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退休双轨制和后来的并轨制,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退休金的双轨制指的是,不同的单位性质,那在测算退休金的过程中,计算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全是两种不同的方法,称之为是双轨制。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单位,那样采用的是自已的职称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等各种薪水要素考虑的总和来决定学生的退休金待遇。
⑵ 企业退休职工工资为什么,比事业单位低,国家如何解决,企业退休人员不应该受歧视,
国家退休实行双轨制的恶果,应该立即纠正,
⑶ 什么是“退休工资双轨制”
“退休工资双轨制来”是计划经济自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所谓“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用李玉和当年的那句名言说,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⑷ 什么叫双轨制工资制度
所谓“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用李玉和当年的那句名言说,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拓展资料:
新双轨制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资金价格管制和资金配置失衡。表征资金的价格,无非是利率和汇率,遗憾的是,利率市场化还没有走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则坎坷难言。
从2002年至今,中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累计约有1.1万亿,比其它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效益提升都来得猛烈得多。那么国有企业的确在脱胎换骨吗?分析员认为也许将这种财务状况的大幅度改善,归结为资金的“新双轨制”所赐更为合理一些。
过去到现在的3年间,银行系统的信贷投放约为7.1万亿元,但是这种资金定价是非市场化的。如果考虑到汇率问题,那么无疑,“新双轨制”之下,权力对资金的集中、定价和配置,已经日渐以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集聚为代价而暴露出来。
第二层含义,是用地制度扭曲的市场化和征地制度明显的权力寻租化。在供地方面,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了供地政策,政府通过出让国有土地收取土地出让金;
在征地方面,一切几乎未变,各级政府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办法低价甚至强行征地。左手通过权力低价征地,右手仍然是通过权力在以“市场化”的方法出让土地,其实质,用陈锡文的话来形容,就是“卖你的地,挣我的钱;征得越狠,挣得越多。”
第三层含义,是劳动力价格的恶性竞争和资方利益的难以撼动。或者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即资金和土地的确有行政权力直接介入和配置的问题,但劳动力市场似乎一开始就是市场化定价和配置的。这也许是出自于对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误解。
正常的市场竞争状态既不是行政垄断,也不是不公平竞争或者过度竞争,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过度竞争现象,如果说在资金和土地方面存在公共权力滥用的状况,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则存在着与此截然相反的公共权利不作为的状态。其中以进城务工者遭受的盘剥最为严重。
⑸ 企业退休高工养老金为什么就不能超过事业单位退休的高工呢
双轨制造成的恶果,退休计算办法不同,待遇不同,随着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版,2012年各省权市调整基本养老金,已经对于企业的高工做了特殊的调整,调整的数额比历年幅度提升很多,其目的也是为了缩小企业和事业的差别
⑹ 养老金双轨制是什么意思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辩清“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力,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消灶慧倍。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这种“双轨制”使得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收入上的差距较为明显。
制度形成时间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性质,企业职工是“单位人”,在职时的工资、退休后的养老,完全由单位负责。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
在这个阶段,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研究探索,但改革进程相对滞后,仍实行单拿答位退休养老制度。改革的不同步,两种制度在筹资方式、待遇计发调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形成了所谓的养老“双轨制”。
⑺ 双轨制退休金谁是罪魁
双轨制才是罪魁祸首。⑻ 养老金迟迟不能真正并轨的原因在哪里
相关政策还不完善。
一、什么是双轨制双轨制的具体描述和说明,我就不详细说了,有兴趣可以直接度娘“双轨制”,里面说的很具体。
这里我只想强调我的两点看法:1、首先,我们要探讨,双轨制到底是不是不公平的。双规制问题的在是两种养老制度的比较,即公务员养老金制度和企业基本养老金制度的比较。大多数体制外的人都认为,公务员养老金比较企业养老金而言,要高很多。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我记得有一个比较经典研究结论,大概意思是,公务员养老金按照计算,替代率为80%左右,而企业则大约60%左右。也就是说,在职同样是拿着1000元的工资,公务员退休可以拿800元,企业职工退休才能拿60元。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们因此得出公务员养老金不公平的结论,并由此对公务员养老金并轨非常关注。但是,请允许我说但是。这种仅仅把养老金作为比较和分析的对象是很狭隘的,无助于我们分析清楚问题的全貌。众所周知,双规制中,公务员养老制度源自于计划时代,而企业的基本养老制度则源于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公务员养老的制度的基础是将公务员的一生都纳入体制内进行规划,通俗点说,只要进入体制,生老病死都由组织为你包办了。而企业的养老制度的背景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即基本养老金的缴纳虽然是强制的,但是你的养老金是由缴费年限、缴费基数水平所决定的,而缴费年限和水平则是由职工市场化的工资水平所决定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套体系怎么比较?个人认为可以两种方法来比较:
【拓展资料】
一是假定企业是体制内的职工,那么,将其市场化的工资按照公务员工资体系做一个比对,然后得出其退休工资。也就是说,假设企业职工小明是部门经理,工资为10000元,按基本养老60%的替代率算,退休工资大约为6000元左右。假设小明去混公务员系统,依照他的能力大概可以混成正科级,在职工资水平大约为8000元左右,如果其在政府部门退休,按80%替代率算,退休工资大约为6400元左右。二是假定政府公务员自由流通到企业,按照企业发的工资来计算企业的养老金。比如说,某公务员小华是个处长,工资是10000元,如果在这个位置上干到退休,按80%的替代率,大概能拿到8000元退休工资。如果小华辞职去企业干,目测应该是能混个中高层当当,拿年薪应该不是问题,就假设12000吧,感觉应该是比较公允的。如果在企业退休的话,按照60%替代率算,退休工资应该在7800元左右。虽然替代率和工资水平没有经过精密论证,但是有一点定性的结论可以得出,整体而言,同样能力水平下,公务员系统在职待遇相对偏低,退休待遇相对偏高。而企业则相反,在职工资相对较高,退休工资偏低。这也反过来印证了计划体制下职工待遇差距不大,整体稳定的设计思路。同时也反过来印证了市场化背景下,保障基本和体现差距的基本养老制度理念。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能明白前面说的经典结论问题出在哪里了吧?同样是1000的工资,他们两个的能力和水平不一定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可比性。这就好比有两个老大在招小弟:一个老大说大家都是兄弟,虽然工资不太高,但只要好好干,受伤了社团帮你养老,挂了老婆孩子帮你照顾。另一个老大说,只要在我这好好干,就能出人头地,每干一票就给分红,而且你为社团贡献越大,将来受伤给你的营养费越多,挂了老婆孩子的照顾也就越多。
⑼ 养老金的并轨,对我们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有什么影响
2014年开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开始正式缴纳这个职工养老保险。那么同时也就意味着2014年以后计算自己退休金的时候,就不能按照以前事业单位编制的一个计算办法来计算自己退休金待遇了,而是要按照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还有就是平均缴费指数来计算自己的退休金待遇,所以说对于2014年之前没有办理完退休的事业编制人员来说,他的这个退休金待遇是双重的一个计算办法。
⑽ 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对我们退休金有什么影响
养老金双轨制是什么?
所谓“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从总体上说,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这是因为我国城镇养老保险的改革是从企业开始的,企业先实行了社会化,而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单位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差距。具体说来,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形成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阶段(1951-1978年);二是对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的探索阶段(1978-1991年);三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阶段(1991年至2017年)。
养老金并轨存在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它的不合理性、不合法性问题突出。退休金双轨制是对做出同等贡献的企业职工的严重不公。
1、调查显示,89%的网友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和速度表示不满,尤其对养老金“双轨制”颇有微词。
网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过低,如今工资的涨幅也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此,应该公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资金表,加大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涨幅,甚至彻底取消养老金“双轨制”。
2、“养老金双轨制”造成除了保障体系的“双轨制”问题外,其实与收入分配改革相关联。改变不公平的“养老金双轨制”,必须把它嵌入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里,才能理顺分配关系,缩小不合理差异。
3、退休双轨制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差距较大,引发公平性质疑;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制度上的双轨制,而制度之间又缺乏合理的转移接续安排,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途离职只能‘净身出户’,阻碍了人才合理流动。
养老金并轨,对你我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是普通企业员工,那这个并轨和你真的没啥关系。因为并轨呼声之所以这么高,只不过是为了促进公平,让广大劳苦工作者的心里平衡点。
但如果你是机关事业单位员工。那么影响可就挺大了。那么怎么来处理这种影响呢?那就是区分人群,这就是之前一直所说的“老人”“中人”“新人”的问题。
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人成为“老人”,养老金将按照老办法计发;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就为“中人”,对这类人实行过渡性措施;2014年10月1日起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将成为“新人”。
由以上内容可知,老人按照老方法发放养老金,中人是老方法+新方法计算养老金,而新人就是按照企业的标准来算养老金了,一直在企业工作的你,或许经过很多年后会发现,原来你和机关单位的养老金标准终于持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