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养老保险是在退休前缴纳的一种保障性保险,退休了领取的是退休金,或退休养老金。
㈡ 老师的五险一金和退休金一样吗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同样的缴费时间段,缴费基数高者其养老金自然较高
退休金是会调整的,当然是越涨越高
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自然不一样的,具体请查阅《社会保险法》
㈢ 为什么同样是老师身份,当校长54岁就可以不用上班还拿最高待遇而普通老师61岁才可以退休那退休工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因为校长或者普通教师的职位问题影响到自己看问题内的观点及立场。校容长属行政管理职务(按照正常退休审批条件男性都须年满60周岁才能正常退休),校长的工作、普通教师的工作各有各自的辛苦,只是从事各自工作的人才知道,女性事业单位人员申请退休须年满55周岁方可申请!但执行到具体地方,政策是否变动请咨询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电话号码可通过114查询!
㈣ 现在教师和企业职工,退休工资有区别吗
有,差别大了去。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1995年左右开始建立的制度,后来计发办法又经过几次调整,总体替代率比较低。教师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政策执行晚,计发办法也不同于企业职工的……
总体上,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待遇要大幅高于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
㈤ 以干部身份和以教师身份退休一样吗
工人身份和干部身份在退休后的区别是:
一、干部与工人的区别专很多,工资级别不同,退属休后退休金等级不同,而且你要是走工人方向的话,没法进行职改。 不是说国企,你以后如果想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报名,是一定要凭干部身份的,工人身份连名都报不了。而且要提出的一点是,工人身份不管通过什么办法都是不可能变成干部身份的,除非你继续考全日制的研究生,毕业时也会给报到证的,你按时报到,就可以成为干部身份。
二、退休以后的福利待遇是有很大差距的,一般干部身份在退休以后,享受的福利待遇是很好的,各项国家补助也是很好的,而工人身份退休,如果你是缴纳社保满15年,到了退休的年龄,是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如果没有缴纳满15年,是不能领取养老金的。
㈥ 义务教育学校副校长退休工资比教师高吗
这不一定,学校里教师和校长并不是职位的高低决定工资的多少,校长和教师是同一性质,工资的高低都是根据基础工资,职称,岗位津贴,工令等诸多方面构成。退休后也是一样的。
㈦ 公立学校老师退休后退休工资是单位出的还是由国家出的
公立学校老师退休后退休工资是由财政拨款。
养老金领取条件: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所谓法定退休年龄,就是指职工退出工作岗位并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7)校长和老师退休金一样吗扩展阅读:
退休金改革:
(一)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强制实行全民统一的养老制度。尽管国务院连续8年给企业退休职工增加养老金,但是如果不解决“养老金双轨制”这个根本问题,那就会导致许多企业退休职工长期生活在贫困底线。
据了解,一位拥有40多年工龄、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级人才,退休后养老金却是他在政府机关退休的大学同学的四分之一。
这就导致年轻人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引发社会效率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降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现在的问题实质不是理论争论,而是利益调整。关键不是“提办法”,而是“下决心”。一方面,政府本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公务员养老理应带头改。
另一方面,与企业工人、事业单位员工相比,公务员数量最少。现在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难以推进的背后其实是机关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滞后在“拖后腿”。
为了公平,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保改革应该坚持企业社保改革的方向,建立合理的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强制实行全民统一的养老制度。应该说,现在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不缺经验,缺的是决心,改革总会有阵痛。
(二)建立多元养老机制,大力加强社会基本养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多元养老机制。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金的成分也可以进一步细化。在这一点上,荷兰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可以结合自身国情,确立不同比例的资金来源,按照国家提供基本保障、个人账户为主体、“企业年金、公务员职业年金、集体经济的分红和土地保障”为增益、个人积蓄和家庭互助为补充的养老资金体系。
通过各方努力,确保养老金的资金安全和资金来源,以充分发挥多元养老机制保障来源、优化渠道、增益基础、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改革我国现行退休制度,适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养老金的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它反映出退休制度甚至是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不足,而适度改革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则很有必要。这一点,可以向欧洲许多国家学习。
法国、德国的退休年龄都从65岁提高到67岁,在很大程度上都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我国也应该适时提高退休年龄。有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如果各提高5岁的话,当前退休人口会减少1000万,在支付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养老金的支出可以减少1/3。
另外,国家还可以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
比如在知识经济领域工作的人,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延长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退休年龄则可以适当提前。这样为每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退休年龄留出了充足的空间,这也与世界退休制度的发展趋势相符合。
(四)稳步推进养老金入市,通过多元投资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增大,单纯地依靠财政投入解决养老资金来源已经捉襟见肘,因此通过多种投资渠道积极稳妥地增加养老金的资金源十分必要。
这也是世界各国对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普遍做法。据2010年社保基金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社保基金逆市取得4.23%的投资收益率成立以来十年间,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9.17%。
养老金如果能够稳步入市,既可以实现自身的保值增值,又可以提振股市信心,促进市场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但是股票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养老金入市必须建立起严密的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防止养老金本金流失。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部分资金投入运营的方式来增加基金的收入,利用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购买国债或者存入国有商业银行等。这样一来,国家长期建设需要的资金也能解决一部分。
在进一步规范国内资本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市场,可以有选择地以一般投资人身份投资上市流通股,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着眼于建设周期较长、有稳定回报的长期投资领域。
也可以有选择地投资于优良的企业债券或基本建设债券,以真正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创造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将直接对国民经济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又间接实现了基金收入的稳步增加。
(五)努力消弭行业养老差别,缩小退休养老金差距。继续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渐缩小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差距,缓解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突出矛盾。国家要对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行指导和调控。
各地政府应当适当地组织当地企业将一定规模的企业利润直接转为养老基金。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政府可以予以政策支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方式保障养老金的支付安全。
在当前的经济领域中,出于竞争的需要,企业往往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之中,忽视了企业员工的基本权益诉求,这一趋势应当得到及时遏制。即便是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也应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地保障养老金的支付安全。
(六)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自觉实现退休养老金制度并轨。退休养老金制度最终肯定会走向并轨,但是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并轨,真正吃亏的主要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老同志。
如何让这些老同志能顺利地度过改革的阵痛期,有一个最不容易引起争议、最妥协也是最和谐的办法,那就是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即对于新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和员工,一律参照企业养老办法缴纳社会保险。这样,也就能做到一视同仁,既激发所有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保证养老金发放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几乎是国际惯例,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解决问题的科学良方。
比如机关住房制度改革中实行的新进机关公务员住房分配货币化(即采取住房补贴的方式),就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同,改革也得以顺利进行。
㈧ 私人学校教师与公立学校教师的退休金一样吗
退休金的多少和是不是公立学校没有关系
主要还是看在职时缴纳的费用多少
都是统一的