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退休前和退休以后,工资的待遇差距会有多大
退休前后,个人工资和退休金收入差距有多大?不同的人群差距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人,公务员退休金和工资相差不是很大
按照养老金双轨制,公务员领取到的养老金大概是退休前工资的90%,这就是公务员的好处,退休后的保障相对较好,但你也不必过分羡慕,毕竟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在很多人看来是比较低的,等到退休之后有一个更好的保障也能够理解。
自由职业人士最主要的事情是节约成本,大部分自由职业人士都只缴纳了最基础的社保费用,给到自己一定的保障即可,他们的养老金缴纳的是非常少的,所以这类人的退休工资也会很低。
2. 退休人员的工资一般是多少
退休人员的工资,1000到2000左右,有的比这个数目少,有的比这个数目多。
3. 养老保险少缴一年,退休后会少领多少退休工资
算不了。只有在退休时你自己去估算。
估算的方法是:假设你按40年退休,能开3600元,则一年平均是90元,少一年就是少了每月90元。
4. 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金,比在职时的工资少多少
特别大,养老金收入只要在职时工资福利收入的40%多。
由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收入中,只要40%左右的收入列入了养老保险的缴费工资,再加上所谓的养老金替代率也仅仅是指根本工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局部,所以公务员退休前后的待遇差异特别大,总体来看,他们退休后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只要在职时工资福利收入的40%多。
5. 退休前后,工资差距有多大
退休前后,个人工资和退休金收入差距有多大?
这和你的身份以及工作情况有直接关系,大部分人是减少的,少部分人还可能会增加,因此不同的人退休待遇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1、政府公务人员公务员还没有纳入养老金统筹体系,退休后退休金仍然有财政支付,正常年龄退休的政府公务人员,他们的工资待遇基本保持不变,但是相应的交通补贴会取消,住房公积金也被取消,原来的一些补贴大部分保留,因此公务员退休之后,待遇相对来说下降非常少。
总之,绝大部分人退休之后收入会略有下降,相对来说,公务人员下降比例最小,事业人员下降比例相对高一点,企业退休人员大部分退休金绝对值较低,少数大型国有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后收入可能会增加。
6. 退休人员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按国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是不包括于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的。
7. 为什么退休后工资少很多
退休后工资少很多,可能你的交费年限少,交费基数可能没有按照你的工资交纳,养老保险的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只有交得多才能得到的多,交得少就不会有高的退休工资。
8. 为什么退休后的工资少了很多
人们在工作的时候工抄资是非常高的,子宫资,其中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这两部分,其中,绩效工资还有一些奖金是按照出勤来给的,每个人可能有1000多到2000块钱的效益奖,退休的工资是按照我们缴纳社保的年限,和比例进行计算的,所以没有我们工作,期间的工资高。
9. 30%和60%退休后工资 差多少
近年来随着社会养老金的不断提高,养老保险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接受。但是,人们普遍不了解养老保险的投入产出机制,并不知道缴纳养老保险的高基数和低基数之间的养老金有什么差距。让我们通过养老金计算公式来比较一下,按照300%最高缴费基数缴费15年,退休养老金比60%基数缴费15年高多少?
退休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只有极少数1997年之前就参加工作的人员和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但是,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的。我们只按照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计算。
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①退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是影响养老金的重要因素。社会平均工资能够体现出各地的收入水平差异,也是养老金差异化的主要因素。
过去我们社会平均工资的口径是以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主,既用来被计算退休养老金,也用来计算社会缴费基数的上下限。
2019年5月开始,国家要求社平缴费基数上下限,要以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核定。为了保证以前参保人员的待遇,国家正在制定出台过渡性实施方案,未来肯定要以全口径平均工资为准。
目前,各地的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2018年是在5000~5500元左右,上海地区超过了8000元。
②缴费年限,指的是社保缴费的时间,具体到每一个月,每一个月都会转化为0.0833年。实际上,缴费年限还包含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我们不考虑视同缴费年限。
参保缴费的时间必须是在劳动力阶段期间,也就是说一般是从16岁到60岁,最长不超过44年,除非是延迟退休。
③平均缴费指数,实际上等于缴费年限内缴费指数的平均值。
缴费指数就等于缴费档次,如果按60%基数缴费,当年的缴费指数就是0.6。
不过,计算缴费指数还要按时间段,比如说当年只有半年缴费60%基数,当年的缴费指数实际上等于0.6×1/2,结果是0.3。
如果我们始终保持不变,其实结果就是恒定的60%基数缴费,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6;300%基数缴费,平均缴费指数就是3。
基础养老金计算:实际上套入计算公式,按照300%基数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3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按照60%基数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可以看出两者并不是严格的按照缴费比例产生待遇的,而是将比例缩小了一半,由5倍缩小成了2.5倍。
如果退休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是1万元,那么基础养老金分别就是3000元和12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每缴费一个月记入缴费基数的8%形成的。
如果按照3000元基数缴费,每月进入个人账户是240元;如果按照15,000元基数,进入个人账户是1200元。
每年个人账户里的钱数是根据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的。2016年以来有国家统一公布,2016年是8.31%,近年来一直维持在7%~8%之间。
实际上,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8%~10%的增长速度,个人账户养老金还是有点缩水的。
如果说未来缴费15年退休时,300%基数个人账户有40万元,而60%基数个人账户一般只有8~10万元。如果说都是60岁退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139个月,这样产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分别是,2877元和575~720元。
如何选择?
综合起来看,按照60%基数缴费15年未来养老金可能只有1800~2000元,而按300%基数缴费,未来养老金能接近6000元。
可以说按照300%基数缴费是以金钱换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如按照时间每月缴纳。因此,临近退休突击缴费是不划算的,一般不如长时间稳定缴费好一些。
如果能够负担得起养老保险,建议每年都要缴纳是最划算的。
10. 为什么退休后退休工资前三个月工资少发一千多
可以去劳动局问一下,有可能是医保等没有交够需要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