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工资区别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后的待遇有什么区别,就要看是在什么样的用人单位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和合同工,还是企业的正式工和合同工了。
如果是企业的正式职工和合同工、临时工比较,则没有什么区别。企业人员,无论是正式职工还是合同工、临时工,执行的都是“企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标准都一样,要说区别,就是工资高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区别了。企业的正式职工一般工作稳定,工资收入高,因而养老保险缴纳的基数大,年限也长,连续性好,这样退休后领的养老金数额也高。合同工如果工资收入和正式职工一样,年限也长,那退休后养老金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可以很高。
关键是合同工、临时工工资收入相对差一些,工作也不稳定,连续性差,工作不能保证一直有,更换工作岗位的频率也比较高,工资收入差别也比较大,社保费用连续缴纳比较困难,缴纳的基数也不一定一样,缴费年限也无法保证。出于这样的原因,合同工、临时工延迟退休的非常多,即使到退休年龄缴足了15年,养老金数额也相对正式职工来讲,要低很多。
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合同工、临时工等编外人员和正式职工就没法比了。首先来讲,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的是“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而合同工、临时工等编外人员执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这两种保险制度还没有并轨,两者的供养差别较大,相对而言,机关事业人员退休后和在职时相比,工资收入和养老金数额差别不大,总的收入退休生活基本不受什么影响。而企业人员就不一样,受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等影响,养老金数额和在岗时工资收入差别较大,退休生活保障性差一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三条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❷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退休工资怎么算
当然了,事业单位工资一般都比
社平工资
高,缴费都
按照社平缴纳,
企业一般工资比较低,一半都会按照社平60%缴纳的,
❸ 企业编和事业编退休工资的差距大吗
企业编和事业编退休工资的差距比较大,具体如下细说:
一、从大的方面来说。
2020年企业退休职工的月人均养老金为2900元左右,这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是比较准确的。从一些公布的数据进行推算,2019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为6400元左右,这是推算的数据,不一定准确,只是一个大概。就算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低一些,月人均养老金估计也会在6000元左右。如果按照这样的数据,企业退休职工的月人均养老金大概只有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的一半左右。其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四、从其他方面来说。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可能还会有其他收入,比如在我们这里就会有生活补贴和物业补贴,生活补贴每月为500元,物业补贴按级别划分,低的每月也有160元。这样每月就会有660元的补贴。而一般的企业退休人员是没有这些补贴收入的。
综合以上情况,企业退休人员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估计目前应当在一倍左右。如果加上年金收入和其他补贴收入,退休待遇的差距估计在一倍以上了。因此,从养老待遇上来看,还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好一些。
❹ 国企正式员工和公务员退休后在待遇方面,有什么区别
国企职工退休,和其他企业退休一样待遇,都是按照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以及社会平均工资计算的,和公务员退休是两个轨道,根本不是一回事,公务员不缴纳养老保险,按照本人工资计算退休费,是严重的双轨制典型范例,国企的处长,一个月三千多算是多了。公务员一般职员都要四千多,很不公平。国家政治整治,估计没有多久会取消双轨制,共同走到一个轨道。
❺ 企业转事业单位后退休待遇
法律分析:“事业单位转企业后,退休工资是没有很大差别的,对于职工本身,参工时间、退休时间等不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决定的,关于事业、企业时间调入及转制到退休后的待遇影响因素等。 男职工60岁退休,女干部55周岁退休,女职工50周岁退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❻ 干部编制在企业工作退休待遇
❼ 事业编企业编退休待遇
法律分析:可以自行上网进行查询有关的资料。因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一样,因此缴费基数也不同,按照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自然退休后的养老金会有差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❽ 事业编退休和企业退休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退休金待遇的不同,作为一个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基本上自己退休以后所获得退休金的待遇收入,可以达到自己在职期间工资待遇收入的70%~90%左右,实际上它的这个养老金的替代率相对是比较高的。但是作为我们企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来讲,基本上退休金的待遇收入是比较低的,往往只有自己在职期间待遇收入的40%~60%左右,那么很明显企业单位退休职工所获得退休金的待遇要低于我们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所获得的退休金待遇,再加上本身可能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工资收入要高于企业单位在职员工的收入,所以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可想而知他们二者之间,退休金的待遇差距实际上还是比较大的。事业单位的,它是相加计算所得老职称的人员,还有就是职务津贴等各种津贴办法。因而,根据这些机构单位的计算,单位单位的缴费指标是累计缴费年限和社会平均缴费数额和社会平均缴费的三个主体条件,来确定企业的下发人员,并确定该企业的人员。之后,招募人员是有一个明显的区别。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