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退休保障 > 两块退休金的比例

两块退休金的比例

发布时间:2020-12-21 21:24:30

养老金与工资的比例

以五复险一金为例:
养老保险:单位每制个月为你缴纳工资基数的21%,你自己缴纳工资基数的8%;
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3~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
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工伤保险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围来确定它的工伤费率,在0.5%~2%之间;
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1%,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各地情况不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但原则上最高缴费额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0%)

㈡ 养老金比例是怎么算出来的

计发办法改革后养老金如何计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计发办法改革,是采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方式来设计的。
关于“新人” 标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实施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 计算方式: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退休后将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基数的高低、退休时间的早晚直接挂钩。他们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关于“中人” 标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实施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中人”。 计算方式:由于他们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过渡办法。在过渡期实行特殊的过渡政策,按照新计发办法,养老金减少的不减发,增加的逐步增加,保证他们的待遇水平能有所提高。
关于“老人” 标准:2006年1月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参保人员。 计算方式:他们仍然按照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随基本养老金调整而增加养老保险待遇。

我不知道您的 具体情况 假设您是新人

做个假设的算法告诉你 交的多 拿的多 以个体交纳为例
假设去年您当地月缴费基数为 1000 元 您个人缴费 应该缴纳 200元每月 也就是 2400元每年
这些钱有 960元进入您的 个人帐户
假设每年全部交纳这些(实际不可能,基数每年会上调)再假设您交纳 20后到了退休年龄
那么您的个人帐户里 有 960乘20 19200元 那么您的个人帐户养老金是 19200/139=138元每月
而上年基数为 1000每月 那您的 基础养老金为 1000*20%=200元
您月养老金为 200+138=338元
看这是不是很少啊
其实上面全部是用1000月每月的基数算的
现在一般地区都2000到3000每月的基数了 而且20年后大概到几万元每月了
所以就是大个比方 告诉您算法 而且就是交的多拿的多 交的长拿的多。

㈢ 养老金和工资的百分比是多少

养老金不按退休前工资的百分比计算,计算办法如下: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是指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指根据参保人员退休时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不是指某个退休人员实际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月数(因为在退休时无法预计),而是根据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测算出来的一个假定的指标。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余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

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中人”。由于他们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发放办法按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具体制定的办法执行。

以四川省为例: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缴费年限×1.3%(计算系数)。

㈣ 公务员现在已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金的比例是多少.应该怎样确定退休金

1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决定》,这次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
“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这个群体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三类人员参加改革
《决定》确定三类人员参加改革。分别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今天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作上述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
“纳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从而根本改变了制度模式,从单位保障变为社会保障。”这位负责人说。
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费
《决定》明确,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即“300%封顶、60%托底”。
“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实现制度之间的衔接。这是养老保障筹资机制的重大变革,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决定》规定,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
从国务院《决定》附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可以看出: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这是对退休养老待遇确定机制的重大改革,由原来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发退休费,改为主要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贡献。这样规定,也是与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相一致的,更加公平,也更富有激励性,有利于引导单位为每个职工、每个在职职工为自己将来养老保障依法履行缴费义务。
中人能多一份过渡性养老金
根据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对于“改革前后待遇的衔接政策”的解释,总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对他们“逐步过渡”的政策,主要是两条: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随着“中人”逐渐退休、“新人”越来越多,过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渐居于主体地位,体现了平稳过渡的改革方针。
《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人员流动时可转移个人账户
《决定》明确,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
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决定》要求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工作人员退休时,依据其职业年金积累情况和相关约定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这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优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结构。”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

㈤ 公务员退休工资比例

公务员退来休收入计算公式如下:源
公务员退休收入=(退休前工资+岗位津贴)×X%+各地方退休福利待遇+住房补贴。
其中X%的规定是:
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
年限满30-35年的,按85%计发
年限满20-30年的,按80%计发
年限满10-20年的,按70%计发
年限在10年以下的,按50%计发

㈥ 养老金的个人账户比例是多少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如何计算

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工专资属+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养老保险是按缴费基数的20%缴纳的,其中缴费基数的12%划入统筹账户,缴费基数的8%列入个人账户。

以后退休时计算养老金金额同样分二部分。一部分是从统筹账户中计算,就是基础养老金;另一部分从个人账户中计算,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企业按本企业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一般为8%)。

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由自己负担。

㈦ 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的比例是多少

如按 上面二楼的说法! 那现在政府给每个退休员工的养老金就是 基础性养老金+基本调节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度性养老金 而前两项的金额是固定,也就是本市的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第三项(个人帐户养老金)的多少是根据以前个人每个月交的养老金的总数的1/120来计算(也就是把总交额数除以120个月或10年) 第四项是政府来规定的,看来也不会有多少. --- 那综上所述 其实 "养老金的多少主要还是看个人帐户养老金交的数额咯".如退休工资想达到当时职工月平均工资,那个人帐户养老金的1/120就要达到当时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0%左右咯.
那以现在上海平均职工工资假定为3000来计算 70%就是2100左右 在乘以120=252000 那个人帐户养老金要达到这个数个人当时的退休工资才能达到3000 呵呵 有点复杂啊!!其实个人能不能拿到养老金都不一定呢!也就是退休后活的越长养老金累积拿的越多啊.再说共产党的政策是想变就变的真的到了我们退休的时候!天知道共产党还会出是么名堂不,世界环境是否还稳定是否还适合人类生存吗,呵呵天知道! 其实 我想到时物价肯定会上涨,就象30年前的10元钱可以当现在的1000元来用呀! 现在考虑那么多 或是否各算 是不是太早了呢? 是不是有点启人忧天呢?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是交的越少越好咯!
至于 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是都拿不到的,因为 这两项是给你退休前用的.

㈧ 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比例如何计算

(1)离休人员:
按本人离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或岗位工资和薪级内工资之和全额计容发。
(2)退休人员:
(1) 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3) 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㈨ 怎样计算退休工资发放比例

一、退休养老金待遇
对于退休养老金待遇,国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统一安排对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的调整。退休职工工资是职工的一个习惯提法,是在过去计划体制下,国家还没有建立新的保险制度,企业职工从参加工作开始,一直到退休和最后死亡,都是由企业负责包到底,包括他的养老待遇也是由企业发放,这样形成了“退休工资”这样一个叫法。 即使是同一个省,不一样的人群涨得退休工资也不同,小编在这里整理出上海的详细退休人员涨工资的标准以供大家参考。
(一)每人每月增加130元。
(二)按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元;月增加额不足30元的,补足到30元。
(三)按本人2014年12月份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生活费)为基数,每月增加4%(增加额尾数不足一角的,见分进角)。
(四)2014年12月31日前女年满60周岁及以上(1954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男年满65周岁及以上(1949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0元。其中:2014年当年内女年满60周岁(1954年出生),男年满65周岁(1949年出生),以及年满70周岁(1944年出生)、75周岁(1939年出生)、80周岁(1934年出生)的人员,可按照2013年年满60周岁(男年满65周岁)、70周岁、75周岁、80周岁人员已享受的标准(本通知实施前的标准)先进档,再增加。
( 五)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符合原劳动人事部劳人险〔1983〕3号文规定享受原工资100%退休费的老工人、两航起义人员、持有中国海员工会核准颁发起义船员证书的招商局驾船起义人员,按上述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后,每人每月再增加200元。

二、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公式: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阅读全文

与两块退休金的比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4050养老金补贴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533
老人应多吃什么食物好 浏览:822
十堰市老年大学管网 浏览:428
宝宝长寿花怎么养 浏览:113
养老保险打折 浏览:470
驾驶证自助体检一般在哪里 浏览:536
宜春老年大学有人说不要养老金 浏览:505
女60岁失地保险 浏览:55
长春市开养老院政策 浏览:792
四川绵阳万人养老院 浏览:654
慰问敬老院活动简介 浏览:831
养老金企业和个人 浏览:70
关于重阳节的口诀 浏览:519
用冰糖雪梨孝敬长辈们的作文 浏览:307
70岁以上还能买车吗 浏览:940
长寿花浇什么水能长成 浏览:653
2018退休金上涨到6000 浏览:190
厦门哪里有不体检的厂 浏览:679
佛山环市街道敬老院 浏览:559
女性的美容养生馆一般有哪些项目 浏览: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