庆洽神人。敬遗专官,用申殷荐。仰维歆格,永锡鸿禧!

清高宗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为慈宁太后万寿晋号祭告祭文

维乾隆十七年,岁次壬申,二月初一日癸巳朔,越日,皇帝遣大常寺少卿逢震致祭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惟帝王宪天依极,受绿承庥;教孝莫先於事亲,敛福用光乎继治。是彝是训,缅维至德要道之归.寿国寿人,允怀锡类推恩之盛。兹以慈宁万寿,懋举鸿仪;敬晋徽称,神人庆洽。爰申殷荐,特遣专官。冀鉴兹忱,永绥多福!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为荡平准部太后晋号祭告祭文

维乾隆二*十*年,岁次乙亥,八月王寅朔,二十有七日己巳,皇帝遣大常寺卿熊学鹏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朕惟帝王建极,乘时绥猷。制临无外,德盛而服远者神口教*化原,教孝道以尊亲为大。兹以平定准葛尔大功告成,加上皇太后徽号。神人洽庆,中外蒙庥。敬遣专官,用申祀,伏惟鉴格!

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2年)为太后万寿晋号祭告祭文

维乾隆三十七年,岁次壬辰,正月丁酉朔,越七日戊午,皇帝遣宗人府府丞李友棠致祭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惟帝王体元财大,抚世诚民;勋被寰区,德昭往古。羹墙匪隔,累朝之统绪相承、俎豆维新,百代之英*灵如在。兹以慈万寿,懋举鸿仪.敬晋徽称,神人洽庆。孝道以尊亲为大,式仰前型;母仪之锡类有宏,永绥厚福。彝章载举,祀典斯崇。布胖蛮以告虔,庶灵明之来格。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6年)为阿桂平定大小金川祭告祭文

维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七月庚午朔,越十四日癸未,皇帝遣内阁学士唐古泰致祭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朕惟帝王德洽恩威,义严彰。锄奸禁暴,诏命讨之无私,辑远绥荒,振声灵之有赫。兹以两金川大功全蒇,逆党咸俘。殄遗孽於番陬,戢武协求宁之志;缅丰功於前代,庆成觇耆定之庥。特遣专官,肃将祀,惟冀鉴歆!

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为七旬万寿祭告祭文

维乾隆四十五年,岁次庚子,三月庚辰朔,越十四日癸巳,皇帝遣内阁学士钱载致祭於黄帝轩辕氏之陵曰:惟帝体元赞化,建极绥猷,泽被生民,勋垂奕世。简编明备累朝之治法相传,弓剑留藏,千载之英*灵如在。兹以朕七旬展庆,九有腾欢;崇,特申昭告。缅当日之历 图云录毒姜梯之忱;抚此时之集嘏凝禧,弥切祗寅之念。冀佑郅隆之运,永贻仁寿之府。式荐精径,唯祈鉴格!

清仁宗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为高宗配享圜丘礼成祭告祭文

自古帝王受应图,乘时御宇,罔不宪不儿极锷密单心碳能泽洽万方稳昭百世。朕承鸿典贞仰前徽。兹坚景庆四年卞刁干六日慕手坠溪天隆运窒诚先觉馑丕且极台文奋武摹慈神圣统皇帝主咱早围巳礼成。特遣专官产申昭祀。惟冀孚佑峰熙之运盏昭安阜之风。鉴此精径莴其歆格!

清仁宗嘉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为六秩万寿祭告祭文

维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三月朔,越祭日丁未,皇帝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和桂致祭于黄帝轩辕氏之陵曰:维帝肇握乾符,痘承泰英。制礼作乐,垂明备於简编、腾茂辈英蕾声灵於弓剑。兹以朕鏖秩焰洽万方岗史录以提厘搴王林而捏稻。知其政知其法筐今钦治统之隆璀之君,作之师,稽古荷心传之赐。忆五旬之介祉,曾荐维藩;阅十载以升香,用昭有恪。伏祈歆格,虔奉精径!

清宣宗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为太后万寿习号祭告祭文

维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二月甲寅朔,越九日壬戌,皇帝遣陕西榆绥镇总兵官郭维昌祭告於黄帝轩辕氏陵前曰,雒帝王膺图御宇,握镜临宸;泽被黄,勋垂青史。羹墙不远,仰皇煌帝谛之模;俎豆常新,昭崇德报功之典。兹以慈宫万寿,懋举上仪,敬晋征徽,神人洽庆。天经地义,洽百王至治之馨香:日升月恒,申亿载无疆之颂祝。彝章式叙,祀事攸隆;致蠲洁以明虔,庶神灵之歆格!

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又为太后万寿晋号祭告祭文

维道光二十六年,岁次丙午,正月丁巳朔,越二十四日庚辰;皇帝遣西安右翼副都统甘露致祭於黄帝轩辕氏之陵前曰:惟帝垂范,口口口口。羹墙如见,竭高山景仰之诚,黍稷咸登,昭明德馨香之报。兹以慈宫万寿,懋举上仪;敬晋徽称,神人洽庆。万年有道、永垂郅冶之鸿猷;百福来同,用协吉蠲之燕飨。综灵囊而肇祀,陈绣簋以致虔。鉴此诚祈,庶其歆格!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文宗(咸丰)践位祭告祭文

维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四月癸亥朔,越二十日壬午,皇帝遣陕西西安左翼副都统常春致祭於黄帝轩辕氏神位前曰:功昭宇宙,千秋之明德惟馨;祀展陵园,旷代之隆义备举。缅怀前烈,敬奉精。朕以藐躬,敬登大宝。念天命民之可畏,夙夜不遑;恩皇煌帝谛之同符,典型未远。肃将享祀,特遣专官。灵爽常存,弥切景行之慕;馨香斯荐,用申昭告之诚,惟冀口口!

7. 孝敬宪皇后的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 记载如下: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康熙)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时上病初愈,欲亲临含敛,诸大臣谏止。上谕曰:“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四十馀载,孝顺恭敬,始终一致。朕调理经年,今始全愈,若亲临丧次,触景增悲,非摄养所宜。但皇后丧事,国家典仪虽备,而朕礼数未周。权衡轻重,如何使情文兼尽,其具议以闻。”诸大臣议,以明会典皇后丧无亲临祭奠之礼,令皇子朝夕奠,遇祭,例可遣官,乞停亲奠,从之。谥孝敬皇后。及世宗崩,合葬泰陵。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皇后册文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谕礼部:朕奉皇太后懿旨:风化之基,必资内辅人伦之本,首重坤仪。此天地之定位,帝王之常经也。嫡妃那拉氏,懿范性成,徽音素著。孝敬尽乎承欢,惠慈彰于逮下。宜承光宸极,显号中宫。应立为皇后,以宣壶教。朕祗遵慈训。王妃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详察具奏。
(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24年1月17日)上御太和殿,命太保吏部尚书公隆科多为正使,领侍卫内大臣马武为副使)
册文曰: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赖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恒资乎内职,既应符而作配,宜正位以居尊。咨尔嫡妃那拉氏,祥钟华胄,秀毓名门,温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备,久昭淑德。于宫中四教弘宣,允合母仪于天下。曾奉皇太后慈命,以册宝册立尔为皇后,尔其承颜思孝,务必敬而必诚,逮下为仁,益克勤克俭,恪共祀事。聿观福履之成,勉嗣徽音,用赞和平之治。钦哉。
皇后册谥诏文
已亥(雍正九年十二月十日),命显亲王衍潢、皇太子胤礽之次子理亲王弘皙赍册宝,上大行皇后尊谥。册文曰:“地宏厚载,承乾道以时行,月炳阴辉,助曦轮而垂照。正位,彰母仪之盛化茂周南,褆躬备妇德之全名高妫汭。式稽令典,宜表徽称皇后那拉氏毓质粹和,秉心柔顺,兰闺佩训,蹈女史之规型。朱邸来嫔娴天潢之礼度。问安内殿,尽孝谨于先皇,侍宴禁闱,奉懽愉于母后。逮登大宝,爰陟坤宁。处贵逾谦,居尊弥懋。深怀恪敬,凛夙夜于椒庭。永念兢勤,赞儆咨于黼座。恩流九御,颂樛木之慈仁,俭率六宫。敦葛覃之澹约,袆衣肃穆,方期福履之绥。璜佩渺茫,忽感音容之永隔。乃颂纶命聿诏近臣,考谥法之相符,询佥谋而惟允,特以册宝谥曰孝敬皇后。于戏!播鸿声于万国,采焕金函扬徽行于千秋。光腾瑶牒,祗膺宠贲。用具哀荣。
庚子(雍正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以册谥孝敬皇后颁诏曰:朕闻治家教国化始宫闱,维坤承乾,义隆翊赞,诚徽音之茂著,必显号之昭垂。《礼》曰,谥以尊名,成周以来斯为钜典。皇后那拉氏,仁慈天赋,淑惠性成,祗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圣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备蒙慈爱,克以孝称。佐朕内政经四十载,温恭实本于至诚。祗肃常形其匪懈,自膺册命,于今九年,俭以持躬,恩能逮下,综六宫之庶务,而静正,咸树万国之母仪。而安贞允协,懋宣淑范,久著令闻。朕旰食宵衣,励精图治,睠兹宫壶,良资赞襄。今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深为怆悼。追维恪慎之光仪,洵洽褒扬之彝德。爰诏所司详稽礼制,慎拟徽称。祗告太庙,以十二月初十日册谥为孝敬皇后。于戏!德美关雎,懿袆翟鸿名永著于寰区。颁示天下,咸使闻知。

8. 册封皇后、妃嫔圣旨

康熙朝 皇后、妃嫔等册文(转自清实录)
【皇后赫舍里氏】

册文曰: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备。教化所由以兴。咨尔何舍里氏。乃内大臣噶布喇之女也。世德钟祥。崇勋启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于六宫。贞静持躬、应正母仪于万国。兹仰承太皇太后懿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其尚弘资孝养。克赞恭勤。茂本支奕叶之休。佐宗庙维馨之祀。钦哉。

册谥赫舍里氏为仁孝皇后,册文曰:朕惟王化肇于闺门。洵藉内庭之助。阴教成于宫壸。尤资后德之贤。故皇英嫔而帝道兴。任姒归而王图永。缅稽淑行。载籍攸存。惟翚服之有光。斯彤管其纪盛。聿彰令闻。爰著徽称。皇后何舍里氏。毓自名门。躬全懿范。作朕元配。正位中宫。慈惠本乎性成。柔嘉维则。温恭笃于天赋。礼度攸娴。主雅化于闺闱。表芳型于海宇。勤两宫之孝养。婉以承颜。遇九御以宽和。恩能逮下。苹蘩时饬。克佐精诚。浣濯常衣。允昭节俭。箴规之益。赞宵旰而弥勤。贞顺之风。御家邦而式化。方期永绥福履。讵意顿隔音容。月掩椒涂。鉴亡兰殿。朕心伤悼。率土悲哀。怀哲思贤。惓徽音于靡尽。扬休宣誉。垂鸿号于无疆。彝典式遵。崇褒用锡。特以册宝。谥曰仁孝皇后。于戏。圣善弘宣。奕世颂祎褕之盛。母仪备美。千秋耀琬琰之辉。灵其有知。膺兹光宠。

【皇后钮祜禄氏】

朕惟道法乾坤、内治乃人伦之本。教型家国、壸仪实王化之基。资淑德以承庥。宜正名而敦典。咨尔妃钮祜卢氏。乃公遏必隆之女也。钟祥世族。毓秀名门。性秉温庄。度娴礼法。柔嘉表范、风昭令誉于宫庭。雍肃持身、允协母仪于中外。兹仰承太皇太后慈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诚孝以奉重闱。恭俭以先嫔御。敬襄宗祀、弘开奕叶之祥。益赞朕躬、茂著雍和之治。钦哉。

册谥钮祜禄氏为孝昭皇后,册文曰:朕惟正两仪之位、资始允藉夫资生。端万化之原、治外必先于治内。故壸政修而家邦永赖。坤贞著而品物咸亨。缅怀懿淑之隆。益念匡襄之德。徽音尚在。盛典宜崇。咸由纪美于休称。始克流光于奕世。皇后钮祜卢氏。夙承华阀。聿茂令仪。暨正宫闱。作朕良配。履和思顺、端恪本于天怀。体巽居谦、温庄发乎至性。奉两宫之定省、愉婉弥殷。襄九庙之馨香、敬共加笃。依疏服浣、首弘俭朴之风。夜寐夙兴、克佐旰宵之治。敦五常而仁能逮下。循四教而慎以禔躬。览史披图、既媲徽于彤管。含章蕴美、洵叶吉于黄裳。何图掖殿之旋虚。深痛仪型之永逝。载考追崇之典。式稽节惠之文。谥以尊名、表慈惠爱亲之实。词难罄媺、兼圣闻昭达之休。懿德聿彰。鸿名无忝。特以册宝、谥曰孝昭皇后。于戏。炳丹青于百代、至行堪师。垂琬琰于千秋、芳规丕著。哀荣斯极。

【皇后佟氏】

1.佟氏晋封皇贵妃,册文曰:朕惟五典慎徽、妫汭重嫔虞之化。二南正始、关雎资佐姒之贤。遐稽历代之彝章。式进宸闱之位序。咨尔贵妃佟氏。毓生名阀。协辅中闺。温惠宅心。端良著德。凛芳规于图史、夙夜维勤。表懿范于珩璜、言容有度。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宝、进封尔为皇贵妃。尔其光昭内则、用迓景福于方来。益慎妇仪、茂衍鸿庥于有永。

2.晋封皇后,册文曰:朕惟德协黄裳、王化必原于宫壸。芳流彤史、母仪用式于家邦。秉令范以承庥。锡鸿名而正位。咨尔皇贵妃佟氏、乃领侍卫内大臣舅舅佟国维之女也。系出高闳。祥钟戚里。矢勤俭于兰掖。展诚孝于椒闱。慈著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敬章翚翟、禔身表淑慎之型。夙著懿称。宜膺茂典。兹仰遵慈谕、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苹、益表徽音之嗣。荣昭玺绂、永期繁祉之绥。钦哉。

3.册谥佟氏为孝懿皇后,册文曰:道弘地载、六宫资阴教之修。化始人伦、万国仰母仪之重。壸闱擅媺、音足嗣于前徽。图史流馨、德常新于奕禩。皇后佟氏、英钟戚畹。瑞衍名宗。克秉渊心、协女箴之婉娩。式昭玉度、本天赋之温庄。自妫水以嫔虞。比周京之缵女。佐晨昏而将敬、勤著鸡鸣。溥鞠育以宣慈、庆贻麟定。仁能逮下、木樛曲以堪萦。志在进贤、荇参差而必采。世方逢乎丰豫、俭德滋彰。名已冠乎宫庭、谦怀弥笃。佩环有节、恒赞宵衣。织紞惟劳、允师内职。二南之风继轨。九卿之属倾心。乃正坤维。洵推哲配。袆褕初御、方期延祉于长秋。繐帐旋陈、遽悼韬辉于永夜。虽此日之芳华易谢、而千年之令誉靡穷。考古彝章。称兹显谥。聿焕丹青之采。丕扬金石之光。特以册宝、谥曰孝懿皇后。于戏。溯淑型于桂馆、嫓美姜任。播嘉则于琼章、垂声穹壤。荣哀具备。宠渥祗承。

【温僖贵妃】

册文曰:朕惟王化始于宜家、端重宫闱之秩。坤教主乎治内、允资辅翼之贤。爰沛新恩。式循往制。咨尔钮祜卢氏。笃生勋阀。克奉芳型。秉德恭和。赋姿淑慧。佩诗书之训、声华茂著掖庭。敷纶綍之荣、宠锡用光典册。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祗勤夙夜、襄壸范而弥嗣徽音。衍庆家邦、佐妇职而永膺渥眷、钦哉。

贵妃去世后,追谥为温僖贵妃的册文没有找到……

【惠妃、宜妃、德妃、荣妃】奇怪,居然是四位妃子用册文呢。。。会不会是清实录弄错了?不过这四位的确是一块儿晋封的

命大学士李霨、持节进封惠嫔纳喇氏。为惠妃。册文曰、朕惟治本齐家、茂衍六宫之庆。职宜佐内、备资四德之贤。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綍。咨尔惠嫔纳喇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印、进封尔为惠妃。尔其祗膺晋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尚书吴正治、持节进封宜嫔郭罗洛氏、为宜妃。册文同惠妃。

命侍郎额星格、持节进封德嫔吴雅氏、为德妃。册文曰、朕惟治本齐家、茂衍六宫之庆。职宜佐内、备资四德之贤。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綍。咨尔德嫔吴雅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印、进封尔为德妃。尔其祗膺晋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侍郎杨正中、持节进封荣嫔马佳氏、为荣妃。册文同德妃。

【悫惠皇贵妃】佟氏

康熙三十九年,佟氏册为贵妃,册文曰:朕惟化理始自壸仪、端重温恭之选。德教彰于妇顺、实资赞翼之功。爰锡丝纶用昭典制尔佟氏诞育名门夙标令问。柔嘉中节。敬慎含章娴诗礼之风、克播清芬于彤管。协珩璜之度、宜加宠锡于褕衣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益懋恪勤、率嫔嫱而敷内治。长怀谦谨、顾典册以答新恩钦哉。

佟氏在雍正初、乾隆初,被尊封为皇考皇贵妃、皇祖寿祺皇贵太妃,去世后册谥悫惠皇贵妃,皆有册文。

【和妃】

1. 册封为和嫔,册文曰、朕惟协赞坤仪、用备宫闱之职佐宣内治、尤资端淑之贤爰考旧章、式隆新秩尔瓜尔佳氏、德蕴温柔。性娴礼教。位在掖庭之列。克著音徽礼昭典册之荣、宜加宠锡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尔为和嫔。尔其益修妇德、矢勤慎以翼宫闱。永佩纶言、副恩光而绵庆祉钦哉。

遣内阁学士席哈纳持节册封卫氏为良嫔,册文同和嫔。(……又是两位共用一篇册文)

2. 晋封为和妃,册文曰、朕惟赞襄内政、每慎简乎六宫。弼佐王风、务先崇夫四教。眷兹懿行。沛以新恩。咨尔和嫔瓜尔嘉氏。素娴仪矩。久职壸闱。历夙夜以宣劳。兼肃雍而著范。幽闲禀德、爰位号之早膺。婉穆为心、用徽章之晋锡。兹以册印、封尔为和妃。尔其淑慎有加、尚祗承夫休命。温恭益懋、期永集夫繁禧。

和妃瓜尔佳氏,雍正初,晋封皇考贵妃,乾隆初,晋封皇祖贵太妃,后来又晋封皇祖皇贵太妃。去世后册谥敦怡皇贵妃。皆有册文。

【宣妃】

册文曰、朕惟备位宫闱端重温恭之选承休嫔御、更推辅翼之贤。简硕媛于紫庭。贲徽章于彤管。咨尔博尔济锦氏。中闺仰则。内殿扬英。爰历岁年。实资毗赞。昭融茂质如率履之无违。淑慎芳声、本含章之有耀。兹以册印、封尔为宣妃。尔其懿规益懋、承景福于方来。令闻弥彰迓鸿庥于勿替。

【密嫔、勤嫔】

册文曰:朕惟六宫赞化、爰资妇职之修。四德宜庥、实衍天潢之庆。式稽彝典。用贲徽章。咨尔王氏。早备令仪。久娴内则。贤明之性、虽在小而必详。渊懿之衷、每经时而加谧。兹册封尔为密嫔。尔其益宣礼教、襄壸政而树芳型。蔚为女宗、佩恩纶而膺景福。

册文曰:朕惟王化始于宫庭、壸仪是式。妇德彰于珩佩、礼秩斯崇。锡以纶言。褒兹嫔则。咨尔陈氏。夙著芳型。久襄内治。恪恭奉职、殚夙夜以不遑。祗慎居心、岁年而匪懈。兹册封尔为勤嫔。尔其弥昭懿范、庆遥衍夫金枝。益懋成劳、恩长承于玉戺。

这两位,乾隆朝被尊为皇祖顺懿密太妃、纯裕勤太妃,也都有册文。

【成妃、定嫔】

册文曰:朕惟壸仪首重夫柔嘉、女宗著范。内治更资夫祗慎、典册成休。既协度于珩璜。用增辉于褕翟。咨尔达甲氏。恪勤奉职。温惠宅衷。慎简宫闱。久更岁序。夙兴夜寐、怀报履之小心。守约思冲、备持盈之懿德。兹以册印、封尔为成妃。尔其弥崇谦抑、荷福履之永绥。式佩纶言、合邦家而衍庆。

册文曰:朕惟典司宫教、率九御以承休。协赞坤仪、应四星而作辅。祗膺彝典。载锡恩纶。咨尔瓦刘哈氏。久简宫闱。动循礼法。备令仪之淑慎、彰厥有常。禀懿德之静专、协于克一。兹册封尔为定嫔。尔其徽音益懋、积余庆于家邦。誉命惟新、荷殊荣于简册。

9. 雍正皇帝册封孝敬宪皇后的册文的准确翻译。

祝:
懿旨:太后或皇后的诏令。
风化:指风俗。
坤仪:天下女性的表率。
懿范:多指女子美好的风范气度。
徽音:美好的声誉。
逮下:部下、下级。
承光:承继、光大。
宸极:帝王宫殿。
壸教:宫内的风气教化。
原:推测、探究。
恒资:天资。
咨:叹词,啧。
祥钟华胄:富贵吉祥的贵族大家之后,祥是吉祥,钟是钟鸣鼎食。
秀毓名门:名门望族培育的闺秀淑媛。
秉心:内心。
表度:外表风度。
四教:指文、行、忠、信四种品德风范。
聿:句首助词。
福履之成:福禄成享,即享受福禄之意。
译文:值雍正元年,皇帝告谕礼部:我奉皇太后的诏令:风俗的根本一定要有贤内助相辅佐,人间伦理的根本首先要看重(皇后)为天下女性做表率的品格风范,这是天地定位之本、帝王的正常规律,我的正妃那拉氏品行高尚、久负美名,她孝敬长辈就像子女承欢膝下一样,恩惠慈爱彰显于属下。应该承继皇后之位、显名中宫。你们要立她为皇后,以彰显宫中以品德为先的风气,我这是遵循太后的旨意,王妃晋升皇后要举行隆重的典礼,具体程序你礼部要根据以前的范例一、拟好报给我。
册文说:我曾探究过天地间的道理,地厚方显天高(意为一个成功的男人必有贤内助,原文要准确地翻译太罗嗦),你能融洽化解家国之事,足以显示你天资聪颖,可以掌管内宫之责,既然你应上天的祥瑞要给我做配偶,那就应该正名号以显示尊贵。好一个正妃那拉氏,你出生于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是名门所培养的淑媛闺秀,内心温柔贤惠,外表柔和秀丽,智仁圣义忠和六种美德你都具备,美好的淑女品德早已昭行天下,在宫中文行忠信的四种美德风范更是广为传颂,应该母仪天下。我奉皇太后的慈命,填写宝册立你为皇后。你要继续在太后面前承欢孝敬,务必尽心诚意;对待下属要以仁慈为本,应克勤克俭,还要竭尽所能供奉祭拜天地祖先,以待乐享福禄,要经常告诫劝慰我,以襄赞和平之治,你要尊敬地执行。

10. 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有哪些

大概要属汉文帝刘恒了;其他的还有康熙、乾隆了。
如:刘恒的母亲薄氏本是南方的吴国人,少时有一位叫许负的看相人曾说过她是大贵之命;刘恒登基为帝后,薄氏卧病三年,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原文: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对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康熙:《康熙起居注》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州岛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万机稍暇,则修温清之仪;千里时巡,恒驰络绎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于平日,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这正是康熙孝道的真实写照。他每日“亲诣太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问起居”,“晨昏敬睹慈颜豫”。外出时也多次遣使问候。
乾隆:有一次太后(前熹贵妃)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大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

至于瞬这个故事真实性就有待考证了,虽然他没有称皇帝;
《二十四孝》之首“孝感动天”的故事:虞舜,上古五帝之一,性至孝。他的父亲瞽叟不辨是非,继母言语荒谬,继母所生的弟弟骄慢成性,一家人都容不下舜,时谋陷害。他处在这种家庭之中,却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舜十几岁时就被赶出了家门,他独自一人来到历山耕种,虽然自己历尽困苦艰难,仍旧将他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和财帛接济父母和其他贫困的人。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他到了哪里,都善待他人,人们都愿意追随他,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瞽叟及其继母与弟弟,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得以免祸;让舜掘井时,却从上面下土填井,舜掘地道走脱。事后舜毫不记恨,仍对其一如既往。帝尧选贤任能,听说舜的孝行,后来禅位于他。舜继位后,以德化民,他的父母弟弟也都得到感化。

阅读全文

与册孝敬皇帝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宁市体检需要多少钱 浏览:653
中老年人适合喝什么奶粉 浏览:461
老人家逝去点写 浏览:774
什么股票适合养老金 浏览:485
扒在长寿花叶子上的虫子是什么 浏览:501
为什么父母打了孩子还哭 浏览:553
张家界养老保险基数 浏览:936
英雄联盟账号是父母的话怎么解除 浏览:118
南宁合适老人家餐厅 浏览:603
敬老院表演的感想作文 浏览:807
华为阿里哪个入职体检严格 浏览:200
62岁的老人称什么 浏览:612
祝老人家80大寿怎么说 浏览:199
养生壶里煮什么降三高 浏览:144
帕金森跟老年痴呆有什么区别 浏览:932
孝敬长辈表格 浏览:596
心中有父母的人会得到什么 浏览:201
做数独能预防老年痴呆 浏览:2
企业员工退休后是否还有社保 浏览:467
兵员预征通过什么时候体检 浏览: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