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老保险的平均缴费指数,对养老金的这些影响看看你知道多少呢
依照社保法的相关规定,员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单位职工本人按比例分配交纳,在其中人单位为依照上一年度本单位职工的应发工资做为缴存基数,员工本人是依据自己实际收入做为交费。当自己实际收入小于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的60%时,只有依照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的60%来作缴存基数;当自己实际收入高过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收入的300%时,只有依照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的300%做为缴存基数,高于300%之上的那一部分不计算为缴存基数。
那样缴费指数有什么用途?缴费指数是检验自身缴存基数高低关键标示,缴费指数越大,缴存基数也越高,个人帐户资产也越高,与此同时日后的平均缴费指数也越高,平均缴费指数越大,平均缴费指数薪水也就越高,而平均缴费指数薪水测算养老退休金的重要指标,平均缴费指数薪水越大,养老退休金的计发数量也越高。
平均缴费指数计算其实不是很难的,就是把往年缴费指数求和,除于缴费年限得出来的便是平均缴费指数。例如交费是15年,往年的缴费指数求和之后除于15年是均值80%,那你的平均缴费指数便是80%,但测算养老退休金的时候需要计算出来的是平均缴费指数薪水,这一平均缴费指数薪水,如果想把自己往年的缴存基数求和后均值,因为地域的差别们同样在接转养老保险关系时全国各地缴费指数中间存在差异,所以后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公式计算,便是本地发布的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即养老金计发数量乘于缴费指数。
例如退休后发布的养老服务金计发数量为5000元,平均缴费指数是80%,那样往年的平均缴费指数薪水便是5000元乘于80%,便是4000元,这一4000元是自己的平均缴费指数薪水。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越大,自已的平均缴费指数薪水也就越高,养老退休金也就越高。养老退休金是依据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计发数量)与平均缴费指数薪水之和的均值来作计发数量。依照上边这个案例,计发数量是5000元,平均缴费指数薪水4000元,二者的均值便是4500元,每交费一年发送给1%便是45元,交费15年自身每月的养老退休金便是675元。
总的来说,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是自己的具体缴存基数与社保机构发布的上一年度员工月平均收入中间的比例,依据缴费指数计算出来的缴存基数便是缴费指数薪水,缴费指数要在退休后,测算平均缴费指数薪水最后的比例,也是自己养老退休金占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这会对将来养老金多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 听说在退休前3年交社保的多少,会影响退休金高低,这是真的吗
听说在退休前3年交社保的多少,会影响退休金高低,这是真的吗?说是真的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在退休前3年提高缴费基数,对平均缴费指数工资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平均缴费指数工资的高低是决定基础养老金的关键,同时也可提高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对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有帮助的。
养老金的计算是根据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退休前上一年度职工 社会 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的。其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就会越高,这三个因素不但会影响基础养老金,同时也会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是按照退休前上一年度当地职工 社会 平均工资、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的平均值来作为计发基础养老金的基数,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这里职工 社会 平均是一个固定值,在同一年或是在同一个统筹区内办理退休,都是使用同一个标准的职工 社会 平均工资。但是平均缴费指数工资是一个变量,缴费基数高的人平均缴费指数工资就比较高。
例如退休前上一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这个在当年是不会变的。假如平均每年的缴费基数为每月6000元,这属于按照100%来缴费,那么今后在计算养老金时的平均缴费指数工资就是每月6000元,如果在退休前3年提高到120%来缴费,那么缴费基数就应为每月7200元。按照100%缴费13年,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为6000元,退休前3年按照120%来缴费,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为7200元,累计缴费15年,平均每月缴费指数工资实际为6640元,虽然提高缴费的年限只有3年,但是对于平均缴费指数工资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按照平均缴费指数工资6000元来计算基础养老金,那就是上一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8000元,加上职工平均缴费指数工资6000元,二者的平均值为7000元,每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就为70元,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为每月1050元;如果退休前3年按照7200元来缴纳。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为6640元,加上职工月平均工资8000元,二者的平均值为7320元,每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为73.2元,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每月为1098元,比全部按照6000元作为缴费基数的基础养老金每月高出48元。当然这个例子只是一个模拟的计算不一定准确,但是从这个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在退休前3年提高缴费标准,对提高平均缴费基数,提高基础养老金是有帮助的,同时由于缴费基数提高了,个人账户也会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同样会提高。
综上所述,在退休前3年交社保的多少,会影响退休金高低这是有道理的,通过上述模拟计算,如果退休前3年提高缴费基数,养老金肯定会增加,相反如果退休前降低缴费基数,养老金则会减少,再次印证了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实效性。
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个跟缴交年限、金额、地级差有关。刚在银行退休的我就是一个例子,单位缴了28年社保,地点在佛山,退休有4300元,有些人觉得很高,网上很多说自己也是缴了30年,退休才3000元以下,这不只是年限问题,怎么就不说每月缴了多少钱?缴费本来就分很多等级,猜想一下,如果同一个单位,一个干部身份,一个合同工,单位每月缴得金额会不一样,就算年限一样,同一个城市,一起退休,养老都不一样呢!如果不同城市就更无法相比,(这里不含公务员和老师除外)关键还是每月缴费多少?如我大嫂在番禺中学老师,前年刚退休,现在13000元,女儿在税局是聘员,都不够妈妈退休工资高,公务员、老师就是好........
瞎讲。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
以上,是现行的普通职工养老金领取计算方式,其影响因素也就当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折算)这么几个。
退休前3年缴纳社保越多只会把最后这几年的本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提高一点,但其影响并不会太大,毕竟这个指数是看你所有缴费月份的,然后会平均的,当分母越大的时候分子提高那么一点其影响可想而知。
不要被别人这样忽悠。
非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的高低与你的缴费年限、缴费比例、性别有关,其中前两者的相关性是长期累积的,某一个时段的影响是要评均分摊的,所以不存在最后三年的影响更大的说法。
因此,当你在职的时候,在你的可承受范围内,尽可能提高交缴社保的基数,是提高退休金的唯一方法。
没有这种说法的。因为每年的缴费指数是分开计算的。
欢迎关注。
3. 企业社保为什么只有8%剩余的没有缴纳,会不会影响退休金呢
企业单位的个人社保为什么只依照8%去进行交纳,剩下的并没交纳,有没有影响将来退休养老金待遇呢?这种情况是这样子的,也就是说大家个人养老金账户之中的清单只可以看见进入大家个人养老金账户之中的花费,那样其实就是仅有这一8%,并看不见企业单位所承担另的20%,或者16%的交费比例。
4. 社保交得多退休拿得多吗
社保缴得多退休拿得多,社保拿多少主要看个人缴费年限长短、个人缴费基数高低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社猛首保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租知困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账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弊念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