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缴纳的社保怎么办理退休金
1、退休金:需要在缴纳养老保险达到15年以上、而且达到退休年龄时才可以领的,而且不是到单位领、是到社保机构领。
2、辞职:还不能领退休金,能办的只能是继续交社保中的养老保险,等到达到退休年龄后才能领退休金,所以:现在还说不上退休金的事、只有社保的事。
3、“有人说退休金和社保不对口,所以辞职后作废,还需要从头缴付;还有一种说法是,视同缴付,由退休金转为社保。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1)“有人说”说的不正确;
(2)不是需要从头缴付:如果你辞职后有新单位,由新单位继续为你交社保;如果没有新单位,辞职后可以自己继续交社保到可以退休时止;
(3)但是,由于教师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编制,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和其他企业有所不同,如果你辞职后是到企业就职或是自谋职业,缴费的比例和数额会有所变化。
(4)社保中的养老保险在缴到一定年限、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以“转为”退休金,但退休金不会转为“养老保险”或社保的。
(5)所谓“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在国家实行社会化养老之前你的工作年限,视为已经按社保制度缴纳、不再向前追缴。
4、“如果视同缴付,手续如何办理?”:是否视同缴费、视同缴纳的年限从何进起算:不用你办手续,而是单位的会计早已核算好的。
原珙县上罗镇中学教师郭刚反映,称他辞职后即向法院起诉,要求学校补缴养老保险。“官司胜诉快2年了,学校还没有给我补缴。”珙县法院表示,将尽快责令学校参照有关标准为郭补缴养老保险金。
1995年,郭刚从高县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筠连县任教,1997年9月调入珙县上罗镇中学。2005年2月,郭从学校辞职,后从事律师工作。
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后,郭刚认为,学校应给他支付辞职补偿金,并按国家规定补缴在校工作期间的养老保险。由于多次与学校协商未果,郭向珙县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同年8月,仲裁委裁决:郭刚和学校按比例为郭缴纳养老保险金,驳回郭要求支付辞职补偿金的请求。
随后,郭向珙县法院起诉,要求学校补缴1997年9月至2005年2月期间的养老保险费,并支付辞职补偿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郭刚请求学校补缴在校工作期间的养老保险费,符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遂判决学校按规定为郭补缴7年多的养老保险金;驳回郭的其他诉讼请求。在郭上诉期间,学校与他达成支付辞职补偿金的协议,郭将上诉撤回。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2. 在事业单位交社保18年后离职,能拿到退休金吗
按照目前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的有关规定,要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十五年。
你说在事业单位交纳社保18年。但是,事业单位2014年左右才开始交纳养老保险的。你是不是不属于事业单位的编制?而是作为企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这个问题你要找当地社保了解清楚。
另外,如果近几年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后,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就不是满十五年了,很有可能提高到要满25年。
最后,再提醒你,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待遇,主要与缴费水平高低、缴费年限长短有关。简单的说,就是多交多得。
3.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应该怎么交纳
1、缴费单位根据机关社保处规定的缴费基数(缴费年度1月份应发工资减独生子女费)和缴费比例(单位18%、个人2%)计算缴费金额,并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基金投保花名册》(一式二份)和《机关事业单位缴纳养老基金汇总表》(一式三份)。
2、缴费单位带缴费年度1月份应发工资表和1条中的《花名册》、《汇总表》到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审核,审核无误后,办理缴费手续。
现行的事业单位主要分为三类:
1、行政类事业单位;
2、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
3、公益类事业单位。
其中只有公益类事业单位才是《试点方案》适用的对象,其它两类事业单位前者要撤销与国家机关合并,后者则进行事业单位改制成为企业。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缴纳工资基数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工资基数最高不得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的比例不一样。由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国家没有统一的政策,各地都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缴费比例。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结算方式不一样。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行差额结算制。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工资由单位发放。
如果是临聘人员,按照规定,用人单位要按属地原则依法进行社会保险登记,按月申报缴费。用人单位按临聘人员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20%、临聘人员本人按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新聘用的人员按第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临聘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高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劳动法》实施前已在本单位就业且连续工作至今的原临时工,应从参保地实施统账结合制度起,按同期国家与省规定的缴费基数和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含本息),补记个人账户。
4. 事业单位社保离职自己交社保后个人续交退休金怎么算
把以前的事业单位社保转为企业性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照企业职工手续办理即可。
5. 社保和医保的钱怎么办理退休金
二者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是资金渠道不同,如退休金一般都是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列支,而养老金是由社会保险资金列支的。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的退休待遇简称退休金或退休生活费;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统称为养老金。二者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是资金渠道不同,如退休金一般都是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列支,而养老金是由社会保险资金列支的。
1、首先,有工作单位,单位和个人就有参加社会保险的责任和义务,国家有强制性的规定,不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是要对单位救星处罚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说的很清楚了、每年最好和单位交涉,由单位办理社会保险。
2、对职工而言社会保险现在通常说的是"五险一金",具体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一金即: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具体单位和个人承担的比例是各承担50%,那是按照个人全年平均工资计算的、国家规定的是:住房公积金不低于工资的10%,效益好的单位可以高些,职工和单位各承担50%、对职工很实惠啊,即:交一得二,便于自己今后住房方便!
“五险”方面,按照职工工资,单位和个人的承担比例一般是: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0%,个人承担8%;医疗保险单位承担6%,个人2%;失业保险单位承担2%,个人1%;生育保险1%全由单位承担;工伤保险0、8%也是全由单位承担,职工个人不承担生育和工伤保险。
3、如果个人参加社会保险,就应当按照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执行(或则把个人档案交人事代理部门,通过他们也可以办理社会保险)、自由职业者,只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缴纳,有具体规定:养老保险:带上本人的身份证和2张1寸照片,到当地的社保中心的营业窗口办理。医疗保险:办完了养老保险手续后,带着上述的材料和办好的养老保险手册,到当地的医保中心的营业窗口办理。按照规定正常缴纳费用就可以了!!自由职业者,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医疗保险方面,自由职业者,个体户参保,可以选择只建统筹基金,不建个人帐户,按当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4、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也可以选择按当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8%缴纳,建立个人帐户!
4、具体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你要清楚文件规定、知道现在的养老保险政策,就会大致清楚以后的待遇了、看看最新的养老保险政策会更清楚些:国务院2005年12月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与做实个人账户相衔接,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同时,进一步完善鼓励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相应调整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6. 我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同时缴纳了满十五年的养老保险金,退休时退休金该如何领取
这个处理很简单,关键是你退休时办理的单位是事业的就按事业办,是企业的就按企业办,版无权论你在事业还是在企业单位交的费,在退休办理中都是有用的,而且以前交的养老金是无法退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再说也不利于自己退休后的计算养老金金额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