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级职称与退休金有关吗
高级职称退休待遇政策,退休工资与职称无关,月工资越高,缴费基数越高,缴费额就越高,退休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按照现行的政策,退休养老金领取的差异,与职称无关,主要是和个人缴费账户累计额有关,工作时候给个人账户缴费多,退休以后,就领养老金多。因此个人缴费额,与个人缴费基数挂钩,基数就是每个人的月工资,基数乘缴费比例,就是缴费额,缴费比例都是一样的,所以差异体现在个人的工资上,不同单位工资体系也不尽相同。
一、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了退休手续;
2、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
3、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过渡期内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 目前,我国的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职工55岁;从事生产和工勤辅助工作的女职工50岁。
二、个人养老金领取所需材料:
1、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2、本人的户口;
3、本人人事档案;
4、登记照片一张。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二条 工人退休以后,每月按下列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去世为止:符合第一条(一)、(二)、(三)项条件,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90%发给。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80%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革命工作,连续工龄满20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75%发给;连续工龄满15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70%发给;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60%发给。退休费低于25元的,按25元发给。符合第一条第(四)项条件,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90%发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80%发给。同时具备两项以上的退休条件,应当按最高的标准发给。退休费低于35元的,按35元发给。
⑵ 职称对退休金还有作用吗
新办法退休待遇实际上是包括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构成的,基本养老金又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如果说我们被评了更高级别的职称,首先影响的是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基数。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基数,是根据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核定的。像事业单位一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补贴等待遇,但主要是上年待遇。由于职称提升,工资待遇提升,因此次年的个人缴费基数也会提升。
个人缴费基数提升,首先会影响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划入额度,这两部分的积累会更多,而且未来领取的养老金年金待遇也会更高。基础养老金部分,由于个人缴费基数÷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缴费指数,相应的平均缴费指数也会更高一些,进而提高基础养老金。
除了缴费基数的影响以外,职称提升会直接影响到视同缴费指数。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像山东省主要包括岗位指数、薪级指数和调节指数,职称提升以后会提升岗位指数和调节指数。视同缴费指数提升,会提高过渡性养老金以及基础养老金的计算。
除此以外,一些没有被纳入的缴费基数行列的待遇部分,一些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以后还会继续由原单位发放。比如说住房补贴、精神文明奖、冬季取暖费等等,这些等于一般都是跟职务级别或者技术职称级别挂钩的。
综合而言,如果在2024年以后出现了技术职称岗位的提升,即使对于缴费基数没有影响(退休前最后一年评上),也会影响之前的视同缴费指数和退休后按级别发放的退休待遇。
如果说未来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视同缴费年限逐渐过渡完毕,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待遇都纳入到了个人缴费基数,职称提升对于养老金的影响就不会太大了,主要是通过间接影响缴费基数而实现。
⑶ 职称对退休工资有影响吗
没有影响。
养老金计算并不涉及到当事人职称,而是和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等有关。
《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
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
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3)职称评定退休金扩展阅读:
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在中国已经持续20年。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两者之间待遇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已引起群众的不满,要求缩小差距、统一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
⑷ 退休工资与职称有关系吗
企业职工退休后,退休工资与职称没有关系。与退休金有关的因素有:
1、缴费年限长短缴费15年还是缴费30年,会直接影响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但是,缴费满15年只是享受养老金的最低年限要求。
2、缴费水平高低缴费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退休以后的养老金待遇。
3、.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注意,社会平均工资指的是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
4、受退休年龄影响你是55岁退休还是60岁退休,在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时候,所除的计发月数是不同的。退休年龄越后,计发月数越小,个人账户养老金可能算起来会略高一些。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职称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聘任的岗位称之为“专业技术职务”,简称职务;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则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标识,简称职称。根据现行的制度,职称按不同的系列去划分种类,如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系列等。职称的级别一般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级别。有部分系列初级可分设为助理级和员级。原来只有部份系列设有正高级,部份系列不设正高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九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