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农村工亡父母退休金只有200块钱有供养资金吗
工亡是所有人不希望看到的字眼,但是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工亡“供养亲属抚恤金”这部分,很多朋友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为此特别推出本文,供所有朋友参考学习。
一、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概念
供养亲属抚恤金是指,职工因工死亡的、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以及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该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的维持基本生活等费用的补偿。职工因工死亡,使得由其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丧失了生活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系,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工伤事故,因此其直系亲属应当受到赔偿。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具体计算标准为:
①配偶每月可获得职工本人工资的40%,其条件是配偶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工伤死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其计算公式为: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工伤死亡职工本人工资(元/月)×40%
例如:赵某某为某石油化工厂职工,长期在化工一线工作,因油罐发生爆炸遭遇不幸,他的妻子王某在他出事前不久遭遇车祸,造成双腿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虽然年龄不足55周岁,但仍有资格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赵某某生前为化工厂技师,工资为2000元/月。这样,王某可获得供养亲属抚恤金为:
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2000元/月×40%=800元/月
②其他亲属每人每月可获得职工本人工资的30%。
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其他亲属,具体指的是该职工的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其他亲属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条件是:(1)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工伤死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工伤死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工伤死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工伤死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其计算公式为: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工伤死亡职工本人工资(元/月)×30%
例如:王某某为某重型机械厂职工,在一次工伤事故中遭遇不幸,剩下妻子李某一个人带着14岁的儿子,此时妻子年龄为40岁,并且有工作,家中还有老父亲,年迈体衰已丧失劳动能力,王某某有一个弟弟30岁,有固定职业,与王某某共同供养父亲。按照规定,李某无资格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儿子未满十八周岁,可以申请,虽然老父亲已丧失劳动能力,但王某某有弟弟满十八周岁,且有扶养能力,因此也不具有申请资格。这样,王某某的亲属中只有儿子一个可获得供养亲属抚恤金,王某某生前的工资为1000元/月,其儿子所可得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为:
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1000元/月×30%=300元/月
③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也就是说,如果工伤死亡职工的配偶为孤寡老人,则其每月可获得的供养亲属抚恤金为职工工资的50%。
其计算公式为: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工伤死亡职工本人工资×50%
例如:牛某某为某建筑公司的老职工,在一次工伤事故中死亡,其膝下无子女,也无兄弟姐妹,老伴已满55周岁,完全靠牛某某的收入维持生活,牛某某死后,老伴成了孤寡老人,牛某某生前的工资为800元/月,按照规定,她每月可以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为:
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800元/月×50%=400元/月
④如果工伤死亡职工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为孤寡老人,或者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等为孤儿,则他们每人每月可获得的供养亲属抚恤金为职工工资的40%。
其计算公式为: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工伤死亡职工本人工资×40%
例如:林某某为某钢铁厂职工,在一次工伤事故中遭遇不幸,家中有一老母亲,已有70岁,林某某已离异,无子女,且无兄弟姐妹,其老母亦无兄弟姐妹,这样老母成了孤寡老人,林某某生前的工资为1200元/月。这样,老母每月可获得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为:
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1200元/月×40%=480元/月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工伤死亡职工有多个亲属皆有资格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则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例如:姚某某为某化工厂职工,在一次工伤事故中不幸死亡,其亲属中有资格获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有:妻子、儿子、妹妹、弟弟,按照法定的计算标准,上述亲属每月可获得的抚恤金之和为姚某某工资×130%,这就超过了姚某某的工资,这样,上述亲属每月总共可获的抚恤金只能相当于姚某某的工资,多出的部分不予计算。
供养亲属抚恤金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因此,如果供养亲属抚恤金被进行了调整,其计算就应适用调整后的标准。
对于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支付标准,《工伤保险条例》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在3人(含)以内,按规定的比例分别计算每人的供养亲属抚恤金,一般在没有孤寡老人或者孤儿的情况下,也不会存在争议。
对于这种工亡职工有多名符合条件供养亲属的情况,如果每名供养亲属抚恤金按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的规定比例计算下来,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就超过了工亡职工生前工资总额,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因此,各供养亲属对谁该多拿谁该少拿就会产生争议,对此,《工伤保险条例》及其相关配套规章对供养亲属抚恤金总额超过100%的情形,并没有明确的计算规定。如果各供养亲属不能协商解决该问题,仲裁机构如何让工亡职工的亲属在已经失去亲人的同时,尽量避免内部再产生矛盾,公平合理地分配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先按各供养亲属应享受抚恤金的规定比例之和计算平均比例,再按工亡职工生前月工资总额和各供养亲属应享受的相应比例计算其应享受的抚恤金。
例如:
工亡职工生前月工资总额为5000元,4名供养人员的抚恤金比例分别为40%、30%、30%、30%,则规定比例之和为130%。则4名供养亲属的抚恤金分别为:
1. 5000×40%×(100%÷130%)=1538元
2. 5000×30%×(100%÷130%)=1154元
这样分配,4名供养亲属每人每月的抚恤金之和为5000元,没有高于工亡职工生前的工资总额。
三、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计算时限
在我国目前的劳动保障领域没有专门出台计算工亡时限的法律法规,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80预期寿命)。例如:
1.甲10周岁,他父亲或母亲一方因工死亡,月平工资为2000元/月,他能得到其父或母工亡供养亲属抚恤金为2000元/月×30%×12个月×8年=57600元
2.若甲50周岁,无劳动能力,其丈夫工亡,她能得到的供养亲属抚恤金年限实际为20年,
3.若甲65周岁,无劳动能力,其丈夫死亡她能得到的供养亲属抚恤金年限实际为15年
4.若若甲76周岁,无劳动能力,其丈夫死亡她能得到的供养亲属抚恤金年限实际为5年
四、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规定
1.《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2.《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第四条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就业或参军的; (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五)死亡的。
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人社部通知:2021年度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3834元×20=876680元
《关于2021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核定基数的通知》(人社险中心函[2021]3号),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34元。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职工因工死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因此,2021年度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3834元×20=876680元,此待遇标准全国统一,比2020年度待遇标准增长29500元。
Ⅱ 你理想中的退休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理想中的退休生活大概就是唱唱歌,种种花,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找几个好姐妹跳跳舞,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旅游放空,就和五哈节目里船上的那些阿姨一样,不要有伴侣和孩子的打扰,退休工资够花就够了。可能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会被年轻一辈的人说是审美和行动奇怪的退休大妈,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自己快乐就完事儿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Ⅲ 每月养老金不到1000元的老人,当初是怎么缴纳养老保险的
在我们单位前些年办退休的人员中,就好多个朋友在办退休时,养老保险金不上1000块的状况。因为我们单位归属于化工厂,而且还是国企的化工厂,不过社会养老保险的交费都是根据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的60%做为缴存基数,因此交费依据是非常低。在我们单位工作职工,在2015年以前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办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岗位的评定,但是这种评定到2015年就全方位完毕,2015年以后不会再申请办理特种作业人员岗位评定。

好在我亲妹妹退休之后骂大家公司对退休职工有重新聘用规章制度,因此我亲妹妹也没离开岗位,在2019年办退休,恰好合乎在2020年调节养老金标准,2020年我妹妹的养老金调整增强了90元,2021年调节提升85元,这样我妹妹的养老保险金在2020年到1070元,2021年达到1155元,2022年有希望超出1200元以下。
总的来说,退休之后养老保险金不上1000块的人,从前的养老服务保险缴费基数基本都是依照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的60%交纳的,并且缴费年限一般都不会超出15年及以上。主要包括到人群大多数都是自由职业者,或者企业当中的缴存基数非常低,缴费年限短一些工作的人员。
Ⅳ 父母该不该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
该不该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我的答案是:可以告诉孩子。但同时要看到这个问题的背后:如何让孩子正确地对待金钱?要拿捏好度,避免因噎废食和过犹不及。太过富养,孩子容易骄奢;太过穷养,又会影响孩子的格局,我的建议如下:
1、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工资来之不易。可以带着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你是如何辛苦地赚每一块钱的。孩子亲身体验到父母赚钱养家的辛苦和不易,就自然而然地珍惜每一块钱。记得我小时候,父亲为了省几块钱,拉着板车走了十几里路去外乡拉煤,这个场景我亲身经历,直到现在都印象深刻,基本不会乱花钱。
2、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财务管理,培养责任感。比如我们家里的钱,包括每个月用于衣、食、住、行的费用,给老人的养老费,给朋友的结婚生子费用,给亲戚的孩子们买生日礼物的费用,捐给山区孩子的善款等等都会让孩子知道。孩子在了解家庭财务支出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懂得了关爱亲人,懂得了礼尚往来,懂得了力所能及地做公益,回馈 社会 。
3、每月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由他自由支配,培养孩子理财的能力。这方面,父母要注意引导,引导他正确地分配钱的去处,比如一个月给100元钱,用于储蓄、用于买玩具零食、用于社交等等各多少钱。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长,要允许孩子在花钱上犯错误。比如我的一个朋友,让孩子自己拿钱买东西,别人花5块钱买到的东西,她花了20元。但朋友没有批评她,20元能买到快乐是非常好的事。只是在孩子知道了别人的价格后感到难过后,她才告诉孩子,买东西可以“货比三家”。
4、引导、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钱是一个工具,它能买来很多东西,满足我们的需求和欲望。但也有很多东西是它买不到的,比如 健康 、亲情、爱情等等。让孩子能以自然、客观、流动的态度看待金钱,既不会轻视钱财为粪土,也不会时时处处为钱所役。这方面,家长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作者:
吴志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中国文化心理学系系主任
张晓平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武汉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专业研究生、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中国文化心理学系学员
父母的经济收入是否告诉孩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执已见,争论不休,至今为止,尚无一边倒的结论和认可。
我先讲两段故事:
一个是我父母亲。二老在世时都有退休工资,退休后的工资都是自己保管、自行支配。我们兄弟姐妹六个虽然条件各异,有好有差,经济上有时也捉襟见肘,甚至等米下锅,但从来不过问父母的收入和积蓄,也不打听资金使用方法、方向。二老均有高度的隐私权、拥有权和自主权,活的很自由、很开心。
父亲先走,剩下母亲一个人,我们兄弟姐妹仍然坚守尊重老人自主权力,谁也不打听,谁也不打主意。相反,母亲生了一场病后,我们儿女主动凑钱给老人护理费,这样一直坚持到母亲去世。
母亲的老年享受到儿女孝心很开心,逢人都显摆,感觉腰板硬朗,心情很安然,生活很规律、很欣慰。没有因为自己手中有钱而惴惴不安,没有为自己的养老钱被儿女瓜分,老无所依而担心受怕。始终享受着我的资金我作主、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经济绝对独立的权利。
这样的状况一直维持到母亲寿终正寝,带着自主、自信、自尊的微笑离开了我们。
一个是我自己。我和老伴都退休了,退休金由老伴保管,怎么支配互相商量。女儿出嫁十多年,无论她经济上难与不难,从来不打听我们有无积蓄,从来不管我们经济使用、开支情况。
女儿既聪明又孝顺,因为她知道:
一是要尊重我们的自主权,确保我们安心度过晚年。
二是明白我和老伴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不会乱花钱,所以,怎样花钱从不过问和干涉。
三是她是独生子女,既便现在不告诉他收入情况,只是代她积累和保管而已,早晚都会一分不留的全部交给她。
四是她真要急需用钱时,只要开口,我们会倾力相助的。
反过来,女儿、女婿一再叮嘱我们,该吃吃,该喝喝,该穿穿,该游游,该玩玩,不要心疼钱,不要考虑她们,她们会努力,会让我们放心。
逢新年有礼,逢我和老伴生日她们有礼。平时,稀里糊涂的接快递哥电话,稀里糊涂的把快递拿回家,总是突然“袭击”,我们想要的、没有想到的会意外的回到家,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女儿是父母小棉袄”的无限温馨。
其实,假设她像有些孩子,一门心思打听父母收入,或者是动歪脑筋啃老,就我这脾气和个性,肯定会严肃拒绝和坚决制止的。
我的道理很简单:
把孩子养到而立之年,孩子必须要有而立之志,而立之为和而立之能。自己不努力,始终盯着父母的口袋,一是太无能,二是太自私,三是太不孝顺。这是做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
父母能帮自然会帮,他们见亲生儿女受苦受穷,会比儿女本人还着急,还操心,孩子不出声,老人也会义无反顾的慷慨解囊。
而儿女迫不及待的打着要知情权的理由,窥探老人的收入是极不道德的,如果后面还有釜底抽薪的想法和做法,更是不孝不敬,不仁不义。
说穿了这是一个道德品质问题。
按常理:
老人老了得靠孩子们养老,这是代代相传的生存链,是天经地义。
老人老了能自给自足,不给孩子找添麻烦,是在为孩子减轻负担,孩子应该深感庆幸才是。
老人老了还能腾出手来帮孩子一把,是孩子的福气,应该具备感恩之心。
老人老了,挖空心思掏空老人腰包,全心全意为自己。老而被剥,老无所孝,老无所依,真让人心寒齿冷。
最后说一句难听的实话:
老人的收入是老人的养老保证金,告诉给你,只当耳边风;不告诉你,不打听、不指望、不生气。即便资金有盈余,只当老人帮孩子代管,不要过问,不要巧取,不要豪夺。
这笔定期存款无论多少,早晚会交到儿女手中的。
让老人家中有粮、袋中有钱,安度晚年,心中不慌, 健康 长寿是做晚辈最大的尽心和尽孝。
父母该不该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很多家长一般不会告诉。他们认为,如果自己的收入过高,告诉孩子,会让孩子从小不思进取,认为家里有的是钱。有的认为不告诉孩子,是觉得自己的收入太低,怕孩子与别人家的父母的收入作比较,而影响自己的形象。
其实我觉得应该告诉孩子,原因有真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很辛苦。比如说,我曾经问过我的儿子:“妈妈挣钱容易吗?”
我儿子说:“不容易。”
“为什么你觉得妈妈挣钱不容易?”
“因为你的嗓音沙哑了,都还要坚持给同学们上课,好辛苦哦。”
由于我儿子知道我们挣钱也不容易,所以说他一般还是比较节俭的。
第二,告诉孩子,要学会节俭。不管家里有钱没钱,节俭都是一种美德。不能手里有多少钱就用多少钱,要学会有计划的开支,要学会储蓄。如果我们不存钱,到时我们需要钱的时候到哪个地方去弄呢?
第三,让孩子对家里的开支有一点点印象。比如说有一个周末,我叫儿子自己去买菜。我问儿子,你觉得应该要多少钱能把今天的菜买回来?儿子说20元。那好,我就给了他20元钱。结果他就只买了半边卤鸭子和一点点肉。(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问儿子,今天有水果吗?今天有蔬菜吗?你今天买的这点菜够我们吃两餐吗?儿子使劲的摇头。
通过这件事,儿子知道我们一家一天的开支远远不了20元钱。
第四,告诉孩子不要盲目攀比。尤其是我们是工薪阶层,收入本身有限。别人家有的,我们家没有,不要看见别人家有什么,就一定要自己就应该有什么。所以从小儿子一般都不会乱要东西,什么零食玩具都是我们主动买给他的。
所以说,告诉孩子父母的收入,并给他传授正确的消费观对孩子还是非常有用。
我是睿心妈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专注于分享 育儿 心得与经验,希望你能喜欢我的分享。
父母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做为子女更不应该时刻想着父母手中的钱财,甚至忘图据为己有供自己享受。父母把子女扶养成人己经完成了把孩子养大的任务,剩下的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财富,才能做有利于 社会 发展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人没有压力轻飘飘,在生活上年轻人有点压力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创业。一味着指忘父母的帮助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朝好的方向转变,只能是助长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最终惰落为腐败份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现在 社会 上出现年轻人不出去工作,坐吃父母祖产的不在少数,追其原因主要是父母溺爱的结果,他们从小过着穿名牌,吃洋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寄生虫式的生活,小活不肯做,大活又做不来总是认为自己是当大老板的料,只是手中没有资本金而已。
在这些人当中有些是忘图鼓动父母卖掉房产做为自己的启动资金来完成自己当老板的梦想。其实这种子女就是来坑爹的,用不了半年就会赔个毛干爪净。商场如战场这种人我见多了,以前我工作的物业单位是出租写字楼的,里面都是红桥市场老板,他们来的时候凌云壮志半年下来,欠下房租就跑路了的不在少数。
讲了这么多无非是一个目的,家长把孩子养大成人,就完成了任务。自己的收入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告诉子女,捂好自己的钱带子不要让自己的养老金被子女败掉,到时候自己有个大情小事,都拿不出钱来圆场!
父母应该把自己的收入告知孩子,毕竟孩子是家庭成员之一,有知情权是孩子应得的权利。但是让孩子清楚父母的收入后,怎样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就必须要慎重了,否则,孩子真的会不把父母辛苦挣的钱当回事,随意乱花,甚至花父母钱也不知道感恩呢。下面我谈谈怎样合理地告知并进行教育和引导孩子。
第一,工薪阶层父母在发工资后告知孩子。 一般来说,工薪阶层家庭都会有自己家庭理财计划,发工资后家长可以把孩子叫到身边,专门就当月拿到手的工资进行理财计划安排与孩子进行交流。当孩子清楚父母收入都用于哪些理财与开支项目后,对怎样过日子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家长不与孩子谈收入以及家庭理财与开支等事宜,又无给孩子零花钱的习惯,孩子从小就对会挣钱与理财没有概念,自然对合理花钱消费也没有概念。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后再告知孩子相对合理,因为孩子对数有了概念,课本知识中也学到钱的相关知识。
第二,做生意的父母就收入告知孩子的方式。 相对来讲,做生意的父母由于收入不可能像工薪阶层的父母那样,有一个相对的确数,就得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与孩子一起来做分析了。当父母和孩子谈收入话题时,恰好是对孩子进行财商的培养呢。比如让孩子知道何为公司经营中的流动资金、负债、用于家庭可支配的资金、家庭固定理财资金等。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父母每天都在生意中都会有不少收入,自己可以随意去花,反正花的也不多。因此,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清楚公司经营部分的资金和家庭理财开支是两块内容。
第三,不管是工薪阶层还是做生意的父母,都要就收入给孩子明确一个态度。 这个态度就是父母挣的钱除给孩子的零花钱外,其余所有的钱都不属于孩子。否则,孩子就会误以为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钱,很容易不知道珍惜,胡乱消费。事实上,在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中,恰就是父母辛苦操劳一辈子,将来都要把钱与物留给儿女。很多不明事理的父母就是用这种观念害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啃老族。因此,现代父母应该更新观念,让孩子知道将来成人后,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而不是靠继承去享受。即便父母有让孩子继承的意愿,也得先培养孩子自食其立和持家理财的能力,根据孩子的表现,适当给予经济支持,而不应该孩子一要就全数给。
总之,告诉孩子自己的收入,并不是一件小事,需要父母慎重考虑,合理告知,并适当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花钱应节约。
我爸妈从来不告诉我,我一直以为家里很穷,上了大学买衣服都只买淘宝几十块钱的,后来有一天我妈来看我,看我穿的一身地摊货看不下去了,于是拉着我去商场买了一身衣服,说咱们家没那么穷………
答:视孩子品格而言。
1、优秀孩子,只关心父母的 健康 ,不问父母收入,更不要父母丝毫。
2、孩子经常叮咛我们:“爸爸妈妈尽管吃好、用好、生活精致、身心 健康 ,孩子们永远是父母的坚强后盾,有孩子在,请爸妈做月光族。”
3、对于啃老族,父母必须留一手。
4、 历史 的经验值得注意,周边有许多老人因全盘托出,最终后悔莫及。
我觉得应该因家庭而议。我们老俩口都有退休金,我们又种了二十五亩地,我从零三年退休到现在,老伴从一二年退休到现在,儿子两口子从来没问过我们每月工资多少,都是我拿着钱工资卡自己分配,儿媳经常给我俩买各种穿戴,我们的穿戴基本都她包,儿子只管往家买吃的,变着花样买各种好吃的,有时我说买多了吃不了,他说你舍不得吃。我说你知道我们开多少工资吗!他说我也不会用你们的钱,不需要知道,只是你们喜欢啥就买啥,你留那么多钱干嘛。因为我身体不好把密码写在纸上,告诉他放在哪里,他说妈你想太多了,你身体没大碍的,只要你开开心心的玩,快快乐乐的什么事也没有。听了这样的话你心里能不甜吗!这不是用钱换来的幸福,而是媳孝孙贤的快乐!
大宝的同学来我们家玩,每次回去都会问大宝索要一个玩具,前两次大宝都爽快的给了他同学玩具,后来,他同学的妹妹也过来,因为第一次大宝给了他同学和妹妹一人一个玩具,他妹妹第二次来,她走的时候又开始问大宝要玩具。
而这次她妹妹想要的是大宝最喜欢的超级飞侠的套装玩具,大宝把他摆在了书架最显眼的地方,当他同学妹妹提出要这个玩具时,大宝态度很明确的说:“不行,这个是我妈妈给我买的,你让你妈妈买吧。”可是他妹妹却一直不肯走,她爷爷就在外面一直等着,最后还是哭着回去的。
记得有次大宝在小卖部买吃的,这个同学很想买然后跟大宝说:“我爸爸说我家没钱。”然后大宝买了吃的就分了一半给他。
然后回来大宝就问我:“某某同学说他爸说的他家没钱,我家有钱吗?”
我认真的看着大宝说:“你读书,买书,买吃的,买玩具的钱咱家有,你不要太担心家里没钱了,不过我们买东西也是要有计划,并且节约一点。还记得以前爸爸妈妈带你去爸爸公司参加年会吗?那就是爸爸工作赚钱的地方。”
大宝点点头,说记得记得。
我接着和大宝说:“你有想要的东西,要和妈妈说,只要是合理的,在我们家经济承受范围内,我们可以有计划的买,但是妈妈绝不允许你伸手去问别人要吃的,要玩具,这样子是很没礼貌的,要是让妈妈知道了会有惩罚的,想要的东西我们要自己努力买,而不是只想伸手去问别人要。”
我认为父母是可以把家里的收入情况告诉孩子的,但是要注意说的方式,而不是只告诉孩子一句,我家里没钱。
这样子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就容易陷入钱的匮乏中,每天都活在没钱的担心中,可能很多孩子会像大宝的同学一样,既然家里没钱,就会想办法去问别人要,这些习惯都是很不好的。
尤其是当孩子主动问家里有没有钱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和孩子说,用他听的懂语言去说,他才能理解。
即使家里没什么钱,也可以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并且要和孩子说,没钱只是暂时的,以后努力学习可以自己赚钱的,不要让孩子每天都担心着家里没钱,而不能好好学习。
还有那些本来家境还可以,骗孩子说没钱的,可能父母想让孩子节约,但是如果方式不对,孩子也容易陷入钱匮乏中去,所以最重要的和孩子说的方式,并且告诉孩子要养成节约,并有计划用钱的好习惯。
说不好,小时候家里做生意,有时候有亏损,家里的事我也都关心都知道,小小年纪就很忧愁,我爸妈都没我愁的狠,挺累。而我弟就不一样了,再怎么跟他说挣钱不容易,他也不拿钱当回事,不知道心疼。
Ⅳ 辽宁锦州中人退休金补发确切时间
辽宁省锦州市自2021年起,对于2021年退休的人员,其补发的工资已在当年12月到位。今年6月退休的我妹妹,其补发工资也已于近期到账。退休金的多少与工作年限密切相关,工作时间越长,所获得的退休金也越多。
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这一政策实施至今已有近十年。根据相关规定,到2024年10月1日,即这十年过渡期结束之时,退休金将按照每年10%的幅度进行调整,这被称作过渡养老金。此调整旨在逐步缩小退休人员与在职职工之间收入差距,确保社会公平。
过渡养老金的具体计算方法较为复杂。首先,根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确定其基础养老金。然后,按照每年10%的比例递增,逐步过渡到新的养老金计算方式。这一过渡机制不仅体现了公平原则,也考虑到了个人的长期贡献。
对于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人员而言,了解这一政策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人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退休生活的质量。因此,建议相关单位及时公布具体政策细节,以便广大退休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并合理规划未来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过渡养老金的调整是一个渐进过程,旨在平稳过渡,减少社会矛盾。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早年退休的人员,政策也设有相应的调整机制,确保他们的权益不受损害。
总体而言,过渡养老金的实施体现了政府对退休人员的关怀,也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