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孝顺孝敬 > 你的家乡重阳节的风俗

你的家乡重阳节的风俗

发布时间:2021-01-03 08:57:16

㈠ 家乡过重阳节的风俗和重阳节的传说所讲的有什么不同

在家乡过重阳节时,一般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节的传说来自登高寻九节菖蒲,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㈡ 重阳节的诗句 古诗

1、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2、采桑子·九日

清代: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译文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3、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译文

今天云彩飘飘,景色迥然,流水更绿,青山更明亮。

我手携一壶流霞酒,采撷一朵黄菊花,欣赏这菊花凌霜不凋的品行。

这里山石偏僻,松树古远,快乐的管弦乐随风飘洒。

酒杯当明镜照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4、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代: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译文

秋天的天空无云清爽,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披上粗衣,饮着没过滤的酒,每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带来习习秋凉。

黄昏时刻的院落,给人悲凉的感觉,酒醒过后往事浮现出来使愁肠更愁。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蟋蟀发出的长而尖的叫声,还有漫长的漏声,感觉时光过的太慢了。

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代: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㈢ 在你们家乡在重阳节有些什么风俗

吃重阳糕,这是一种习俗,就好比我们春节一样,南方人吃粽子,而北方包饺子。这个活动也是重阳节的重点。

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了什么的风俗习惯

九月九日是来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自有登高的习俗。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㈤ 你们家乡过重阳节的风俗和文中所讲的有什么不同吗

重阳节一般会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回等。九九重阳答,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
登高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了重阳登高,你的家乡重阳有哪些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了重阳登高,我的家乡在四川,重阳除了登高还有许多其他习俗。

在四川的南溪县,重阳节更有特别的意义,读书人在重阳节这天,到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

重阳节在我的家乡四川,除了登高望远以外,也是现在的敬老节,取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之意,也是倡导我们尊老、敬老、爱老,除了这些也有一些地方特色的风俗,和你们那里的一样吗?欢迎大家来吐槽!

㈦ 中国传统节日经常成为古代人吟咏的题材,王维回想家乡重阳节习俗时感叹:填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描写什么等传统习俗来表现什么节日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描写 登高望远 插茱萸等传统习俗来表现 重阳节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

㈨ 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 )这句诗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9)你的家乡重阳节的风俗扩展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㈩ 你们家乡是怎么过重阳节的

我的家乡过重阳节并没有很多的活动,只是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或者窗户上插茱萸,以驱除灾害,祈祷平安。

我家是比较偏南方的,我们这里对于重阳节的过法并没有很隆重,而是比较简单的,它不像中秋节那样有代表性的食物,我们这边人没有吃过重阳糕。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会去摘或者买点茱萸回来,有些人家会提前种茱萸的,没有种的就只能买了。茱萸是插在大门上或者窗户上的,据说茱萸这种植物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可以驱赶一些不吉利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了。

阅读全文

与你的家乡重阳节的风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80岁瘫痪老人政府有补贴吗 浏览:522
冬至在养生方面注意什么 浏览:968
离婚后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 浏览:395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待遇节假日奖金 浏览:823
孝文帝孝顺的故事 浏览:188
养老院意见箱内容怎么填 浏览:304
60岁老人话多固执自私怎么了 浏览:522
重阳节登高必须带老人登高吗 浏览:518
父母做什么生意很高大上 浏览:894
社区活动养老院 浏览:206
老人过世供品都有什么 浏览:734
武志红孝顺父亲 浏览:617
当兵体检过后没有通知是什么情况 浏览:540
帮老人代办银行卡需要什么 浏览:137
体检建议追查什么意思 浏览:998
老年人爱咬人是怎么回事 浏览:100
阆中市养老保险处 浏览:853
退休工人长不长工资吗 浏览:797
长寿少吃什么东西 浏览:204
不能动老人养老院价格每月多少 浏览: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