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代嘉靖退休的特点
明代那个年代的特点有可能是不以年龄标准作为重点因素,而是以个人工作能力及个人主观意愿为主,工作能力强,得到群众和相关部门认可的,是可以超龄工作的。
B. 大学士一职是什么时候有的,明朝的大学士退休待遇好吗
大学士这一个职位大概是在唐中宗时期出现的,这是最早出现这一个职位的时候。不过在当时的那个时期里,他自己的职责还没有特别的大,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现象,毕竟在当时只是帮助君王去看奏折,批阅奏折,并且还需要辅佐君王起草诏书,当时的权利和地位都是比较低的。没有做一些事情的任何的权利,所以他们的权利和地位也是有一定局限的。
因为明朝的大学士身份和地位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身份和地位之下,即使是他们退休了,拥有着很好的待遇。在退休的时候,他们会照常发放俸禄,并且免除赋税以及徭役,所以说待遇是非常好的。
C. 章光岳是明代退休的吗
是的。章光岳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赐进士出身34名.
D. 明代退休年龄多大
在上文“老人犯罪怎么办?尊老敬老的朱元璋说照办”,我们聊了朱元璋创立的明朝,对于老人(标准是60岁)有了一些照顾。其实这些照顾呢,怎么说呢,与历朝历代区别不大。上文讲的是老百姓,今天我们谈谈官员。
1.明代官员的退休年龄
明代对官员的退休是有年龄规定的,中央文官70岁退休,地方文官65岁退休。但实际上,许多官员都被留任数次,例如吏部尚书王直和王恕退休的时候都是78岁了。谢迁则79岁了。林章、胡淡天、谢迁、杨蠢、王翱、杨士奇退休时已经80岁了。蒯祥84岁。这些老年官员都被允许诸如不上朝、有病时看御医等照顾。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要求做官在1500里以上的,国家给予车船,协助官员将父母接到儿子做官之地进行奉养。二十六年的时候,又要求官员父母70岁以上的,准许官员将父母接到做官之地奉养。
官员做官时不能照顾父母很正常,但人都要尽孝总要有解决办法。所以,一方面可以通过量移解决,也即把自己的官职迁到自己籍贯所在地较近的地方,这种方式要通过户部酌情办理,而且一般是降级;一方面把自己的俸禄的一部分直接给自己的父母,这样就省了邮寄的成本和时间成本。
官员退休后,凡是达到70岁以上者都可以得到丰厚的物质补助,同时,一品文官还可以被赏赐两名家丁。90岁以上的退休官员,国家要每年派人慰问(成化七年以后形成制度,80四以上的官员就可以得到国家的每年一次慰问了)。
最让人惊奇的是,朱元璋这个人很恨贪官了吧。但他却对孝子网开一面,凡是被判为孝子女的人,可以在罪行判定上给予减刑甚至免刑。例如洪武二年八月,守御千户胡朝宗受贿被判死刑,最终,朱元璋为了他的父母减免了其死罪,让其在家戴罪养奉父母。
朱元璋也知道,要想活得长,就得有医生有药物,人总要生病的,所以,对全民特别是普通百姓也要加大医疗扶助。
2.明朝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医疗
朱元璋在医疗架构上不但考虑到了上层人物,对于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也极为照顾,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惠民药局。
由此,从为皇家服务的太医院,到为各地诸侯和权贵服务的良医所,以及在洪武三年(1370年)建立的惠民药局,从中央到地方、从权贵到百姓,明朝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医疗体系。
他要求“各布政使司,各府,首领官,医学正科各一员;各州,医学典科各一员;各县,医学训科各一员”。平时,他们的职责就是救治“贫病”的社会弱势群体。朱元璋为此特别下令:不得因无钱而拒绝治疗病人,惠民药局甚至经常免费赠药。遇到灾祸时,惠民药局则负责救治灾民、施药送药以及掩埋尸体等。
惠民药局自洪武年间开始,直到万历年间仍然运行正常。
万历十五年(1587年),惠民药局在处理北京地区发生的瘟疫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万历皇帝命太医院派人联合惠民药局共医治病人人,舍药折银14618.5斤。正是因为两大灾难救治体系的建立,才使得明朝虽然多灾多难但仍屹立了277年。
《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药局一隅
3.辩证地看待明朝的医疗慈善机构
可以说,朱元璋作为一名从老百姓中走出来的皇帝,他深知老百姓需要什么、看重什么,什么情况下他们才会威胁到自己的江山。因此,他创立了“四大粮食仓储制度”为核心的“洪武荒政体系”。这一体系,我始终认为是整个封建社会做得最好的体系。但是,这一体系并非是横空出世,都是有世代传承的。
朱元璋的可贵和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前朝的旧有制度进行了有机地结合。例如,我们上面说的“惠民药局”。“惠民药局”是由朱元璋创立的?其实不是。您也不要搜索引擎了,那个也是错误的,不是1210年成立于南宋。
即:《四库全书提要》中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提要》说惠民药局创立于1148年。同时,北宋沈括就曾做过《惠民药局议》批评其中的贪腐腐败问题,由此《四库全书提要》说的时间也是错误的,梁其姿先生认为:如果《惠民药局议》真的是沈括本人所做,而不是后人托名而作,那么,时间要推到北宋1095年(宋哲宗邵圣二年)之前。
再比如:类似于儿童院、养老院等机构,许多人也认为是明朝首先开创的。关于明朝的社会保障其实有不少误传,例如没有乞丐啥的。关于儿童院、养老院,明朝也不是最早建立的。
从南北朝时期到北宋,儿童院和养老院等类似的慈善机构是混在一起的。直到南宋为了抑制穷人杀害婴幼儿行为,出台了各项政策开始,到1217年终于创办了慈幼庄、1219年创办了婴儿局。这些都是地方官员行为,到1247年,南宋理宗开始在南宋全境设立了慈幼局。也就是说,南宋时期无论从地方还是从中央政权角度看,南宋都第一个设立了类似于今天的儿童院的时代。
北宋一朝、南宋割据政权在慈善方面多有独创性的贡献,但因为宋朝、南宋国的特殊体质问题,许多情况下各个机构的行为则是割裂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整体、体系,而明朝朱元璋则是集大成者,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荒政体系”。
E. 古代太监老了退休后会去哪里呢
在古代的皇宫里面,要说什么人最多的话,那么肯定是太监和宫女的,在明朝时,紫禁城一共有1万个太监和9千个宫女。宫女的结局一般都是到了年龄之后就出宫嫁人,可是太监却没有这么幸运了,那么太监退休之后,都去了哪里呢?
因为太监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不能埋在自家祖坟里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清朝雍正时期,专门为这些太监批了一块墓地,太监死后就直接埋葬在此地。
比如北京现在的恩济庄就是当时的墓地之一,所以清朝的太监最后的归宿都是恩济庄。还有“中官坟” 也是太监死后埋葬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中关村。
太监的一生都是为皇帝服务的,而皇帝也为他们找了一块专门的墓地,这或许就是,生是皇家的人,死是皇家的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