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保缴费基数怎么算退休工资
一、社保月缴纳基数怎么算?社保的月缴纳基数一般是按照职工上年度全年工资的月平均值来确定的,每年确定一次,且一旦确定以后,一年内不再变动。地税部门按照参保人实际工资和缴费比例征收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费,原则上社保缴纳基数就是参保人的实际工资。但根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社会保险各险种缴纳基数均设有上、下限。
1、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纳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纳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纳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纳工资确定。
二、社保缴费基数和退休金的关系社保基数和职工退休工资是有关联的。因为社保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工资就会越多。退休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的。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而社保缴费基数越高,个人缴纳的费用就会越多,到了退休时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自然也就会越多,所以退休工资也自然会更多。以个人缴费比例8%为例,若是社保缴费基数是3千的话,那职工个人每月要缴的费用就是:3000×8%=240元;而若是社保缴费基数是5千的话,那职工个人每月要缴的费用就是:5000×8%=400元。另外,社保基数也影响本人平均缴费指数,这个数值是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中的重要参数,所以也会影响到未来退休工资的多少。以上这些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保缴费基数的算法,以及社保缴费基数和退休金的关系了,希望能帮到大家。值得注意的是,社保的缴费基数并非是全国一致的,大家还是要当地的标准来计算。
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劳动法》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贰』 社保交费基数和退休工资有关系吗
退休金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有关,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金领取的就越多。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纳基数,比如社会平均工资是1000元,缴纳的基数可以是600元--3000元。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社保基数,并发布最新的最低基数和最高基数。一般而言,企业帮员工缴纳的都是最低基数的社保,当然也有些公司会根据上一年度岗位的平均工资作为基数为员工缴纳社保。社保缴费基数也叫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依据。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应缴社会保险费。
『叁』 社保缴费基数不一样,退休后按哪个基数领取退休金
你好,领取的退休金由缴费基数与时间长短共同决定,且缴费基数、时间长短与退休金呈正比专关系。属
社保缴费基数不一样不会对今后退休金的领取造成影响,会由缴费基数与时间长短一起体现在个人账户金额中,所以不用担心。
『肆』 退休后医保的缴费基数是退休工资吗
法律分析:退休人员以本人实际月退休工资为基数,50周岁以下的含50周岁的为4.6%,51周岁到60周岁的(含60周岁的)为5.2%,61周岁到70周岁的(含70周岁的)为5.8%71周岁以上的6.4%,退休工资低于社评工资的,按照上一年的社评退休工资为划账基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六十一条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依法按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费,并将缴费情况定期告知用人单位和个人。
第六十二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按照该单位上月缴费额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确定应当缴纳数额;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按照规定结算。
第六十三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伍』 社保缴费基数是3000退休后能拿多少钱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社保基数是什么意思,其实社保3000基数就说明你的社保就是按照3000元工资这个标准去缴费的,社保的基数越高,实际上自己的退休金确实会更多。社保基数是决定我们计算退休金的重要条件之一。
如果社保缴费基数为3000,则退休后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3000元×15%+3000元×8%×12×10÷120=690元。
『陆』 退休了医保缴费基数是工资吗
是工资基数。
社会保障基础是计算退休工资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退休工资的数额。
退休工资的计算方法:退休工资=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本养老金=[该市退休前一年职工的平均月薪×(1+平均薪水指数)]÷2×总支付额人的期限(工作年龄)×1%,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存储量/该人的退休年龄的退休月份数,而工资指数=被保险人的缴费基数/平均工资上一年。
(6)社保基数是以后退休工资吗扩展阅读:
社保缴费基数也叫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依据。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应缴社会保险费。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
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入个人帐户的部分),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有条件的地区和工资增长较快的年份,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应适当加快。
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比例
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失业保险费征缴比例
依据《失业保险条例》,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失业人员数量和失业保险基金数额,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适当调整本行政区域失业保险费的费率。
工伤保险费征缴比例
依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工伤保险费由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根据各行业的伤亡事故风险和职业危害程度的类别实行差别费率。劳动行政部门对企业上一年度安全卫生状况和工伤保险费用支出情况进行评估,适当调整企业下一年度工伤保险费率,实行浮动费率。
生育保险费征缴比例
依据《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生育保险费的提取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计划内生育人数和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等项费用确定,并可根据费用支出情况适时调整,但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1%。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列入企业管理费用。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柒』 社保基数和退休工资的关系
法律分析:社保缴纳基数决定了退休金的多少。退休金需要根据账户储存额来计算,而账户储存额受到缴纳基数的影响。
参保人缴费基数:即社保缴费基数,不等同于工资,取决于企业的社保缴存政策。
退休金计算公式:企业职工退休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本人平均工资指数=参保人缴费基数/上年平均工资
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每年统计局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西宁市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第四条 第二款 确定缴费基数和比例。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代缴。个人工资超过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单位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机关(含参公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职务工资(技术等级工资)、级别工资(岗位工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特殊岗位津贴(指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年终一次性奖金、高海拔折算工龄补贴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中小学教师及护士提高10%工资、绩效工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奖金额度)、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指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特殊教育津贴、教龄津贴、护龄津贴)、高海拔折算工龄补贴等。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为参保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参保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