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退休年龄推迟对保险行业有何影响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到今天为止,并没有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出台。
不过推迟退休年龄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问题牵涉面太广,并被大多数人反对,如果一下子就强行实施延迟退休年龄,会影响社会稳定;个人认为,有关方面对此会非常谨慎的,具体的配套政策也还在研究之中,什么时候实施,要视国际国内形势而定。就目前而言,现行的退休政策还在继续执行。
现行政策是:企业女工人50周岁、女干部和以个体身份参保的女性55周岁、男性一律60周岁办理退休手续
⑵ 退休年纪延迟有哪些利弊
对个人而言,延迟退休又要上很长时间的班,不知道身体还能不能行。
⑶ 中国会延迟退休年龄吗
会延迟
但是要到2010年以后
而男子退休年龄是在2015年以后开始
每三年一涨
直到65岁为止
⑷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吗
您好
其实早在去年,人社部部长就有提及针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适时研究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等应对措施。而目前很多专家预测,最终的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20年正式发布。
01 延迟退休迟迟未定,现在真的要来了吗?
据人社部部长表示,之所以迟迟未定方案是因为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就业压力非常大,特别是近几年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分流安置的压力较大,因此,制定这样的方案需要更加稳慎。
但是在另一方面,以下三个因素也是考虑延迟退休的几个核心关键:
1、大多数国家退休年龄是65岁、67岁
人社部原部长曾指出,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一些国家相应延迟了退休年龄,“相应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2、多国延迟了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
近年来已有多国延迟了本国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
今年上半年,日本政府表示,正在考虑将雇员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70岁,并计划明年向国会提交相关修正案。
几个月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19年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政府将在未来10年内,将国民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分别延长3年——到2030年,法定退休年龄从现在的62岁延长到65岁;重新雇佣年龄从现在的67岁延长到70岁。
3、我国现行企业职工退休年龄
据了解,我国现行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为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上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等法规明确的。
1978年《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再次予以确认,至今仍在执行。
02 如果延迟退休执行,以下四类人将受直接影响
人社部部长曾表示,延迟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则,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为了给公众做好心理准备的时间,政策出台后至少五年,才会渐进式实施。
由于今年没有出台相关方案,如果我们假定2020年出台,2025年落地实施的话,就是以下四个群体将受影响——
第一类:
到2025年,小于等于60岁男性(1965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第二类:
到2025年,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1975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第三类:
到2025年,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1970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第四类:
90后年轻人(1990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如果延迟退休方案,照这样落实下来,对于还未退休的60后,以及70后和80后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90后来说,到退休时已经完全赶上了。
1、延迟退休,什么时候能拿到养老金呢?
网友“老荣”提问,很多人在谈退休年龄推迟,三四十岁的人们很担心,等到他们退休还有二三十年,到时候会不会又推迟了,未来甚至推迟到80岁?
人社部表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即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个人身份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龄规定是明确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对于延迟退休,人社部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一些国家作出了政策调整,相应延迟退休年龄。
人社部称,延迟退休年龄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社会政策,政府是非常慎重的。我们将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情况、社会的接受程度,根据不同群体现行退休年龄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稳妥推进。
2、养老保险缴费逐年递增,过两年还交得起吗?
网友担心,每年缴费的金额不固定。大多是逐年递增的,今年还交得起,过两年可能交不起了。
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等可以参保,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但并不是强制性的。
人社部表示,个人身份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原来的政策规定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明确,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全口径平均工资的60%至300%范围内自愿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
人社部称,不仅平均工资口径调整、标准降低,选择范围也变大,选择低基数的可以进一步减轻缴费负担,收入较高的人员也可以选择较高的缴费基数,来提高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
此外,个人身份参保人员可以选择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也可以按季、半年、年度合并缴纳养老保险费。这些政策,应该说充分考虑了个人身份参保人员没有固定工资性收入的特殊情况,更加便于他们参保缴费。
3、养老金领取金额怎么算,将来到底能领多少?
网友担心,养老金领取金额的算法太复杂了,老百姓根本搞不懂,都不知道将来领多少。
人社部表示,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较好,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水平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高一些。
累计的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工资水平越高,退休时的年龄越大,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对就会较高。长缴费、多缴费、晚退休,就多得养老金。
此外,参保人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水平越高,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也会比较高。
4、还没退休就去世了,已缴纳的钱怎么办?
网友担心,连着缴费了15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没到退休年龄去世了,交的保费是不是就没了?
人社部表示,国家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从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个人账户养老金,首先从个人账户储存额中列支。
当个人账户储存额变为零时,其个人账户养老金从统筹基金中列支。也就是说,退休人员无需顾虑个人账户储存额剩余多少,国家将确保包括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内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此外,国家政策还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5、跨省流动的灵活就业者如何参保?
有网民留言称,人在外地,因为自由职业不能异地交社保,也不敢生病。
人社部表示,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20%,参保的具体办法由各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有的省份要求灵活就业的参保人员应具有本省户籍。
跨省流动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目前无法在就业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也可以在本人户籍地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保缴费。
人社部指出,下一步,将结合户籍制度改革,指导各省份进一步研究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办法,方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⑸ 国家都没有延迟退休年龄
三年延迟一年是这样的,例如2 000年开始延迟退休,在2000年退休的延迟4个月退你,2001年又延迟4个月,到2002年又延迟4个月。从2000年到2002年3年共延迟1年退休。就是这个意思。
这只是传说,等于小道消息,现在延迟退休方策还未出来,方策后再出台正式政策,一切以政策为准
⑹ 延迟退休年龄哪年开始的
政府还没有延迟退休的文件,所以谈不上从哪年开始,不要相信谣言要以政府文件为准,政府会合理安排的。
⑺ 社保最新推迟退休年龄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目前没有相关的政策表明年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只有相关规定文件提出的方案。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5文件:三中全会中央已敲定:延长5岁用10年。对于延迟退休提出的方案是:第一,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第二,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5文件: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探讨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至55周岁。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也随之提高,因而对于劳动者退休年龄的推迟问题摆上了桌面。具体的方案如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早在2000年提交的报告《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中就建议,国家应尽快确定推迟退休年龄方案。第一步,用五年时间清理和取消提前退休的工种,基本达到严格按法定退休年龄执行;第二步,用五年的时间取消女工人、女干部退休年龄的差别,女职工一律55岁退休;第三步,用十年时间初步将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
⑻ 2020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社保买了八年可以申请延迟退休吗
应该不可以延迟退休罢,你社保买了八年可以转到你户籍地社保局自己买起走,班可以上,但是你到了退休年龄单位就不会给你继续买了,所以自己可以买满15年。
⑼ 退休年龄推迟了十年怎样办理退休‘
到十年后才办理退休手续就行了。最好你去咨询当地主管部门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