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费目前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生活费,养老金就是企业退休人员由社保局发放的生活费,其最大的区别还是缴费方式。退休金:不需要缴费,但必须是在编人员。养老保险:每个月都要缴纳的社保就有一部分是养老保险,一般由参保人员的单位代扣代缴,一部分交给国家,一部分存入个人账户,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往往遵循统一的缴费准则。
② 教师退休领的是退休金还是养老金
教师退休金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发放的养老金,不过在以前,它和企业发放的养老金是有所不同的。但由于养老金并轨制度的实施,两者于2014年合并到一起了,也就是说现在教师的退休金和普通企业的养老金是一样的。
而在并轨前,我国采取的是双轨制,即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采取的是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之所以并轨,是因为事业养老金要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社会分配不均。
而自2014年养老金并轨之后,教师退休金就是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十年过渡期"的规定来发放的。
其中,在2014年9月30日以前退休的就是“老人”,会按原待遇标准来计发基本养老金;而在2014年10月1日以后参加教师工作的,就是“新人”,会按新标准来计发基本养老金。
至于在政策实施前参加工作,在政策实施后退休的则算是“中人”,会在发放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根据缴费年限的长短来发放过渡性养老金。
拓展资料:
社会养老保险是中国政府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2022年年1月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保险业实现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拓展企业年金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保障计划,提高员工保障水平,探索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业务,拓宽商业养老保险服务领域。
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有三个层次: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政府主导的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不过由于社保保障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
当前的养老保险体制还存在着较大问题,养老保险市场的巨大需求,无法仅仅依靠社会保障来一枝独秀,养老替代率自上个世纪末开始逐年下滑,如今已经不足47%,迫切需要商业保险参与到社会保障中,通过商保社保的结合机制,分流社保养老压力,建立起全社会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所谓"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其中法定的年龄界限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③ 教师退休金发放标准
教师退休后工资发放标准根据工作的年限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如下:
1、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
2、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在此基础上,中小学教师有10%的比例提高作为奖励;
3、另外,还有一项优惠政策,教龄满30年的教师,都是100%计发。(有些地方女教师只要教龄满25年即可100%计发,这个需要去咨询当地的教育局);
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在职教师调整工资标准时,离休教师相应增加离休费,退休教师适当增加退休费。
退休工资计算方法如下:
退休工资即基本养老金,有以下方式可以计算。
1、退休工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2、退休工资=(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
3、退休工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④ 教师退休金和养老金的区别是什么退休金的计算标准是什么
教师退休金和养老金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退休金也称教师养老金,与一般的社保退休金不能同时领取,而且不管是教师还是别的职位的工作人员,退休之后都只能领取一份养老金,并且退休之前也无法同时缴纳两份社保。退休金和养老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发放资金的主体也不一样,退休金是由单位或个体提供的,而养老金是我国提供的。
退休金的计算标准是什么?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
教师的退休金和教师的养老金是一样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共同组成了退休金。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职员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基准,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员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累计金额,过渡性养老金以当地的现行标准为基准。
⑤ 教师在职工资与退休后的养老金落差为什么那么大呢
离休教师的工资,是否会比在工作期间的薪资待遇高呢?实际上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属于事业编制人员,那样毕竟是事业编制人员,我们都知道他退休以后通常得到退休养老金的待遇水准相比小于公司里的在职人员。在职人员与离休区别毫无疑问是很大的。竟然退休了也不要上班了,没有在尽心尽力的完成本职工作,接踵而来那就是薪水不再那么变高。
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是两个不同的人群,工资和养老保险金是两种不同的工资待遇计发方法。老师在职人员时属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规定,退休之后就只能享有养老退休金和企业年金。但是现在各地方在缓冲期内,或是给与退休教师派发一定的生活补助费用,用于改进离休教师的生活工资待遇,但这种补助并不是长久的现行政策,将来发展的趋势便是只有享有养老退休金和企业年金。
总的来说,从行业类型来分析,退休教师做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工作人员,养老保险金水准早已算不上比较低,最少大幅高过退休职工,之所以会造成较大的起伏,是与在职人员时薪水做比较而引起的,但这种较为自身没有任何意义,终究工资和养老保险金不是一回事,在岗和离休本身就没有可比性。
那么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看法和想法!
⑥ 教师的退休工资和养老保险金是一个概念吗
退休金与养老金是一样的。
作为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
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6)教师退休工资和养老金有什么不同扩展阅读:
参加社保养老保险到一定年龄才可领取养老保险金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