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退休保障 > 延迟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

延迟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

发布时间:2022-06-22 18:03:03

① 延迟退休方案提出要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原则,如何理解

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对个人工作、生活的影响不会太大。对于年轻一些的劳动者,延长的幅度虽然大一些,但距离退休的时间较长,是10年、20年后的事情,那时候的社会环境、生活水平和人们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都会发生很多变化,个人也有比较多的时间来调整和适应。

弹性实施,也就是说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这也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延迟退休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种多元化需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1)延迟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扩展阅读

延迟退休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金维刚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其中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与之相对照的是,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1951年确定后,70年没有调整。因此,有必要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对退休年龄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两者能够科学匹配。

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如果退休年龄不作调整,意味着工作的人越来越少,退休的人越来越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看,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7年,开始工作的年龄不断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导致人力资源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特别是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高学历人员集中的单位和行业,情况更为突出。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在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如果延迟退休政策适时适度推进,开发利用好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力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参与率,改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状况。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即将从轻度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这一历史性转变,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多方面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更高层面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做到及早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 延迟退休弹性化是什么

3月12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从2008年11起就开始有学者提出延迟退休的概念,到现在大家已经听了十几年,一直是雷声大小点小,但是这次真的不一样了,它和房产税一样,是真的要来了。

三、弹性的延迟退体怎么搞?

从现在的情况看,2022年延迟退休政策将推出。不过,涉及到所有人利益的延迟退休,很有可能会先进行试点,然后有5年的缓冲期,最快可能会在2027年全面实施。遵循的原则就是报告中提出了“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16字原则。

无论怎么说,该来的总会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从现在开始就要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年青就多付一些劳动,多一些积累,这样当时要面临退休时你的选择空间就会更大,同样才会有更从容的晚年生活。

③ 延迟退休“弹性实施”,符合社会期待,延迟退休也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是不断地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考虑到了退休年龄的问题,国家想着要把退休年龄往后延迟,根据十四五的规划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在是有这个计划去实施的,并且不会实现一刀切的措施,而是使用一种弹性的措施。根据人民群众自身的情况进行考虑分类进行推进,然后慢慢地延迟法定退休的这个年龄。延迟退休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毕竟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利益。当然它会带来很多的好处,同时也会引来一些负面影响。

根据这些政策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延迟退休是一种弹性需求进行考虑,有些工作岗位是不需要延迟退休年龄的,因为它主要是体力劳动,而年纪大了的话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份工作,所以这从这方面考虑就不需要延迟退休。

④ 专家评「江苏试水推迟退休」称「或是弹性退休的一种尝试」,如何看待推迟退休

延迟退休政策的提出会青年劳动力就业市场形成一定的挤压效应。所谓的挤压效应是指老年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中青年劳动力的就业人数就会降低下来。这点在青年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会比中年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更为突出。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在以下几点:

首先,老年劳动力相对于中年和青年劳动力来说,工作年限长,工作阅历丰富,在看重技术熟练度和工作经验的岗位中,具有其他年龄阶段的劳动力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老年劳动力会在这种岗位对中年劳动力和青年劳动力就业产生挤出效应。

再者,三个年龄阶段的劳动力分处于劳动力市场的不同地位,中年劳动力相对青年劳动力而言,已经在职场上有了自己熟悉领域,有了一定的职位稳定性,受到老年劳动力就业冲击会较小。最后,青年动力相对于其他两个年龄阶段的劳动力而言,都是处于比较弱势的职场地位,初入劳动力市场,竞争力不抵老年和中年劳动力,因此老年劳动力就业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就业冲击。

青年劳动力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历练,不熟悉工作中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氛围,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去适应,并且需要公司付出一定的培训成本去教育,而当雇佣的就业者是中年劳动力时,这些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是可以避免的,老年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能够较快融入工作环境,不需要花费人力、金钱、时间去进行培训。

因此,若在相同岗位的应聘时,中年劳动力比青年劳动力具备更大的优势,其会对青年劳动力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反之青年劳动力对中年劳动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小。

从长期来看,延迟退休给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老年劳动力,弥补了部分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型就业岗位的出现,代际之间的就业摩擦更多的呈现出结构性问题,并非是互相代替的关系。

因此,从短期内来看,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必然会导致中青年就业人口的减少,对这部分产生明显的挤压效应。但从中长期来看,它对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和解决当前我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针对延迟退休政策我们有必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此政策。

⑤ 国家延迟退休最新政策

法律分析: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来延迟退休的制度。相关部门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但是具体的退休政策,还需要各个地方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⑥ 2022年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最新规定

关于延迟退休有什么规定
关于延迟退休的规定是:
一是对于繁重体力劳动者等群体,目前国家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二是对于女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延迟退休政策。


二、关于充分考虑不同行业退休政策问题
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征,就业环境也差异较大,不能在退休年龄问题上一刀切,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也充分考虑了不同行业的差异性。
一是对于繁重体力劳动者等群体,目前国家实施提前退休政策。按照现行政策,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以按规定办理提前退休。与此同时,有关企业应加大投入,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改善用工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内部调整岗位等措施来加强劳动保护,减少对职工身体的直接伤害,并通过提高工资待遇、实行特岗补贴、定期体检疗养等措施,予以适当的事后补偿。
二是对于女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延迟退休政策。《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15〕14号)规定,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的正、副县处级及相应职务层次的女干部,事业单位中担任党务、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当于正、副处级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年满60周岁退休,这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男女同龄60周岁退休。这些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如本人申请,可以在年满55周岁时自愿退休,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国家规定少数高级专家确因工作需要,身体能够坚持正常工作,征得本人同意,副教授级高级专家经批准可延长至65周岁退休,教授级高级专家经批准可延长至70周岁退休;院士年满70周岁退休,个别确因国家重大项目特殊需要,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最多延长至75周岁。
三、关于充分征求社会意见问题
延迟退休年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政策,需要考虑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险基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情况。同时,延迟退休年龄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需要充分考虑和平衡不同群体的需求,体现一定的灵活性。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复杂,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任务非常繁重。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别是劳动力总量的变化情况、就业状况、社会保障基金长期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各界的接受程度,对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进行深入研究论证。您提出的实行弹性退休的建议,我们将在研究中统筹考虑。
退休专题推荐:退休年龄 退休涨工资 退休金 结婚年龄 晚育年龄

⑦ 延迟退休弹性化对就业率会有影响吗

延迟退休弹性化不对就业率会有影响。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大龄劳动者,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减少岗位和择业机会。

很多人对于延迟退休有误区,认为“用工荒”“招工难”“就业难”等问题和延迟退休有关联。其实两者之间没有绝对性的因果关系。

随着新增人口的减少,劳动力供给不再像过去那样充沛。同时,产业转型、经济转型正在快速推进,将来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会不断被创造出来。

例如,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产业不断被细分,新型就业岗位不断被创造出来,不再是靠老员工退出来,“退一个进一个”的就业关系。

对于年轻的就业者而言,自由职业种类的多样化和自主创业,将提供更加多样的工作岗位和选择。
还有我认为延长退休年龄与就业岗位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自动化、机械化、人工智能在岗位上的大量采用,让人们从体力劳动当中解脱出来。通过减轻劳动强度,可以让大龄劳动者拥有更长的工作时间,为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也要看到现在劳动力就业市场是不均衡的。

例如,我国有大概2.7亿名老人,养老服务需求非常庞大。目前,我们的养老服务市场仍处于低级阶段,如果能够激活这些消费需求,对就业的拉动非常大。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这一块就业缺口有5000万人,这类就业岗位比较适合大龄劳动者。

除了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的需求也很大。总之,大龄劳动者不必跟年轻人面对面竞争,可以发挥自己的强项。

⑧ 延长退休时间到底是在明年实行,还是未来实行

法律分析:具体实施时间为十四五期间,也就是从2021到2025年之间的某一年都有可能实施,但目前来看2021年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延迟退休大局已定,假设是2022年出台延迟方案,2025年落地实施, 以下四个群体将受影响 :1、群体一:到2025年,小于等于60岁男性(1965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2、群体二:到2025年,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1975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3.群体三:到2025年,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1970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4.群体四:90后年轻人(1990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专家建议:1.渐进式延迟退休。将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延长至55岁,男职工60岁不变,然后将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分别延后,所不同的是,女性退休延迟的速度快一些,男性延后的速度慢一些,每年各自延后退休几个月,这让普通人感受不到,最终使男女双方退休年龄都到65岁退休。2.选择性退休。选择性退休是把退休年龄选择的自主权交给个人,同时通过养老金调整机制强化对个人自主选择“延迟退休”的有效激励。在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领取养老金的比例、继续就业等方面,鼓励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退休年龄和养老金领取方案。3.弹性退休制度。就是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至60岁退休,只要社保缴满15年即可退休。所不同的是,弹性退休制度,是每个人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来选择退休。比如基层老员工们可以选择60岁按时退休,而企业的领导、医院的老医师,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都可以选择晚几年退休。

法律依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1、小步调整——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2、弹性实施——个人会有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3、分类推进——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将继续保持退休年龄差异。4、统筹兼顾——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需协同推进。

⑨ 明确了!延迟退休实施原则公布,弹性实施有何利弊

弹性制度可以促进职工主动自愿的延长退休年龄,因为越晚退休退休金越高,弊端就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延迟退休的计划。媒体报道,日前谈论已久的延迟退休计划终于开始实施了,从细节来看,在具体延迟的过程中,会遵从逐步,缓慢的延迟计划。也就是说,每年可能延迟几个月,然后对临退休老年人,提出弹性退休计划,退休越晚的人,获得的养老金越多,这样可以鼓励老年人主动延长退休年龄。

⑩ 为什么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如何理解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等原则

很多人比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所谓小步调整指的是在落实的过程中不能够一步到位,全国大范围全面实施。这样的“一刀切”做法是不合理的,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从而达到延迟退休的目的。

而弹性实施就是说延迟退休不会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以及意愿来适度增加个人自主选择空间。

分类推进是因为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不同,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是否退休的需求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我国提出了分类推进。

这些政策充分考虑人民百姓的需要,体现了我国改革政策的灵活性与渐进性。提高了政策的弹性。

阅读全文

与延迟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重阳节祝福语英文 浏览:71
养老院政服务作文 浏览:154
校领导重阳节讲话 浏览:691
杭州市富阳区老年大学 浏览:990
描述父母爱情的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38
老人以岁数大自居怎么反驳 浏览:518
街道口老年大学 浏览:763
农民60周岁享受哪些待遇 浏览:99
不孝敬保护父母 浏览:404
90岁老人大便不出来 浏览:534
上腹部超声体检包括哪些项目 浏览:587
退休工资领取年龄 浏览:751
老年人不会买票怎么办 浏览:34
平江县长寿镇黄金洞 浏览:469
老年人不吃不喝不睡觉 浏览:550
女60岁胸口出汗多是什么原因有三 浏览:158
养老院项目介绍 浏览:594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最好 浏览:931
自己孝顺孩子也会孝顺的词语 浏览:730
远嫁带上父母怎么办 浏览: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