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退休保障 > 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

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

发布时间:2021-03-05 17:53:56

Ⅰ 未到退休年龄,能提前办理退休吗

想要提前退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符合以下3个条件,才可以办理:
1、从事回特答殊工种人员:
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
男性要满55周岁、女性要满45周岁;
工种年限必须满一定的年限,其中从事特繁重体力劳动累计10年;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从事有毒有害环境中工作累计满8年。
2、企事业单位病退人员:
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并且工作年限满20年;
工作年限满30年。
3、政府公务人员:
养老保险缴纳满15年;
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满45周岁;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1-4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Ⅱ 告老还乡的制度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但“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说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有“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词句。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官吏退休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伤者,虽未到退休年龄也可以退休请俸;明朝亦有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可见,在我国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辞去官职,提前退休也是允许的。
“告老还乡”就是“老病不堪厘务者”和“老疾不能任事者”主动请辞,提前申请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提前退休的情形。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较简单,只要官吏提出申请,皇帝一般都会准许。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大清宰相刘罗锅岁至垂年即上奏皇上,请求告老还乡,获得“恩准”后,便雇用小毛驴,直奔山东老家的情形深入人心。

Ⅲ 学而优则仕,为什么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皆告老还乡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专到家乡,是指古代官属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古代官吏退休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伤者,虽未到退休年龄也可以退休请俸;明朝亦有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可见,在我国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辞去官职,提前退休也是允许的。
在我国古代主动要求“告老还乡”提前退休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回避权力斗争,保全性命;
2、无心混迹官场,向往能够回到家乡;
3、客观条件,体弱多病,难当重任,申请“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

Ⅳ 古代“告老还乡”制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还权利与君王。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但“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说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有“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词句。

三、客观条件,体弱多病,难当重任,申请“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一般都会得到皇上的恩准。如在唐太宗时,官吏退休年龄是七十岁,对朝廷有大贡献者还可延缓退休年龄。但开国元勋李靖,因自感伤病碍身,遂在六十四岁时“告病还乡”,被恩准。但也有皇上不恩准的情况。如《论语章句》一书的整理者汉代著名经学家张禹,曾多次上书请求告病还乡,但无法得到皇上的恩准,相反“帝遣人问疾送药,强留”。

从某种角度讲,古代的“告老还乡”对于“从人才资源流出到人才资源流入”的良性循环,带动农村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Ⅳ 古代官员什么时候退休,退休之后有养老金

在唐代时候,古代官员最开始的时候是规定等到年过70的时候才给退休,但是古人那时候人的生命长度是很难活到那个年龄的,医疗条件也不比现在;于是在清朝的时候,皇帝将官员的退休年龄改为了60岁。古代的官员退休是没有工资拿的。

从古达今,其实关于退休这个说法一直都是有的,都是到了一定年纪,人的身体素质就会下降,这时候就得退休。那么现代的人以前退休是在50岁,现在又将这个规定延长了十年的时间。但是退休工资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会有,大部分都只是国企这种相关单位才有的。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是有退休这个事儿,但是却是没有退休工资发给官员的。

据说在古代的时候,一般是官做的小的,有特殊情况一般还可以提前退休。越是那些官当的大的,必须得等到一定时间才能够。这可能是因为那些官大是被皇上器重的,就比如说在电视剧中那些老将军,一大把年纪还在外面打仗,维护安全。

Ⅵ 古代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他们有规定的退休年龄吗

由于年龄渐大,机体衰老,各朝各代都会有专有的退休年龄。比如唐朝就是规定官员在70岁之后才能退休。

在中国古代退休的说法是用致仕来代替的,这从很多古代诗集以及影视剧中可以看出。不仅如此,古代的官员退休之后,政府也会发放退休金,毕竟为国为民一辈子总要老有所依才好。


很多话都是明面上是如此之说,但具体有没有实施是我们不得而知的,
我们从名人杜甫就可以看出他退休之后日子过得如此贫困潦倒,就可以看出古代的退休金并不是那么好拿的。所以大多数的官员会在自己在任期间攒点银子,在自己的家乡置办一两所田地,为了自己在退休之后有所保障,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人冒着被砍头的风险还要进行贪污的原因了。

Ⅶ 古时候的官员有没有退休金,退休年龄是多少岁

现在的退休年龄和退休金,都是有国家规定的,有法定的退休年龄,而到了这个年龄之后大部分人其实都会选择不再工作,毕竟人已经老了,不是所有的工作岗位都还能继续做了。那么,古代的官员们有没有退休年龄呢?古代官员们他们老了之后能不能退休,退休之后又能不能有退休金呢?很多官员可能都是向皇帝告老还乡,这算不算退休呢?

唐代的家庭,若父母还健在,儿子一般就不出远门,也不分家,更不各自攒私房钱。这种养老的社会氛围,使得老人可以在儿女的全天候照料下,安享晚年。当然,现代社会,儿女离开父母去远方工作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那些因照顾老人而就近工作的人予以某种补助(或精神上的,或财物上的),那么,即便社会大环境不允许人们都守在父母身边,也能对家庭养老起到引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现代社会的养老缺憾。

到了清代,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其中,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这一点,虽然在现代法治社会不可能实现,但某种道德上的约束却是必要的。

古代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寿命,注定相当数量的老人会没有后代。公元521年,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家由政府开办的“养老院”——南朝的梁武帝命令设立“独孤院”,专门收养老人和孤儿。从此,中国的养老院开始制度化。

到了唐代,国家强盛,养老院更为普遍,当时称为“悲田院”。但名副其实的养老院是北宋时期的“居养院”,只收养贫困老人。而且,在宋徽宗时期,老人的年龄标准是50岁,使养老的人群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成为历史上老人的黄金时期。

北宋末期,政府在各地设立公墓,当时称为“漏泽园”,以安葬穷人,这也是古代国营公墓的开端。同时,宋代的官员也特别热衷于慈善事业,譬如大文豪苏轼,任职于杭州时,就在城内设立养老院,并委任德高望重的僧人为院长,救济贫困老者。

南宋初年,中国出现专门为包括老人在内的各种贫民设立的福利医疗机构,叫作惠民和剂局。刚开始,只是象征性地收取费用。后来,干脆免费,全部由各地方财政埋单。

明代初期,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养济院”和“惠民药局”。养济院是一个融收容和养老为一体的机构,与南北朝时期的“独孤院”类似。惠民药局则等同于南宋的惠民和剂局。养济院都设立在寺庙和道观里面或周边,因为在古代,寺庙和道观本身就收容弱者和老者,把政府公办的养老等机构与这种带有宗教关怀的民办救济机构设置在一起,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具有较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者有所目标,主动寻求救助。

Ⅷ 未到退休年龄受单位规定提前离岗是否符合新劳动合同法

不符合,没有政策依据!

Ⅸ 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是怎样的

在当今社会,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上班盼下班,在职盼退休”的状态,毕竟工作的辛苦让人总想安歇下来。其实无论古今只要一说到退休都是一件让人向往的事情。那么在我国古代社会为官做宰的官员们他们退休后将会如何呢?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是怎么样的呢?这里我们分以下几个方面解答。

三、退休后的福利待遇制度

在古代社会,退休后的福利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称谓的福利,基本上都会保持原职的称谓,当然也有一些固定的称呼,比如在周朝退休后卿大夫称国老,一般的称庶老。而在唐代,还会有一个离职欢送会,并且退休后有半禄或者全禄的供养。而宋朝最重视官员待遇,除了给钱之外还要再升一级,虽然没有实权但名声上也好听得多。不过到了明后期一直到清末,除了每个月给二十石的粮食就没有更多的福利了。

Ⅹ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不留在当地,而是请辞告老还乡

那些混得好的很少告老还乡,只有那些混得不好,或者要出问题的才会选择告老还乡,列举了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

康熙想要撤藩,一直苦于撤不了,正好这个时候平南王尚可喜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归养辽东,说是因为自己年老多病,没办法在其位了,这也正好随了康熙的心思,批准告老还乡,但是不允许其子袭爵,还把兵给收了回来。



项羽时期的范增,范增最后也选择了告老还乡,因为当时跟项羽有了矛盾,说范增心怀鬼胎,项羽不再相信他,还说范增假装仁慈,以后不听范增的话了,范增要攻,项羽就退,范增的牛脾气也上来了,“好,你狠,请允许我告老还乡,我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问江湖中事!”

四月离开项羽,五月范增病死!

阅读全文

与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阳节诗歌小报简单 浏览:824
下岗职工养老保险新政策是怎样的 浏览:630
养老金146000元42年工龄能开多少 浏览:298
预发养老金是怎么算的 浏览:439
为老年人义诊活动信息 浏览:266
长寿竹配什么植物做盆景 浏览:573
孝顺父母难 浏览:181
春节到敬老院 浏览:289
福年长寿毛笔字隶书怎么写 浏览:28
长寿北到都江堰坐火车怎么走 浏览:217
50岁月经过多吃什么药 浏览:903
3岁儿童呼吸频率70 浏览:650
计生员有退休金吗 浏览:532
国外温泉养老基地哪个地方好 浏览:806
淮北地区哪个城市适合养老 浏览:952
父母体检应该做哪些 浏览:207
河北健康养老怎么样 浏览:17
黑龙江省2020年退休工资计算方法 浏览:394
余杭镇敬老院电话 浏览:228
为什么老人家也有脾气 浏览: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