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同制工人与固定工退休后有什么区别
合同制工人与固定工退休的区别如下:
1、作用不同
合同制工人主要是用来存钱、取钱、转账的公司账户;
而固定工用来办理包括提现和发放员工工资福利等在内一切符合法律法规的结算,而一般存款账户只能办理一般的结算业务,不能提取现金和发放员工工资福利。
2、性质不同
合同制工人可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不可以办理现金支取。。
固定工可以随时存入或取出资金,但是取出资金必须通过公司转账支票转入公司基本账户中,然后再通过公司现金支票支取。
3、目的不同
合同制工人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和发现特定财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固定工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4、考核内容不同
合同制工人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而固定工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等。
5、内容不同
合同制工人分为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
而固定工分为核算范围、例题核算、审计程序、科目设置、会计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固定工
网络-合同制工人
㈡ 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资怎么计算
退休复工资的基本组成由制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及过渡性养老金组成,三者的总和即为所领取的退休金数额。
三者的计算方法如下: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工资指数)〕÷2×本人全部缴费年限(工龄)×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例:50岁195个月、60岁139个月)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本人97年以前缴费年限(工龄)×1%
㈢ 有编制和合同工,到退休年龄后,发的退休工资一样多吗
有编制和合同工到退休的年龄还有退休工资是不一样的,尤其,各专个单位的工资也是不一样属的因为有的单位给工人毛的福利,比高胶的,比较多,所以说,等到,工人退休的时候,相应,领导的工资就比较高,而有的单位,浇的只是一个最低的标准,等到,工人退休的时候,领到的是,基础,基本工资。
㈣ 我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是合同制工人、退休后、工资怎么拿
应该现在单位给你交五险一金的,到退休后没工资的,属于社会统筹养老,由社保局发放养老金
㈤ 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资怎么算,九月份刚退,社保上好像给的很少
是属于过渡期的!抄现在的退休费都是按2014.10那时您在的职务核算的,肯定会比实际少,过渡期的,您之前缴纳的保险其实在企业的库里,就是跟社会的人一样,毕竟原来事业单位非合同制的不缴纳养老的!这回缴纳了,社保就单立了一个新的库,得把您之前的社保从原来那个转过来,之后跟着事业单位的这个库,按照过渡期的重新核算退休费,也就是说,您现在拿的钱,不是最后的退休费,现在好多政策和系数国家还没出台呢,等等吧!
㈥ 合同制的员工,买五险的退休之后有退休工资吗,是不是发记在档案里面的基本工资
现在的养老金就是以前所说的退休工资,是由社会保险根据职工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计算出来的标准。与档案没有任何关系。
㈦ 为什么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资比固定工人低
因为退休工资(养老金)是以公民的社保缴纳时间,缴费基数,利息,本地上年平均收入水平进行综合计算得出的。而固定工资是由市场经济自由调济的。所以它们概念不一样。
㈧ 合同工和正式工退休后,退休金会有差别吗
要看单位为合同工和正式工缴的养老保险是否是同样的标准,还有看单位的性质,有些单位正式职工退休后是在单位拿退休金的,而合同工就只能在社保拿了。
㈨ 合同制工人与改制后的全员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资是否有区别
合同制工人与改制后的全员合同制工人退休工资的区别如下:
1、可转换公司债券不同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计算合同制工人时,分子的调整项目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利息等的税后影响额;
而全员合同制工人分母的调整项目为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期初或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的股数加权平均数。
2、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不同
合同制工人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计算基本每股收益,作为分子的净利润金额不变;
而全员合同制工人分母的调整项目为按照本准则第十条中规定的公式所计算的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同时还应考虑时间权数。 当期发行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应当自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的发行日起计算。
3、性质不同
合同制工人可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缴存,不可以办理现金支取。。
全员合同制工人可以随时存入或取出资金,但是取出资金必须通过公司转账支票转入公司基本账户中,然后再通过公司现金支票支取。
4、目的不同
合同制工人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防止和发现特定财务报表认定的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全员合同制工人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对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5、包括的范围不同
合同制工人包括:行政管理和技术人员,材料采购、保管和驾驶各种机械、车辆的人员,材料到达工地仓库前的搬运装卸工人,专职工会人员、医务人员以及其他由施工管理费或营业外支出开支的人员的工资。
而全员合同制工人包含: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审计、书画、雕刻、影视录像、演出、表演、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合同制工人
网络-全员劳动合同制
㈩ 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后享受什么待遇
一、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金计发办法,其退休费用由财政统发,不再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后享受待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规定,公务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待遇,国家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鼓励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会发展。
二、 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年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1、正常退休:年龄达到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连续工龄(含折算工龄,下同)10年的应当退休。
2、提前退休:三种:一是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是因病或非因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50岁,女45岁,连续工龄10年;三是特殊工种(井下、高温,高空、特繁工种、有毒有害工种)男55岁、女45岁,连续工龄10年。
3、退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
(10)合同制工人退休后工资会不会降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社会保险登记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向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依法参加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应填写社会保险登记表、银行委托代收协议,并提交相关资料。
经办机构自收到用人单位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之日起15日内予以审核,符合规定的,准予社会保险登记,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经办机构每年对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进行年度审验时,用人单位应填写社会保险登记年审表,并提交相关资料。
对不符合年审要求的,经办机构冻结其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变动、停止其新增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复核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